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老子》勘校 白鶴飛

 太一.生水 2010-10-07
 
 

 

 

 

 

《老子》勘校 白鶴飛

  《老子》勘校說明

  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隱居時路過函谷關(guān),被關(guān)令尹喜挽留,相談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講的內(nèi)容無比重要,懇請老子寫下來以傳后世,于是老子寫下了五千言。
  老子五千言,向世人昭示了宇宙本原,揭示了宇宙的最高法則,論述了宇宙的絕對真理,道出了比天還大的秘密,闡述了無比玄妙的天機(jī)。

  一、名為《老子》

  目前,對于老子五千言的稱呼,存在著《老子》與《道德經(jīng)》兩種。我認(rèn)為,稱為《老子》才是正確的。
 ?。ㄒ唬┓蠚v史事實(shí)。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年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史稱諸子百家。雖然,老子為諸子百家之源,在其上而不在其內(nèi),但傳世之初也稱之為《老子》,先秦的韓非作《解老》、《喻老》,東漢張道陵作的《老子想爾注》,均可證明名為《老子》。隨著道教的發(fā)展,道教中開始稱老子五千言為《道德經(jīng)》,這從曹魏王弼注釋《道德經(jīng)》可見一斑。因此,稱老子五千言為《老子》才符合歷史原貌。
 ?。ǘw現(xiàn)老子意愿。老子在世之時,沒有組織宗教團(tuán)體。老子應(yīng)邀而寫的五千言,也并非宗教著作。后來,被道教奉為祖師,再后來被道教恭稱為《道德經(jīng)》。顯而易見,《道德經(jīng)》名稱的出現(xiàn),是道教發(fā)展的結(jié)果。因此,稱老子五千言為《老子》,才符合老子本人的意愿。
  (三)利于弘揚(yáng)老子文化。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國的文化之根。稱老子五千言為《老子》,還其本來面目,有利于老子五千言的傳播,有利于老子五千言的研究,有利于弘揚(yáng)老子文化。

  二、版本探微

  《老子》流傳至今,因其傳播渠道、體系、方式不同,產(chǎn)生了許多種傳本。學(xué)習(xí)與研究《老子》,首先面臨著選擇版本的問題。
  目前,在流傳的諸多版本中,影響大的當(dāng)屬通行本,以王弻的版本為代表。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甲乙本,受到學(xué)界的推崇而影響正在逐步擴(kuò)大。1993年湖北郭店出土的竹簡本《老子》,因其不足五千言而被疑為節(jié)選而影響勢微。
  我認(rèn)為,接近《老子》原貌的應(yīng)屬帛書本特別是甲本。因此,學(xué)習(xí)與研究《老子》,最好以帛書本為主,與通行本互參。

  三、勘校管窺

  《老子》流傳至今,特別是在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中,錯簡、異文、衍文以及后人注釋竄入原文的隨處可見。因此,勘校并確定《老子》原文,是學(xué)習(xí)與研究《老子》的基礎(chǔ)。
  目前,在《老子》研究中出現(xiàn)一種傾向,就是不在求真上下功夫而在標(biāo)新立異上做文章,將道篇與德篇的次序顛倒的有之,給每章加章題的有之,拆八十一章之結(jié)構(gòu)自己隨意組合的有之?!独献印费芯可系碾S意性,會使《老子》研究走入歧途,也會給后人帶來新的混亂。
  (一)道篇為上德篇為下。老子五千言言道德之事,先有道而后有德,無道就沒有德。萬物皆有道,因此才有德。人自身之道才是修道的根基,而德則是修道的基礎(chǔ)。
 ?。ǘ┟空录訕?biāo)題不可取?!独献印返拿恳徽率菦]有標(biāo)題的,給每一章加標(biāo)題,這就把個人解讀竄入《老子》正文,既有不尊重老子之嫌,也容易誤導(dǎo)讀者,使讀者難以分清哪是老子的話,哪是解讀人說的。我認(rèn)為,為方便解讀將《老子》分為八十一章或段是可行的,但應(yīng)把序號用括號括起來,以此區(qū)別于《老子》原文。
 ?。ㄈ╇S意組合不應(yīng)該?!独献印芬粫緛聿环终鹿?jié),后來研究者把《老子》分成道篇與德篇(或稱之為上、下篇),并把全書分為八十一章,是頗有道理的?!独献印费芯恳呀?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如此篇章分法為學(xué)界認(rèn)可,隨意拆開隨意組合,破壞了《老子》一書的全貌。
 ?。ㄋ模┛毙5幕驹瓌t??毙!独献印?,應(yīng)該以老校老?!独献印芬粫?,自成體系,自給自足,圓滿無缺,與道圓融,道貫全書,其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從中獲得圓滿答案。因此,在對《老子》勘校過程中,以老子對道的論述為基礎(chǔ),把握全書的脈絡(luò),進(jìn)行對原文的勘校。

