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藝人的手法,一個人有一個手法。經(jīng)常真品與假品對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圖案,仿古的東西一般一件東西一個圖章款。
2.明代紫砂壺上無圖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壺流里的眼都是一個大眼。幾個細(xì)密的眼在時代上就晚了。就與民間使用茶葉泡茶有關(guān)系。
4.乾隆紫砂壺器表紋飾微微凸起,是將調(diào)好的泥漿用筆慢慢堆畫出來的。泥漿必需研得與墨一樣細(xì)膩,然后用毛筆畫,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陳鳴遠(yuǎn)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術(shù)上是個了不起的人。
6.紫砂包金漆的東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現(xiàn)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壺為乾隆時期的風(fēng)格。
8.紫砂胎描金漆竹節(jié)式壺,為太平天國時期的。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巖層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說法。紫砂比例的多少決定胎色。
10.20—30年代時顧先生等人在上海做過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南京、揚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壺真品,是**的,它們的風(fēng)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壺的氣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詩句壺,為假品。此壺底款“蔣貞祥造”,蔣貞祥是晚清光緒人,與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看了許多陳曼生刻詩的壺,底款多數(shù)篆“阿曼陀室”,沒有寫過“陳曼生制”,這點應(yīng)注意。
14.古代人作壺的款時,字頭對頭流,字尾對著柄。
15.“宣統(tǒng)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壺,壺柄尾部分別有“大生”“裕林”“迪恩”“東溪”“壽珍”等名款。這些人都是光緒時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關(guān)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壺。
16.嘉慶四年款紅砂小壺為真品。
17.“松鶴軒”款紫砂壺,為民國時期作品。“松鶴軒”是上海一個鋪子的名稱。此壺刻字人叫“若水”,號叫姚壽銓。
18.“黃玉麟”款紫砂樹根式壺是真品,為晚清同治光緒時的。
19.“陽羨邵友蘭制”款帶屜詩句紫砂壺,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蘭是顧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輩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壺。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壺是造型碩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風(fēng)格。但壺身文字為后刻。“適園主人”是誰不清楚。
21.“楊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壺。楊彭年是嘉慶、道光時人。此壺為真品,泥色較標(biāo)準(zhǔn),胎泥及做的工藝,都具有楊彭年制壺的風(fēng)格。
22.“志遠(yuǎn)”款陰陽文紫砂扁方壺。清道光真品。壺底有“茶熟香溫”款。
23.“國良”紫砂提梁式過。晚清時作品。國良原名為俞國良,1938年歿。死時60多歲。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壺,邵亮生是晚清人。
25.“笨巖”款紫砂扁壺,是清同治作品。
26.“味泉”款黑砂竹節(jié)式壺,清嘉慶作品。
27.“赦記”款紫砂雷紋螭紐壺,作者是邵權(quán)衡,清同治時人。他曾孫現(xiàn)在還在宜興紫砂廠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詩壺。“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壽珍,為清同治時生民國二十幾年歿。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銅提梁壺,清光緒作品。這類壺宜興燒好后,到煙臺去燒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壺,壺蓋里有“宜興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現(xiàn)到清晚期了。
31.“宣統(tǒng)元年”款米色砂小壺,壺柄有“寶鱗”二字,是宣統(tǒng)時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時藝人,給宮廷里做過御器。
