中國人的親戚關系稱謂,不是一般的復雜,在當前推行“一對夫妻一個孩”的現(xiàn)實社會里,除直系親屬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沒有其他親屬了,稱謂很是簡單??墒窃谶^去多子女的時代,稱謂就復雜多了。
所謂稱謂—就是對你自己以及和你有關聯(lián)的家族、親屬、師友及其他一些人的稱呼。目前流行的稱謂,都是漢族的稱謂,為了講解方便,這里均以“自己”為“軸心”論述的。
一、家族方面的稱謂
對自己的父母稱“父親”、“母親”。男的自稱“男”或“兒”;女的自稱“女兒”。
稱別人的父親、母親謂“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母親謂“家嚴”“家父”和“家慈”“家母”。
對自己已故的父親、母親稱“考”和“妣”;對別人稱自己已故的父母謂“先嚴”“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對于后母稱“繼母”,其他如前。
對自己的祖父母稱“祖父”、“祖母”。男的自稱“孫”或“孫兒”;女的自稱“孫女”。
稱別人的祖父、祖母謂“令祖父”和“令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祖父、祖母謂“家大父”和“家大母”。
對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稱“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稱“王考”和“王妣”。
對自己的曾祖父母稱“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稱“曾孫”;女的自稱“曾孫女”。
稱別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謂“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謂“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對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稱“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稱“元(玄)孫”;女的自稱“元(玄)孫女”。
對父親的兄嫂稱“伯父”“伯母”,對父親的弟弟、弟媳稱“叔父”“叔母”。男的自稱“侄”;女的自稱“侄女”。
稱別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謂“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對別人稱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謂“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稱“幾伯”“幾叔”“幾伯母”“幾叔母”。
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稱“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稱“侄孫”;女的自稱“侄孫女”。
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同胞兄弟姊妹稱“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對同族的兄弟姊妹稱“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稱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
稱別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個“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個“舍”字。男女自稱同理。
對自己的配偶,男稱女謂“妻”“妻子”“賢內助”,自稱“夫”;女稱男謂“夫”“婿”,自稱“妻”“妻子”。
稱別人的配偶,對男方可稱“兄”道“弟”,對女方稱“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較多,前面加一個排行位數(shù)。
對自己的子女稱“兒”“女兒”,自稱“父”或“母”。
稱別人的兒子謂“令郎”,女兒謂“令愛”;對別人稱自己的兒子謂“小兒”“犬子”,女兒謂“小女”,兒子媳婦謂“兒媳”。
對兄弟的子女稱“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個“賢”字,男的自稱“伯”“叔”,女的自稱“姑”、如已嫁人則稱“姑母”。
稱別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在自稱的前面加一個“愚”字。
對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長者,祖輩,長輩、同輩,均按前面所述相稱,寫信問候前面要加一個“宗”字,表示是一個宗族。
對過繼的父母稱“寄父母”“義父母”,男的自稱“寄男”,女的自稱“寄女”“義女”。對于寄兄弟姊妹的稱呼,除“胞”字不能相稱外,其他一律相通。
二、親屬方面的稱謂
對父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姑父”“姑母”,男的自稱“內侄”,女的自稱“內侄女”。單對姑母就自稱“侄”“侄女”。
稱別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爺”“姑奶”,男的自稱“內侄孫”,女的自稱“內侄孫女”。單對姑奶就自稱“侄孫”“侄孫女”。
稱別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爺”“姨奶”,男的自稱“甥孫”,女的自稱“甥孫女”。
