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安都,字休達,河東汾陰人也。父廣,司馬德宗上黨太守。安都少驍勇,善騎射,頗結輕俠,諸兄患之。安都乃求以一身分出,不取片資,兄許之,居于別廄。遠近交游者爭有送遺,馬牛衣服什物充牣其庭。真君五年,與東雍州刺史沮渠康謀逆,事發(fā),奔于劉義隆。后自盧氏入寇弘農,執(zhí)太守李拔等,遂逼陜城。時秦州刺史杜道生討安都。仍執(zhí)拔等南遁,及世祖臨江,拔乃得還。
安都在南,以武力見敘。值劉駿起江州,遂以為將,位至左衛(wèi)率。劉昶歸降子業(yè),以安都為平北將軍、徐州刺史,鎮(zhèn)彭城。和平六年,劉彧殺其主子業(yè)而自立,群情不協(xié),共立子業(yè)弟晉安王子勛,安都與沈文秀、崔道固、常珍奇等舉兵應之。彧遣將張永討安都,安都遣使來降,請兵救援。顯祖召群臣議之,群官咸曰:“昔世祖常有并義隆之心,故親御六軍,遠臨江浦。今江南阻亂,內外離心,安都今者求降,千載一會,機事難遇,時不可逢,取亂侮亡,于是乎在。”顯祖納之。安都又遣第四子道次為質,并與李敷等書,絡繹相繼。乃遣鎮(zhèn)東大將軍、博陵公尉元,城陽公孔伯恭等率騎一萬赴之。拜安都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北兗、青、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鎮(zhèn)南大將軍,徐州刺史,賜爵河東公。
安都以事窘歸國,元等既入彭城,安都乃中悔,謀圖元等,欲還以城叛。會元知之,遂不果發(fā)。安都因重貨元等,委罪于女婿裴祖隆,元乃殺祖隆而隱安都謀。
皇興二年,與畢眾敬朝于京師,大見禮重。子侄群從并處上客,皆封侯,至于門生無不收敘焉。又為起第宅,館宇崇麗,資給甚厚。三年卒。贈本將軍、秦州刺史、河東王,謚曰康。
子道標,襲爵。太和初,出為鎮(zhèn)南將軍、平州刺史,治有聲稱。轉相州刺史,將軍如故。復以本將軍為秦州刺史。十三年卒。
子達,字宗胤。襲,例降為侯。及開建五等,以安都著勛先朝,封達河東郡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后以河東畿甸,改封華陰縣侯。熙平初,拜奉車騎都尉,出為漢陽太守。達不樂為郡,詔聽解。卒。
子承華,襲爵。稍遷司徒從事中郎、河東邑中正。卒于安南將軍、光祿大夫。
子羅漢,襲。齊受禪,爵例降。
道標弟道異,亦以勛為第一客。早卒。贈寧西將軍、秦州刺史、安邑侯。
道異弟道次。既質京師,拜南中郎將、給事中,賜爵安邑侯,加安遠將軍。出為安西將軍、秦州刺史、假河南公。太和十五年,為光祿大夫,卒。
子巒,襲爵,降為平溫子。尚書郎、秦州刺史、鎮(zhèn)遠將軍、隴西鎮(zhèn)將,帶隴西太守。后為滎陽太守,遷平北將軍、肆州刺史。所在貪穢,在州彌甚。納賄于司空劉騰,以求美官,未得而騰死。正光五年,莫折念生反于秦州,遣其別帥卜胡、王慶云等眾寇涇州。肅宗以巒為持節(jié)、光祿大夫、假安南將軍、西道別將,與伊甕生等討之。進及平涼郡東,與賊交戰(zhàn),不利,巒等退還。后為撫軍將軍、汧城大都督,鎮(zhèn)北隴。孝昌二年春,卒于軍。贈征西大將軍、雍州刺史,子如故。
安都兄子碩明,隨安都入國。賜爵蒲坂侯,清河太守、太中大夫。
安都從祖弟真度。初與安都南奔,及安都為徐州,真度為長史,頗有勇干,為其爪牙。從安都來降,為上客。太和初,賜爵河北侯,加安遠將軍,為鎮(zhèn)遠將軍、平州刺史、假陽平公。后降侯為伯,除冠軍將軍。隨駕南討,假平南將軍。久之,除護南蠻校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
蕭賾雍州刺史曹虎之詐降也,詔真度督四將出襄陽,無功而還。后征赭陽,為房伯玉所敗。有司奏免官爵。高祖詔曰:“真度之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言念厥績,每用嘉美,赭陽百敗,何足計也?宜異群將,更申后效??蛇€其元勛之爵,復除荊州刺史,自余徽號削奪,進足彰忠,退可明失。”尋除假節(jié)、假冠軍將軍、東荊州刺史。