33.“項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為假品。圣思何時人不詳。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34.“史寶豐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慶、道光時作品。
35.紫砂掛釉器皿從乾隆時開始的。共燒二次,先燒胎,要1000多度。器里掛白釉的東西,掛釉后再燒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畫彩山水大筆筒,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為避免磨傷,刷一層黑漆。乾隆紫砂筆筒有的器表開小紋片,其原因是原來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層稀的細(xì)泥的緣故。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彩繪方壺
紫砂黑漆描金彩繪方壺,清雍正,高11.5cm,口徑12×9cm,足徑8×9cm。
壺直口,略呈長方形。器身方中見圓,圓中見長方。彎流,方柄,壸門足。出沿式蓋,方亭式鈕。壺為紫砂內(nèi)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繪畫。壺身描金漆繪保存完好,蓋上則大部分脫落。壺身四面所繪內(nèi)容為山水樓閣圖,壺柄和流上繪制梅花。
以漆髹飾紫砂壺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間吸收了漆畫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將壺體裝飾得金碧輝煌。
此壺造型大氣,構(gòu)圖飽滿,描金漆畫精美異常,富麗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風(fēng)范,是故宮博物院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繪壺。
宜興窯紫砂柿蒂起花扁壺
紫砂柿蒂起花扁壺,清雍正,高8.1cm,口徑8.3cm,足徑6.4cm。
壺闊口,圓肩,扁腹,短直流,粗環(huán)柄。蓋面突起浮雕的柿蒂紋。淺赭色調(diào)砂泥,布滿白砂點,砂泥顆粒較粗,但粗而不澀。
浮雕的柿蒂紋具有典型的晚明風(fēng)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壺和宜興窯址出土的殘器中多有柿蒂紋裝飾的壺流或壺蓋。此壺浮雕的柿蒂紋周邊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潔素雅的壺體增添了圓雕的神韻。宜興窯紫砂端把茶壺
紫砂端把茶壺,清雍正,高7.5cm,口徑7.6cm,足徑7.5cm。
壺圓形,短頸,圈足???、流、柄的高度一致。紫色砂泥,細(xì)膩光潤。
雍正時期宜興窯向?qū)m廷進(jìn)貢的紫砂壺多是以造形、泥色取勝的素壺,光素古樸中更能顯示出紫砂壺肌理的自然之美。宜興窯紫砂桃式硯滴
紫砂桃式硯滴,清雍正,直徑7.2cm,口徑1.3cm。
硯滴為連枝帶葉桃實式,以黃白砂泥為胎。頂端進(jìn)水孔有粉紅色小桃花覆蓋,莖端為出水孔??谂c蓋作卡口,將蓋稍做旋轉(zhuǎn)便會牢牢卡住,即使晃動和倒懸也不致脫落。硯滴表面于黃白之上點染褐紅色斑點,周圍浸染一片淺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鮮桃。
清雍正時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興制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硯滴卻并不多見。
宜興窯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
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清雍正,高9.5cm,口徑2.5cm,底徑5.7×5.7cm。
罐呈四方形,方肩,方足,子母雙套蓋。罐身四面開光內(nèi)以泥漿堆繪竹石、蘭草、梅花、菊花紋。砂泥呈淺赭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灰鼠皮”色,素雅純凈。
雍正皇帝特別欣賞紫砂泥色的天然之美。這時期首創(chuàng)了本色泥漿堆繪技法,繪畫用的泥漿必須研磨得與墨汁一樣細(xì)潤,濃稠度要恰到好處,這是一種技藝性極高的裝飾手法,也是雍正朝宮廷紫砂裝飾的一大特色。
紫砂蓮心銘花鳥六方茶葉罐
紫砂蓮心銘花鳥六方茶葉罐,清雍正,高13cm,口徑3.6cm,底徑5.9cm。
罐呈六方形,平肩,平底,子母雙套蓋。蓋面刻楷書“蓮心”二字。罐腹六面分別以泥漿堆繪山石花鳥圖。砂泥呈紫紅色,肌理細(xì)潤,紋飾精妙。
雍正時期內(nèi)廷特向宜興定制帶有不同的茶葉名稱的小容量紫砂茶葉罐,供皇帝品茶使用。蓮心茶為江南名茶之一。
宜興窯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徑19cm,底徑18.5cm。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黃色砂泥??谘伧酆谄崦杞鸩驶丶y邊飾,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云頭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繪打棗圖。枝葉繁茂的棗樹枝干粗壯,碩果累累,棗子已經(jīng)鮮紅熟透。一持長竿的老翁正哄著小孫孫打棗玩耍。老翁著深色衣衫,與小童的粉衫對比鮮明。小童的表情頑皮可愛,老翁深受感染。遠(yuǎn)景為坡地、樹木,使畫面具有遼闊感。