稱別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父母,稱“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爺”“姥姥”,男的自稱“外孫”,女的自稱“外孫女”。
稱別人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兄弟及其妻子稱“舅父”“舅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對母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姨父”“姨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稱別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姑父、姑母,稱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爺”“姑姥”,男的自稱“外侄孫”,女的自稱“外侄孫女”。
對母親的舅父、舅母,稱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爺”“舅姥”,男的自稱“外甥孫”,女的自稱“外甥孫女”。
對父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父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母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母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 女”。
對父母雙方表親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統(tǒng)稱謂表兄弟姊妹,自稱也是如此。
對妻子的父母稱“岳父”“岳母”,自稱“子婿”“小婿”。
稱別人的岳父岳母謂“令岳父”“令泰山”“令岳母”“令泰水”;對別人稱自己的岳父岳母,前面要加一個“家”字。
對妻子的祖父母稱“太岳父”“太岳母”,自稱“孫婿”。
對妻子的伯、叔父母稱“伯岳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自稱“侄婿”
對妻子的兄弟姊妹稱“內兄”“內弟”“妻姊”“妻妹”,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對妻子姊妹的丈夫稱“襟兄”“襟弟”,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稱“聯(lián)襟”。
對妻子的其他家族及親屬,妻子怎么稱呼也隨之怎么稱呼。
對丈夫的其他家族及親屬,丈夫怎么稱呼也隨之怎么稱呼。
上述各稱謂,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敝”字。
對子女配偶的父母稱“親親”“親翁”“親家母”,自稱“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親屬的稱謂歸納起來就兩句話:父系稱爺叫奶伯叔姑,母系稱爺叫姥舅與姨。
三、師友方面的稱謂
對教過自己學業(yè)的人稱“老師”“先生”“尊師”,自稱“學生”“門生”。
對教過自己技藝的人稱“師傅”“師父”,自稱“徒弟”“徒兒”“門徒”。
對他們的妻子稱“師母”,自稱“學生”“門生”。
對自己的學生稱“學生”“同學”“賢契”。
對同在一起學習的人稱“同學”“同窗”“學友”。
對同在一起學藝的人稱“師兄”“師弟”“師姐”“師妹”。
對自己的朋友稱“仁兄”“良友”“摯友”。
四、其他方面的稱謂
對出家的僧人稱“和尚”“禪師”“長老”“方丈”,對他們的負責人稱“主持”。
對出家的道士稱“法師”“真人”。
對出家的女僧人稱“尼姑”“師太”。
出家人對燒香進貢的善男善女稱“施主”。
表一、
稱呼對象 |
稱呼(稱謂) |
對此自稱 |
對他人稱其家族中人 |
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人 |
父親的父母 |
祖父,祖母 |
孫兒,孫女 |
令祖父,令祖母 |
家祖父,家祖母 |
父親的伯(叔)父/母 |
伯(叔)祖父/母 |
侄孫兒/女 |
令伯(叔)祖 父/母 |
家伯(叔)祖父/母 |
生(養(yǎng))父/母 |
父親,母親 |
男(或兒),女兒 |
令尊,令堂 |
家父(嚴、尊),家母(慈) |
父親的兄/嫂 |
伯父,伯母 |
侄兒,侄女 |
令伯父,令伯母 |
家伯父,家伯母 |
父親的弟,媳 |
叔父,嬸母 |
侄兒,侄女 |
令叔父,令嬸母 |
家叔父,家嬸母 |
兄(哥),兄妻 |
兄、哥,嫂嫂 |
弟,妹 |
令兄,令嫂 |
家兄,家嫂 |
伯(叔)父的子女 |
堂兄,堂姐 |
堂弟,堂妹 |
令堂兄,令堂姐 |
家堂兄,家堂姐 |
弟,弟妻 |
弟弟,弟妹 |
兄,姊、姐 |
令弟,令弟妹 |
舍弟,舍弟妹 |
姊(姐),妹 |
姊、(姐)姐,妹妹 |
弟,妹 |
令姊,令妹 |
家姊,舍妹 |
丈夫 |
夫子(或夫君),某某(單稱名或字) |
妻,某某(單稱名或字) |
某先生,(或尊夫君) |
外子 |
妻子 |
吾妻(或賢妻),某某(單稱名或字) |
夫,某某(單稱名或字) |
尊夫人,嫂 |
內子(人) |
子女 |
兒、吾兒 ,女、吾女 |
父,母 |
令郎(或公子),令媛(或愛) |
小兒,小女 |
兄(弟)子/女 |
侄(或侄兒),侄女 |
伯(叔)父,姑母 |
令侄,令侄女 |
舍侄,舍侄女 |
兒子的子/女 |
孫、兒孫(或某某),女、孫女 |
祖父,祖母 |
令孫,令孫女 |
小孫,小孫女 |
侄兒的子/女 |
賢侄孫,賢孫女 |
伯(叔)祖,伯祖母 |
令侄孫,令孫女 |
舍侄孫,舍侄孫女 |
丈夫的親父母 |
公,公婆 |
媳(或兒) |
令公,令婆 |
家公爹,家婆母 |
丈夫的伯(叔)父/母 |
伯(叔)父(翁), 伯(叔)母(或嬸母) |
侄媳 |
