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兒在蔡美兒嚴厲教育下,鋼琴和小提琴演奏取得不錯成績
“虎媽”回話:教育的最佳法則是愛與理解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5日文章】題:虎媽回話
上周六,本報的“書評”欄目刊登蔡美兒的新書《虎媽的戰(zhàn)歌》的摘錄。這篇題為《中國母親為何更勝一籌》的文章在全世界引發(fā)對于父母和孩子的熱議。本報讀者向本報網(wǎng)絡版的“思想市場博客”版塊提出很多問題,以下是蔡女士的回答。
問:你認為嚴格的“東方式”家庭教育會幫助孩子長大后過上幸福生活嗎?
答:如果運用得當,絕對可以!我說的運用得當是指把高期望與愛、理解和家長的參與付出結(jié)合起來。這是我父母給我的禮物,我希望自己也能給予我的兩個女兒。我在法學院任教17年,教過各種背景的學生,接觸過無數(shù)在“嚴格的移民”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學生,他們健康、獨立、大膽、有趣、充滿想像力,而且———至少在我看來,和別人一樣快樂。但是,我也認識一些在“嚴厲的愛”下成長起來的人,他們不快樂,恨父母。做父母沒有簡單的公式,沒有正確的方式(順便說一下,我不認為中國式家庭教育更勝一籌,這個標題惹人注意,但不是我選的)。我能想到的最佳實用法則是愛、理解、知道必須首先考慮孩子,無論你來自什么文化背景。摘錄中沒有出現(xiàn)這個內(nèi)容,但我的書其實不是育兒指南,而是一部回憶錄,講述了我們一家人在兩種文化中的旅程,以及我自己作為母親最終發(fā)生的徹底變化。這本書有相當一部分講的都是在我小女兒13歲開始叛逆后我決定放棄嚴格的“中國式”方法。
問:你的方法可能適用于天生高智商的孩子,但要求不那么聰明的孩子取得那樣出色的成績似乎不公平,而且徒勞無功。從道理上說,要求孩子努力進取是最佳的折中辦法,對不對?你怎么認為?
答:拋開有關A+和金牌的笑話不談(我的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半開玩笑,挖苦自己),我認為中式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分數(shù)或成就,而是幫助孩子盡最大可能發(fā)揮潛力,這通常比他們自己認為的出色!這種教育的核心是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對孩子有信心,甚至超過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這條原則適用于任何能力的任何孩子。我最小的妹妹辛迪有唐氏綜合征,我記得媽媽每天都花幾個小時教她自己系鞋帶,練習乘法,彈鋼琴。沒人期望她拿博士學位!但我媽媽希望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做到最好。今天,我妹妹在沃爾瑪工作,有男朋友,而且仍然彈鋼琴———她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為朋友們彈琴。她和媽媽關系很好。
問:蔡女士,你是個快樂的成年人嗎?
答:我是由極嚴格但也極慈愛的中國移民家長養(yǎng)育的,我擁有最棒的童年!我記得常常和父母一起開懷大笑———我父親是個人物,而且非?;?。
不錯,我是個快樂的成年人。我絕對屬于A型性格,總是風風火火,想做的太多,不習慣躺在沙灘上什么都不干。但我非常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非常棒的支持我的父母和姐妹,全世界最好的丈夫,我樂于上課并交往的出色學生,還有最重要的,我的兩個了不起的女兒。
問:你和兩個女兒的關系現(xiàn)在如何?
答:我和女兒的關系好極了,即使拿全世界來我也不換。我當然犯過錯誤,有過遺憾———我的書從某種程度說就是關于成長的(媽媽的成長!)。一開始的那個人,與結(jié)尾的那個人完全不同。這本書有相當一部分講的都是我放棄(但只是部分放棄)嚴格的移民教育模式。
但話說回來,如果要重頭來過,我大概基本上還會采取同樣辦法,但要做一些調(diào)整。我不是說這種方法適合所有人,也不是說這是更好的方法。但我對兩個女兒深感驕傲。不僅因為她們在學校成績出色,而且因為她們都善良、慷慨、獨立、大度。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和她們很親近。老天保佑能永遠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