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yǎng)”兒女為好2011-01-06 02:43:1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8b5458d0101790d [查看原文]
去年中國很流行一個話題,兒女是窮養(yǎng)好呢,還是富養(yǎng)好?很多人贊同,兒女要富養(yǎng)。我早就想據(jù)這個話題說說兒女教育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孩子不管是兒還是女都要“窮養(yǎng)”為好。
我這里說的“窮”不是那種讓他們過貧窮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而是說他們過得比父母要“窮”些,根據(jù)家庭情況,各自調(diào)節(jié)罷了。 這次和朋友聊天,說到九十年代的小青年們,如何不理解父母,如何會享受生活,如何要求父母做這做那,如何懶惰等等,我很感慨:都不是孩子們的錯,是父母的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父母沒有以身作則,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耐心教育,尤其是沒有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擔,他們很多都是父母“包起來的一代”,試問他們又怎么會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呢?怎么會成為理解人的小青年呢?希望以后社會教育他們成熟。 我覺得孩子最不能嬌生慣養(yǎng),這是中國最好的古訓,不管父母窮也好,富也好,不窮不富也好,對孩子都不能嬌生慣養(yǎng),讓孩子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種做法對孩子是“毒害”,這讓孩子成為一個只關心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多。 家長應該根據(jù)孩子不同年齡情況,讓孩子做事情,只要他們自己能做的,大人盡量不給他們做,讓他們養(yǎng)成勤勞的良好習慣。在勞動中可以鍛煉孩子的恒心毅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關愛別人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比如說讓孩子做家務,他們會感受到做家務的艱難和快樂,為此他們會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那就會改掉孩子們在家里亂扔東西的習慣,從而也養(yǎng)成一種愛整潔的好習慣。再例如做飯菜,孩子幫父母做飯菜就知道父母做飯菜的幸苦,以及做出來的飯菜得到別人認可和贊同的歡心,他們自然會理解父母勞動的幸苦,比說教好上好幾倍。一個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孩子,怎么叫他們明白媽媽的幸苦,和家里干凈環(huán)境得來的不易呢?同時他們還學到了欣賞和鼓勵別人。 可能很多人會說:把孩子教育得那么愛勞動,以后結(jié)婚了且不是我的孩子吃虧嗎?這種想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榜樣。我們要換個角度思維,如果大家都為了不讓孩子結(jié)婚后吃虧,大家都不讓孩子做家務,那么孩子們長大結(jié)婚后會是什么樣子呢?同時也在不知不覺間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不為他人作想的人了。 其次就是孩子不能干涉家里的收入與支出。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孩子覺得自己用父母的錢是應該的,其實不怪孩子們不懂事,也是家長給嬌慣出來的。家長老是讓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從來不讓孩子知道掙錢的不容易,那么孩子又怎么理解父母經(jīng)濟上的困難呢?他們自然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如果每次父母都滿足了他們,那么有一次不滿足他們的要求,自然不高興了,有的弄得孩子還恨上了父母。 有人會說了,我家里有錢,為何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呢?這種觀點錯了。從來沒有人敢說他家里的錢用不完,錢多有錢多的用法,錢少有錢少的用法,對于孩子,他們也一樣,父母有錢,他們可以用更多更高的方式來消費,一樣可以把錢浪費掉,不信的父母試試? 父母要對孩子習慣說“不”,例如孩子想買他們喜歡的東西,我們就要常說“不”。如果孩子非常喜愛,父母經(jīng)濟上也寬裕,那么就讓孩子學會等待,或者讓孩子用勞動來換取,那么孩子慢慢學會的就是“自己喜愛的東西,不是那么容易得來,要耐心等待或者付出勞動才能得到”。培養(yǎng)了孩子耐心等待的習慣,也培養(yǎng)了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父母對孩子要進行“家庭實際情況”教育,告訴孩子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擔,孩子花錢,千萬不要一味的吵罵或者一味的給與,而要給他們講清楚給或不給的原因,也不能因為自尊心而不告訴孩子經(jīng)濟拮據(jù)的實情,這樣孩子更能理解父母,也就理解父母在很多東西上不能滿足他們的原因,而不是不愛他們。孩子也覺得父母尊重他們,覺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員,有種“大人”的感覺,慢慢就學會了和父母分擔家里的麻煩了,從而也學會了關愛父母,愛家等美好品德, 中國有句古話“打米量家箕”就是這個意思,量入為出,不能大把花錢,也不能任意花錢,更不能因為父母有錢就任意花錢,這些想法都是錯的。教育孩子們要知道父母的錢不是他們的錢,父母只是有養(yǎng)育和監(jiān)督教育他們的責任,他們想要享受,也不是不可以,那就好好學習,勤奮勞動,增長本事,長大了自己掙錢來享受,能享受到什么度就享受到什么度都可以,我們父母絕對不會干涉。但是父母的錢是父母幸苦勞動掙來的,他們沒有權利自由享受,更不要說胡亂享受了。父母也堅決不讓孩子胡亂享受,免得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錯覺“錢來得很容易”以及“錢可以亂花”。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省的好習慣,讓孩子們明白:如果自己以后掙不來這么多錢,怎么習慣比現(xiàn)在還差的生活呢?人從高處向低處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父母也必須做好榜樣,盡量不花老一輩的錢,尊重老人和關愛老人,孩子們就理解為何自己不能亂花父母錢的道理了。不然孩子們就算是口里不說,心里會想:“你們就可以亂花父母的錢,我就不可以亂花你們的錢了,這不是不愛我嗎?你們才是自私自利,還好意思教育我?我為何要理解你們,愛你們呢?”孩子的思維畢竟很單純。 孩子們的道德培養(yǎng)不但在生活中耳濡目染,還要在言談上給他們講解,讓他們明白正確的道德比什么都重要,而不是自我墮落。要培養(yǎng)孩子尊重現(xiàn)實,客觀而實際,有自己的主見,不要去隨波逐流,看到別人怎樣,自己就要去跟隨。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自重自尊自立,別人怎么做,不等自己就要去跟隨,對自己有用的我們拿來,對自己沒有用的,不要亂拿來。中國古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常正確。不過父母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就算我們有錢了,也不要大手大腳花錢,給孩子一個不好的印象,我們的錢要花在應該花的地方。父母也不要講排場,虛榮心第一要不得,父母要做出好的榜樣來。 其實我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不是物質(zhì)的享受,而是和父母在一起享受那種家庭的溫暖才是最美好的童年回憶,不是嗎?“窮養(yǎng)“孩子沒有什么不好的,我們父母給與孩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品德教育以及生活中孩子們遇到困難時的鼓勵與幫助,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無限給與。物質(zhì)給與再多,如果缺乏精神上的很多東西的話,那孩子們的童年一樣不快樂,甚至還影響孩子的未來。 一句話,要讓孩子過得比我們父母“窮些”,那么孩子就會學到很多好的東西,對他們以后的人生有積極的意義。對于那些在物質(zhì)上寧愿苦了自己也不要苦了孩子的父母,想法設法讓孩子享受別的孩子也有的一切,想方設法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幾乎到了父母不能承擔的地步,我就不知道孩子以后長大了會怎么理解父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