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 |
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 |
表二、
稱呼對象 |
稱呼(稱謂) |
對此自稱 |
對他人稱其家族中人 |
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人 |
父親的姐(妹)/姐丈(妹丈) |
姑母,姑丈 |
侄(或內侄),侄女(內侄子) |
令姑母,令姑丈 |
家姑母,家姑丈 |
母親的父/母 |
外祖父,外祖母 |
外孫,外孫女 |
令外祖父,令外祖母 |
家外祖父,家外祖母 |
母親的兄(弟),兄嫂(弟媳) |
舅父,舅母 |
外甥,外甥女 |
令舅父,令舅母 |
家舅,家舅母 |
母親的姐(妹),姐丈(妹丈) |
姨母,姨丈 |
姨甥,姨 甥女 |
令姨父,令姨母 |
家姨父,家姨母 |
妻子的親父母 |
岳父,岳母 |
子婿(或婿) |
令岳,岳母 |
家岳,家岳母 |
妻子的伯(叔)父母 |
伯(叔)岳父,岳母 |
侄婿 |
令伯(叔)岳,令伯岳母 |
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 |
兄(弟)的岳父母 |
姻伯(叔)父,姻伯(叔)母 |
姻侄,姻 侄女 |
令親 |
舍親 |
兒子的岳父母 |
親家翁,親家母 |
姻愚弟,姻愚妹 |
令親家翁,令親家母 |
敝親家翁,敝親家母 |
姊、妹的丈夫 |
姊(姐)丈,妹丈 |
內弟(兄), 姨妹(姊) |
令姊(妹)丈 |
家姊丈,舍妹丈 |
姑(姨)家的兄嫂 |
表兄,表嫂 |
表弟,表妹 |
令表兄,令表嫂 |
家表兄,家表嫂 |
妻子的兄弟 |
內兄,內弟 |
妹(姊)婿 |
令內兄(弟) |
敝內兄(弟) |
妻子的姊(妹)丈 |
襟兄(弟) |
襟兄(弟) |
令僚婿 |
敝連襟 |
妻子娘家侄/侄女 |
賢內侄(侄女) |
姑丈 |
令內侄(侄女) |
舍內侄(侄女) |
女兒的兒女 |
賢外孫,賢外孫女 |
外祖父,外祖母 |
令外孫(孫女) |
舍外孫,舍外孫女 |
姐妹的兒女 |
賢甥(甥女) |
愚舅(舅母) |
令甥,令外甥 |
舍甥,舍甥女 |
女兒的丈夫 |
賢婿 |
愚岳,愚岳母 |
令婿 |
小婿 |
表兄弟的兒女 |
賢表侄( 侄女) |
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 |
令表侄(侄女) |
侄 |
注:
1、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輩,將“家”字換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嚴),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輩或晚輩,將“舍”字換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稱他人時加賢、愛等詞,自稱時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號。
-----其他:
父親的舅舅/舅媽:舅爺爺/舅奶奶
父親的姑父/姑姑:姑爺爺/姑奶奶
父親的姨父/姨:姨爺爺/姨奶奶
父親的表兄弟/表姐妹:表叔/表姑
母親的舅舅/舅媽:舅姥爺/舅姥姥
母親的姑父/姑姑:姑姥爺/姑姥姥
母親的姨父/姨:姨姥爺/姨姥姥
母親的表兄弟/表姐妹:表舅/表姨
一、家族長輩稱謂
(前為稱謂————后為自稱)下同
曾祖父、母——曾孫、孫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孫媳
太奶親(丈夫的曾祖母)——曾孫媳
曾伯父、母(父親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孫、曾侄孫女
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孫媳
曾叔祖父、母(父親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孫、曾侄孫媳
太叔翁、太嬸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孫媳
祖父、祖母(父親的父母)——孫、孫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孫媳婦
伯祖父、母(父親的伯父、母)——侄孫、侄孫女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孫媳
叔祖父、母(父親的叔父、母)——侄孫、侄孫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孫媳
嬸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孫媳
翁親、姑親(丈夫的父親、母親)——兒媳
伯父、母(父親的哥哥、嫂嫂)——侄兒、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親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與父同輩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與父同輩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嬸親(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親戚長輩稱謂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內曾侄孫、內曾侄孫女
