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囊風
腎囊風是指發(fā)于陰囊,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瘙癢性皮膚?。躁幠易靼W,破 流脂水,后期皮膚肥厚、干燥為特征。多見于成年人,與職業(yè)有一定關系,如潮濕工作 環(huán)境、礦場作業(yè)的工人較多見。本病病程較長,常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有醫(yī)家稱本病 為胞漏瘡、繡球風。西醫(yī)稱陰囊濕疹。 本病初期又名“胞漏瘡”,如明《外科啟玄。卷七》所載:“肝經(jīng)濕熱而成,外胞囊上 起窠子作癢,甚則滴水濕其中衣,久治不痊者.”其后,明《外科正宗.腎囊風》記載: “腎囊風,乃肝經(jīng)風濕而成,其患作癢,喜浴熱湯,.甚則疙瘩頑麻,破流脂水。”清《醫(yī) 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腎囊風》說:“此證一名繡球風,系腎囊作癢,由肝經(jīng)濕熱、風 邪外襲而成。”《外科證治全書.腎囊風》云:“腎囊燥癢系膀胱風熱。”綜上所述,前人對 本病的認識,除明《外科啟玄》名胞漏瘡外,其后的明《外科正宗》、清《醫(yī)宗金鑒》及 《外科證治全書》均以腎囊風為名,后人亦沿用迄今。 . [病因病機] 由于肝脾二經(jīng)濕熱下注而成.多因過食魚腥、油膩、酒漿、濃茶、發(fā)物致胃強脾弱, 脾失健運,濕熱內(nèi)生、下注肝經(jīng)而成;或因地居卑濕,坐臥濕地,久著寒濕,陽虛汗出, 日久汗?jié)窠n,復受外風而成。 [辨病] 1 臨床表現(xiàn) 局限于陰囊皮膚,有時延及肛門周圍,少數(shù)可延及陰莖.急性期為陰 囊皮膚潮紅、腫脹,有輕度糜爛、溢液、結(jié)痂;慢性期為陰囊皮膚浸潤、肥厚、干燥、皮 紋深闊,有薄痂和鱗屑,色素增加,間或有部分色素脫失。自覺劇烈瘙癢。病程較長,常 數(shù)月、數(shù)年不愈。 2 診斷要點 2.1 發(fā)于陰囊部位。 2.2 皮損急性期以潮紅、腫脹、糜爛、滲出為主;慢性期以皮膚肥厚、粗糙、色素 增加為多見。 2.3 自覺劇癢。 2.4 反復發(fā)作,經(jīng)年不愈。 3 鑒別診斷 核黃素缺乏性陰囊炎 病程短、無陰囊皮膚明顯浸潤肥厚,常伴有舌炎,內(nèi)服核黃 素后1周左右見效. [辨證] 1 濕熱下注證 癥見陰囊先起水窠、紅粟,皮膚灼熱,搔破流水,浸潤漸大,糜爛 蛻皮,甚至黃水淋漓,濕透褲袴。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 2 傷陰耗血證 癥見瘙癢不休,皮膚變厚、變粗,搔破津血津水,或見皸裂作痛。 舌紅苔剝,或舌淡苔凈,脈細數(shù)。 [治療] 1 內(nèi)治法 1。1 辨證論治 1。1.1 濕熱下注證 治宜利濕清熱。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1。1。2 傷陰耗血證 治宜滋陰養(yǎng)血潤膚。選用滋陰除濕湯酌加烏梢蛇、黃柏、苦參、 夜交藤、代赭石. . ].2 成藥、驗方 1。2。1 苦參合劑 苦參、黃柏、銀花各30g,蛇床子15g。煎液,每次20~40ml,每 日2次. 1.2.2 苦參片 每次5片,每日3次。 2 外治法 2。1 初期流水多時,黃柏、地榆各15g。煎水待涼,濕敷外洗,每次20----30分鐘, 每日3—4次,待流水不多時,改用五石膏外敷,每日1次. 2。2 后期皮膚肥厚浸潤時,五倍子膏外敷,每日1次,或用蛇床子湯熏洗,每次20一 30分鐘,每日工次。