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兩位中將(中共秘密黨員)。
張克俠(1900~1984),河北獻縣侯陵屯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生。1929年7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張歷任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部高級參謀、副參謀長,第五十九軍參謀長、第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等職。解放戰(zhàn)爭時期,張克俠任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官。1948年11月與何基灃率領第五十九軍兩個師、第七十七軍兩個半師23000余人,在淮海前線起義。建國后歷任華東林業(yè)部部長、共和國林業(yè)部副部長兼林業(yè)科學院院長。文革中受到迫害,1970年被下放到廣西農(nóng)村勞動。第二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回到北京治病。1984年7月7日病逝,享年84歲。 何基灃(1898-1980) 河北省藁城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受黨派遣回到原部隊工作,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qū)司令官。1948年11月,同張克俠一起率領國民黨第七十七軍和第五十九軍共兩萬余人在賈汪、臺兒莊駐地起義,為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軍長、南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水利部副部長,農(nóng)業(yè)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是第一、二、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0年病逝于北京。 看了幾位學長的回復后,忍不住對郭汝瑰的情況進行補充說明: 郭汝瑰中將 任職國防部第三廳長(主管作戰(zhàn))。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郭汝瑰被吸收入黨。后去日本留學。從此,與黨失去聯(lián)系。(屬自動退黨) 抗戰(zhàn)勝利后,重慶談羊簽訂“雙十協(xié)定”,中國出現(xiàn)了和平的曙光。美國方面由馬歇爾為代表,共產(chǎn)黨方面由周恩來為代表,國民黨方面由張治中為代表,組成了軍事談判“三人小組”。郭汝瑰當張治中的副手,負責談判材料的準備、整理以及起草工作。在談判中,他接觸了共方代表。談判后期,董必武的聯(lián)絡人地下黨員任廉儒與郭汝瑰接上了頭,任廉儒在重慶安排了郭汝瑰一董必武的會面,郭汝瑰希望回到黨組織,甚至能到延安更好。董必武開導他:“你要求恢復黨籍,還有一個過程。保留在那邊比去延安作用更大,我們的同志要想打入國民黨上層很不容易……”郭汝瑰服從了董必武的安排,為了安全,黨組織決定郭汝瑰的工作與任廉儒單線聯(lián)系。(此時只能算為黨工作的黨外人士) 三大戰(zhàn)役后,為了郭汝瑰的安全和黨的利益,黨組織決定郭汝瑰可暫時離開國民黨上層集團,但不必到解放區(qū),可以設法到西南謀個軍職,伺機舉行起義,以瓦解敵軍,加快解放西南的進程。郭汝瑰按照黨的指示,辭去第三廳廳長職務,到四川重建被打垮的72軍。 郭汝瑰到四川迅速組建了72軍,蔣介石又叫國防部電令郭汝瑰為22兵團司令,直接指揮3個軍和3個獨立師,陳兵川南,想讓郭汝瑰做好防堵解放軍進川的前哨。郭汝瑰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于1949年12月11日在川南宜賓起義。(此時國民黨政府土崩瓦解,各種委任狀滿天飛,雖為22兵團司令,但地位和指揮的兵力都不如解放戰(zhàn)爭初期的軍長,更不用說張、何兩位綏靖區(qū)副司令) 起義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命郭汝瑰為川南行署委員兼交通廳廳長。不久,劉伯承來電邀他去南京軍事學院任教,郭汝瑰一去就工作了20年。1970年離休。 三名將軍都是中將,但從在國民政府中擔任的軍職來看,張克俠和何基灃的職務和所起的作用要高于郭汝瑰。郭汝瑰任職國防部作戰(zhàn)廳廳長,但由于國民黨軍中幕僚的地位較低,郭汝瑰只能算是一個地位較高的幕僚,若是他這個級別的將領統(tǒng)軍,擔任軍長之職己算是提升。 |
|
來自: bihaihongfa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