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孫、曾侄孫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內侄孫、內侄孫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孫、侄孫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孫、外甥孫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孫、外甥孫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孫、姨甥孫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親的姐妹父)——內侄、內侄女
姑母(父親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親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親的祖父、母)——外曾孫、外曾孫女
外祖父、母(母親的父母)——外孫、外孫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親的伯父、母)——外侄孫、外侄孫女
外叔祖、外嬸婆(母親的叔父、叔母)——外侄孫、外侄孫女
舅父(母親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親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親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姨母(母親的姐妹)——襟侄、襟侄女
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孫婿、孫女婿
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孫婿、侄孫女婿
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孫婿、侄孫女婿
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
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
姻伯丈、姆(妻的從伯父、母)——姻家侄婿
姻叔丈、姻嬸(妻的從叔父、母)——姻家侄婿
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
姻叔、姻嬸(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輩稱謂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愛人)——夫弟、夫妹
弟婦(胞弟的愛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婦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婦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婦(丈夫的弟媳)——嫂
愛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荊、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從兄、姐(伯、叔的女兒)——從弟、妹
從弟、妹(伯、叔的女兒)——從兄、姐
夫從兄(丈夫的從兄)——從弟婦
從兄嫂(丈夫的從嫂)——從弟婦
從弟(丈夫的從弟)——從兄嫂
從弟婦(丈夫的從弟媳)——從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婦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婦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輩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
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輩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
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內弟、內弟婦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內兄、內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內弟、表妹
內兄、嫂(妻子的哥、嫂)——內兄、嫂
內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從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四、親戚互稱
老太姻翁、姆(親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婦
太姻翁(親家的父親)——姻侄、姻侄婦
太姻姆(親家的母親)——姻侄、姻侄婦
姻伯翁、叔翁(親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親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親家)——姻弟
姻姆(親家姆)——姻室
姻兄(親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親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親家的從、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親家的堂、侄兒)——姻家伯、姻愚叔
