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正:中國有句成語叫“來龍去脈”,就是我國風水術(shù)里的專業(yè)術(shù)語。 郝學:是嗎?龍就是山脈吧? 古正:對。山川高低起伏,逶迤屈曲,踴躍奔騰,狀如龍蜇、龍行、龍躍、龍舞、龍飛,因此古人就以龍來形容山脈的態(tài)勢,叫做“龍脈”。山如體,脈如筋,在皮膚之間隱隱而有動,隆隆而有脊,或隱或顯,使山體有了一種動氣,這動氣就是所謂的“生氣”。山無脈則無生氣也。風水祖師爺郭璞在其《葬經(jīng)》里說:“葬者,乘生氣也。”可見不知龍脈就是不知生氣,不知生氣就是不知葬法。所以看風水要從尋龍起,因為龍是根本,有真龍才有真穴,這叫龍真穴的。古人云:“地理由來分四用,第一龍為重。吉兇禍福此中生,須要察真情。” 夏問:這看人的生氣容易,鼻孔里有風吹,手腳在動彈,就表明還活著??墒沁@山又怎么知道它有沒有生氣呢? 古正:也一樣啊,山有屈曲擺動、起伏低昂之狀,就是有生氣嘛。若臃腫蠻憨,蠢然一塊,似灰袋,如頹墻,或如死鱔死鰍,或草木不生等,就表示沒有生氣。 夏問:哦,明白啦。 郝學:天下無山不有脈,這龍脈要從哪里算起呢? 古正:水之源頭即是山之發(fā)脈。我國最大的兩條水源——長江與黃河,均發(fā)源于昆侖山。故而古人以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巍巍矗立,塞斷西天。藏人稱其為“阿瑪尼木占木松”,就是“祖山”的意思。國人尊稱為“龍脈之祖”、“萬山之宗”、“亞洲脊柱”。 夏問:光念詩不行哦,你不解釋,我們就要聽到云里霧里去了! 古正:莽莽昆侖,橫亙于天地之間,就像是中國大陸的脊背與項梁。你們看照片: 夏問:啊,這就是昆侖老祖??!容顏蒼古,須眉雪白,巍巍莽莽,高臥云天,綿亙不知幾萬里也,不愧是萬山的老祖宗啊。 郝學::世界上最高的山不是喜馬拉雅山嗎?怎么不以她為萬山之祖呢? 古正:喜馬拉雅山的圣母峰,與昆侖山的奧斯騰峰,為一雌一雄,是天下萬山的遠祖父母,二者相連為整體,成為世界屋脊。楊公之所以不講喜馬拉雅而只講昆侖,那是因為中國古代是父系制社會,重男輕女。許多女人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全是張氏王氏之類的。因此呢,論及山祖就只論昆侖而不論喜馬拉雅了。 郝學:是這樣嗎?沒有什么根據(jù)吧? 夏問:說說算啦,還找什么根據(jù)呀!難道想冒死登一回珠峰不成?我才不陪你玩命呢! 古正:從昆侖山發(fā)源出四大龍脈,稱為四大干龍。其中的西干龍去了西方,而北干龍、中干龍與南干龍走入中國,分布九州。 夏問:哦,以長江黃河為界,長江以南的大干龍就是南干龍;長江與黃河夾送的大干龍就是中干龍;黃河以北的大干龍就是北干龍。 郝學:那我們張家界這不毛之地,豈不是沒有真龍了嗎? 夏問:剛才說的是四大干龍。既然是大干龍呢,肯定就還會生出小枝龍,小枝龍還可以生出小小枝龍嘛。正如你爺爺生你父親,你父親生你,你生你兒子,你兒子生你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盡矣。每一座小山小丘都有它的來龍去脈,都是昆侖山的曾子玄孫。張家界雖然處于不毛之地,但也屬于武陵山脈,照樣也有真龍的。 古正:正確?!逗除埥?jīng)》一開始就講四大干龍,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了解整個中國的龍脈大勢及其淵源。正如夏問所說,古人的確是用家族的衍生來比喻龍脈的。墳?zāi)购竺娴拇笊椒褰懈改干?,往后的大山峰呢,就依次分別叫做少宗山、少祖山、太宗山、太祖山。 郝學:哈!這風水也講血統(tǒng)論呀,為什么要查看一座山的祖宗三代呢? 古正:你說對嘍,看風水呀,就是要查看一座山的祖宗三代!太宗、太祖山呢,路程太遠。古代又沒有飛機、汽車,看一趟太祖山恐怕就要跑一年半載,沒有幾個人能付得起這份工資,風水師自己也怕在半道上就殉職。所以呢,一般的風水師都只查看父母山、少宗山和少祖山這三代。好在從經(jīng)驗上來看,一般情況下也只要查看這三代就夠了。就像我們平時調(diào)查某人的歷史背景,一般也只查看到其爺爺名下就打住了。