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云樓 在 萬榮 解 店 鎮(zhèn)東岳廟內(nèi),相傳始建于 唐 , 魯 班 所 造 , 純 木 質(zhì) 結(jié) 構(gòu) ,樓中無一枚鐵釘?,F(xiàn)存者建于明 正 德 元 年 ( 公元 1 50 6 年)。外觀 三 層 , 內(nèi)部 實(shí)為五 層,總高約23 米 。 平 面 正 方 ,中 層 平面變?yōu)?折 角 十 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 多 變 ; 第三層平面又 恢 復(fù) 為方 形 , 但 屋 頂 形 象 與中 層 相 似 , 最 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 屋 頂 。 各 層 屋 頂 構(gòu) 成 了 飛云樓非常豐富 的 立 面 構(gòu) 圖 。 樓 體 量 不大 , 但 有 四 層 屋檐 、 1 2 個(gè)三角形 屋頂側(cè) 面 、 3 2 個(gè)屋角,宛若萬云簇?fù)?,飛逸輕盈。 廣 惠 寺 華 塔 , 又 名 多寶 塔。 廣 惠 寺 因 固 有 華塔 又 稱 華 塔寺 。 1 9 6 1年 被 國(guó) 務(wù) 院列 為 全國(guó)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西 藏 大 昭 寺 大 昭 寺 是 位于 拉 薩 老 城 區(qū)中 心 , 是一 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guó) 重 點(diǎn) 文 物保 護(hù) 單 位 , 距 今 已有 1 3 5 0年 的 歷 史。大昭寺在藏傳佛教 中 擁 有 至 高 無上 的 地 位。 2 0 0 0 年 1 1月 ,大昭寺 作 為 布達(dá)拉宮的擴(kuò)展項(xiàng)目被被批 準(zhǔn)列入《世界遺 產(chǎn) 名 錄 》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大 昭 寺位 于 拉 薩 的寺 院。又 名 “ 祖 拉 康 ” 、 “ 覺 康 ” (藏語意為佛殿) , 始 建 于 唐 貞觀 二 十 一 年 ( 6 4 7年 ) , 是 藏 王 松贊干布為 紀(jì)念 尺 尊 公主 入 藏而 建 的 , 后 經(jīng) 歷 代 修 繕 增建 ,形成龐大的建筑群。 河 北 臨 濟(jì) 寺 澄 靈 塔( 青 塔)青塔:坐落在正定城內(nèi)東南角,又名臨濟(jì)寺澄靈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青塔高33米,塔分九級(jí),塔身為磚砌,呈八角形。 永泰寺唐塔,位于寺院后山坡上,建造于盛唐時(shí)期,單層密檐式建筑,平面呈正文形,塔體高通24米,壁厚4.8米。青磚黃泥壘徹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層薄薄的白灰,塔身高聳,南面辟有高2.6米,寬1.74米的券門,由門要至室塔室內(nèi)部仍為方形空筒狀 塔身11層密檐,各檐外輪廓的連線呈柔和的拋物線狀,塔剎由仰蓮、五重相輪組成,其精美的造型,是我國(guó)現(xiàn)存唐塔中的佼佼者。據(jù)碑文記載,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的?,F(xiàn)已公布為國(guó)家級(jí)文物保護(hù)單位。 晉祠位于太原市區(qū)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為紀(jì)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國(guó)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guó)號(hào)為晉。因此,后人習(xí)稱晉祠。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guó)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內(nèi)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時(shí)稱開元寺。五代后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毀于兵火,金初,該寺上首圓滿大師主持重修。 自天會(huì)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統(tǒng)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頗具規(guī)模。元史記載,曾有四萬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會(huì),作佛事活動(dòng)。明代又予修繕,明正統(tǒng)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稱今名善化寺。 釣魚城位于重慶市合川區(qū)合陽鎮(zhèn)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于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而得名。釣魚城峭壁、古城門、城墻雄偉堅(jiān)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huán)繞,儼然兵家雄關(guān)。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撫制置史兼重慶知府余始筑釣魚城。1258年,蒙哥挾西征歐亞非40余國(guó)的威勢(shì),分兵三路侵宋。蒙哥自率的一路軍馬進(jìn)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臨合川釣魚城。