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斷列傳 唐·張懷瓘
卷一 ○古文 按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圜曲之勢, 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孝經(jīng)》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仿象”是也。 ○大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蛟恢率罚甲児盼?,或同或異,謂 之為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甄酆定六書,三曰:“篆書”。八體書法,一曰“大篆”。又《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 制之,用以教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 ○籀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后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镀呗浴? 曰:史籀者,周時史官教學(xué)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體異。甄酆定六書,二曰“奇字”是也。 ○小篆 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 ○八分 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 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為八分,言有默,始皇得次仲文,簡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檻車送之,于道化為大鳥飛去。” ○隸書 按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為縣吏,得罪始皇,幽系云 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以御史。以奏事煩多,篆字難在,乃用隸字以為隸人佐書,故曰隸書。 ○章草 按章草,漢黃門令史史游所作也。衛(wèi)恒、李誕并云:“漢初而有草法,不知 其誰。”蕭子良云:“章草者,漢齊相杜操始變藁法,非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隋漸以行之是也。” ○行書 按行書者,后漢穎川劉德升所造也。行書即正書之小偽。務(wù)従簡易,相間流 行,故謂之行書。王愔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鐘元常善行書是也。后王羲之、獻(xiàn)之并造其極焉。” ○飛白 按飛白書者,后漢左中郎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并云:“飛白,變楷制也。 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勁。文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王僧虔云:“飛白,八分之輕者。邕在鴻都門,見匠人施堊帚,遂創(chuàng)意焉。” ○草書 按草書者,后漢征士張伯英所造也。梁武帝草書狀曰:“蔡邕云,昔秦之時, 諸侯爭長,羽檄相傳,望烽走驲,以篆隸難,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書。今之草書也。” ○汲冢書 汲冢書,蓋魏安釐王時,衛(wèi)郡汲縣耕人于古冢中得之。竹簡漆書,科斗文字, 雜寫經(jīng)史,與今本校驗多有異同。耕人姓不。 ○李斯 秦丞相李斯曰:“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yuǎn),人多不詳。今刪略 繁者,取其合體,參為小篆。”斯善書,自趙高已下,咸見伏焉√諸名山碑璽銅人,并斯之筆書?!肚赝o(jì)功石》乃曰:“吾死后五百三十年,當(dāng)有一人,替吾 跡焉。”(出《蒙恬筆經(jīng)》)斯妙篆,始省改之。為小篆者《蒼頡篇》七章。雖帝王質(zhì)文,世有損益,終以文代質(zhì),漸就澆醨。則三皇結(jié)繩,五帝畫象,三王肉 刑,斯可況也。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三古謂實。草隸謂華。妙極于華者,義獻(xiàn)。精窮其實者,籀斯。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為璽,令斯書其文。 今泰山、嶧山及秦望等碑并其遺跡。亦謂傳國之偉寶,百世之法式。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李斯書,如為冠蓋,不易施手。 ○蕭何 前漢蕭何善篆籀,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何使禿筆書。 ○蔡邕 后漢蔡邕,字伯喈,陳留人。儀容奇?zhèn)ィV孝博學(xué)。能畫善音,明天文術(shù)數(shù)。 工書,篆隸絕世,尤得八分之精微。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又創(chuàng)造飛白,妙有絕倫。喈八分飛白入神,大篆、小篆、隸書入妙。