 ?。ㄎ澹┛毙7怖?br>  1.《老子》正文,以中華書局出版的高明著《帛書老子校注》為主,參閱竹簡本《老子》以及王弻、河上公的《老子》版本,依據(jù)老子之本意進(jìn)行勘校。
  2.《老子》本來不分道經(jīng)、德經(jīng),也沒有分章。為了解讀之方便,將《老子》分為八十一段,將序號用括號括起來放在段首,以區(qū)別于《老子》正文。
  3.勘?!独献印氛模苡煤喕值牟挥梅斌w字,通假字的用真字,借代字則依老子原意斟酌而定。
  4.在勘校《老子》正文過程中,本人使用了超常功能,并依此確定《老子》原文。
  5.本書采取先《老子》原文而后再行勘校的架構(gòu),以避免不準(zhǔn)確的《老子》正文給讀者帶來干擾。
  6.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在對《老子》原文勘校之后進(jìn)行了注釋。注釋盡可能地通俗易懂,以便于讀者準(zhǔn)確地了解、理解、把握《老子》。
  7.《老子》是詩,又是古詩,現(xiàn)代人閱讀難度較大。為此,在勘校之后進(jìn)行了白話文翻譯。譯文以直譯為主,直譯難以表達(dá)老子本意的,采取了意譯。

  四、以老解老

  《老子》傳世以來,解讀之書汗牛充棟,堆積如山,但千人千面。為什么會如此呢?《老子》是智慧的海洋,而解讀者僅是江河,因此才出現(xiàn)“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情形。
  《老子》,智慧圓融,互證互通。因此,以老解老,悟老真意,是解讀《老子》的唯一選擇。
 ?。ㄒ唬┱驹诶献拥母叨?。老子是與道相合的圣人,是站在道的高度寫的《老子》,解讀《老子》亦應(yīng)如此。不如此,就會失之偏頗。
 ?。ǘ┱驹诶献拥膹V度?!独献印氛咽玖擞钪姹驹牡?,究極天地宇宙之至理,其廣度無所不包。所以,解讀《老子》必須對應(yīng)老子站在的廣度,否則會失之狹隘。
 ?。ㄈ┱驹诶献拥慕嵌??!独献印肥窃诘赖慕嵌汝U述的,即此是道的境界,彼是人類社會。因此,解讀《老子》必須保持與老子的角度的一致性,否則會出現(xiàn)偏差。
 ?。ㄋ模?shí)現(xiàn)以道觀道來解讀。正確認(rèn)識道,準(zhǔn)確把握道,道路只有一條,實(shí)現(xiàn)以道觀道。只有達(dá)到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老子所言。
  《老子》博大精深,是智慧海洋。因此,對《老子》的領(lǐng)悟,難免有所遺漏,誠待有識者指正。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ㄒ唬?br>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ǘ?br>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隨也。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ㄈ?br>  不上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四)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淵呵,似萬物之宗。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五)
  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與?
  虛而不淈,動而愈出。
  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br>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ㄆ撸?br>  天長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八)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ň牛?br>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ㄊ?br>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修除玄鑒,能毋有疵乎?
  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ㄊ唬?br>  卅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
  埏埴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ㄊ?br>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ㄊ模?br>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
  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
  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ㄊ澹?br>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dá),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
  猷呵其若畏四鄰。
  嚴(yán)呵其若客。
  渙呵其若凌釋。
  沌呵其若樸。
  曠呵其若谷。
  混呵其若濁。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ㄊ?br>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
  夫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
  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ㄊ撸?br>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譽(yù)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
  猷呵,其貴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ㄊ耍?br>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智慧出,案有大偽。
  六親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ㄊ牛?br>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
  絕學(xué)無憂。

 ?。ǘ?br>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
  善與惡,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臺。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
  累呵,如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我獨(dú)遺。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鬻人昭昭,我獨(dú)若昏呵。
  鬻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呵。
  忽呵,其若海。
  望呵,其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以鄙。
  我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ǘ唬?br>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物,唯望唯忽。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ǘ?br>  炊者不立,自是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二十三)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是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ǘ模?br>  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ǘ?br>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其輜重。
  唯有環(huán)觀,燕處則昭若。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ǘ撸?br>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
  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
  善閉者無關(guān)鑰而不可啟也。
  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襲明。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是謂妙要。

 ?。ǘ耍?br>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恒德不離,復(fù)歸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復(fù)歸于無極。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ǘ牛?br>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陪或墮。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三十)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ㄈ唬?br>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三十二)
  道恒無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與江海也。

 ?。ㄈ?br>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
  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壽也。

 ?。ㄈ模?br>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ㄈ澹?br>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
  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ㄈ?br>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
  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
  將欲去之,必古與之。
  將欲奪之,必古予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強(qiáng)。
  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ㄈ撸?br>  道恒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樸。
  闐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br>  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ㄈ耍?br>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shí)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ㄈ牛?br>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地毋已寧將恐發(fā),神毋已靈將恐歇,谷毋已盈將恐竭,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與?非也。
  故致數(shù)與無與。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ㄋ氖?br>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fèi),進(jìn)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zhì)真如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褒無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ㄋ氖唬?br>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故強(qiáng)梁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xué)父。