當然,有些風水師連少祖山都不看,常常只在墓穴前遛遛轉(zhuǎn)轉(zhuǎn)就大功告成了。這種人啊,如果不是功夫頂尖,那就是根本不懂風水,完全是在蒙人家兩個小錢呢。 夏問:那一般情況下什么山才算得上是祖山呢? 古正:一般情況下說的祖山,是少祖山,指的是一方一地的主山。一個省或一個市縣,都有一座最為高大的山峰,其勢力足以為一方之主,故稱主山,也叫權(quán)星。這個山就是一方一地的祖山。比如張家界市區(qū)的權(quán)星山就是一眼可見的天門山。凡尋龍,每到一處,必要先訪此地,山從何起,水從何來,務(wù)必涉遠登高,以觀龍格。察龍脈之干枝,星峰之向背,何處分脈,何處轉(zhuǎn)身,何處交會,何處腰結(jié),何處盡結(jié),何處是余氣等等,要將一方山水的大致情況了然于胸中。 夏問:祖山一般都是火星山嗎? 古正:不是。不過以火星山為祖山,貴氣相應(yīng)要大一些。楊公在《撼龍經(jīng)》里指出:“大地若非廉(即火星)作祖,為官亦不到三公。”可見以火星祖山的貴氣最大。比如韶峰就是火星祖山嘛。尋龍先看祖山是何星體,再看祖山落脈穿出何星(即應(yīng)星),變做何星,并以應(yīng)星為行龍的代表物。比如應(yīng)星是土星,就叫土星行龍,是木星就叫木星行龍等等。 郝學:一般的火星都是嵯峨險峻的,帶有很強煞氣的,韶峰卻比較秀氣,這有什么不同嗎? 古正:煞氣越重的火星,一般離結(jié)穴處就越遠,發(fā)福則也相應(yīng)更悠長。煞氣越輕的火星,一般離結(jié)穴處就越近,發(fā)福則相應(yīng)會短暫一些。但是,龍行長遠則氣力弱,宜當再起祖山才顯貴氣。 夏問:也就是說,龍長則發(fā)福長,龍短則發(fā)福短。是這個意思吧? 古正:是的。但這僅僅是指發(fā)福的長短,而發(fā)福的大小則與龍的長短沒有必然關(guān)系。 夏問:一條龍都分哪些部分??? 古正:一條龍一般分為龍頭、龍頸、龍身、枝腳、龍尾這五部分。龍頭就是穴后之山,叫父母山,也叫“入首”;龍頸就是父母山后的那一段過峽,也叫“束氣”;龍身就是自少祖山至父母山中間這一段跌宕起伏的山脈;枝腳就是主脈的分支;龍尾就是連接少祖山的那一段山脈。 夏問:哦,這樣啊。那一條龍結(jié)穴一般都要經(jīng)過哪幾個過程呢? 古正:一般會經(jīng)過起祖、出脈、開帳、剝換、過峽、開堂這六道程序。弄清了這六道程序,也就算知道龍的行與止啦?!肚嗄見W語》云:“第一義,要識龍身行與止。”不知道龍的行與止,就無法找準龍穴,即算找準了也不會知道龍的貴氣大小的。 郝學:可惜龍勢太長太大,不能像飛鳥似的居高臨下一覽全局,自己要有飛機就好了,不然哪里有時間千里迢迢去實地問祖尋宗呢。真服了那些古人,全靠兩只肉腳板翻山越嶺,還能繪出山勢的來龍去脈,著實厲害! 古正:對呀,曾文迪在《尋龍記》里說:“要識真龍有至法,最高峰頂踏。遠望四山龍發(fā)枝,血脈要相隨。節(jié)節(jié)生峰起祖宗,細認龍行路。”可見尋龍要踏頂峰,辨脈跡,不是件玩意事啊。不過現(xiàn)在方便了,比飛機還方便。山姆大叔提供了很好的尋龍輔助工具——衛(wèi)星地圖。有些地方就是不去實地察看,也能憑衛(wèi)星圖把來龍去脈看個清清楚楚,甚至要比到實地看得更清楚。 夏問:是嗎?我還從未見過完整的龍脈,你就讓我先從衛(wèi)星圖上一飽眼福吧? 古正:行啊。咱們先看大清龍脈: 夏問:哇,完整的龍脈是這樣啊。這是哪呀?是韋小寶說的鹿鼎山嗎? 郝學:呵,韋小寶還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上簽名,把“小”字寫的像小雞雞一樣呢。 古正:這里是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zhèn)西北啟運山的南麓。圖中標注“清永陵”的位置,那里埋葬著努爾哈赤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與叔父。永陵背后的來龍叫啟運山。此山龍格如梧桐枝一般垂懸而下,連綿起伏共有12個山峰,到九龍灣結(jié)穴。蘇子河瀠洄百里,環(huán)抱著啟運山。永陵頭枕九龍灣,腳踩煙囪山。群山拱衛(wèi),眾水朝宗,明堂開闊,氣勢非凡??