女琰甚賢明,亦工書。 伯喈入嵩山學(xué)書,于石室內(nèi)得一素書。八角垂芒,篆寫李斯并史籀用筆勢。伯喈得之,不食三日,乃大叫喜歡,若對數(shù)十人。喈因讀誦三年,便妙達(dá)其旨。伯喈 自書五經(jīng)于太學(xué),觀者如市。“蔡邕書,骨氣洞達(dá)。爽爽為神。” ○崔瑗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曾祖蒙,父骃,子玉。官至濟(jì)北相,文章蓋世。善章 草,書師于杜度,媚趣過之。點畫精微,神變無礙,利金百煉,美玉天姿,可謂冰寒于水也。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王隱謂之“草賢”,章草入 神,小篆入妙。 ○張芝 張芝,字伯英。性好書,凡家之衣帛,皆畫而后練。尤善章草,又善隸書。 韋仲將謂之“草圣”。又云:“崔氏之肉,張氏之骨。其章草《急就章》,字皆筆而成。作英草行入神。隸書入妙。”“伯英書,如漢武愛道,憑虛欲仙。” ○張昶 張昶,字文舒,伯英季弟,為黃門侍郎。尤善章草,書類伯英。時人謂之 “亞圣”。文舒章草入神,八分入妙,隸入能。 ○劉德升 劉德升,字君嗣。穎川人,桓、靈之世,以造行書擅名。既以草創(chuàng),亦甚妍 美,風(fēng)流婉約,獨步當(dāng)時。胡昭、鐘繇并師其法。世謂鐘繇善行狎書是也。而胡書體肥,鐘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師宜官 師宜官,南陽人。靈帝好書,征天下工書于鴻都門,至數(shù)百人。八分稱宜官 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能,而性嗜酒。或時空至酒家,因書其壁以售之,觀者云集,酤酒多售。則鏟滅之,后為袁術(shù)將。鉅鹿耿球碑,術(shù)所 立,宜官書也。 “宜官書,如雕羽未息,翩翩自逝。” ○梁鵠 梁鵠,字孟皇,安定烏氏人。少好書,受法于師宜官。以善八分書知名。舉 孝廉為郎,亦在鴻都門下。遷選部郎,靈帝重之,魏武甚愛其書,帝懸?guī)ぶ校忠葬敱?,以為勝宜官也。于時邯鄲淳亦得次仲法,淳宜為小字,鵠宜為大字,不 如鵠之用筆盡勢也。 ○左伯 左伯,字子邑,東萊人。特工八分,名與毛弘等列。小異于邯鄲淳,亦擅名 漢末。又甚能作紙。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故蕭子良答王僧虔書云:“子邑之紙,研妙暉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伯英之 筆,窮神盡思,妙物遠(yuǎn)矣,邈不可追。” ○胡昭 胡昭,字孔明,穎川人。少而博學(xué),不慕榮利,有夷皓之節(jié)。甚能籀書,真 行又妙。衛(wèi)恒云:“胡昭與鐘繇并師于劉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鐘瘦。尺牘之跡,動見默。”羊欣云:“胡昭得張芝骨,索靖得其肉,韋誕得其筋。”張華云: “胡昭善隸書,茂先與荀勖共整理記籍,又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xí),以鐘胡為法,可謂宿士矣。” ○鐘繇 魏鐘繇,字元常。繇少隨劉勝入抱犢山學(xué)書。三年遂。與魏太祖、邯鄲淳、 韋誕等議用筆。繇乃問蔡伯喈筆法于韋誕,誕惜不與,乃自搥胸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及誕死,繇令人盜掘其墓,遂得,由是繇筆更妙。繇精思學(xué) 書,臥畫被穿過表,如廁終日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繇善三色書,最妙者八分(出羊欣《筆陣圖》)。繇尤善書于曹喜、蔡邕、劉德升,真書絕世,剛?cè)? 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雖古之善政遺愛結(jié)于人心,未足多也,尚德哉。若其行書,則羲之、獻(xiàn)之之亞。草 書,則衛(wèi)索之下。八分,則有魏《受禪碑》,稱此為最也。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元常隸行入神,草、八分入妙。鐘書有十二種,意外巧妙,絕倫多奇。 ○鐘會 鐘會,字士季,元常少子。善書,有父風(fēng)。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 遂逸致飄然,有凌云之志。亦所謂劍則干將、鏌鎁焉。會嘗詐為荀勖書,就勖母鐘夫人,取寶劍。會兄弟以千萬造宅未移居,勖乃潛畫元常形像。會兄弟入見, 便大感慟,勖書亦會之類也。會隸、行草、章草并入妙。 ○韋誕 魏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伏膺于張伯英,兼邯鄲 淳之法。諸書并善,題署尤精。明帝凌云臺初成,令仲將題榜,高下異好,宜就點正之。因危懼,以戒子孫,無為大字楷法,袁昂云:“如龍孥虎據(jù),劍拔弩張。” 張茂先云:“京兆韋誕、誕子熊、穎川鐘繇、繇子會,并善隸書。”初青龍中,洛陽、許、鄴三都宮觀始就,詔令仲將大為題署,以為永制。給御筆墨,皆不任 用,因奏:“蔡邕。自矜能書,兼斯喜之法,非纟丸素不妄下筆。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比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徑丈 之勢。方寸千言,然草跡之妙,亞乎索靖也。”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仲將八分、隸書、章草、飛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將,工書。子熊,字少季, 亦善書。時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又云:“魏明帝凌云臺成,誤先釘榜,未題署。以籠盛誕,轆轤長絙引上, 使就榜題。去地二十五丈,誕危懼,戒子孫,絕此楷法。
