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按:蓄血證深淺不同,治療各異。如太陽病,脈不見微沉之象,其人如狂,少腹急結(jié),是新瘀的表現(xiàn),宜桃仁承氣湯;如其脈沉微,其人發(fā)狂,少腹硬滿,這是久瘀的現(xiàn)象,非抵當湯之峻不足以攻之。本條用抵當丸。除用較為緩和之劑型外,水蛭、虻蟲之分量也較輕,對于抵當湯證而病情較為緩和的情況可以應用。(編者注:此條為李映淮所批注的按語。)
抵當湯方 第八十三
[方義]
此瀉熱逐瘀較峻之方。
[主治]
蓄血證,或發(fā)狂,或如狂,或消谷善饑,或喜忘,或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黑,或身黃。但必須具有少腹硬滿、小便白利及內(nèi)熱等證。
[藥品]
水蛭一至三錢 虻蟲(去足翅) 一至三錢 桃仁(去皮尖)一至三錢 大黃(酒洗)一至三錢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水蛭、虻蟲逐瘀破血,桃仁生新祛瘀,大黃蕩滌邪熱。
[禁忌證]
少腹硬滿,小便不利者,不可服。因為此是水蓄而非血蓄。
[類似方劑參考]
桃仁承氣湯:此是治熱結(jié)膀胱兼有表寒蓄血之方。
茵陳蒿湯 第八十四
[方義]
此清熱利濕,去積,治陽性黃疽之方。
[主治]
黃疸小便不利。必須兼有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之里證現(xiàn)象,和喜冷或口渴之熱證現(xiàn)象。
[藥品]
茵陳五錢至一兩 梔子二至三錢 大黃一至二錢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茵陳清熱利濕,為治黃疸的主藥;梔子清熱;大黃蕩滌腸中積滯。
[禁忌證]
無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者,不可用;有表證者,也不可用。
[類似方劑參考]
(1)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此治黃疸兼有表證之方。
(2)梔子柏皮湯:此治黃疸不兼表里證之方。
黃連阿膠湯方 第八十五
[方義]
此滋陰瀉火、養(yǎng)血安眠之方。
[主治]
心煩不得眠臥。但必須具有口苦、喜冷的火證現(xiàn)象及脈來虛數(shù)等陰虛、血虛現(xiàn)象。
[藥品]
黃連一至二錢 黃芩一至二錢 生杭芍二至三錢 雞子黃一至二枚 阿膠一至二錢
[煎服法]
水三茶杯,先煎芩、連、芍三昧,煎至一杯時,去滓,入阿膠溶化后,約多半茶杯,少冷,入雞子黃溫服。
[用藥大意]
黃連、黃芩以瀉心火;阿膠、雞于黃以養(yǎng)心血;芍藥以滋陰養(yǎng)血。陰血既足,火邪不擾,心神得安,睡眠自能如常。
[禁忌證]
不兼口苦、喜冷,脈不細數(shù)的失眠證,忌之。恐芩、連苦燥,傷陰傷胃也。
[類似方劑參考]
梔子豉湯:此是治虛煩不眠之方。
黃連湯方 第八十六
[方義]
此調(diào)理上熱下寒兼補虛之方(也就是治腹痛嘔吐,寒證多熱證少兼中氣不足之方)。
[主治]
腹痛嘔吐。但必須具有口苦、不能食冷性飲食、腹部喜按、脈象沉遲無力等表現(xiàn)。
[藥品]
黃連一錢至錢半 炙草五分至一錢 干姜一錢至錢半 桂枝一錢至錢半 人參五分至一錢 半夏一錢至錢半 大棗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頻頻服下,以防吐出藥液。
[用藥大意]
黃連、桂枝、干姜調(diào)寒熱以止腹痛;半夏降逆以止嘔;參、棗、草和中以補虛。
[加減法]
治腹痛重,加生杭芍最效;兼下利,用干姜最良;嘔吐??杉嬗蒙?nbsp;
[禁忌證]
凡腹痛,嘔吐,口不苦者,或喜冷性飲食者,或脈滑數(shù)者,或腹部拒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因為口不苦是上焦無熱,喜冷性飲食系胃中不寒,脈滑數(shù)不是虛寒脈象,腹部拒按是腹痛的實證。
