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螳螂拳法中,有三種以出洞命名的不同拳路,它們分別是黑虎出洞、白猿出洞和螳螂出洞
一、拳譜
跨虎右補捶措手反陽拳,連環(huán)三掌無人擋。七星右脈斬,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盤右挫捶,七星右刁手,七星右補捶,崩點玉環(huán)步,采手插掌斧刃腳,斜分盤肘,偷步反封手,雙封左登撲。上步攬馬捶,翻車連環(huán)劈,插掌左軋腳,退步打鎖口,吞拓右補捶,登山右崩捶,閉門腳,閉手勢,連環(huán)三挑掌。圈捶扁樁腳,縱跳掛統(tǒng)捶,封手鎖口捶,登山左翻車,登山掛統(tǒng)捶,跨虎反崩捶,左采右鎖口,跨虎掛統(tǒng)捶。
二、練法
預(yù)備勢
面南而立,身體挺拔,挺胸收腹,塌腰,精神飽滿,蓄勁待發(fā),未曾出手,一氣當(dāng)先(圖1)。
跨虎右補捶:
左腳向東北方斜跨一步,同時右手握拳抱于腰間,左手變掌由下向左、向上、向前劃拔,身體左轉(zhuǎn)面向東方。同時,右腳向東方弧形踏出成右虛步(傳統(tǒng)螳螂拳稱虛步為跨虎步、寒雞步或御臨勢),右拳向正東方旋轉(zhuǎn)沖出,在形成右虛步的同時,左手劃拔之掌與右手補出之拳拳面相撞,發(fā)出脆快的“啪”聲。定式時,左掌位于右肩內(nèi)側(cè),右拳高與胸平,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2~圖3)。本招下盤所走之步法為三角步。
措手反陽掌
緊承上動,左掌立掌沿右臂內(nèi)側(cè)前措,右手拳抓握回抽收于胸部,雙手左前右后,右腳向前踏出半步成右弓步(螳螂拳法統(tǒng)稱弓步為大登山),同時身形稍前探,右拳變掌在左手之上向前反掌甩出,掌心向上,左掌收于右腋下,掌心向內(nèi),目視右掌(圖4~5)。
連環(huán)三掌無人擋
緊承上動,下盤保持不變,左掌在右掌之上前穿,右掌封壓于左腋處,掌心向下,此為左穿掌;右掌掌心向下切出,高與腹平,左掌回收封護(hù)于右肩內(nèi)側(cè),此為右切掌;左掌稍向前封壓,右掌由左掌下回抽至左掌后,再以掌背劃弧向左前方撇出,左掌回收于右腋處,此為右撇掌。三掌連環(huán),勇不可擋,下盤可以小躥步打進(jìn)(圖6~圖8)。
七星右脈斬
緊承上動,右腳支撐體重,彎曲下蹲,左腳腳尖向上稍內(nèi)扣,向前弧形掃出成左七星步。同時,左掌變?yōu)轶牍醋?,由右腋處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間再向左方弧形旋轉(zhuǎn)切出,高與腰平,掌心向左,形成腰斬之勢,目視右掌(圖9)。
登山左圈捶
緊承上動,左腳向東方邁出半步成左弓步,身形稍前探,右掌掌心向下、向前削出,左拳同時以拳背為力點向右上方圈擊,位于面前,高與耳齊,右掌拍按于左前臂近腕處,目視左拳(圖10)。
登山左崩捶
緊承上動,下盤保持不變,右掌向下封壓位于胸前。同時,左拳以肘為軸,以拳背為力點,向左前方崩出,拳心朝面部,高與面齊。右掌封壓于左肘下,與左肘相隔一拳,掌心向下,目視左拳(圖11)。
坐盤右挫捶
緊承上動,重心下降,身體略左轉(zhuǎn),成坐盤式。同時,右拳隨轉(zhuǎn)身之勢向前下方挫出,拳眼向下,拳心向右,高與腹平,右臂稍屈,左掌收于右肩內(nèi)側(cè),目視右拳(圖12)。
七星左刁手
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后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半蹲,左腳尖向上稍內(nèi)扣,成左七星步。同時,左掌變?yōu)轶牍醋?,由右肩處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間,拳心向上(圖13)。
七星右補捶
左腳后退半步,重心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腳腳尖向上稍內(nèi)扣,向左前方弧形掃出,成右七星步。同時,左掌向右前方劃撥,右拳向東方旋轉(zhuǎn)沖出,在形成右七星步的瞬間,左手劃拔之掌與右手補出之拳拳面相撞,發(fā)出脆快的“啪”聲,定式時,左掌位于右肩內(nèi)側(cè),右拳拳心向下,高與胸平,目視右拳(圖14)。