卷二 ○王羲之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jìn)。衛(wèi)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jīng)》。書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而況人 乎!吾是天臺丈人”。自言真勝鐘繇。羲之書多不一體。(出羊欣《筆陣圖》) 逸少善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nèi)f化, 得之神功。逸少隸、行、草、章草、飛白,五體俱入神,八分入妙。妻郄氏甚工書,有七子。獻(xiàn)之最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并工草。 ○又 羲之嘗以章草答庾亮,亮示翼,翼見乃嘆伏,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 章草十紙,過江顛沛,遂乃亡,嘗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舊說羲之罷會稽,住蕺山下,旦見一老姥,把十許六角竹扇出市。王聊問: “此欲貨耶一枚幾錢。”答云:“二十許。”右軍取筆書扇,扇五字。姥大悵,惋云:“老舉家朝飧,唯仰于此,云何書壞”王答云:“無所損,但道是王右軍 書,字請一百。”既入市,人競市之。后數(shù)日,復(fù)以數(shù)十扇來詣?wù)埜鼤跣Χ? 不答。 又云羲之曾自書表與穆帝,專精任意。帝乃令索紙,色類、長短、闊狹與王 表相似,使張翼寫效,一毫不異,乃題后答之。羲之初不覺,后更詳看,乃嘆曰:“小人亂真乃璽!” 羲之性好鵝,山陰曇襄村有一道士,養(yǎng)好者十余。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 意大愿樂。乃告求市易,道士不與,百方譬說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寫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府君若能自屈,書《道德經(jīng)》各兩章, 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為寫畢,籠鵝而歸,大以為樂。又嘗詣一門生家,設(shè)佳饌供給,意甚感之,欲以書相報。見有一新榧幾至滑凈,王便書之,草正相 半。門生送王歸郡,比還家,其父已刮削都盡,兒還失書,驚懊累日。 ○又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陰。與太原孫統(tǒng)承公、孫綽興公、 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郄曇、重熙、太原王蘊(yùn)、叔仁、釋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脩祓禊之禮,揮毫制序。興樂而書, 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構(gòu)別體,就中之字最多。 ○王獻(xiàn)之 王獻(xiàn)之,字子敬,尤善草隸。幼學(xué)于父,次習(xí)于張芝。爾后改變制度,別創(chuàng) 其法。率爾師心,冥合天矩。初,謝安請為長史。太元中,新造太極殿。安欲使子敬題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乃說韋仲將題凌云臺之事。子敬知其旨,乃 正色曰:“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長。”安遂不之逼。子敬年五六歲時,學(xué)書,右軍従后潛制其筆不脫。乃嘆曰:“此兒當(dāng)有大名” 遂書《樂毅論》與之。學(xué)竟,能極小真書??芍^窮微入圣,筋骨緊密,不減于父。如大則尤直而寡態(tài),豈可同年。唯行草之間,逸氣過也。及論諸體,多劣右軍。 總而言之,季孟差耳。子敬隸、行、草、章草、飛白五體皆入神,八分入能。 ○又 羲之為會稽,子敬出戲,見北館新白土壁,白凈可愛。子敬令取掃帚,沾泥 汁中以書壁,為方丈一字。晻曖斐亹,極有勢好。日日觀者成市,羲之后見,嘆其美。問:“誰所作”答曰:“七郎。”羲之於是作書與所親曰:“子敬飛白, 大有直是圖于此壁。”子敬好書,觸遇造玄,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紗祴,著往詣。子敬便取祴,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周。自嘆比來之合, 年少覺王左右有凌奪之色,于是制祴而走。左右果逐及于門外,斗爭分裂衣,少年才得一袖而已。子敬為吳興,羊欣父不疑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五六,書已有 意,為子敬所知,子敬往縣入欣齋。欣著新白絹裙晝眠,子敬乃書其裙幅及帶。欣覺歡樂,遂寶之,后以上朝廷。 ○又 獻(xiàn)之嘗與簡文帝書十許紙,題最后云,下官此書甚合作,愿聊存之,此書為 桓玄所寶。玄愛重二王,不能釋手,乃撰縑素及紙,書正行之尤美者,各為一秩,嘗置左右。及南奔,雖甚狼狽,猶以自隨。將敗,并投于江?;蛑^小王為小令, 非也。獻(xiàn)之為中書令,卒于官。族弟珉代之。