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理徐州 【原文】海1、岱及淮2惟徐州3:淮、沂4其乂5,蒙6、羽7其藝8,大野9既豬10,東原11厎12平13。厥土赤埴14墳,草木漸苞15。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16,羽畎夏翟17,嶧18陽孤桐,泗19濱浮磬20,淮夷蠙21珠暨魚。厥篚玄22纖23縞24,浮于淮、泗,達(dá)于河。 【譯文】黃海、泰山之間及淮河之間是徐州一帶:淮河、沂水得到治理后,蒙山、羽山就可以種植了,大野澤聚集了很多水,東原地帶均得到平整。這里的土地有紅黃粘土是水邊高地,草木叢生。這里的田土屬上中等,這里的賦稅是中中等。這里的貢物有五色土,羽山田野一帶夏有野雞,嶧山南面有孤立的古桐樹,泗水邊上有浮于水面的磬石,淮河一帶有盛產(chǎn)珍珠的蚌和魚。這里黑色的細(xì)紋布和素白的織物裝在竹筐里,可以經(jīng)淮河、泗水,到達(dá)黃河。 【說明】本節(jié)是描述大禹治理徐州的事跡,徐州位于淮河至泰山到沿海一帶,有黃河、淮河及沂水,蒙山、羽山可以大規(guī)模種植農(nóng)作物,大野澤則是低洼濕地,而淮河一帶盛產(chǎn)珍珠和魚,確實(shí)是一個(gè)物產(chǎn)豐富的富庶之地。經(jīng)大禹治理后,人們就可以安心定居了。 —————————————————— 【注釋】1.海:這里指黃海。 2.淮:水名。也稱淮河?!对?#8226;小雅•鼓鐘》:“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周禮•職方式》:“其浸淮泗。”《爾雅》:“江淮河濟(jì)為四瀆。”《說文》:“淮,淮水也。”清朱駿聲曰:“出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桐柏山,經(jīng)安微至江蘇清河縣合于河,經(jīng)安東縣至云梯關(guān)入海。” 3.徐州: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約在今江蘇、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qū)。漢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轄地常有變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帶。多以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蘇邳縣)為治所。 4.沂:(Yí移)沂水。古水名。源出山東省的沂山,南流經(jīng)沂水縣、臨沂縣、郯城縣境入江蘇省。 5.乂:(yi義)《書·堯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書·泰誓中》:“天其以予乂民。”《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爾雅》:“乂,治也。”《漢書·武五子傳》:“保國乂民。”這里用為治理安定之意。 6.蒙:山名。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南。 7.羽:山名。一說在今山東郯城東北,一說在今山東蓬萊東南?!稌?#183;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 8.藝:《書·酒誥》:“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詩·齊風(fēng)·南山》:“藝麻之如何?衡從其畝。”《詩·唐風(fēng)·鴇羽》:“不能藝稷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藝黍稷。”《管子·五輔》:“制壇宅,修樹藝,勸士民。”《左傳·昭公十六年》:“藝山林也。”《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谷。”《說文》:“藝,種也。”這里用為種植之意。 9.大野:即巨野澤,在今山東巨野縣。 10.豬:(zhū朱)通“潴”?!吨芏Y·地官·稻人》:“以豬畜水。”《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規(guī)偃豬。”這里用為水積聚之意。 11.東原:在今山東省東平縣地,在汶水、濟(jì)水之間。 12.厎:(di紙)《書·大誥》:“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左傳·桓公十七年》:“日官居卿以厎日,禮也。”《孔子家語·正論解》:“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厎其遠(yuǎn)近。”《玉篇·廠部》:“厎,平也,均也。”這里用為平、均之意。 13.平:(png憑)《書·舜典》:“汝平水土,惟時(shí)懋哉!”《詩·小雅·黍苗》:“原隰既平。”《列子·湯問》:“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這里用為平地、平整土地之意。 14.埴:(zh直)《管子·君臣上》:“如治之于金,陶之于埴,制在工也。”《莊子·馬蹄》;“我善治埴。”《荀子·性惡》:“故陶人埏埴而為器。”《考工記》;“博埴之工二。”《淮南子·齊俗》;“若璽之抑埴。”《說文》;“埴,黏土也。從土,直聲。”這里用為細(xì)膩的黃粘土之意。 15.苞:《詩·唐風(fēng)·鴇羽》:“集于苞栩。”《詩·小雅·斯干》:“如竹苞也,如松茂矣。”《詩·大雅·行葦》:“方苞方體。”《詩·大雅·常武》:“如江如漢,如山之苞。”《詩·商頌·長發(fā)》:“苞有三蘗,莫遂莫達(dá)。”《爾雅·釋詁》:“苞,豐也。”這里用為草木叢生之意。 16.五色:即青黃赤白黑,古時(shí)帝王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 17.翟:(d敵)《詩·邶風(fēng)·簡兮》:“左手執(zhí)龠,右手秉翟。”《詩·鄘風(fēng)·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詩·衛(wèi)風(fēng)·碩人》:“朱幩鑣鑣,翟茀以朝。”《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延陵卓子乘蒼龍與翟文之乘,前則有錯(cuò)飾。”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舞八佾。”這里用為野雞之意。 18.嶧:(Y藝)山名,又名鄒山。在山東省鄒縣東南。 19.泗:(s寺)古水名。泗水:在山東省中部?!秶Z•魯語》:“宣公夏濫于泗淵。” 20.磬:(qng慶)古代樂器。用石或玉雕成。懸掛于架上,擊之而鳴?!对?#183;小雅·鼓鐘》:“笙磬同音。”《詩·周頌·執(zhí)競》:“磬筦將將,降福穰穰。”《詩·商頌·那》:“依我磬聲。”《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wèi)。”《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小華之山多磬石。”《淮南子·泛論》:“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說文》:“磬,樂石也。” 21.蠙:(bin兵)古書上說的一種產(chǎn)珍珠的蚌。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蠙,蚌也。” 22.玄:《書·湯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請罪有夏。”《詩·豳風(fēng)·七月》:“八月載績,載玄載黃。”《詩·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詩·大雅·韓奕》:“玄袞赤舄,鉤膺鏤鍚。”《周禮·染人》:“夏纁玄。”《荀子·禮論》:“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說文》:“黑而有亦色者為玄。”這里用為黑色,或黑色中帶有紅色之意。 23.纖:(xiān千)《楚辭》:“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這里用為細(xì)紋絲帛之意。 24.縞:(gǎo搞)《詩·鄭風(fēng)·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與之縞帶。”《小爾雅》:“繒之精者曰縞。”《韓非子·說林上》:“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說文》:“縞,鮮色也。”這里用為素白色的衣物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