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王”是流行稱謂嗎? 前不久剛剛在河南下葬的 有趣的是,這個問題卻成了近期曹操墓真假之爭的核心問題。比如,光明日報“深度報道”版(
1、“魏武王”是流行稱謂嗎? 原文認(rèn)為,“魏武王”是一種晉唐的“流行稱謂”,不能證明在安葬時這個稱謂就合情合理。這是很中肯的史學(xué)見解,其實若再進(jìn)一步,即便在晉唐時期,“魏武王”也不是流行稱謂。 以劉宋王朝的宗室劉義慶的流行軼事小說《世說新語》為例,其中六處關(guān)于曹操的稱謂分別是:曹公(《喬玄謂曹公》)、魏武帝(《魏武帝過曹娥碑下》)和魏武(《楊修令壞相國門》、《楊修啖酪》、《望梅止渴》、《魏武嘗言心動》)。沒有一處是“魏武王”的稱謂,聯(lián)系到《世說新語》的巨大影響,可見“魏武王”未必是“流行稱謂”。 在歷史上,曹操和司馬昭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生前封王、死后兒子建立新的朝代。但《世說新語》對于司馬昭則稱為“晉文王”(《鄧艾答晉文王》),那是因為司馬昭在生前就被封為“文王”,而不是死后的謚號?!顿Y治通鑒》記載:“泰始元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禮,進(jìn)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八月,辛卯,文王卒。”這進(jìn)一步證實了上述判斷。
2、曹操的封號、尊號和謚號各是什么? 《三國志》記載:“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jié)策命公為魏公曰”“(魏國)皆如漢初諸侯王之制。”“天子進(jìn)公爵為魏王。”“(曹丕追尊)武王曰武皇帝”?!顿Y治通鑒》記載:“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以丞相領(lǐng)冀州牧如故。”“進(jìn)魏公操爵為王。”“(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廟號太祖。” 從以上可以看出,一般認(rèn)為: “魏公”為封號,時間是癸巳(213)年五月丙申日; “魏王”為尊號(“爵名”),時間是丙申(216)年五月; “武王”是漢獻(xiàn)帝對其的謚號(“冥名”,僅10個月時間); “武皇帝”是魏文帝曹丕對其的謚號; “太祖”則是廟號。 原文認(rèn)為,“魏武王”的稱謂違反禮制,不合謚法,并且是“對死者的不敬”。其實這是從曹操的角度來看問題,再從漢獻(xiàn)帝和曹丕的角度來看,這個稱謂也不合情理。 從皇帝的角度,曹操的“武王”是“漢朝”(國家)而非“魏國”的謚號,下葬時只能作為諸侯王嚴(yán)格按照皇帝的“謚號”,而不能違背圣旨。 從“家屬”曹丕的角度,安葬時曹丕已經(jīng)“太祖崩,嗣位為丞相,魏王”(《三國志》),此時的“魏王”曹丕也不會同意把自己的“尊號”和先父的“謚號”放在一塊。 其實,在古代對于前朝或前代皇帝標(biāo)準(zhǔn)的嚴(yán)格稱謂是“廟號﹢謚號”,對于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比如,漢朝的劉徹和晉朝的司馬曜,謚號都是“孝武皇帝”,但若加上廟號稱呼為“世宗孝武皇帝”和“烈宗孝武皇帝”,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3、曹操從病逝到安葬相隔多久? 《三國志》記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王崩于洛陽,…二月丁卯,葬高陵。”《資治通鑒》記載:“黃初元年春,正月…庚子,薨。”“二月,丁卯,葬武王于高陵。” 原文認(rèn)為,曹操病死到下葬不是“一個多月”,而是“二十八天”。那么到底哪個對呢?根據(jù)萬年歷查出當(dāng)年“庚子”是 其實,這個日期也不準(zhǔn)確,原因:一是由于當(dāng)年正月只有29天(小信),所以間隔是正月的6天加上二月的21天為27天;二是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順序分別往下推,正好為27天;三是古代若是在凌晨去世,則到天亮算作一天,所以也可以比“七”的倍數(shù)(28天)少一天(27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