時以子敬為大令,季琰為小令。 ○王脩 王脩,字敬仁,仲祖之子。官至著作郎,少有秀令之譽(yù)。年十三著《賢令論》, 劉真長見之,嗟嘆不已。善隸、行書。嘗就右軍求書,乃寫東方朔《畫贊》與之。王僧虔曰:“敬仁書,殆窮其妙。”王子敬每看,咄咄逼人。升平元年卒,年二 十四。始王導(dǎo)愛好鐘氏書,喪亂狼狽,猶衣帶中盛,尚書宣示。過江后以賜逸少。逸少乞敬仁,敬仁卒,其母見此書平生所好,以入棺。敬仁隸、行入妙。殷仲堪 書,亦敬仁之亞也。 ○荀輿 荀輿能書,嘗寫《貍骨方》。右軍臨之,至今謂之《貍骨帖》。 ○謝安 謝安,字安石,學(xué)正于右軍。右軍云:“卿是解書者,然知解書為難。”安 石尤善行書,亦猶衛(wèi)洗馬風(fēng)流名士,海內(nèi)所瞻。王僧虔云:“謝安入能書品錄也。”安石隸、行、草并入妙。兄尚字仁祖萬石,并工書。 ○王廙 晉平南將軍侍中王廙,右軍之叔父,工隸、飛白。祖述張衛(wèi),法復(fù)索靖。書 七月二十六日一紙,每寶玩之。遭永嘉喪亂,乃四疊綴衣中以渡江。今蒲州桑泉令豆盧器得之,疊跡猶在。 ○戴安道康昕 晉戴安道,隱居不仕??偨菚r,以雞子汁溲白瓦屑。作鄭玄碑,自書刻之, 文既奇麗,書亦妙絕。又有康昕,亦善草隸。王子敬常題方山亭壁數(shù)行,昕密改之,子敬后過不疑。又為謝居士題畫像以示子敬,子敬嘆能以為西河絕矣。昕, 字君明,外國人,官至臨沂令。 ○韋昶 晉韋昶,字文休仲將。兄康字元將,涼州刺史之玄孫,官至穎川太守、散騎 常侍。善古文大篆及草,狀貌尤古,亦猶人則抱素,木則封冰,奇而且勁。太元中,孝武帝改治宮室及廟諸門,并欲使王獻(xiàn)之隸草書題榜,獻(xiàn)之固辭。乃使劉環(huán) 以八分書之,后又使文休以大篆改八分焉。或問:“王右軍父子書,君以為云何”答曰:“二王自可謂能,未是知書也。”又妙作筆,王子敬得其筆,嘆為絕世。義熙末卒,年七十歲余。文休古文大篆、草書并入妙。 ○蕭思話 宋蕭思話,蘭陵人,父源冠軍瑯阝琊太守。思話官至征西將軍左仆射,工書。 學(xué)于羊欣,得其體法,雖無奇峰壁立之秀,運用連崗盡望勢不斷絕,亦可謂有功矣。王僧虔云:“蕭全法羊,風(fēng)流媚好,殆欲不減,筆力恨弱。”袁昂云:“羊 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之妙也。” ○王僧虔 瑯阝琊王僧虔,博涉經(jīng)史,兼善草隸。太祖謂虔曰:“我書何如”卿曰: “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三。陛下草書第二,正書第三。臣無第二,陛下無第一。”上大笑曰:“卿善為詞也。然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虔歷左仆射尚書令,謚 簡穆公。僧虔長子慈,年七歲,外祖江夏王劉義恭迎之入中齋,施諸寶物,恣其所取,慈唯取素琴一張、《孝子圖》而已。年十歲,共時輩蔡約入寺禮佛,正見 沙門等懺悔,約戲之曰:“眾僧今日何乾乾。”慈應(yīng)聲答:“卿如此不知禮,何以興蔡氏之宗”約興宗之子也。謝超宗見慈學(xué)書,謂之曰:“卿書何如虔公”答 云慈書與大人,猶雞之比鳳。超宗,鳳之子。”慈歷侍中,贈太常卿。約歷太子 詹事。 ○又 齊高帝嘗與王僧虔賭書畢,帝曰:“誰為第一。”僧虔對曰:“臣書,臣中 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謂善自謀矣。” ○王融 齊末王融,圖古今雜體,有六十四書。少年仿效,家藏紙貴。而風(fēng)魚蟲鳥是 七國時書,元長皆作隸字,故貽后來所詰。湘東王遣沮陽令韋仲定為九十一種,次功曹謝□勛增其九法,合成百體,其中以八卦為書為一,以太為兩法,徑丈一 字,方寸千言。 ○蕭子云 梁蕭子云,字景喬。武帝謂曰:“蔡邕飛而不白,羲之白而不飛,飛白之間, 在卿斟酌耳。”嘗大書蕭字,后人匣而寶之,傳至張氏賓護(hù),東都舊第有蕭齊前后序,皆名公之詞也。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約竭產(chǎn)自江南買歸 東洛,建一小亭以玩,號曰“蕭齊”。 ○蕭特 海鹽令蘭陵蕭特,善草隸,高祖賞之。曰:“子敬之書不如逸少,蕭特之跡 遂過其父。” ○僧智永 陳永欣寺僧智永師,遠(yuǎn)祖逸少。歷紀(jì)專精,攝齊升堂真草唯命。智永章草及 草書入妙,行入能。兄智楷亦工書,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永草。” ○又 智永嘗于樓上學(xué)書,業(yè)成方下。 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能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 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jìn)上,鬢發(fā)皆白,而賞錫甚厚。 右軍孫智永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外,江南諸寺各留一本。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xué)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 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后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冢”,自制銘志。嘗居永欣寺閣上臨書,所退筆頭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滿。 ○僧智果 隋永欣寺僧智果,會稽人也,煬帝甚善之。工書銘石,其為瘦健。造次難類, 嘗謂永師曰:“和尚得右軍肉,智果得骨。夫筋骨藏于膚肉,山水不厭高深。而比公稍乏清幽,傷于淺露,若吳人之戰(zhàn),輕進(jìn)易退,勇力而非武。虛張夸耀,無 乃小人儒乎。”智果隸行草入能。
