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樓柏氏世系本源
吾柏氏受姓自上世始,柏招為顓頊師,柏同為帝嚳師,柏翳為虞舜主牧師,多生息,有土賜姓。此柏氏所由始也遞衍世系。在周柏冏為太仆,在秦柏齮(音移)為大將軍伐趙,趙使李牧御之其后遷魏,為魏巨宗,時柏植為魏王豹大將,拒漢高祖曰是欲當(dāng)吾韓信,著漢代有柏英為大鴻臚,柏榮習(xí)書年六十余,世祖召命說書拜博士曰:得生幾晚寵禮甚厚。沿唐則柏良器,字公亮,年二十四更戰(zhàn)六十二,以功封平原君王,圖凌煙閣。柏耆有縱橫術(shù),多才學(xué);王承宗叛乃持天子節(jié)掉舌下之名震一時,文達河西節(jié)度使,楊志烈監(jiān)軍同汾陽王討仆固懷恩,柏貞節(jié)為夔州都督,杜甫贈詩柏公鎮(zhèn)夔門顯膽識,建奇功,是國良才。柏良開元學(xué)士杜甫贈柏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fēng)騷,又寄林居詩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huán)堵時稱柏大、柏二佳學(xué)士。沿宋則柏喬越為蘭州黔轄據(jù)夏人有功,逮元至元間,柏雋(音俊)宗為婺州路縣令,因居新安至柏兼善由新安遷高郵;洪武中以人才任戶薄主事,子規(guī)亦以人才受武選郎中。吾慶三公由新安遷建德(即東至縣)尋遷桐城之巢山三子,正一公、正二公、正三公,俱居桐邑。正二公子年公復(fù)回建德為建邑始祖延及忠公,生二子,長本一居豸嶺,次本二公任三韓,雖南北分遷,實屬巢山支脈也,歷敘本源以示后昆云。
五世孫鄉(xiāng)薦堅公頓首拜
東至縣泥溪鎮(zhèn)中心學(xué)校 柏掌權(quán)(耀字輩)供稿
四、派行引
東至縣箭樓柏氏宗譜在光緒26年(即公歷1900年)之前均與桐城、青陽等處鼎力合修。因慶三公以下祖人,后裔散居青陽、貴池、桐城、樅陽、廬江、六安、舒城、淮安、北京、湖州等全國各地。其苗裔繁代遠恐輩分有混亂,而派行若起字就能世系有序,永遠清楚。值此,自第十三世起我支脈開始啟用派行字。然桐與我地派行起字不知啥原因卻不一樣。桐譜派行字是:錫奏宏昌,聞孫必達;于家有光,國事多泰;建功立業(yè),----。四字一句,共32個字。
我地支脈從第十三世始起十個字:世永添成之,文孫大佑啟。到第二十三世用畢,再按照原定派引從萬字開頭續(xù)起二十字,即為:世永添成之,文孫大佑啟,萬宗耀先顯,賢士正向傳;國泰家和順,榮華富貴昌。五字一句,共三十個字。
東至縣泥溪鎮(zhèn)中心學(xué)校 柏掌權(quán)(耀字輩)整理
五、箭樓柏氏續(xù)修宗譜序
(一)
昔人云:姓氏繁興其源一也,至分族者或以封國,或以職官,或以寵賜之,名或以父祖之謚王謝崔盧勛庸累葉。諸葛有蜀魏吳之別裝眷,有東西中之異??傊萘鲗ぴ?,統(tǒng)一人之血屬耳。柏之蒙姓自上世始也,繼有招為顓頊師,繼有同為帝嚳師,掌虞畜牧者有翳,作周太仆則有冏,主秦大將則有齮,於漢而膺鴻臚也,榮尊博士也,明經(jīng)兩觀文譽特彰於唐而公亮王平原也,貞節(jié)鎮(zhèn)夔門也,文達監(jiān)河西也,帶霧一掃武烈尤著。至耆有縱橫之術(shù)。良有典籍之精,功高竹帛議排金門,非史冊之彪炳者乎.由宋迄元散居濟陰天水間,若喬越雋宗功勛顯達,均屬魏郡之裔。尋移婺州前明初洪武中兼善,以人才任戶部子規(guī)以才干授選,流寓高郵孰非支衍新安溯尋流源統(tǒng)一人之血屬乎。我桐氏則自慶三公由徽遷池建德,由建移桐巢山。而建自瑞三公延及忠公。兩邑之子孫蕃昌百世之本支不替其於漢唐以迄有明諸名賢,雖遙匕之。華未實奕匕之云。礽予於柏氏比鄰也,姻好也,稽其譜系覽其芳徽時禮傳家紳衿(音今)接踵知其后昆必碩大焉為敘。淵源之自以明尊祖敬宗之有據(jù)云。
宏(弘)治乙丑年如月之吉
賜進士出身初授青田令遷監(jiān)察御史歷巡撫兩廣生刑部尚書錢如京公溥氏拜書於宣畈山居
(二)