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裝飾在清雍正時期做得最好。此筆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飾,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所稱贊:“或青堅在骨,涂髹汁兮生光。”
宜興窯紫砂暗刻蘭花詩句三角花盆
紫砂暗刻蘭花詩句三角花盆,清雍正,高13cm,邊長35cm。
花盆呈三角形,折沿,平底,底中心有一孔,下承三直角足。淺褐色砂泥,泥質(zhì)極佳,粗中有細(xì)?;ㄅ枰幻骊幙桃粎蔡m花,刀法豪放。另二面刻篆書七言詩句:“乞巧紅樓秋思渴,抱琴夜佇餐涼雪。”
此花盆泥色獨特,赭中泛灰,俗稱“灰鼠皮”。這種泥色古樸耐看,雍正時創(chuàng)制,乾隆以后消失。
紫砂凸雕夔龍花盆
紫砂凸雕夔龍花盆,清雍正,高7.4cm,口徑6.6×6.6cm,底徑12×12cm。
花盆菱花式,板沿,菱花口,底有一出水孔,下承四云頭足。栗黃色砂泥,細(xì)密光滑。腹部凸凹有致,有14條筋脈。腹中部一周凸雕4對虁龍,首尾呼應(yīng),生動活潑。
此盆造型優(yōu)美,紋飾精致,是宮廷中栽種室內(nèi)花草的用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時期的宮廷繪畫《十二美人圖》中即能看到栽種著花卉的紫砂花盆。
宜興窯紫砂泥繪烹茶圖六方茶壺
宜興窯紫砂泥繪烹茶圖六方茶壺,清乾隆,通高16.5cm,口徑4cm,足徑4.3cm。
壺呈六方形,小口出唇邊,一側(cè)置彎流,另一側(cè)置曲柄。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壺腹兩面有委角長圓形開光,一面開光內(nèi)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詩“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詩云:“溪煙山雨相空蒙,生衣獨坐楊柳風(fēng)。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fēng)瀉處生魚眼,中冷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zhuǎn)。”另一面開光內(nèi)泥繪烹茶圖。
紫砂壺胎呈黃色,胎質(zhì)細(xì)膩,制作工整,當(dāng)為皇帝御用宜興窯紫砂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
紫砂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清乾隆,高9cm,口徑5.6cm,足徑6.6cm。
壺扁圓形,小彎流,曲柄,圓蓋微鼓有鈕,圈足。砂泥呈紫紅色,色調(diào)純正,砂質(zhì)細(xì)膩。壺腹一面刻松樹山石圖,另一面長方形開光內(nèi)刻乾隆御題《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fēng)。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fēng)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zhuǎn)。”句末鈐篆書款“乾”圓形印、篆書款“隆”方形印。
此詩作于乾隆皇帝乘船游覽江南的途中,時為乾隆七年(1742年)。宜興窯紫砂御題詩烹茶圖壺
紫砂御題詩烹茶圖壺,清乾隆,高15.4cm,口徑5cm,足徑5.8cm。
壺圓筒形,直腹,短彎流,環(huán)耳柄,圈足,鼓圓蓋。淺粉色砂泥。壺腹一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nèi)刻乾隆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句末鈐“乾”(圓)、“隆”(方)篆書印章款。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幽靜的山間庭院中,堂屋內(nèi)的主人和來訪的高士談興正濃,琴童穿院而過取琴助興。廂房內(nèi)一侍童正對爐煽風(fēng)煮茶。畫面凸凹明顯,紋樣清晰,此壺是故宮博物院所藏烹茶圖紫砂器中最見功力的代表作品,為宮廷紫砂的標(biāo)準(zhǔn)器之一。
“臥游書室”是乾隆皇帝游覽江南時所乘游船之名。原詩見《清高宗御制詩初集》卷九。宜興窯紫砂提梁壺
紫砂提梁壺,清,通高14.5cm,口徑8.2cm,足徑7.3cm。
壺圓形,鼓腹,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壺體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彎,勾勒婉轉(zhuǎn),信手而成。圓蓋凸起,以太湖石為鈕。砂泥呈黃色,質(zhì)地細(xì)潤。此壺提梁的造型與壺身渾然一體,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潑。
清中期以后,提梁壺多由單提梁改為雙提梁,既增加了壺的穩(wěn)定性,又體現(xiàn)出壺形的美觀。
宜興窯紫砂御題詩梅花紋茶葉罐
紫砂御題詩梅花紋茶葉罐,清乾隆,高15.5cm,口徑4cm,足徑4.8cm。
罐圓口,短頸,長圓腹,圈足。圓形蓋,珠鈕。淺黃色砂泥。腹一面為乾隆七年(1742年)所作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原詩見《清高宗御制詩初集》卷九)。另一面用細(xì)泥堆繪梅花圖:湖石縫隙間老梅斜出,花滿枝頭,或盛開,或含苞。