卷三 ○唐太宗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自真草書屏風(fēng)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嘗謂朝 臣曰:“書學(xué)小道,初非急務(wù),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yè)未有學(xué)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能學(xué)其形勢, 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嘗召三品已上,賜宴于玄武門。帝操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 不得者,咸稱洎登床罪當(dāng)死,請付法。帝笑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購《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僧智永弟子辯才嘗于寢房伏梁上鑿為暗檻,以貯《蘭亭》, 保惜貴重于師在日。貞觀中,太宗以聽政之暇,銳志玩書。臨羲之真草,書帖購募備盡,唯未得《蘭亭》。尋討此書,知在辯才之所。乃敕追師入內(nèi)道場供養(yǎng), 恩賚優(yōu)洽。數(shù)日后,因言次,乃問及《蘭亭》,方便善誘,無所不至。辯才確稱往日侍奉先師,實嘗獲見,自師沒后薦經(jīng)喪亂,墜失不知所在。既而不獲,遂放 歸越中。后更推究,不離辯才之處。又敕追辯才入內(nèi),重問《蘭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謂侍臣曰:“右軍之書,朕所偏寶,就中逸少之跡,莫如 《蘭亭》。求見此書勞于寤寐,此僧耆年又無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設(shè)謀計取之,必獲。”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臣聞監(jiān)察御史蕭翼者,梁元帝之曾孫,今 貫魏州莘縣,負(fù)才藝,多權(quán)謀,可充此使,必當(dāng)見獲。”太宗遂召見,翼奏曰:“若作公使,義無得理。臣請私行詣彼,須得二王雜帖三數(shù)通。”太宗依給。翼 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隨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黃衫極寬長潦倒,得山東書生之體,日暮入寺。巡廊以觀壁畫,過辯才院,止于門前。辯才遙見翼,乃問曰:“何處 檀越”翼就前禮拜云:“弟子是北人,將少許蠶種來賣,歷寺縱觀,幸遇禪師。”寒溫既畢,語議便合,因延入房內(nèi),即共圍棋、撫琴、投壺、握槊,談?wù)f文史, 意甚相得。乃曰:“白頭如新,傾蓋若舊,今后無形跡也,便留夜宿,”設(shè)缸面藥酒果等。江東云“缸面”,猶河北稱“甕頭”,謂初熟酒也。酣樂之后,請賓 賦詩。辯才探得來字韻,其詩曰:“初醞一缸開,新如萬里來。披云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fēng)來旅雁哀。非君有祕術(shù),誰照不然灰。”蕭翼探得 招字韻,詩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diào)。誰憐失群翼,長苦業(yè)風(fēng)飄”。妍蚩略同,彼此諷味,恨相知 之晚,通宵盡歡明日乃去。辯才云:“檀越閑即更來。”翼乃載酒赴之,興后作詩,如此者數(shù)四。詩酒為務(wù),其俗混然,經(jīng)旬。朔,翼示師梁元帝自畫《職貢圖》。 師嗟賞不已,因談?wù)摵材?。翼曰?#8220;弟子先傳二王楷書法,弟子自幼來耽玩,今亦數(shù)帖自隨。”辯才欣然曰:“明日可將來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書以示辯 才。辯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貧道有一真跡,頗是殊常。” 翼曰:“何帖”才曰:“《蘭亭》。”翼笑曰:“數(shù)經(jīng)亂離,真跡豈在,必是響 榻偽作耳。”辯才曰:“禪師在日保惜,臨亡之時,親付于吾,付受有緒,那得參差,可明日來看。”及翼到,臨自于屋梁上檻內(nèi)出之。翼見訖,故駁瑕指類, 曰:“果是響榻書也!”紛競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復(fù)安于伏梁上,并蕭翼二王諸帖并借留置于幾案之間。辯才時言八十余,每日于窗下臨學(xué)數(shù)遍,其老而篤 好也如此。自是翼往還既數(shù),童弟等無復(fù)猜疑。后,辯才出赴露汜橋南嚴(yán)遷家齋。 翼遂私來房前,謂童子曰:“翼遺卻帛子在床上。”童子即為開門,翼遂于案上 取得《蘭亭》及御府二王書帖,便赴永安驛。告驛長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來此,今有墨敕,可報汝都督知。”都督齊善行聞之,馳來拜謁。蕭翼因宣示敕 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辯才。辯才仍在嚴(yán)遷家未還寺,遽見追呼,不知所以。又遣云御史須見,及師來見御史,乃是房中蕭生也。