崩點玉環(huán)步
此招亦名“偷展磨盤打中堂”。緊承上動,重心前移于兩腿中間,雙腿屈膝,成玉環(huán)步(亦名戳腳步、十字步或小登山。)同時,左掌向前下方按,右臂屈肘內(nèi)旋,使右掌經(jīng)胸前繞過左臂后,向前方反掌打出,右掌心向上,左掌護(hù)于右肘下。緊承上動,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亦隨之拖進(jìn)一小步,成左玉環(huán)步,同時,左掌順右臂外側(cè)向前向左刁采成螳螂勾子,屈肘收于左額前,肘尖下垂。與此同時,右臂屈肘后收,上體稍右轉(zhuǎn),而后左轉(zhuǎn),右掌隨轉(zhuǎn)體向左推出,掌心向左,目視右掌(圖15~圖16)。
采手插掌斧刃腳
此招亦名“封手十字腳”。緊承上動,右掌向前、向右側(cè)封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腰間,左手螳螂勾子成立掌,以小指一側(cè)為力點向前擊出,高與肩平,重心移于左腿。同時,以右腳向前斧出,腳尖斜向右上,高與襠平,目視左掌(圖17)。
斜分盤肘
此招亦名“盤肘登撲”。緊承上動,身體左轉(zhuǎn),面向正北,右腳下落向東南方弧形后掃,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向左刁采,隨左轉(zhuǎn)之勢,右手臂屈肘向左盤擊,左手附于右小臂處,目視右肘尖處(圖18),以上為黑虎出洞拳法的第一路練法。
偷步反封手
緊承上動,右腳經(jīng)左腳后往正西方偷步倒插,兩腿左前右后,前后交叉,同時右手由下向左向上屈肘架起,比頭略高,掌背向左,掌心向上,左掌向正西方平封出,高與肩平,掌心向上,目視左掌(圖19)。
雙封左登撲
緊承上動,左腳向正西方弧形后掃,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掌由上向左向下向右側(cè)擒拿鎖帶成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左掌隨右掌擒拿鎖帶之勢,立掌向正北方推出,掌背向上,高與胸平(圖20)。
上步攬馬捶
緊承上動,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成螳螂勾子向左向上反手刁出。而后身體左轉(zhuǎn),右腿提步向正西方鏟出,左腿屈膝再次成左弓步,面向正南方。同時右拳由腰間隨右腿鏟出,向下向正西方、正東方橫掃攬擊,位于左肋處,左手成掌拍附于右小臂處,目視正西方(圖21~圖22)。
翻掌連環(huán)劈
緊承上動,身體右轉(zhuǎn)面向西方,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同時先右拳后左拳交替向正西方劈出。兩拳似古肘北方灌溉用的翻車一般,交替連環(huán),往復(fù)不斷,故有翻車之謂。兩拳前劈次數(shù)不限。下盤或以小躥步激進(jìn),勇不可擋,此招是螳螂拳中著名的手法,極具實用價值(圖23~圖25)。
插掌左軋腳
緊承上動,當(dāng)右手翻車捶劈至正前方,高與胸平,左拳位于左左腰旁時,接插掌左軋腳,即右腳向前邁小半步,右拳變掌向右側(cè)劃弧擒拿鎖帶成拳,收于右腰側(cè),拳心向上。左手隨右手動,由左胯向前上劃弧合纏,掌指向上,掌心向右,高與胸平,而后左腳向正西方軋?zhí)叨?,高與腹平,同時右手成掌并五指向正前方刺出,高與喉平,目視右掌(圖26)。
退步打鎖口
緊承上動,左腳由前向身后落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掌右摟成拳,收于右腰間,拳心向上。身體微右轉(zhuǎn),側(cè)身調(diào)膀,左手變?nèi)?jīng)左腰向正前方旋轉(zhuǎn)沖出,拳心向下,高與喉平(圖27)。
吞拓右補捶
緊承上動,重心后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吞拓步(也稱作吞塌步),身形略左轉(zhuǎn)面向南方,同時左拳變掌,向右劃拔,右拳旋轉(zhuǎn)向正西沖出,左掌與右拳面相撞,發(fā)出啪聲,右拳高與胸齊拳心向下、左掌位于右肩內(nèi)側(cè),目視右拳(圖28)
