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改革:誰在摸著石頭落水?國運(yùn)1909:清帝國 2010-01-20 11:47:48 閱讀1944 評論6 字號:大中小 訂閱 《國運(yùn)1909:清帝國的改革突圍》 (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自序
一個美而多金的女子,焦急地站在河邊,面對湍急的河水,問道:“今晚要過河(huo),哪個來背我嗎?” 黑暗中,響起了無數(shù)的聲音:“還不是我來背你嘛!” 夜色如墨,掩蓋了這些人的真正面容。 這個美而多金的女子,名叫“中華”,她將開始一段怎樣的暗夜行程?……
中國近代改革史,或許就是一部“石頭記”,一部有關(guān)一個民族摸著石頭哆哆嗦嗦過河的記錄。 過河的方法無非有三:架橋、造船、泅水。 架橋、造船難度大、見效慢,而且,主事者不僅需要高瞻遠(yuǎn)矚(---站得高才能看得遠(yuǎn),看得遠(yuǎn)才能想得周到),也需要文韜武略(---既能喊得出動聽口號,也能拿得出扎實的技術(shù)功夫),更需要虛懷若谷(---架橋、造船等于開創(chuàng)新路,橋通路成之日或許也該自己自覺、或者被迫歸隱山林之時)。尤其關(guān)鍵的是,架橋、造船需要分工協(xié)作、精誠團(tuán)結(jié),少爭論或不爭論。 傻子都能看出,這么多的條件制約,對于這個民族而言,簡直是苛求。于是,大家只好縱身入水,哆哆嗦嗦地過河。好在,河里本還有些石頭,可以摸著當(dāng)作路標(biāo)、踩著當(dāng)作臺階。 1909年,水越來越深、越來越急,石頭卻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時不時地需要潛到水下才能摸著。 石頭摸多了,一部分人摸出了門道、摸出了經(jīng)驗:他們不再在乎石頭的有無、大小,而是靠石吃石、靠摸吃摸,摸石頭成為他們先富起來的路標(biāo)、先貴起來的臺階。作為最為精通水性的浪里白條,他們甚至發(fā)展成為大白鯊,用他們的巨尾掃去他人好不容易踩著的石頭,落水的人越多,他們的食物來源就越充足。 也有一部分人,大聲地宣稱自己就是大救星,手握終極真理,可以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人類解放,摸著石頭過河實在是天下最愚蠢的辦法,他們甚至不需要架橋、造船,而能飛躍天塹,條件就是,無條件地愛戴他、服從他、追隨他,因為只有他才是如此的偉大、光輝和正確。這些人不斷地涌現(xiàn),不斷地試圖飛躍,然后不斷地從半空中重重地摔落河中。最后他只是拍拍屁股爬起來,向著淹溺在水中的大多數(shù),一笑了之:就當(dāng)繳學(xué)費(fèi)了嘛! 更多的人,隨大流瞎摸,石頭沒摸著、更沒踩穩(wěn),摸到的是滿手的荊棘,甚至摸到了鯊魚的門牙。作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也不幸成為沉沒的大多數(shù),他們的軀體,成為新造的石頭,而踩著他們前進(jìn)的人,則儼然成了弄潮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