蕭翼報云:“奉敕遣來 取《蘭亭》,《蘭亭》今已得矣,故喚師來取別。”辯才聞?wù)Z而便絕倒,良久始蘇。翼便馳驛南發(fā),至都奏御。太宗大悅,以玄齡舉得其人,賞錦彩千段,擢拜 翼為員外郎加入五品,賜銀瓶一,金鏤瓶一,馬腦碗一,并實以珠,內(nèi)廄良馬兩匹,兼寶裝勒轡,宅莊各一區(qū)。太宗初怒老僧之祕_,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 數(shù)月后,仍賜物三千段,穀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給。辯才不敢將入己用,回造三層寶塔。塔甚精麗,至今猶存。老僧因驚悸患重,不能強(qiáng)飯,唯歠粥,歲余乃卒。 帝命供奉榻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榻數(shù)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貞觀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華宮含風(fēng)殿。臨崩謂高宗曰:“吾 欲従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聽,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后隨仙駕入玄宮矣,今 趙模等所榻在者,一本尚直錢數(shù)萬也。 ○又 一說王羲之,嘗書《蘭亭會序》。隋末廣州好事僧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 右軍《蘭亭書》,二曰神龜(以銅為之,龜腹受一升,以水貯之,龜則動四足,行所在能去),三曰如意(以鐵為之,光明洞徹,色如水晶)。太宗特工書,聞 右軍《蘭亭》真跡,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廣州僧,而難以力取。故令人詐僧,果得其書。僧曰:“第一寶亡矣,其余何愛”乃以如意擊石,折而棄之。 又投龜,一足傷,自是不能行矣。 ○漢王元昌 唐漢王元昌,神堯之子,善行書。諸王仲季并有能名,韓王、曹王亦其亞也。 曹則妙于飛白,韓則工于草行。魏王、魯王亦韓王之倫也。 ○歐陽詢 唐歐陽詢,字信本,博覽今古,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率更令。書則八體盡能, 筆力勁險,高麗愛其書,遣使請焉。神堯嘆曰:“不意詢之書名遠(yuǎn)播夷狄。”貞觀十五年卒,年八十五。詢飛白、隸、行、草入妙,大篆、章草入能。 ○又 率更嘗出行,見古碑,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步,復(fù)下馬佇立, 疲則布毯坐觀,因宿其傍,三日而后去。今開通元寶錢,武德四年鑄,其文乃歐陽率更書也。 ○歐陽通 唐歐陽通,詢之子。善書,瘦怯于父。嘗自矜能書,必以象牙、犀角為筆管, 貍毛為心,覆秋兔毫,松煙為墨,末以麝香,紙必須堅緊薄白滑者乃書之,蓋自重其書。薛純_亦效歐草,傷于肥鈍,亦通之亞也。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會稽人,仕隋為秘書郎。煬帝知其才,嫉其鯁直,一為七 品十余年。仕唐至秘書監(jiān)。文皇曰:“世南一人遂兼五絕。”一曰博學(xué),二曰德行,三曰書翰,四曰詞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足謂大臣,而世南兼之。行草之 余,尤所偏工,本師于釋智永。及其暮齒,加以遒逸,卒年八十九。伯施隸、行、草入妙。 ○褚遂良 褚遂良,河南人,父亮太常卿。遂良官至右仆射,善書。少則伏膺虞監(jiān),長 則師祖右軍真書,甚得其媚趣。顯慶中卒,年六十四。遂良隸、行入妙。亦嘗師受史陵,然史亦有古直,傷于疏瘦也。 ○又 遂良問虞監(jiān)曰:“某書何如永師”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官豈能若此者。” 曰:“何如歐陽詢”曰:“聞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官豈得若此。”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筆調(diào)遇合作者,亦深可貴尚。”褚 喜而退。 ○薛稷 薛稷,河?xùn)|人,官至太子少保。書學(xué)褚,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矣, 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稷隸、行入能。 ○又 稷外祖魏仿,家富,圖籍多,有虞褚舊跡,銳精模仿,筆態(tài)遒麗,當(dāng)時無及 之老。反善畫,博采古跡,埒于秘書。 ○高正臣 高正臣,廣平人,官至衛(wèi)尉卿。習(xí)右軍之法,睿宗愛其書。張懷素之先與高 有舊,朝士就高乞書,或憑書之,高嘗為人書十五紙,張乃戲換其五紙,又令示高。再看不誤,客曰:“有人換公書。”高笑曰:“必是張公也,乃審詳之,得 其三紙。”客曰:“猶有在”,高又觀之,竟不能辨。高嘗許人書一屏幛,逾時未獲。其人乃出使淮南,臨別大悵惋。高曰:“正臣故人在申州,正與仆書一類, 公可便往求之,遂立申此意。”陸柬之嘗為高書告身,高皇嫌之,不將入秩,后為鼠所傷,乃持去。張公曰:“此鼠甚解正臣意,風(fēng)調(diào)不合,一至于此。”正臣 隸、行、草入能。 ○王紹宗 王紹宗,字承烈,官至秘書少監(jiān)。祖述子敬,欽羨柬之。其中小真書體象尤 甚,其行書及章草次于真。常與人書云:“鄙夫書翰無工者,特由水墨之積習(xí)。恒精心率意,虛神靜思以取之。