皮膚干燥、皸裂,以狼毒膏外敷,每日1次。 [預防與護理] 1 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衣褲。 2 避免用熱水燙洗,不要用刺激性太強的外用藥。 [古籍選粹] 《外科啟玄》 腎囊風者腎囊作癢,由肝經(jīng)風濕所致,宜龍膽瀉肝湯、紫膽瀉肝湯、蒜 豉丸服之,蛇床子湯熏洗之。 《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腎囊風,一名繡球風,系腎囊作癢,由肝經(jīng)濕熱、風 邪外襲皮里而成。初起干燥癢極,喜浴熱湯,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癢,搔破浸淫脂 水,皮熱痛如火燎者,此屬里熱,俱宜龍膽瀉肝湯服之,外用蛇床子湯熏洗之,洗后擦 狼毒膏甚效。 《外科證治全書》 腎囊風,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滿香油,粘藥涂于左手心上,合 掌磨擦數(shù)次,只有藥氣,不見藥形為度.將兩手搓擦患處,每日早晚擦二三次,三日即 愈,再擦三四次不發(fā)。有濕熱抓破成瘡者,則用黃丹、枯礬、生牡蠣等分為末,擦搓?;?br>以蛇床子湯同白礬煎湯洗之。 (現(xiàn)代研究工 衛(wèi) 發(fā)病學研究 一般認為代謝障礙、消化不良、精神因素等與本病的發(fā)病有關,局 部刺激如汗液浸漬、衣物刺激以及某些過敏因素亦可引起發(fā)病。 2 臨床研究 2。1 辨證施治 徐存志將本病分三型論治,①濕熱型:用龍膽草8g,黃芩、車前子、 木通、金銀花、白鮮皮、地膚子、丹皮、澤瀉各lOg,生地,炒梔子各15g,黃連3g。②脾 濕型:用蒼術6g,茯苓15g,白術、厚樸、澤瀉、豬苓、地膚子、白鮮皮各lOg,甘草5g, 滑石30g。⑧血虛風燥型:用生地、白芍各15g,當歸、北沙參、麥冬、丹參、玄參、茯 苓、澤瀉各lOg。所治103例,治愈率達46%,總有效率為83%。 2.2 單方驗方 周慶文用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紫胡5g,山梔、龍膽草、白鮮皮各 lOg,赤茯苓12g,車前草30g,地膚子12g)治療52例,效果顯著。 2。3 外治方劑 童太春用青黛、蜜陀僧、硫磺、滑石各等分,油調(diào)外敷治療45例, 經(jīng)3—7天治療而愈。郭筱寶用桉樹葉、麻柳樹葉、艾葉各lOOg,水煎外洗,治療急性腎 囊風患者54例,經(jīng)5—15天治療,治愈40例,顯效9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2例,總有 效率為96.3%。 2。4 針灸治療 任倉孝采用瀉法針刺中極、血海、三陰交、蠡溝、大敦(刺血)、會 陰穴,治療本病112例,其中2次治愈者104例,6次治愈者8例。陳馳用當歸注射液穴 注箕門,治后加灸工5分鐘,治療42例,有效24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5例。 (述評) 腎囊風發(fā)病多為濕熱下注所致,但日久多有陰血耗損,肌膚失養(yǎng)。內(nèi)治初期以清熱 利濕為主,后期常需養(yǎng)血滋陰潤膚。外治急性者,由于滲出明顯宜中藥外洗、濕敷;慢 性者,多用殺蟲止癢潤膚之散劑油調(diào)或油膏外涂。中醫(yī)藥治療腎囊風具有簡單方便、副 作用少、療效好、復發(fā)率低等特點,加強劑型改革以及有效藥物的藥理研究,篩選出療 效更好的藥物應用于臨床是其研究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