蓋說君起盤古,人始亞當(dāng)。人有姓氏才能立身社會,有才有德為國家做貢獻,樂為族鄰幫忙辦事,方能傳頌留芳,木本水源,物之恒理。我柏皇氏受姓以來,賢達良臣,孝子賢孫,不勝枚舉。雖史冊少有彪炳,但對傳承中華文明、發(fā)展做出了不朽之貢獻。我支脈先人均屬魏郡之裔尋移婺州。宋、元時躲兵擾柏兼善代遷高郵。始祖慶三公由婺源尋遷池之建德(即今東至縣)開墾而居后又尋遷江北桐城之巢山定居生三子,長正一公、次正二公、幼正三公。二房子年公(瑞三公)因仰慕江南景美物阜,又復(fù)回建德為建始祖。而我地只有瑞三公墳?zāi)篃o年公墓,由此推測年公可能即是瑞三公。另有瑞二公遷青陽縣;瑞四公遷貴池;還有宦吏遷淮安、北京等地;一房孫復(fù)初公遷廬江磚硚;復(fù)先公遷舒城;三房孫允青公遷樅陽連湖;第六世祖榮公遷六安。我瑞三公延及忠公生二子,長本一公以孝養(yǎng)世居繁衍之今箭樓、寨里柏氏后裔;本二公承襲父職開往遼東發(fā)祥三韓、北京等地。由此可見慶三公苗裔發(fā)跡大江南北,枝繁葉茂,子孫蕃昌,瓜瓞(音迭)綿綿。五世祖堅公在老譜所撰世系本源皆有依據(jù)可考,豈非家譜之功能。國有史能通古今,家有譜方能承先啟后,更可辨親疏、分長幼。生年逝月一看便知。故有人說家譜是寶,實則是人子者必須有祖上,愛國家,敬父母,遵紀(jì)守法,否則不仁不孝,違紀(jì)違法,不講文明禮儀,仁義道德,國家怎可長治久安,社會穩(wěn)定和諧。
我族譜已修八屆,時為公元一九九四年九月(甲戊年),距今又有十六余載,而上屆譜源自光緒二十六年(公元一九零零年庚子孟秋月)的譜所撰寫,其間隔近百年,其中動蕩很大,人事有變遷,家譜多數(shù)有霉?fàn)€,有燒毀,殘缺不全,更甚之十年文革(66年——76年)我族譜毀之殆盡,天、地、仁三副譜,每幅十本僅存三本殘譜。然我地宗脈繁衍廣闊,聯(lián)系又難。故第八屆所纂修的譜疑點多多,派行銜接、人名排序錯誤不少,這也是情理之中,在所難免。新中國成立六十余年,婚姻自主,同姓出五服為婚不悖倫理,男贅女家更是常有事。其老譜中所立家規(guī)、家訓(xùn)、家戒等當(dāng)以順應(yīng)形勢,符合當(dāng)代,只得重新整理、撰寫。
而今太平盛世,社會穩(wěn)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yè)。我地族人,龍祥、柏瑄、東財、茂生等人熱心有加,想憑借這次中華柏氏追源溯宗,編纂中華柏氏族譜之際,邀集熱衷于續(xù)譜族人商議。與會族人都認(rèn)為若不及時整理老譜,續(xù)譜,必導(dǎo)致后裔世次不明,字輩紊亂。
續(xù)譜之事,說起容易,行則難矣。因為續(xù)譜可謂大事,只有協(xié)力同心,舉全族人之力方可辦成。一難撰稿,采稿,供稿,整理,打印何人承擔(dān),經(jīng)費如何籌集;二難改革之年,勞動力轉(zhuǎn)移,族里年輕人多在外地打工、工作,年高者又力不從心;三難尚有個別族人不明續(xù)譜大義,還得做說服工作。有鑒于斯,大家都感此事難以告成。幸好我柏氏后繼有人,協(xié)力同心。尤為贊賞的是東元、掌權(quán)二同志為撰稿、整理,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心血,而不計報酬,這種奉獻精神實堪欽佩。今譜稿整理工作告竣,然本人水平有限,加之因工作,無多閑暇時間去認(rèn)真鉆研考究查證,誠然譜牒之中定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希冀后人后世續(xù)譜,再為堪正。是為序。
第二十六世孫 掌權(quán)(耀字輩)敬撰
公歷二零一零年(庚寅年)
六、箭樓家訓(xùn)
(一)
養(yǎng)苗貴及時,力耕在擇地。
莫負手中鋤,能令蕪者治。
涓匕北領(lǐng)泉,南野多棄田。
二者人不力,何以期有年。
鯤鵬橫九萬,蛟睫不滿視。
小大各有期,豈必更相恥。
種樹復(fù)種樹,慎莫當(dāng)衢路。
枝長易折攀,材美多覬覦。
買殘莫買貴,匕者令人畏。
君看山下薪,不聞騰價沸。
聚時俱屬我,散后卻無身。
聚散曾無異,方稱明遠人。
(二)
無規(guī)不成方圓,就是勸君立身社會應(yīng)遵守公德,講規(guī)矩,才可生活寬心,事業(yè)有成。
一孝:萬事孝為先,做人兒女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能聽進父母在理話。做兒媳要善待公婆,主動溝通,相互理解,主動幫助做家務(wù)事,祭祀祖宗,心不可不誠。