登山崩捶
緊承上動,重心前移于右腿成右弓步,身體右轉(zhuǎn)面向正西,同時左掌由右肩向前下封出,右拳在左右掌下回抽,而后經(jīng)左拳上向前方崩出,拳心向上,高與口齊,左掌位于右肘下,與右肘尖相隔約一拳,目視右拳(圖29)。
閉門腳
緊承上動,右拳下劈于襠部,左掌收于右肩側(cè),同時以左腿支撐體重,右腿向正西方踢出,腳尖向里稍撇,高與襠平(圖30)。
閉手勢
此招也稱作“閉手挺身”。緊承上動,右腳經(jīng)左腳前向正東方后撤一步,左腳在右腳未落地之前亦向正東方后撤一步(此步法按螳螂拳傳統(tǒng)稱作拔步),成右前左后之右虛步(亦可成前三后七之虛步)。同時,雙手變掌在右腿后撤之時,向左下方劃弧,在成右虛步時,雙掌由左下向左上向正西方立掌打出,右前左后,左掌位于右腋處,右掌高與肩平(圖31)。
連環(huán)三挑掌
緊承上動,下盤保持右虛步不變,右掌向左劃撥,收于左肩側(cè),左掌由右腋處向前上方挑起;左掌向右劃拔,收于右肩側(cè),右掌由左肩處向前上方挑起;右掌向左劃拔,收于左肩側(cè),左掌由右肩處向前上方挑起;如此連環(huán)三掌,是為三挑掌(圖32~圖34)。
圈捶扁樁腳
緊承上動,左腳向正西方上步,身體略左轉(zhuǎn),呈半坐盤之勢。同時,左手挑掌之勢不斷,變螳螂勾子向前刁出,右手掌變?nèi)?,收抱于腰間,而后,右拳由腰間向前上方向左圈擊,高與耳齊,左手變掌迎拍于右小臂處,同時,以左腿支撐體重,右腿向正西方側(cè)踹出扁樁腳,高與小腹平,形成上下交攻之勢(圖35~圖36)。
縱跳掛統(tǒng)捶
緊承上動,收回右腳經(jīng)左腳前向正東方撤步,在右腳未落地之前,左腳蹬地上躥,同時身體左轉(zhuǎn)270度,雙手隨縱跳向左下封,而后右腳向正東方落下,左腳向正西方落下,成左弓步。同時,左手變?nèi)?,屈肘上架于頭前上方,右拳向正西方旋轉(zhuǎn)沖出,高與胸齊,左拳拳心向上,右拳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37)。
封手鎖口捶
緊承上動,右腳向左腳處前邁震腳,雙拳同時向右下側(cè)封出,左腳前邁成左弓步,同時右拳自左臂上向前旋轉(zhuǎn)沖出,高與喉齊,拳心向下,左臂屈肘于胸前,左拳位于右腋處,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38)。
登山左翻車
緊承上動,右腳向左腳處前邁震腳,左腳前邁成左弓步,同時,右臂屈肘上架,略高于頭部,拳心向下。在形成左弓步時,左拳由右腋向下向前向上挫,拳面向上,高與口平,兩拳心相對,目視前方(圖39)。
登山掛統(tǒng)捶
緊承上動,左腳向前躥出一小步,右腳隨之拖進(jìn),仍成左弓步。同時,雙拳先向右下側(cè)封出,在形成左弓步的瞬間,左臂屈肘上架,使左拳略高于頭部,拳心向上,右拳旋轉(zhuǎn)向正西方打出,高與胸平,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40)。
跨虎反崩捶
緊承上動,先左拳由上向下劈砸,再上右步,同時右拳向前劈砸,而后身體左轉(zhuǎn),面向正東,右腿屈膝,下蹲,左腳尖虛點地成左虛步,同時,右手劈砸之拳隨左轉(zhuǎn)身向左下方按壓,在形成左虛步的同時,左拳由右掌上向前(正東方)崩出,高與口齊,拳面向上,右掌位于左肘下,掌心向下,目視左崩拳(圖41)。
左采右鎖口
緊承上動,左腳向正東方邁出半步踏實成左弓步,同時左拳變掌由上向右向前向左摟抱成拳,收于左腰間,拳心向上,右拳旋轉(zhuǎn)向前沖出,拳心向下,高與喉平,目視右拳(圖42)。
跨虎掛統(tǒng)捶
緊承上動,重心后移于右腿,成左虛步,同時右拳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在身體右側(cè)屈肘上架,拳心向上,略高于頭,左拳由腰間向正東方旋轉(zhuǎn)沖出,高與胸平,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43)。
收式
雙拳拳心向上,收抱于兩腰間,同時雙腳并步站立,而雙拳自然下垂于兩體側(cè),形成立正姿勢,呼氣自然沉著,精神飽滿。
至此七星 手螳螂黑虎出洞全盤拳法演畢(圖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