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叔祖(姐妹丈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伯、姆(兄弟的岳父、母)——姻侄
一、稱謂
親族間稱謂,至今沿襲父系家族為中心的舊俗,近支稱為自己家、自己家里,遠支稱為本家,其他親族中人一律稱為親戚。
親戚間的稱謂,大略如下:
母親之父,書面稱外祖父,當面稱姥爺。
母親之母,書面稱外祖母,當面稱姥娘,或稱姥姥。
外祖父之父,稱老姥爺,外祖母之母,稱老姥娘。
母親之兄弟,稱舅舅(大舅、二舅等以別長幼),舅之配偶稱舅母或妗子、妗母。
外祖母之兄弟,稱舅老爺,其配偶稱舅奶奶。
外祖母之姐妹與祖母的姐妹統(tǒng)稱為姨奶奶,其配偶統(tǒng)稱為姨爺爺。
舅父之子女,稱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當面或有直以兄、弟、姐、妹相呼者。對人則稱姑舅兄弟、姑舅姐妹。
父母稱女之子女為外孫、外孫女、外孫閨女,舅父母呼姐妹之子女為外甥、外甥女、外甥閨女。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各地多數(shù)呼外孫與外甥發(fā)音相同。
以上親戚關系,俗稱姥娘門上的。
母之姐妹,稱姨母、姨、姨姨(以大姨、二姨等別長幼);姨之配偶稱姨夫、姨父。
姨之子女,稱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對人則稱兩姨兄弟、兩姨姐妹。
姨與姨夫,稱姨姐妹之子女為外甥、外甥閨女。
以上親戚關系,俗謂之姨姨門上的或兩姨親。
父之姐妹,稱為姑母、姑、姑姑(以大姑、二姑等區(qū)別長幼),其配偶稱姑夫、姑父。父之姑,稱老姑姑、姑奶奶。
姑母、姑父之子女,稱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當面亦有以兄、弟、姐、妹相呼的。對人則以姑舅兄弟、姑舅姐妹相稱。
妻兄弟之子女稱內侄、內侄女。
以上親戚關系俗謂之姑姑門上的或姑舅親。
妻之父,書面稱岳父,對人稱丈人、老丈人、丈人爹、泰山、老泰山,當面則稱爹、爹爹、爸爸,也有的地方稱叔,稱伯。
妻之母,書面稱岳母,對人稱丈母娘、丈母,當面則稱媽、媽媽,有地方也稱嬸、大娘。
妻之兄弟,書面稱姻兄、姻弟、內兄、內弟,對人稱內兄為大舅子,稱內弟為小舅子,當面則稱哥哥、兄弟;內兄內弟之妻,對人統(tǒng)稱為舅子媳婦,以大舅子媳婦、二舅子媳婦等區(qū)別長幼。
妻子之姐妹,對外統(tǒng)稱為姨子,姐稱為大姨子、大姨子姐,妹稱為小姨子,當面則稱姐,稱妹。
妻之姐妹之夫,對外稱連襟,稱兩喬,稱一擔挑兒,稱“拉不平”,當面稱姐夫、妹夫。
兄弟姐妹稱其姐妹之夫為姐夫、妹夫,以大姐夫、二妹夫等區(qū)別長幼。
父母對其女之夫,對人稱閨女女婿、女婿、姑爺、貴客、東床、東床客,當面則稱他姐夫、老×女婿等?;楹笈鲎≡兰?,外人呼為養(yǎng)老女婿、倒插門女婿。又,外人稱別人女婿有戲稱“半個兒”的。
夫妻雙方之父母互稱“親家”,對人稱親家、男親家、女親家、親家公、親家母、親家翁、親家婆等,當面只稱親家。
夫與妻之兄弟之間的關系又常被稱為“姐夫郎舅”。
以上親戚關系人謂之“丈人門上的”。
二、親戚往來
親戚間的往來習俗也極多,極繁瑣,大略歸類,可分為“賀”與“吊”的往來、平時一般往來、特殊聚會往來等數(shù)種。
賀禮包括賀婚禮、賀生育、祝壽等。
吊禮行于喪葬儀式。
節(jié)日往來多行于姻親之間,其往來民間稱為“按時把節(jié)”,具體則稱為“送節(jié)令”。
從前節(jié)日間的親戚往來,有規(guī)矩,也有禁忌,例如,全省各地普遍流行的新媳婦正月十五日以前不可以住娘家,臨清地方有諺語曰:“七不走,八不走,九走死婆婆,‘拐彎’死老天。”說初七、初八、初九,這三天不能走娘家,初十日可以走,但從十一日到十五日稱作“拐彎”又絕不可走娘家。正月十六日走娘家,又稱“走百病”,家家媳婦都走,但到娘家又不能住到二月二,說是“怕蹬了娘家的囤子”。
親戚間平日往來也很多,鄉(xiāng)間人以為親戚不常走動即是生分。平日往來,有互通有無、遇事相幫這一類事務性的往來;有送瓜送果,雙方小孩的來來往往;遠行歸來,遍訪親戚,告訴在外情況,贈送由外鄉(xiāng)帶回來的禮物;有病有災,及時探問安慰等。
兒女結婚之后,親家間的相會一般并不多,見則必須禮節(jié)周全。
三、權益
親族間的權益有人身方面的,有財產方面的,也有聲譽等方面的。具體言之則有財產繼承、贍養(yǎng)費用、虐待種種事件。習俗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出嫁的女兒靠娘家兄弟(特別是長兄)維持自身利益的現(xiàn)象。
在傳統(tǒng)的父系家族之中,媳婦地位低微,遇到必須爭取、必須申辯的事情,只有訴諸娘家人。娘家人中,父輩出面“有失身份”,自然由在家的早已主事的兄弟出面為宜,久而成習,家家媳婦皆以娘家兄長為當然的代言人,家族、社會諸方面也就漸漸承認了“娘舅”的這一地位。
“娘舅”在姐妹家中,始則處于“說理”、“爭氣”的地位,隨著姐妹兒女的長成,“老舅”又變成了半個主事人。凡與其姐妹權益有關的事件,如分家、贍養(yǎng)、甚至死后的喪葬,沒有“老舅”的參加,都難完滿解決。在這些事件中,他的干預是起很大作用的。他的地位也表現(xiàn)在請客吃飯之中,眾親一席,若無其他更長一輩的人,“老舅”當然是首席,他自己也從不謙讓。
具體稱謂:古代將凡血緣相近的同姓本族和異性外族都稱作親屬。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從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孫:孫之子。
玄孫:曾孫之子。
來孫:玄孫之子。(下五世指從本位起,下主立孫)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嬸):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從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從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從祖父(堂伯、堂叔):父之從兄弟。