二勤:讀書須發(fā)奮努力,聽話,莫惹事。要知書中自有黃金屋,不知讀書苦,怎做人上人。做事、辦事須認(rèn)真,腳踏實地,莫懶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dāng)家主事更要勤,今日事情今日做,莫把今事拖明天。
三儉: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忌臨渴而掘井。交朋接待要知量力而行。
四美:為人處世要講美德,鄰里有事主動關(guān)心,別人有難樂于幫助。凡事要懂得知足而樂,得忍且忍。做事當(dāng)留余地,受人之恩不要過河拆橋。見富有莫巴結(jié),莫妒忌;遇貧窮莫嫌棄,莫看不起。持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一毫之惡,勸人莫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兒;積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五講:一要講文明,和人交談,言語文明;好話人人喜,直言個個嫌。與人共事,行為舉止要文明,要有包容心和雅量。自己有過失要主動認(rèn)錯,請求人原諒。二要講禮貌,見長者要有禮節(jié),見幼小要和藹。三要講道德,做人要正直、無邪;為官要清廉,真心為民辦實事;從商要童叟無欺,禮貌待客。富貴莫淫,威武莫屈;善事樂做,惡事莫為。君子愛才,取之有道。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莫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家門和順,子女言歡。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系國民,才留口碑;為人正直無邪,才有人親近。勸君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東至縣泥溪鎮(zhèn)中心學(xué)校 柏掌權(quán)(耀字輩)供稿
七、東至縣泥溪鎮(zhèn)箭樓柏氏世系繁衍發(fā)展情況簡介
東至縣箭樓柏村村落地處皖、贛交界龍泉河畔,背靠鳳形山,北邊是白虎咀山,南邊是青龍山,左右對峙,真是虎踞龍盤,風(fēng)景秀麗。這里民風(fēng)淳樸,住居著500多人的柏氏后代。
在宋、元時這里就有柏氏先人躲兵擾自古徽州婺源遷池州之建德(即東至縣)開墾而居。柏兼善代從婺源遷江蘇高郵定居,我始祖慶三公遷建德后又尋遷至桐城縣巢山落戶生三子:正一公、正二公、正三公。正二公子年公因仰慕江南景美地肥,又復(fù)遷回建德為建德始祖 。而我地只有瑞三公墓無年公墓,推測年公可能就是瑞三公。同時還有青陽縣有瑞二公墓,瑞四公遷到貴池蕭坑繁衍譜上均找不到其繁衍準(zhǔn)確發(fā)脈。瑞三公子全三公延及忠公生二子,本一公、本二公。本一公以孝養(yǎng)世居而繁衍至今天的建樓、寨里柏氏后代;本二公承襲父職奉旨征戰(zhàn)到遼東,誥封世襲提督,發(fā)祥三韓 。在北京壽終后 遷回我地與父母忠公同葬一處,其后裔繁衍在北京等地。另還有全三公的后裔遷湖州定居。至清朝中葉,我地柏氏人丁興旺,多有人才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但到了太平天國洪秀全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從起義到失敗的十五年中我地柏氏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七個房人丁到后來只剩下三房和七房兩個房了。
我地柏氏發(fā)展足跡,很難勾勒她的容顏,但先哲們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譜寫了柏氏輝煌燦爛的歷史,為人類的進步、發(fā)展做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其中最為杰出的人物有:1、重赫公戰(zhàn)功卓越,贈封為鎮(zhèn)國大將軍。2、大明忠公:文武雙全 ,封為武略將軍;3、本二公十五世孫允馥公生于明萬歷已酉年十二月七日,官至陜西省提督,原配夫人祖氏誥封一品夫人,繼室劉氏、王氏均誥封一品夫人。卒於康熙壬子年十一月四日,葬在昌平府黃土村。