初,遷洛后,真度每獻計于高祖,勸先取樊鄧,后攻南陽,故為高祖所賞。賜帛一百匹,又加持節(jié),正號冠軍,改封臨晉縣開國公,食邑三百戶。詔曰:“獻忠盡心,人臣令節(jié);標善賞功,有國徽范。故一言可以興邦,片辭可以喪國,得無遠錄前謀,以褒厥善。真度爰自遷京,每在戎役,沔北之計,恆所與聞,知無不言,頗見采納。及六師南邁,朕欲超據新野,群情皆異,真度獨與朕同。撫蠻寧夷,實有勤績,可增邑二百戶。”轉征虜將軍、豫州刺史。
景明初,豫州大饑,真度表曰:“去歲不收,饑饉十五;今又災雪三尺,民人萎餒忮,無以濟之。臣輒日別出州倉米五十斛為粥,救其甚者。”詔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宜在拯恤。陳郡儲粟雖復不多,亦可分贍。尚書量賑以聞。”
及裴叔業(yè)以壽春內附,詔真度率眾赴之。尋遷華州刺史,將軍如故。未幾,轉荊州刺史,仍本將軍。入為大司農卿。正始初,除平南將軍、揚州刺史,又以年老,聽子懷吉以本官隨行。蕭衍豫州刺史王超宗率眾圍逼小峴,真度遣兼統(tǒng)軍李叔仁等率步騎擊之。超宗逆來拒戰(zhàn),叔仁擊破之,俘斬三千。還朝,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又改封敷西縣。永平中卒,年七十四。賻帛四百匹、朝服一襲,贈左光祿大夫,常侍如故,謚曰莊。有子十二人。
嫡子懷徹,襲封。自太常丞,稍遷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又除左將軍、太中大夫。卒于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初,真度有女妓數十人,每集賓客,輒命奏之,絲竹歌舞,不輟于前,盡聲色之適。庶長子懷吉居喪過周,以父妓十余人并樂器獻之,世宗納焉。
懷吉,好勇有膂力,雖不善書學,亦解達世事。自奉朝請,歷直后寢,領太官令。正始初,為驃騎將軍,后試守恆農郡。蕭衍遣眾入寇徐兗,安東邢巒討之,詔懷吉以本任為巒軍司。永平初,分梁州晉壽為益州,除征虜將軍、益州刺史。以元愉未平,中山王英為征東將軍討之,詔懷吉為英軍司,未發(fā)而愉平。蕭衍遣將寇陷郢州之三關,詔英南討,懷吉仍為軍司。以義陽危急,令懷吉馳驛先赴。時豫州城民白早生殺刺史,以懸瓠入蕭衍,衍將齊茍仁率眾守城。于是自懸瓠以南至于安陸,惟義陽一城而已。懷吉與郢州刺史婁悅督厲將士,且守且戰(zhàn),卒全義陽,與英討復三關諸戍。后鎮(zhèn)東將軍盧昶救朐山,與賊相持,詔懷吉為昶軍司。及昶敗,懷吉得不坐。延昌中,以本將軍除梁州刺史。南秦氐反,攻逼武興,懷吉遣長史崔纂、司馬韋弼、別駕范珦擊平之。進號右將軍。正光初,除后將軍、汾州刺史。四年卒,贈平北將軍、并州刺史。
懷吉本不厲清節(jié),及為汾州,偏有聚納之響。自以支庶,餌誘勝己,共為婚姻。多攜親戚,悉令同行,兼為之彌縫,恣其取受。而將勞賓客,曲盡物情,送去迎來,不避寒熱。性少言,每有接對,但嘿然而退。既指授先期,人馬之數,左右密已記錄。俄而酒饌相尋,芻粟繼至,逮于將別,贈以錢縑,下及廝傭,咸過本望。其延納貴賤若此。
懷吉弟懷直,京兆內史、衛(wèi)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懷直弟懷樸,恆農太守、襄陵男。
懷樸弟懷景,征南將軍、河東太守、安定男。卒,贈持節(jié)、都督北徐兗東徐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懷景弟懷俊,撫軍將軍、光祿大夫、汾陰男。出為征南將軍、益州刺史。天平初,代還至梁州,與刺史元羅俱為蕭衍將蘭欽所擒,送江南。衍見懷俊,謂之曰:“卿父先為魏荊州,我于時猶在襄陽,且州壤連接,極相知練。卿今至此,當能住乎?若欲還者,亦以禮相遣。”顧謂左右曰:“此家在北,富貴極不可言。”懷俊便乞歸,衍聽還國。興和中卒。
子湛儒,襲。武定中,司空水曹參軍。齊受禪,爵例降。
真度諸子既多,其母非一,同產相朋,因有憎愛。興和中,遂致訴列,云以毒藥相害,顯在公府,發(fā)揚疵釁。時人恥焉。
畢眾敬,小名捺,東平須昌人。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常于疆境盜掠為業(yè)。劉駿為徐兗刺史,辟為部從事。駿既竊號,歷其泰山太守、冗從仆射。