每與吳中陸大夫論及此道,明朝必不覺已進(jìn)。陸 后于密訪知之,嗟賞不少,將余比虞士。以虞亦不臨寫故也,但心準(zhǔn)目想而已。聞虞眠布被中,恒手畫腹皮,與余正同也。”承烈隸、行、草入能。 ○鄭廣文 鄭虔任廣文博士,學(xué)書而病無紙,知慈恩寺布柿葉數(shù)間屋,遂借僧房居止。 日取紅葉學(xué)書,歲久殆遍。后自寫所制詩并畫,同為一卷。封進(jìn),玄宗御筆書其尾,曰“鄭虔三絕。” ○李陽冰 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元中,張 懷瓘撰《書斷》,陽冰、張旭并不載。絳州有篆字與古不同,頗為怪異,李陽冰見之,寢臥其下數(shù)日不能去。驗其書是唐初,不載書者名姓,碑有“碧落”二字, 時人謂之《碧落碑》。 ○張旭 張旭書得筆法,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聞公主與擔(dān)夫爭路,而得筆 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飲醉輒草書,揮毫大叫,以頭歠水墨中,天下呼為張顛。醒后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fù)得。后輩言筆札者,歐虞褚陸,或有 異論,至長史無間言。 ○又 旭釋褐為蘇州常熟尉,上后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shù)日,復(fù)至,乃怒而 責(zé)曰:“敢以閑事屢擾公門”老父曰:“其實非論事,但睹少公筆跡奇妙,貴為篋笥之珍耳!”長史異之,因詰其何得愛書”答曰:“先父愛書,兼有著述。” 長史取示之,信天下工書者也。自是備得筆法之妙,冠于一時。 ○僧懷素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圣三昧,棄筆堆積,埋山下,號筆冢。(出《國 史補(bǔ)》)
卷四 ○程貌已下 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復(fù)。始 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曰“隸書。”扶風(fēng)曹喜,后漢人,不知其官。善篆、隸,小異李斯,見師一時。陳留蔡邕, 后漢人,左中郎將。善篆,采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猶傳于世,篆者師焉。杜陵陳遵,后漢人,不知官。善篆、隸,每書,一坐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坐”。上 谷王次仲,后漢人。作八分楷。法師宜官,后漢不知何許人。宜官能為大字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書,甚自矜重?;蚩罩辆萍?,先書其壁,觀者 云集,酒因大售,至飲足,削書而退。安定梁鴻,后漢人,官至選部尚書,乃師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書懸?guī)ぶ?,宮殿題署多是鴻手也。 ○邯鄲淳已下 陳留邯鄲淳為魏臨淄侯文學(xué),得次仲法,名在鴻后。毛弘,鴻弟子,秘書八 分皆傳鴻法。又有左子邑,與淳小異,亦有名。京兆杜度為魏齊相,始有草名。安平崔瑗,漢濟(jì)北相,亦善草,書平。苻堅得摹瑗書,王子敬云“極似張伯英。” 瑗子寔,官至尚書,亦能草。弘農(nóng)張芝高尚不仕,善草書,精勤絕倫。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后練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每書云:忩々不暇草。時人謂為“草圣”。芝弟昶,漢黃門侍郎,亦能草。今世人中云芝書者,多是昶也。 ○姜詡已下 姜詡、梁宣、田彥和及司徒韋誕,皆伯英弟子,并善草。誕最優(yōu),魏宮館寶 器皆是誕手。魏明帝起凌云臺,誤先釘榜,而未之題,以籠盛誕,轆轤引上書之。去地二十五丈,誕甚危懼,乃誡子孫絕此楷法。誕子少季亦有能稱。羅暉趙恭, 不詳何許人,與伯英同時見稱西州,而矜許自與,眾頗惑之。伯英與朱寬書,自敘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余。”河間張起亦善草,不及崔張。劉德升 善為行書,不詳何許人。穎川鐘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車征,二家俱學(xué)于德升,而胡書肥,鐘書瘦。鐘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 三曰狎書,相聞?wù)咭?。繇子會,?zhèn)西將軍,絕能學(xué)父書,改易鄧艾上章事,莫有知者。河?xùn)|衛(wèi)覬,魏尚書仆射,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草體微瘦,而筆跡精熟。 覬子瓘,為晉太保,采芝法,以覬法參之,更為草藁,藁是相聞書也。瓘子恒,亦善書,博識古文字。敦煌索靖,張芝姊之孫,晉征西司馬,亦善草。陳國何元 公,亦善草書。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滎陽暢晉秘書令史,善八分。 ○王羲之 王羲之《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藁本,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維永和十 年三月癸卯九日辛亥而書亦真—元初,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于鴟吻內(nèi)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至八年,縣丞李延業(yè)求得,上岐王。