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學(xué)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后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gòu)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筑物。 天津玉皇閣據(jù)史料記載玉皇閣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即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天津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時(shí)至今日,在它的梁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一條條的“千秋帶”,上面清楚地記載著歷朝為它修繕的年代。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筑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資源獨(dú)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墻、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 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爐。同時(shí),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shù)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jī),自然、人文、歷史、藝術(sh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占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nèi)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蕓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
銀 山 塔 林 位 于 昌 平 區(qū) 城 北 30 公 里 處 , 是 國(guó) 務(wù) 院 公 布的中國(guó)重點(diǎn) 文 物 保 護(hù) 單 位 , 也 是 十 三 陵 特 區(qū) 辦 事 處 主 要 的國(guó)家級(jí)風(fēng) 景名 勝 區(qū) 。 遼 金 以 東 佛 教 圣 地 , 為明 清時(shí) 期 “ 燕 平 八 景 ” 之 一 。 原 名 “ 鐵 壁 銀 山 ” , 因 懸 崖 陡 峭 如 同 高 大 的墻壁一樣, 色 黑 如 鐵 , 而 大 雪 之 后 漫山皆白,山 色 如 銀 而 得 名 景 區(qū) 有 前 、 中 、 后 三 座 主 峰 , 中 峰 “ 獨(dú) 出 云 霄 ” 最 高,海拔達(dá) 7 2 6 . 8 1 米 。 景 區(qū) 特 點(diǎn) 是 山 美 、 樹 美 、 塔 多 。山美源于漫山 遍 野 的 松 、 柏 、 橡 樹 , 顏色也隨著樹 種 的 變 化 而 呈 現(xiàn) 深 綠 、 淺 綠 等 不 同 色彩。銀山南 麓 有 眾 多 古 塔 林 立 于 峽 谷之間,最為 壯 觀 的 是 華 禪 寺 內(nèi) 的 金 代 佛 塔
飛 虹 塔 , 矗 立 在 山 西 洪 洞 縣 東 北 1 7 公里 的 霍 山 之 巔 的 廣 勝 上 寺 , 設(shè) 計(jì) 十 分 巧 妙, 是 國(guó) 內(nèi) 最 大 最 完整的琉璃塔 。 始 建 于 漢 , 屢 經(jīng) 重 修 , 現(xiàn) 存 為 明 武 宗 正 德 十 一 年 始 建 , 嘉 靖 六 年 完 工 , 歷 時(shí) 1 2 年 建 成 。 天 啟 二年底層增建圍 廊 塔 平 面 八 角 形 , 清 康 熙 三 十 四 年 臨 汾 盆 地 八 級(jí) 地 震 , 此塔安然無恙。 懸 空 寺 , 又 名 玄 空 寺, 位 于 山 西 渾 源 縣 , 距 大 同 市 6 5 公 里, 全 國(guó) 重 點(diǎn) 文 物保護(hù)單位。懸 空 寺 始 建 于1 4 0 0 多 年 前 的 北 魏 王 朝 后 期 , 歷 代都對(duì) 懸空 寺 做 過 修 繕 , 北 魏 王 朝 將 道 家 的 道 壇 從 平 城 ,今大同南 移 到此 ,古 代 工 匠 根 據(jù) 道 家 “ 不聞雞 鳴 犬 吠 之 聲 ” 的 要 求 建 設(shè)了懸 空寺。 懸 空 寺 距 地 面 高 約 5 0 米 , 懸 空寺發(fā)展了 我 國(guó) 的 建 筑 傳 統(tǒng) 和 建 筑 風(fēng) 格 , 其 建 筑 特 色 可 以 概 括為 “奇 、 懸 、 巧” 三 個(gè) 字 。 懸空 寺 是 國(guó) 內(nèi) 現(xiàn)存的唯 一 的 佛 、 道 、 儒 三教 合 一 的 獨(dú) 特 寺 廟 。 它 修 建 在懸崖峭壁 間 ,始 建 于 北 魏 后 期,迄 今 已 有 1 4 0 0 多 年 的 歷 史 。 懸 空 寺 面 對(duì) 恒 山 主 峰 、 背 倚 翠 屏 、 上 載 危巖、下臨深谷 、樓 閣 懸 空 、結(jié) 構(gòu) 巧 奇 。 懸 空 寺 共有 殿 閣 四 十 間,利用力學(xué) 原 理 半 插 飛 梁 為 基 , 巧 借 巖 石 暗 托 梁 柱 上 下 一體 ,廊 欄 左 右 相 連 ,曲折出奇,虛 實(shí) 相 生 。 寺 內(nèi) 有 銅 、 鐵 、 石 、泥 佛 像 八 十 多 尊 ,寺 下 巖 石 上 “ 壯 觀 ” 二字,是唐 代詩仙李白的 墨 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