及劉彧殺子業(yè)而自立,遣眾敬出詣兗州募人。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云:“晉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為計西從。”乃矯彧命,以眾敬行兗州事,眾敬從之。時兗州刺史殷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守城。眾敬率眾取瑕丘,殺文石。安都與孝祖先不相協(xié),命眾敬誅孝祖諸子,眾敬不得已,遂殺之。州內悉附,唯東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及彧平子勛,授纂兗州刺史。會安都引國授軍經其城下,纂閉門城守,深恨眾敬。會有人發(fā)眾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眾敬發(fā)哀行服,拷掠近墓細民,死者十余人。又疑纂所為,弟眾愛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齊,陰掘纂父墓以相報答。
及安都以城入國,眾敬不同其謀。子元賓以母并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眾敬,眾敬猶未從之。眾敬先已遣表謝彧,彧授眾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猶不舍之。眾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遂以城降。元遣將入城,事定,眾敬悔恚,數日不食?;逝d初,就拜散騎常侍、寧南將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與中書侍郎李璨對為刺史。
慕容白曜攻克無鹽,申纂為亂兵所傷,走出被擒,送于白曜。白曜無殺纂之意,而城中火起,纂創(chuàng)重不能避,為火所燒死。眾敬聞克無鹽,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并表朝廷,云“家之禍酷,皆由于纂”。聞纂死,乃悅。二年,與薛安都朝于京師,因留之,賜甲第一區(qū)。后復為兗州刺史,將軍如故,征還京師。
眾敬善自奉養(yǎng),食膳豐華,必致他方遠味。年已七十,鬢發(fā)皓白,而氣力未衰,跨鞍馳騁,有若少壯。篤于姻類,深有國士之風;張讜之亡,躬往營視,有若至親。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眾敬與咸陽公高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愛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后以篤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眾敬臨還,獻真珠珰四具、銀裝劍一口、刺虎矛一枚、仙人文綾一百匹。文明太后、高祖引見于皇信堂,賜以酒饌,車一乘、馬三匹、絹三百匹,勞遣之。十五年十月卒。詔于兗州賜絹一千匹,以供葬事。
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干,涉獵書史。為劉駿正員將軍,與父同建勛誠。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將軍。后以元賓勛重,拜使持節(jié)、平南將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時眾敬以老還鄉(xiāng),常呼元賓為使君。每于元賓聽政之時,乘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顏色。眾敬善持家業(yè),尤能督課田產,大致儲積。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愛樂之。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其年冬末卒。贈撫軍將軍、衛(wèi)尉卿,謚曰平。賜帛八百匹。
