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洗地的感悟 快過春節(jié)了,我和妻子清洗屋外的地面。 妻子將地面掃干凈,用自來水沖刷,由于水的壓力不大,起不到?jīng)_刷的效果,于是將水管口捏扁后再沖地面,一樣的水,壓力變得大了起來,沖洗效果好了很多。 我一邊幫忙沖洗,一邊想,“水管變細了,壓力就大了,我們?nèi)梭w的水管能變細嗎?” 我隨后想到了低血壓的病人,以前治療低血壓,通過補氣,提氣來升高血壓,但效果一般。往往病人服藥期間還勉強可以,但停藥后很快血壓又降了下來,低血壓病是否與血管彈性差有關(guān)系? 人體的血液大部分存在于大小血管中,當(dāng)心臟的每分鐘射血量不變時,只要稍稍收縮一下全身的血管,應(yīng)該就會使血壓升高;高血壓病人,通過擴張全身血管,血壓自然也應(yīng)該會降低??! 寒性收引!酸性也能收斂! 如是在治療低血壓時除了運用補氣、提氣、改善心臟功能的同時,我用上了仙鶴草、北五味子、棗皮等藥物,患者的血壓果然有明星改善,而且停藥后,也能持續(xù)很長時間??! 后來查資料,仙鶴草又名脫力草,看來與其涼血止血,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也是很有關(guān)系的! 患者 李某 女 35歲 頭昏三年余,加重一月。 患者三年來經(jīng)常頭暈、頭昏,蹲在地上站起來時,幾欲暈倒,無視物旋轉(zhuǎn),無惡心嘔吐,多次測血壓85/50mmhg左右,在醫(yī)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提示輕度貧血,三年來經(jīng)常服用補養(yǎng)氣血的藥物,病情時好時壞,最近一月病情加重,出現(xiàn)心悸,乏力,氣短,活動后加重,前來就診,就診時癥狀如上,伴月經(jīng)量少,腰膝酸軟。舌尖紅,苔薄白,六脈細軟。血壓80/50mmhg。 診斷:虛勞 治法:補益氣血,益精填髓 方藥:紅參80克 黃芪150克 當(dāng)歸60克 五味子60克 仙鶴草150克柴胡40克 升麻30克 淫羊藿80克 菟絲子60克 制首烏80克 阿膠100克 鹿角膠100克 蜂蜜4斤 上方制成膏藥,服用一月,經(jīng)期或感冒期間停服。 方中紅參、黃芪、當(dāng)歸、阿膠補益氣血;五味子、仙鶴草收縮血脈;柴胡、升麻升舉陽氣;一補、一收、一升,從三個角度解決氣血不足,血壓偏低的問題;淫羊藿、菟絲子、制首烏、鹿角膠益精填髓,從源頭上解決精血不足的狀況。 患者服用一周后,頭昏頭暈明顯好轉(zhuǎn),蹲位站起時,頭暈亦減輕,服用一月后癥狀消失,測血壓110/65mmhg ,患者自我感覺良好,月經(jīng)量也比以前多,再服用一療程,半年后碰面,告知病已治愈,未在復(fù)發(fā)。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低血壓的治療要從四個角度入手,一、補益氣血;二、收縮血脈;三、升提陽氣;四、益精填髓。 補益氣血是關(guān)鍵,氣血不足就好似干癟的水管沒有水一樣,水管無論如何收縮變細,水的壓力變化也不大,氣血足了,血壓自然也就上去了。 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衛(wèi)屬陽,營屬陰,“營陰”為“衛(wèi)氣”的物質(zhì)基礎(chǔ),運用收斂的藥物,可以減少營陰向衛(wèi)氣的轉(zhuǎn)換,起到固攝營陰的作用,同時也能減少衛(wèi)氣的耗散。使血脈充盈度增加。 升提陽氣,可以促進機體陽氣的升發(fā),頭為清陽匯集之所,清陽升發(fā)增加,自然頭腦清醒,頭昏緩解。 案例中從上述四個角度入手,標本兼顧,所以患者病情得以治愈。 通過洗地的感悟,使我們明白了低血壓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收縮血脈”。 在民間,老百姓習(xí)慣將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歸結(jié)為具有補性,比如白果、仙鶴草等,就是因為它們具有收縮的特性,身體虛弱的人吃之后,感到舒服,頭暈也會好轉(zhuǎn)。所以老百姓俗稱它們?yōu)檠a品。 除了這些具有收斂之性的藥物外,還有一類老百姓也歸為具有補性,那就是粘膩的藥物和食物,比如老百姓認為糯米比普通的大米養(yǎng)人,白木耳是補身子的,中藥里面的熟地、大棗、阿膠都是補血佳品…… 我們想想一下糯米、白木耳、熟地、大棗、阿膠,這些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偏于滋膩,滋膩的東西能夠影響血脈的運行,按照中醫(yī)的說法就是偏粘滯,身體虛弱的人,血壓偏低的人,服用這些偏粘滯的食物和藥物,血脈流行就會變緩,血壓就會升高,人就感到舒服一些,精神一些。這也就是為什么補藥偏滯的原因,但如果長期服用這些偏粘滯的食物和藥物對不對呢? 肯定是不對的,長期服用偏粘滯的食物和藥物,人體也會生病,因為氣血運行受阻了,雖然頭部供血改善,但身體其他部位就會出現(xiàn)不通,不通也是病。為了補而不滯,或者滯而不過,在補血藥中就需要適當(dāng)配伍活血的藥物,或者行氣的藥物,比如川芎。 想通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補血的經(jīng)典方四物湯,由熟地、白芍、當(dāng)歸、川芎組成,這里的川芎行血中之氣,就是防止熟地、白芍、當(dāng)歸補而過度,出現(xiàn)粘滯的情況。 臨床上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家,在大劑量使用熟地的時候,就會配伍行氣的藥物,比如砂仁、陳皮等等,就是這個原因。 