從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從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婦:弟之婦。
從子(侄):兄弟之子。
從女(侄女):兄弟之女。
從孫:兄弟之孫。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從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從母兄弟、從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稱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婦:夫之弟婦。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婦與嫂的簡稱。
婭、連襟(襟兄、襟弟)、兩喬兩婿互稱。
1、祖輩
祖輩的親屬,按古代關于宗親的范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遠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廣義是指所有父輩以上的男性先輩,狹義則是指祖父。
(2)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
?。?)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婆:是古代對成年婦女的很普遍的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
?。?)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古代的使用較晚。作為稱謂,“奶”最早是作為乳母之稱,以后又用以稱母親,又作為對以婚婦女的較廣義的稱呼。
?。?)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
?。?)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
2、曾祖輩
?。?)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還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稱呼,比較特殊的是稱“曾門”。
?。?)曾祖母:指曾祖之妻,還可以稱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較常見的為“太婆”。
3、高祖輩
?。?)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稱為高祖父,也有稱為“高祖王父”、“高門”。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對高祖之上的歷代遠祖也可稱為高祖。
?。?)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稱“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xù)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后母、假母、續(xù)母。
?。?)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后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5、與父親相關的親屬
(1)諸父、諸母:是對父親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統(tǒng)稱。
?。?)世父:對父親的兄弟的稱謂,現(xiàn)在更多的場合是稱“伯父”、“叔父”
或簡稱“伯”、“叔”。古人偶爾將幾個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別稱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4)從父:對父親的叔伯兄弟可統(tǒng)稱“從父”,又可分別稱為“從伯”、“從叔”。
(5)姑:對父親的姊妹可稱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稱為“諸姑”、“姑姊”、“姑妹”,對已婚者一般都稱為“姑母”、“姑媽”,與今不同的是偶爾也稱“姑娘”。
(6)姑父:對姑母的丈夫,既可稱為“姑父”、“姑丈”,又可以稱為“姑婿”、“姑夫”。
?。?)表兄弟:對姑母的子的稱謂。
?。?)表姊妹:對姑母的女的稱謂。
6、與母親相關的親屬
(1)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稱其為“外祖父”(與今同),又可稱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外婆”(與今同),又稱為“姥姥”、“老老”等。
?。?)舅:對母親的兄弟,古今均稱“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一些修飾或補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謂。
?。?)姨母:對母親姊妹的稱呼,先秦時稱為“從母”,秦漢以來則稱為“姨母”,或稱為“姨娘”、“姨婆”、“姨媽”等。
?。?)姨父:對姨母之夫稱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