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后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后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祖榮早卒。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陵江將軍、給事中,卒。子僧安襲。
祖朽,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歷涉經史,好為文詠。性寬厚,善與人交。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起家員外郎。尚書郎、治書侍御史,加寧遠將軍、本州中正。
正始三年,蕭衍將蕭及先率步騎二萬人寇兗州,及先令別帥角念屯于蒙山。以祖朽為統(tǒng)軍,假寧朔將軍,隸邢巒討之。祖朽開誘有方,降者相繼。賊出逆戰(zhàn),祖朽大破之;賊走還柵,祖朽夜又焚擊,賊徒潰散。追討百余里,斬獲及赴沂水死者四千余人,斬龍驤將軍矯道儀、寧朔將軍王季秀。以功封南城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歷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加龍驤將軍。延昌末,安南王志出討荊沔,以祖朽為志軍司,兼給事黃門侍郎,尋遷司空長史。神龜末,除持節(jié)、東豫州刺史,將軍如故。祖朽善撫邊人,清平有信,務在安靜,百姓稱之。還,除前將軍、太尉長史、兼尚書北道行臺。孝昌初,除持節(jié)、本將軍、南兗州刺史。尋授度支尚書,行定州。未之職,改授安東將軍、瀛州刺史。為賊帥鮮于修禮攻圍積旬,拒守自固。病卒于州。贈衛(wèi)將軍、吏部尚書、兗州刺史。祖朽無子,以弟祖歸子義暢為后,襲爵。
義暢,傾巧無士業(yè),善通時要。歷尚書郎中、侍郎、兗州刺史、大中正、中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車騎將軍,尋除散騎常侍。太平中,坐與北豫州山賊張儉通,伏法。
祖髦,起家奉朝請。兄祖朽別封南城,以須昌侯回授之。神龜初,累遷揚烈將軍、東平太守。后為本州別駕,卒于官。
子義和,襲。卒于右將軍、太中大夫。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子仁超。
義和第六弟義亮,性豪疏。歷尚書郎、中書舍人。天平中,與舍人韋鴻坐泄密,賜盡于宅。
祖暉,早有器干。自奉朝請,稍遷鎮(zhèn)遠將軍、前軍將軍、直后。正始中,除龍驤將軍、東郡太守。入為驍騎將軍,加征虜將軍。后試守渤???。熙平中,拜潁川太守。神龜初,除右將軍、豳州刺史。入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正光五年,豳州民反,招引隴賊,攻逼州城。以祖暉前在州日得民情和,復授平西將軍、豳州刺史,假安西將軍,為別將以討之。祖暉且戰(zhàn)且前,突圍入治。孝昌初,北海王顥救至,城圍始解。以全城之勛,封新昌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后值蕭寶夤退敗,祖暉乃拔城東趣華州,坐免官爵。尋假征虜將軍,行豳州事。建義中,詔復州爵,加撫軍將軍。永安中,祖暉從大嶺柵規(guī)入州城。于時賊帥叱干麒麟保太子壁,祖暉擊破之。而賊宿勤明達復攻祖暉,祖暉兵少糧竭,軍援不至,為賊所乘,遂歿,時年五十。
長子義勰,襲爵。武定中,開府中郎。齊受禪,爵例降。
義勰弟義云,尚書騎兵郎中。
祖歸,官至建寧太守。
子義遠,武定中,平原太守。
義遠弟義顯、義俊,性并豪率。天平已后,蕭衍使人還往,經歷兗城,前后州將以義俊兄弟善營鮭膳,器物鮮華,常兼長史,接宴賓客。義顯,左將軍、太中大夫。義俊,歷司空主簿、兗州別駕而卒。
祖旋,太尉行參軍、鎮(zhèn)遠將軍。卒,贈都官尚書、齊兗二州刺史。
子義真,太尉行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