滴跤性娰澋溃?#8220;峰巒疊疊水層層,王氣氤氳護永陵。”可見這塊地方還真是風水寶地哦。 郝學:那12個山峰也有什么說法嗎?衛(wèi)星圖上看得不是很清楚。 古正:當然是有說法的。12個山峰在實地看是很清楚的。12個山峰正對應(yīng)著清朝12個皇帝。古人說“一代風光一節(jié)龍”,就是指后龍山峰的數(shù)量可以反映興發(fā)的代數(shù)有多少。在12個山峰中,中間有3個峰最高,這分別對應(yīng)著順治、康熙、乾隆這3個鼎盛時期。最后一個山峰隱約難見,則對應(yīng)著末代皇帝溥儀。 夏問:看圖上,永陵左邊青龍方短縮,右邊白虎方伸長,這龍虎不均又反映什么問題呢? 古正:男左女右嘛。因為是龍的盡頭余氣處才這樣,所以反映在清朝末期為女人掌權(quán),長子都不怎么樣的。 夏問:呵,還真是這樣一一對應(yīng)啊。 郝學:是誰跑到關(guān)外找這樣一塊風水寶地???難道清東陵也是這樣的嗎? 古正:這永陵啊,是一個叫駱用卿的人找的。他一生懷才不遇,官職只做到兵部員外郎。晚年他曾悲憤地嘆道:“天生駱某,乃以地師終也!” 夏問:呀,這么端正龐大的靠山,均勻的龍虎二砂,氣勢磅礴,尊嚴無比,頂級的好地方! 古正:當年,順治皇帝打獵至此,就像吳王看見了西施,歡喜的骨頭都酥啦,他打馬跑了幾圈后就決定:“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然后,取下手上扳指隨手一扔,對侍臣們說:“落處定為穴。”不久,便開始為他修建孝陵。后來的皇帝,就以孝陵為中心,在東邊建了康熙的景陵和同治的惠陵,在西邊則建了乾隆的裕陵和咸豐的定陵,共葬了5個皇帝與15個皇后。 郝學:這前面真是富麗堂皇啊,看看后面的來龍吧。 古正:別急別急,有你們看的,瞧: 夏問:哦,來龍那么遠啊,曲曲彎彎,如蛇兒一般蜿蜒游來,兩邊層層垂翼,向前包裹,左右之水也隨山勢纏護而下,到頭處似龍爪張開,孝陵居中結(jié)穴,嗯,是一幅完美的龍脈圖,難得! 古正:此地確實太標準了,來龍連綿起伏,活動有力,左右山水擁護隨行,到穴前聚會。結(jié)穴處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huán)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huán)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啊?!肚宄墨I通考》中對此地是這樣描述的:“山脈自太行來,重崗疊阜,鳳翥龍蟠,嵯峨數(shù)百仞。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嶺,諸山聳峙環(huán)保,左有鲇魚關(guān)、馬蘭峪,右有寬田峪、黃花山、千巖萬壑,朝宗回拱。左右兩水分流夾繞,俱匯與龍虎峪,崇山鞏固,為國家億萬年鐘祥福地。”有人贊曰:“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 郝學:這條龍恐怕也有12節(jié)吧。咦,既然這里左右龍虎均稱,不像永陵那里龍短虎長,哪后面怎么還會弄出個慈禧來呀? 古正:哦,關(guān)于龍虎二砂以后還會說的,這里主要說龍,所以沒有給你們看明堂圖片。其實,這里的左邊是比較低的,遠不如右邊的黃花山雄勁高昂,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當時用人工挑土加高過左邊,但還是不如右邊高啊。 郝學:哦,這樣啊??磥淼弁跻膊荒苡蔑L水想怎樣就怎樣啊。 夏問:難道毛澤東的祖墳山就沒有這樣長的來龍嗎? 古正:那是自然的。你們看: 夏問:真的哦,只有一節(jié),像條蜈蚣蟲兒爬來。 古正:那不是蜈蚣蟲,在龍格上叫“九天飛幡”。你們看見過幡吧,長條狀的,兩邊有流蘇的,也是旗幟的一種。如果兩邊沒有流蘇呢,就叫“九天飛帛”,像一匹布條在飛動。 郝學:見過,古裝戲里面有的。飛幡就是舞動旗幟的樣子,號召人家造反嘛。 夏問:龍也講格局啊,那你說說看,都有哪些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