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之五義 釋義(1):對同輩、朋友之間的敬稱,古時也用于下對上稱呼。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詞語“您”。 出處:《韓非子·難三》:“今足下雖強,未若 知氏; 韓 魏雖弱,未至如其在 晉陽 之下也。”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昔稱吾於 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示例:唐代韓愈《與孟東野書》:“與足下別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懸懸于吾也。”明代王鐸《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跡,輒投水,曰:吾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為我藏拙。”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與足下俱系北大同學(xué),而令戚又系余之同鄉(xiāng),彼此素?zé)o仇隙。” 釋義(2):指腳底下。 出處:《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唐·馮贄 《云仙雜記·飛云履》:“ 樂天 著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計不久上升朱府矣。’” 釋義(3):指腳底板上。 出處:《漢書·宣帝紀》:“﹝ 宣帝 ﹞身足下有毛,臥居數(shù)有光燿。” 顏師古注:“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釋義(4):指足所立之處。 出處:《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釋義(5):喻指身邊。 出處:《宋書·夷蠻傳·訶羅陀國》:“所遣二人,一名毗紉 ,一名婆田 ,令到天子足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