七言詩《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曾被廣泛地應(yīng)用于乾隆御制茶具的裝飾上,不僅局限于紫砂器,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上也多有應(yīng)用。宜興窯紫砂描金御題詩烹茶圖壺
紫砂描金御題詩烹茶圖壺,清乾隆,高15.8cm,口徑5cm,足徑5.9cm。
壺圓筒形,口出唇邊,短頸,長柄,曲流,圈足。圓蓋鼓起,有圓形鈕。通體在黃粉色的砂泥上施朱紅色陶衣,從其班駁的磨損處可見點點粉色胎泥。壺腹一面刻描金乾隆帝御題《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fēng)。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fēng)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zhuǎn)。” 句末鈐篆書款“乾”圓形印、篆書款“隆”方形印。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
清乾隆時期的官窯瓷器上流行以御題詩作裝飾,詩句內(nèi)容多為乾隆皇帝圍繞器物有感而發(fā),整件作品集詩、書、畫、印為一體。這種官窯流行的裝飾內(nèi)容被運用到紫砂器的制作中,由內(nèi)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制,其中需要上漆、描金的,燒好素胎后送進(jìn)宮中進(jìn)行二次加工,光素或印花的則直接在宜興燒好。此壺印刻的詩句和烹茶圖具有宮廷紫砂的典型特色。
宜興窯紫砂荷蓮壽字壺
紫砂荷蓮壽字壺,清乾隆,高10.5cm,口徑7.3cm,足徑7.5cm。
壺圓腹,耳形柄,短直流,淺圈足。通體凸雕裝飾,蓋鈕為花蕊形,蓋面飾梅花,肩部有一周如意云頭紋,腹中部環(huán)繞細(xì)竹紋,將紋飾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有20個篆書“壽”字,其字體各異,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蓮紋。足內(nèi)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壺是特為乾隆皇帝慶壽而向宜興定制的紫砂茗壺,吉祥喜慶的紋飾設(shè)計不落俗套,嫻熟精練的淺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順暢,造型大氣端莊,款識的書寫更具有官窯瓷器的特點。宜興窯紫砂泥繪人物紋詩句茶壺
宜興窯紫砂泥繪人物紋詩句茶壺,清乾隆,高12.5cm,口徑5cm,足徑9.5cm。
壺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nèi)一面堆繪乾隆帝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節(jié)選,原詩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fù)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泳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葷,法寶僧庵慎弆全。”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參見《清高宗御制詩文集》),壺上只節(jié)選了詩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繪烹茶圖。
此壺造型獨特,制作精工,為乾隆時期宮廷壺的一種壺式。宜興窯紫砂菊瓣茶壺
宜興窯紫砂菊瓣茶壺,清乾隆,高10cm,口徑7cm,足徑6.8cm。
壺菱花筋囊式,長彎流,曲柄。五出邊菱花式蓋,寶珠鈕。底有“陳殷尚制”四字隸書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質(zhì)極細(xì),色調(diào)純正。
所謂“筋囊”就是將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紋納入精確規(guī)范的壺體設(shè)計當(dāng)中。自康熙中期開始,紫砂壺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動物的自然形態(tài),給人以優(yōu)雅親切之美感??钭R中的“陳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壺和形制多樣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壺筋紋飽滿挺直,由頂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為之。宜興窯紫砂描金山水方壺
紫砂描金山水方壺,清乾隆,高9cm,口徑4.5cm,底徑10cm。
壺方口,三彎流,蟬肩方體,下承四方折角包邊足。紫色砂泥,通體金彩篆書裝飾,腹一面繪金彩山水人物紋,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題五言詩《雨中留余山居即景雜詠》節(jié)選:“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徑 穿玲瓏石,簷掛崢嶸泉。小許亦自佳,昨來龍井邊。”足內(nèi)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此壺的金彩御題詩文筆勢古峭,布局適宜,古雅中見富麗,是御用紫砂茗壺的優(yōu)秀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