[類似方劑參考]
(1)桂枝加芍藥湯:此治寒證腹痛不拒按之方。
(2)桂枝加大黃湯:此治寒證兼實證腹痛拒按之方。
(3)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此治寒熱往來兼嘔吐腹痛之方。
(4)大承氣湯:此治實熱腹痛拒按之方。
(5)理中湯:此治虛寒腹痛不拒按之方。
桃花湯方 第八十七
[方義]
此固脫,治虛寒性下痢之方。
[主治]
少陰病,下利膿血。但必須具有脈微細、喜熱怕冷、滑瀉不禁、不里急后重等表現(xiàn)。
[藥品]
赤石脂二至三錢(研細) 干姜五分至一錢 粳米五錢至一兩
[煎服法]
水三杯,將干姜、粳米二味煎至米熟時,去滓,人赤石脂細末調(diào)勻服之。
[用藥大意]
赤石脂性澀,固腸胃,止滑脫;干姜溫中去寒;粳米甘乎補虛。
[禁忌證]
凡痢疾有內(nèi)熱之口苦、喜冷、里急后重等癥,或未至滑脫不禁的程度者,均忌之。
[類似方劑參考]
真人養(yǎng)臟湯:此治下利,少兼膿血,滑瀉不止,日數(shù)十次,小便點滴不通,服利小便藥絲毫無效者。用本湯送赤石脂細末三錢,一劑后,每日即便三五次矣。
吳茱萸湯方 第八十八
[方義]
此為溫中補虛、祛寒止嘔之方。
[主治]
太陰、少陰、厥陰虛寒嘔吐(包括干嘔,吐涎沫,欲嘔)、下利頭痛(頭頂痛)、煩躁等證。但必須兼有手足厥冷,不喜冷性飲食,脈沉、遲、弦、細、微、弱等現(xiàn)象。
[藥品]
吳茱萸二至三錢 人參一至二錢 生姜一至二錢 大棗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吳萸、生姜溫中散寒,以治吐利頭痛;人參、大棗益氣補中,以恢復腸胃之機能。
[禁忌證]
一切熱證(如口苦、喜冷等)均忌之。
[類似方劑參考]
(1)小柴胡湯:此治少陽病頭痛嘔吐兼有寒熱往來口苦之方。
(2)茯苓四逆湯:此治陽虛、氣虛兼有水邪,四肢厥逆,煩躁之方。
豬膚湯方 第八十九
[方義]
此治咽痛兼下利,養(yǎng)陰潤燥和中、止痛止利之方。
[主治]
咽喉疼痛下利。但須具有心煩咽燥、脈細數(shù)等表現(xiàn)。
[藥品]
豬膚四兩 白蜜三錢 米粉四錢(炒熟)
[煎服法]
水六茶杯,煎至兩茶杯,去滓,人白蜜、米粉,分兩三次服之。
[用藥大意]
豬膚、白蜜養(yǎng)陰潤燥,以治咽痛心煩;米粉和中而止利。
[禁忌證]
兼外感證者,有痰證者,咽不干燥、脈不數(shù)者,手冷、脈微細者,均不可用。
[類似方劑參考]
通脈四逆湯:此治真寒假熱,咽痛下利之方。
桔梗湯方 第九十
[方義]
此祛痰排膿,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之方。
[主治]
咽喉腫痛有痰涎者,或喉癰膿成將潰時期,用之有效。
[藥品]
桔梗三錢至一兩 甘草五錢至一兩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桔梗消炎,祛痰排膿,甘草清熱解毒。
按:此方一般咽痛初起時都宜隨時取用。喉癰化膿將潰時,桔梗大量用之,有開破之效。
[禁忌證]
喉痛兼有發(fā)熱惡風寒之表證,或兼有口苦喜冷之火證,不宜單純使用本方。因藥力較輕不能勝重任。
[類似方劑參考]
(1)養(yǎng)陰清肺湯:此治陰虛咽喉干痛夜間較重之方。
(2)普濟消毒飲、銀翹散加馬勃板藍根湯:此都是治溫熱咽喉疼痛之方。
苦酒湯方 第九十一
[方義]
此清熱祛痰,消腫解毒,治咽喉疼痛之方。
[主治]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之證。
按:此少陰病不是脈微細、但欲寐之證,乃專指邪熱侵入咽喉之證而言,因咽喉系少陰經(jīng)脈之所過也。此方對于一般熱性咽喉紅腫疼痛,有痰有熱者都有效。
[藥品]
生半夏一枚(研) 苦酒(醋)一酒盅 雞子一枚(去黃留白)
[煎服法]
將半夏和醋放入雞蛋殼內(nèi),用鐵絲做成一個環(huán),把雞蛋殼放在環(huán)上,用火煎三沸,取起稍冷,少少含咽之。用砂鍋煎之也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