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唐朝人,精于茶道。他是茶文化的傳播者。陸羽的《茶經(jīng)》一書,影響國內外。史書上曾稱由于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天下益知飲茶,”這更說明陸羽對茶文化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陸羽,字鴻漸,號季跡,又名疾,別號桑苧翁,自號竟陵子,約唐開元二十一年( 733年)生,貞元二十年(804年)卒,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陸羽出身卑微,家境貧寒,生活經(jīng)常處于拮據(jù)狀態(tài)。至于其父母姓氏及名字皆無從考證,唯一有史可查的是:陸羽乃竟陵龍蓋寺僧人在河堤上拾到的,并且收養(yǎng)下來。由于其父母不詳,無法給他取名,于是就隨陸增為姓。陸羽生性聰穎、詼諧,非常愛好讀書,而且具有易于接受技藝技能的特長。
陸羽對茶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經(jīng)常同朋友們談茶,論茶,品茶、并對茶的種植、栽培、烹煮等等都做了深入的觀察和研究,同時,陸羽把前人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觀察加以歸納總結,最后寫成名著《茶經(jīng)》?!恫杞?jīng)》全書分為十經(jīng),共七千余字,內容豐富,記述評實,很有價值。其主要內容為:
第一,茶樹的植物學特性及其生長環(huán)境和地理分布情況。陸羽自從隱居苕溪后,享受著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的同時,也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觀察茶樹的各方面特性,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首先,陸羽根據(jù)觀察,依據(jù)樹的高矮將茶樹分為灌木型和喬木型。樹高一尺至二尺的為灌木型茶樹,樹高數(shù)十尺的為喬木型茶樹。不僅如此,陸羽還對如何區(qū)分茶葉好壞作了說明。他指出判斷茶葉的優(yōu)劣由芽葉的形狀來決定。其中嫩葉背卷的為上等茶葉。而那些雖為嫩葉但舒張開來的茶葉,其等級就降低了。
陸羽同時還指出土壤對茶樹生長的重要性。茶樹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茶葉的優(yōu)劣,這是相互關聯(lián)著的。陸羽經(jīng)過觀察思考,把土壤也分為三個等級。生有爛石的土壤為一等土壤,生有礫壤的為二級土壤,生有黃土的為三等土壤。陸羽還提出溫度、濕度、日光、坡向等對茶樹生長及其品質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同時,陸羽還第一次描述了茶樹的分布區(qū)域,據(jù)核實其基本上與現(xiàn)在掌握的資料相吻合。從中可以看出陸羽曾花費大量的精力來觀察茶樹,研究茶葉;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料。
第二,茶樹除自然生長外,還可以進行栽培,這在《茶經(jīng)》上有所記載?!恫杞?jīng)》上記載的栽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法;一種是無性繁殖,即移植法。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各有其優(yōu)缺點。因此陸羽提出采用“種瓜法”,“種瓜法”在本質上屬于有性繁殖,但在種法上與一般的有性繁殖不同,其目的是使茶樹栽培技術更上一層樓。人們從那時起就已經(jīng)在探索種植茶樹更優(yōu)良的方法了。
第三,茶葉采摘期。由于陸羽主要活動于長江流域,因此,他所說明的采摘期主要指這一帶的采摘季節(jié),一般為二、三、四月。茶葉的可采標準一般為長至四五寸長的粗壯嫩芽,帶梗一齊采下。陸羽依據(jù)長期的經(jīng)驗總結出兩條采茶經(jīng)驗:
(一)根據(jù)土壤是否肥沃而言,它的采摘方式是,那些生于爛石沃土中、長至四五寸的茶葉便可以采摘了。如果生長環(huán)境差,土壤貧瘠,則選擇其中看起來比較水靈的來采。
(二)根據(jù)當時的制茶技術來說,有雨的日子不能采,晴天但卻有云的日子也不能采,否則無法在茶葉新鮮時制作。至于茶葉的具體加工過程,《茶經(jīng)》中只談了餅茶。
第四,烹茶。烹茶是制茶的關鍵性一步,其步驟一般是:首先準備好取火的材料,但必須注意燃料一定是炭。而絕不能是硬質木柴及沾有腥味的含油脂的木柴,這些木柴會影響茶葉的味道。然后準備開始烹茶。先用火烤,烤茶的火候必須嚴格加以掌握,茶被烤時應受熱均勻,用旺火烤并且經(jīng)常翻動茶葉,千萬避免涼熱不均?;鸷蚴欠竦剑荒軕{視覺來判定,多取決于經(jīng)驗。觀察時主要以餅茶表面的變化來確定。如果看到茶葉形狀像蝦蟆背那樣時則停止火烤??径嚅L時間,烤到何時應視茶的干燥程度來定。停火時不應立即停止而應慢慢將火熄小,使卷起的茶葉重新舒展開,回復到原來狀態(tài),然后再繼續(xù)烤,直至烤干后,在熱的狀態(tài)下即用紙囊包裝起來并加以貯藏,以保持茶味。
茶用火烤炙后,搗成粉末,然后進行煮茶。煮茶一般先燒水。后煮茶。陸羽特別注重“用水”,并且依據(jù)不同的水源將水分為三個等級。一等為山水,二等為江水,三等為井中水。而各等水中又分為不同級別。燒水同煮茶和烤茶一樣需要掌握火候?;鸷蚝螘r處于最佳狀態(tài),也只能靠眼睛,憑經(jīng)驗觀察。其中煮茶需要經(jīng)過三沸過程。第一沸,沸騰時水如魚的眼睛,并伴有輕微的聲音,第一沸出現(xiàn)后加入適量的鹽。繼續(xù)加熱至第二沸,現(xiàn)象是水從四周涌起,此時舀出一瓢水,并用竹夾將水轉成水渦狀。然后量出一定的茶放入水中。接下來繼續(xù)煮至第三沸。第三沸時,茶湯翻滾沸騰,此時將茶湯表面的那層水膜用勺舀出扔掉,并再舀出一瓢茶湯,等到茶湯至沸極時,將第一次舀出的那瓢水倒進去,于是茶湯會被輕微冷卻,止住沸騰。茶煮好后、將第二次舀出的那瓢茶湯放入碗中。若茶湯色淺黃,香氣純正,才可以叫做好茶。好茶難得,關鍵是各步驟的火候很難掌握,但只要精心操作,色、香、味俱全的好茶還是能夠做出來的。
第五,飲茶。飲茶有諸多益處,例如可以清熱解暑,消睡提神等。陸羽認為飲茶的意義不僅在于此,飲茶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修養(yǎng)身心的手段,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精神享受。陸羽特別講究茶的色、香、味,認為那種“以湯沖泡”的“庵茶”以及用棗、桔皮等再煮幾沸的茶如同溝渠間的棄水一般,不是真正的茶。
總之,《茶經(jīng)》是一部關于茶的專著 。它既有歷史的經(jīng)驗,也有陸羽實際觀察、實踐的總結,所述內容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今天讀起來也有參考價值。我國的種茶、制茶、煮茶和飲茶法在6-7世紀已先后傳入朝鮮。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紀中葉至9世紀初先后帶餅茶、茶子回國,并種在日本土地上。后來在高僧澄西的倡導下,把煮茶、品茶發(fā)展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