補血的藥物如此,補氣的藥物也是如此。 臨床上對于氣虛的病人,在使用黃芪、黨參這些補氣的藥物時,患者容易出現(xiàn)腹脹的情況,這就是補而太過,適當(dāng)佐以行氣的藥物,如木香等,或者活血的藥物,如雞血藤等,就不會出現(xiàn)腹脹的情況…… 從上面關(guān)于低血壓的治療以及補藥的認識中可以得出兩點:即“收縮血脈的藥物”和“影響血脈運行的藥物”均可以促進血壓的提升,如果我逆向思維,是不是“擴張血管”、“促進血脈運行”的藥物就能降壓,就能治療高血壓呢? 事實上的確如此,臨床上許多患者血壓高,尤其是那些以舒張壓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患者,他們的收縮壓基本正常,大多在140左右波動,但舒張壓可以高到120mmHg,雖然血壓很高,但患者沒有明顯的頭暈頭痛癥狀,他們有高脂血癥和高粘血癥這些基礎(chǔ)病,在治療上如果單純使用降壓藥,將舒張壓降到正常,患者反而覺得頭暈。這是因為血脂血粘度偏高,患者體內(nèi)血脈運行受阻,血行不暢,機體只有反射性的提高血壓,使血壓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樣才能滿足大腦的血液供應(yīng),人才感到舒服,如果服用降壓藥后,血壓正常了,機體反射性的調(diào)節(jié)受到抑制,大腦缺血缺氧就表現(xiàn)出來,就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等癥。 通過使用擴張腦血管藥物和改善血液流變的藥物,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大腦供血充足,在機體自身的調(diào)節(jié)機制下,原本較高的血壓就會慢慢下降,身體的平衡就得到了恢復(fù)。血脈流行通常,原來因血脈郁滯所致的手足麻木,四肢無力,均會得到改善。 如果說低血壓患者采用“收縮”和“粘滯”的辦法來提升血壓屬于補法,那采用“擴管”和“活血”的辦法治療高血壓就屬于瀉法,這一補一瀉,治療一虛一實,在兩種疾病的治療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現(xiàn)。 通過上面的故事和案例,我們可以推論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促進氣血運行的藥物就具有瀉性,抑制氣血運行的藥物就具有補性”,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了為什么吃人參的時候,不適合吃蘿卜了,因為蘿卜順氣,具有瀉性,能夠抵消人參的補性。 蘿卜不能吃,大蔥呢?洋蔥頭呢?陳皮呢? 這些都具有順氣的作用,所以對于氣虛的患者而言,服用人參的時候,都不適合食用。當(dāng)然大劑量使用補氣的藥物時,防止補而太過,補而過滯,適當(dāng)?shù)姆醋繇槡獾乃幬铮€是很有必要的。 前幾年流行喝開胃湯,其處方為廣木香和山楂,人喝完后會不停地放屁,氣機順暢了,氣血就通了,人就感到不痛了,不脹了,舒服了,身體內(nèi)的許多郁結(jié)之癥就得到了治療,這種療法對于體內(nèi)氣機郁滯的人而言,是很好的,但是不是可以長期喝呢? 那是不行的,許多人喝著喝著,喝得渾身沒力氣了,因為氣都泄了。所以喝開胃湯的時候,時間久了就需要配伍黃芪或者人參這些補氣的藥物,這樣理氣而不傷正氣。 所以說:理氣破氣的藥物,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因此具有“瀉”的作用;同樣活血通脈的藥物,也能促進血脈的運行,也是具有“瀉”的作用。 這樣來理解補與瀉,思路就會開闊很多,臨床上運用的瀉法,不僅僅局限于瀉下,它所包含的內(nèi)容其實很豐富,瀉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消腫散結(jié),行氣散瘀,活血通脈,化痰開竅……凡是針對實證所采取的治療方法,其實都可以理解為瀉法。 針灸上也存在補瀉! 人體的氣機升降運行是有規(guī)律的,可以概括為從左側(cè)上升,從右側(cè)下降,當(dāng)你站在患者的前面看時,他是一個逆時針循環(huán);當(dāng)你站在患者的后面看時,他是一個順時針循環(huán)。 所以如果在前面施針,順時針運針,與人體氣機循環(huán)正好相反,屬于阻止氣血運行的運針手法,就屬于補法;逆時針運針,與人體氣機循環(huán)正好相同,能促進氣血運行,就屬于瀉法。 如果在后面穴位施針,順時針運針,與人體氣機循環(huán)相同,能促進氣血運行,就屬于瀉法;逆時針運針,與人體氣機循環(huán)正好相反,屬于阻止氣血運行的運針手法,就屬于補法。 這就是一個原則,對補瀉法深層次理解的法則。他不僅僅體現(xiàn)在疾病的治療上,其實也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們常說的忠言逆耳,就是這個道理,好聽的話,順耳的話,屬于瀉性,對一個人的成長幫助是不大的;逆耳的話,不順耳的話,屬于補性,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幫助的。 順著自己性子做事情,是瀉;動心忍性,思慮后再做才是補啊! 生活如此,醫(yī)學(xué)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
|
來自: 清茶清清 > 《中醫(y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