王以獻(xiàn),便留內(nèi)不 出?;蛟破浜髤s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圖書悉為灰燼,此書亦見焚矣。 ○王廙 王廙,羲之之叔也,善書畫。嘗謂右軍曰:“吾諸事不足法,唯書畫可法。” 晉明帝師其畫,王右軍學(xué)其書。 ○潞州盧 東都頃年創(chuàng)造防秋館,穿掘多蔡邕,鴻都學(xué)所書石經(jīng)。后洛中人家往往有之, 王羲之《借船帖》書之尤工者也。故山北盧匡寶惜有年,盧公致書借之不得。云:“只可就看,未嘗借人也。”盧除潞州,旌節(jié)在途,才數(shù)程,忽有人將書帖就盧 求售,閱之乃《借船帖》也,驚異問之。云:“盧家郎君要錢遣買耳。”盧嘆異移時,不問其價還之,后不知落于何人。京師書儈孫盈者,名甚著。盈父曰仲, 容亦鑒書畫,精于品目,豪家所寶,多經(jīng)其手,真?zhèn)螣o所逃焉。公《借船帖》是孫盈所蓄,人以厚價求之,不果。盧公時其急切減而賑之,日久滿百千,方得。 盧公,韓太沖外孫也,故書畫之尤者,多閱而識焉。 ○桓玄 《晉書》中有飲食名“寒具”者,亦無注解處,后于《齊民要術(shù)》并《食經(jīng)》 中檢得,是今所謂”饣餅”?;感L盛陳法書名畫,請客觀之⊥有食寒具,不翟手,而執(zhí)書畫,因有涴,玄不懌,自是會客不設(shè)寒具。 ○褚遂良 貞觀十年,太宗謂魏徵曰:“世南沒后,無人可與論書。”徵曰:“褚遂良 后來書流,甚有法則。”于是召見,太宗嘗以金帛,購?fù)豸酥畷E,天下爭赍古書詣闕以獻(xiàn),時莫能辨其真?zhèn)?,遂良備論所出,咸為證據(jù),一無舛誤。十四年四 月二十二日,太宗為真草書屏風(fēng)以示群臣,筆力遒利,為一時之絕,購求得人間真行凡三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草書二千紙,裝為八十卷,每聽政之暇,時閱 之。嘗謂朝臣曰:“書學(xué)小道,初非急務(wù),時或留心,亦勝棄日。凡諸藝未嘗有學(xué)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今吾學(xué)古人之書,殊不學(xué)其形勢, 唯在求其骨力,得其骨力,形勢自生。” ○蘭亭真跡 太宗酷好書法,有大王書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一尺為一軸,寶惜者獨 《蘭亭》為最。置于坐側(cè),朝夕觀鑒賞。一日附耳語高宗曰:“吾千秋萬歲后,與吾《蘭亭》將去也。”及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于昭陵。 ○王方慶 龍朔二年四月,高宗自書與遼東諸將。許敬宗曰:“許國師愛書,可于朝示 之。”神功二年,上問鳳閣侍郎王方慶曰:“卿家合有書法”方慶奏曰:“臣十代再従伯祖羲之先有四十余紙。貞觀十二年,先臣進(jìn)訖,有一卷,臣近已進(jìn)訖。 臣十一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guī)、曾祖褒、并九代,三従伯祖晉中書令獻(xiàn)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見 在。”上御武成殿召群臣取而觀之,仍令鳳閣舍人崔融作序,目為《寶章集》,以賜方慶,朝野榮之。 ○二王真跡 開元十六年五月,內(nèi)出二王真跡及張芝、張昶等書,總一百六十卷,付集賢 院。令集字榻兩本進(jìn),分賜諸王,其書皆是。貞觀中太宗令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定其真?zhèn)伟耸?。小王、張芝等跡,各隨多少,勒為卷帙,以真觀字為印, 印縫及卷之首尾。其草跡又令褚遂良真書小字帖紙影之,其中古本亦有是梁隋官本者,梁則滿騫徐僧權(quán)沈熾文朱異,隋則江總姚察等,署記太宗,又令魏褚等卷 下更署名以記之。其《蘭亭》本相傳云在昭陵玄宮中?!稑芬阏摗烽L安中太平公主奏借出外榻寫,因此遂失所在。五年敕陸元悌、魏哲、劉懷信等檢校換褾, 每卷分為兩卷,總見在有八十卷,余并失墜。元悌又割去前代記署,以己之名氏代焉。玄宗自書“開元”二字,為印記之。右軍凡一百三十卷,小王二十八卷, 張芝、張昶各一卷。右軍真行書唯有《黃庭告誓》等卷存焉。又得滑州人家所藏右軍扇上真尚書宣示,及小王行書白騎遂等二卷,其書有貞觀年舊褾織成字。 ○八體 張懷瓘《書斷》曰:“篆、籀、八分、隸書、章草、草書、飛白、行書”, 通謂之“八體”,而右軍皆在神品。右軍嘗醉書數(shù)字,點畫類龍爪,后遂有龍爪書,如科斗玉箸偃波之類,諸家共五十二般。 ○李都 李都荊南従事時,朝官親熟自京寓書,書蹤甚惡。李寄詩戲曰:“華緘千里 列荊門,章草縱橫任意論。應(yīng)笑鐘張?zhí)撚昧?,卻教羲獻(xiàn)枉勞棄。惟堪愛惜為珍寶,不敢留傳誤子孫。深荷故人相厚處,天行時氣許教吞。” ○東都乞兒 大歷中,東都天津橋有乞兒,無兩手,以右足夾筆寫經(jīng),乞錢。欲書時,先 用擲筆高尺余,以足接之,未嘗失落,書棘書不如。 ○盧弘宣 李德裕作相日,人有獻(xiàn)書帖。德裕得之,執(zhí)玩頗愛其書。盧弘宣時為度支郎 中,有善書名。召至,出所獲者書帖令觀之。弘宣持貼久之不對,德裕曰:“何如”,弘宣有恐悚狀,曰:“是某頃年所臨小王帖。”太尉彌重之。 ○嶺南兔 嶺南兔,嘗有郡牧得其皮。使工人削筆,醉失之,大懼。因剪己發(fā)為筆,甚 善,更使為之。工者辭焉,語其由,因?qū)崒Γ煜铝钍挂粦糨斎隧?,或不能致,輒責(zé)其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