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是家長的共同心愿。與放任不管的家長相反的是,很多家長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他們在孩子的學習上勁兒沒少使,工夫沒少下,可孩子的學習成績?nèi)匀徊焕硐搿?br> 有些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方法簡單粗暴,只要發(fā)現(xiàn)孩子作業(yè)不理想或考得不好,他們開口就罵、舉手就打。他們信奉的原則是“不打不成器”,結(jié)果是孩子不但成績沒提高,反而開始厭學,懼怕學習。有些家長平時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但到期末就算總賬。期末孩子分數(shù)考低了,就對孩子又打又訓:“說!開學時我怎么跟你說的?你怎么這么沒出息,考了這么點分?”家長還逼著孩子寫檢查,制定以后的學習計劃,計劃寫得天花亂墜,可過后家長就忘了,繼續(xù)忙工作,忙娛樂,等到考試時孩子的成績又不理想了,于是又算賬、又讓孩子寫檢查……
脾氣急躁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只要一聽說孩子成績不理想,就非打即罵,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結(jié)果孩子不是日漸懦弱就是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你越讓我學,我越不學,結(jié)果是從中等生迅速滑向“后進生”。 教育中等生要嚴而有格 對孩子的學習加以關注,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嚴格要求,這是使孩子成人成才的保證。沒有嚴格的要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得不到糾正,缺點得不到克服,孩子極易朝父母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嚴格要求一定要嚴而有格,并不是一味的打罵責罰,棍棒教育只會使孩子覺得無情冷漠,甚至對父母、對社會充滿敵意,反而起負作用。 對有的孩子來說,打能起點兒作用,但那只是暫時的,對多數(shù)孩子來說,打的負作用太大了。如果打就能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了,那我們就不用研究教育方法了,老師也不用備課了,一人發(fā)一根棍子,挨著個兒去打,全都考100分了,全都成才了,那多省事。 教育中等生要有章法 嚴格要求的前提是教育,對孩子應當堅持教育在先,通過教育逐步讓孩子了解到哪些行為是錯的。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不敢如實告訴我們,或者改分數(shù)、或者謊稱老師沒有打分數(shù),這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應當受到批評。但是如果在孩子偶然為之時,家長沒有在這方面對孩子講清道理,那就不能只怪孩子,而且孩子撒謊的原因是害怕父母的責罰,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 教育孩子要有章法,平時要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要求,制訂規(guī)定,然后按照這些要求、規(guī)定去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指導教育孩子的成長。如果只是憑著自己腦子中的是非觀念或情緒好惡來教育孩子,隨意打罵、責罰孩子,只能使孩子無所適從,一次犯錯受到懲罰后,仍不知下次該如何避免犯同類錯誤,而且他還會對你的懲罰產(chǎn)生抵觸情緒。 有些家長總是給孩子訂太高的指標,并且總愛以威脅恐嚇來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其實,我們還是應該多啟發(fā),多引導,多鼓勵,更主要的是多關心,多給予具體幫助,而不應威脅、恐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