今天,我們這一代深感使命艱巨,任重道遠,我們很是期待天下柏氏們在共品光輝歷史同時更應(yīng)好好商討柏氏未來發(fā)展方略,用自己的雙手和才智推進柏氏宗脈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為振興中華建設(shè)美好家園做出柏氏應(yīng)有的貢獻。
東至縣泥溪鎮(zhèn)中心學(xué)校 柏掌權(quán)(耀字輩)供稿
八、東至縣箭樓、寨里柏氏重要歷史人物墳?zāi)固?/strong>
1、重權(quán)公、重赫公、義宗公、已宗公:葬吝沖山,內(nèi)乙辛向,外艮坤向。
2、瑞三公:葬在寨里柏鳳形山,現(xiàn)泥溪中學(xué)茶葉山,有碑,墳坐東朝西。
3、瑞二公:葬在青陽縣,梅術(shù)灣象形山,在朱皮店后,內(nèi)向不明。
4、全三公:葬在西陽橋蜘蛛結(jié)網(wǎng),因改田遷移侯家凹葉里獻桃花形,辛乙向。
5、忠公、本二公:葬在官莊畈上水鯰魚形,因改田,同遷到侯家凹葉里獻桃花形,辛乙向。另還有仲榮公墓葬在此地。
6、本一公:葬在寨里門前獅形,水庫取土,似有損失,墳向坐西南朝東北。
7、香公:葬在上鳳形山(蓮花形),最高處,乙辛向。
8、喬公:葬在六房塘獅形,于柱公、樞公、永棣公等葬在一處。
9、滿公:葬在羅漢獻肚,壬丙向,是彭澤畈鯰魚形因改田而遷去的。
10、允馥公:本二公后裔第十五世祖,卒於康熙壬子年十一月四日,葬在北京昌平府黃土村。
11、成智公:葬在黃坳桐子坡虎形,于先祖天植公,天機公等六墓合葬一處,癸丁向。
12、成義公:葬在黃坳獺形,多公合墓,辛乙向。
13、成仁公::葬在朱沖嶺口月形山上首中間,其中首有之敏公等墳其最下首有文翔、文瑤公等墳(即分三層葬的)。
東至縣泥溪鎮(zhèn)中心學(xué)校 柏掌權(quán)(耀字輩)供稿
忠公墓誌
世勛柏諱忠者乃池陽建德隱山宅里人也,父諱全三贈諱萬張以武功贈武略將軍,忠襲職,忠之幼也。肄業(yè)詩書常以遠大自期少壯精通韜略弓馬,熟閑佐王國,庶不曠職。處同僚謙下雍雍年邁致以退隱林泉怡情詩酒,持家已法中外肅然相鄰爭慕效之。娶汪氏內(nèi)助賢淑生二子,長本一以孝養(yǎng)世居隱山宅里,次本二襲父職奉命往遼東開衛(wèi)。忠桑榆景暮以疾終。子孫衣棺既備終其大事卜佳城於官莊畈上鯰魚形巳山亥向,前三日長子本一衰經(jīng)至官舍徵予以文為之誌予見儀容,杰出氣象魁梧。誠宦裔也故弗辭而為之。誌匕曰:惟才德惟公克全,卜筑隱山宅,佑啟萬年孫支,挺秀奕葉。翩匕卜其陰宅莊之源。山環(huán)水秀,福慶綿匕勒諸斯,石以永其傳。
永樂十六小陽月之吉
文林郎知建德縣事番易孟常撰
東至縣泥溪中學(xué)退休教師 柏東元(宗字輩)整理
九、箭樓柏氏始祖世系繁衍情況質(zhì)疑
我處宗譜在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之前幾次修譜均與桐城、青陽兩地合修,始祖確認(rèn)達成一致意見,但從第十三世起派行取字,和世系排序進行分析、推敲我地始祖是瑞三公,不一定是年公改名為瑞三公的。提去質(zhì)疑:
1、桐城支脈自第十三世起派行字為錫奏宏昌,文孫必大,于家有光------是四字一句。而自那代起基本就用錫字取名;而我地支脈自第十三世起派行字為世永添成之,文孫大佑啟;-------是五字一句。而自那代起卻沒有人用世字派取名,而是從第十四世開始用世字取字名。
2、慶三公孫年公復(fù)回建德雖是充民,但不至于非要改名,是什么原因改名譜序上找不到依據(jù)。
3、從上面整理的兩個譜序看,一說年公子全三公延及忠公,生子本一公、本二公;一說瑞三公子全任公延及忠公,但我地有全三公墓,卻無全任公墓,同時從忠公墓誌看,忠公父親為全三公,各持己見。
4、然共同點都說是延及忠公,而前幾次修譜都已經(jīng)默認(rèn)慶三公是我?guī)滋幹}始祖,瑞三公生平表述又少,且不明朗,若將瑞三公為始祖,其世系排序自第十三世也不是世字派行。故這次仍不想改動。等待后人參考、定論。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