?。o論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還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稱,古人統(tǒng)稱為“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時是對父母的異稱,無論生死均可用。秦漢以來,父母死后仍可稱為考妣,但生前不再稱考妣,考妣只用來對死去的父母之稱。而且,考**不僅用來稱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輩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均可用考妣相稱(在先秦時則是對先祖的泛稱)。
8、夫妻
?。?)夫:或作“丈夫”,本是對成年男子的美稱,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關稱謂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還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漢子”等稱呼丈夫。
?。?)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對妻的最主要的稱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種附加成分,還有“賢妻”、“良妻”、“仁妻”、“令妻”、“嬌妻”等。除此,還可用“婦”、“室”、“君”、“夫人”、“娘子”、“渾家”、“內”、“老婆”、“婆娘”、“太太”等來稱呼。
9、與丈夫相關親屬
?。?)公:也稱公公,對丈夫之父,古稱為“舅”,也稱為“公”、“公公 ”。這些稱呼正是今天稱丈夫之父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婆:也稱婆婆,對丈夫之母,古稱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嚴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稱“婆”、“婆婆”。
?。?)舅姑、姑舅:是早期對丈夫父母的合稱。近者稱“公婆”。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稱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伯叔:對丈夫的兄弟的稱謂,與近代所稱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對丈夫妹妹的稱謂。
10、與妻子相關親屬
?。?)岳丈:是對于妻子之父的稱呼,古代還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稱。
?。?)岳母:對妻子之母的稱謂,或稱為“丈母”。
?。?)姑、外姑:早期用來對妻子之母的稱呼。
?。?)舅舅:對妻子兄弟的稱呼,或稱為“舅”、“舅爺”、“舅子”等,還稱為“內兄”、“內弟”、“妻兄”、“妻弟”等。
(5)姨:對妻子的姊妹的稱呼,或稱“大姨”、“小姨”,也稱為“妻妹”、“內妹”。
11、兄弟及與其相關親屬
(1)兄:又稱為“昆”。今天則可用“哥”來稱呼兄長。有兄弟數(shù)人的情況下,稱呼中必須表示出排行,或以數(shù)字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這些排行常用語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廣泛的稱呼,可以稱父、稱兄、稱弟、稱子。)
?。?)嫂:對兄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嫂嫂”。
?。?)弟:是對與兄相對者的稱呼。
?。?)弟媳:對弟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弟妹”。
?。?)侄:對兄弟的子女最常見的稱呼,也可直接稱之為“兄子”、“兄女”,或稱為“從子”、“從女”、“猶子”、“猶女”。
12、姊妹及與其相關親屬
?。?)女兄、女弟:古代對姊妹的稱謂,或直接稱姊妹為兄弟。“姊”又稱“姐”,與姊相對者稱為“妹”。
?。?)姊夫、妹夫:對姊妹的丈夫的稱呼,也可稱為“姊婿”、“妹婿”。
?。?)甥:對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稱呼,還稱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與其相關親屬
?。?)子:在古代是一個使用范圍較廣的稱呼,秦漢以后主要用作兒子之稱。
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別人之子又可稱為“令子”、“良子”、“不凡子”、“賢子”等。除此,還可用“男”、“子息”、“賤息”、“兒子”、“兒郎”、“兒男”等來稱呼子。若有幾個兒子則有“長子”、“次男”、“幼子”等稱呼。
(2)女:對女兒的主要稱呼。對別人的女兒往往稱為“愛”或“嬡”,也稱為“令嬡”、“閨嬡”。
?。?)義子、義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養(yǎng)的子女,又稱“養(yǎng)子”、“養(yǎng)女”、“假子”。同時還有一個常見的代稱“螟蛉”。
?。?)媳婦:對兒子之妻的稱呼。最初只稱為“婦”,后因兒子又稱為“息”,所以子之妻又稱為“息婦”,或寫作“媳婦”。
(5)婿:對女兒丈夫的稱呼,或稱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兒之夫還可以被稱為“女夫”、“半子”、“東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稱“賢婿”之類,岳家一般人都尊稱其為“姑爺”、“姑老爺”。
?。?)孫:對兒子的子女的稱呼,或稱“孫息”、“孫枝”。“孫”又分為“孫兒”、“孫女”,“孫女”又稱為“女孫”。
(7)外孫:對女兒的子女的稱呼。女姓還可稱為“外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