 ?。ㄋ氖?br>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于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ㄋ氖模?br>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絀。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ㄋ氖撸?br>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
  不窺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彌遠(yuǎn),其知彌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ㄋ氖耍?br>  為學(xué)者日益,聞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
  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欱欱焉,為天下渾心。
  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孩子。

  (五十)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執(zhí)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五十一)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復(fù)之。
  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ㄎ迨?br>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堇。
  啟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棘。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

  (五十三)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猒飲食,資財有余。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乃余。
  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
  修之國,其德乃夆。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

 ?。ㄎ迨?br>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ㄎ迨撸?br>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ㄎ迨耍?br>  其正悶悶,其民屯屯。
  其正察察,其民夬夬。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

 ?。ㄎ迨牛?br>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br>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
  非其神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唬?br>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
  為其靜也,故宜為下。
  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蓄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為下。

 ?。?br>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
  人之不善也,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jìn)此。
  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xì)也。
  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模?br>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謀也。
  其脆也,易破也。
  其微也,易散也。
  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成之臺,作于累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
  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澹?br>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
  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賊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yuǎn)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
  天下樂推而弗猒也。
  非以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六十七)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六十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弗爭。

 ?。牛?br>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宵。
  夫唯大,故不宵。
  若宵,細(xì)久矣。
  我恒有三葆,持而寶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后,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女以慈垣之。

 ?。ㄆ呤?br>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ㄆ呤唬?br>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jìn)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
  禍莫大于無敵,無敵近亡吾葆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ㄆ呤?br>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
  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七十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ㄆ呤模?br>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
  夫唯毋猒,是以不猒。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
  故去彼而取此。

  (七十五)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戰(zhàn)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ㄆ呤?br>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若民恒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ㄆ呤撸?br>  人之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七十八)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堅強(qiáng)。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堅強(qiáng)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xì)生之徒也。
  兵強(qiáng)則不勝,木強(qiáng)則恒,強(qiáng)大居下,柔弱微細(xì)居上。

  (七十九)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
  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
  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
  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ò耸?br>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也,以其無以易之也。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故圣人之言云:受邦之訽,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ò耸唬?br>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
  是以圣人執(zhí)右契,而不以責(zé)于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道德經(jīng)【勘?!?br>
 ?。ㄒ唬?br>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勘?!?br>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這句,帛書本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通行本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帛書本比通行本多四個“也”字,以有為準(zhǔn)。帛書本中的兩個“恒”字,通行本為“常”字,以前者為宜。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通行本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斷句有兩種:一是在“無”和“有”后斷句;二是在“無名”與“有名”后斷句;后者斷句,能使前后意思相連。帛書本第一、二句為“無名,萬物之始也”,通行本為“無名,天地之始”,根據(j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應(yīng)先有萬物,后有天地,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四句分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是。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這句話,帛書本為“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通行本為“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帛書本中的兩個“恒”字,通行本為“常”字,以“恒”字為宜。帛書本第一、三句中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是。帛書本第四句“以觀其所徼”的“所”字,其他版本均無,意思與前后不連貫,因而刪去。此句應(yīng)為:“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句,帛書本為“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通行本為“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帛書本與通行本句型有所不同,意思也不同,以帛書本為準(zhǔn)。帛書本比通行本少四個字:第一句句首“此”字,“同出”后的“而”字,“同謂”后“之玄”二字,以帛書本為是。帛書本第四句中的“之”字,通行本為“而”字,以前者為宜。


 ?。ǘ?br>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隨也。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勘校】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這句,帛書本為“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通行本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之”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斯”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少“之為善”,以無為準(zhǔn)。帛書本第四句中的“矣”字,通行本為“已”字,以前者為宜。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通行本為“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故”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四句中的“盈”字,通行本為“傾”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最后一句“先后之相隨,恒也”,通覽全書并參閱其他版本,“恒”字為后人所加,故刪去。帛書本每句末比通行本多 “也”字,以有為是。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這句話,帛書本為“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通行本為“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居”字,通行本為“處”字,以前者為宜。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此句,帛書本為“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通行本為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帛書本比通行本少“生而不有”一句,聯(lián)系上下文,此句為衍文,因此刪之。帛書本每句末均有“也”字,通行本無,以有為是。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此一句,帛書本為“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通行本為“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弗”字,通行本為“不”字,以前者為準(zhǔn)。


 ?。ㄈ?br>  不上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勘?!?br>
  不上賢,使民不爭。

  這句,帛書本為“不上賢,使民不爭。”通行本為“不尚賢,使民不爭。”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上”字,通行本為“尚”字,以前者為是。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這一句,帛書本為“不見可欲,使民不亂。”通行本為“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帛書本第二句與通行本比較,后者多“心”字,為后人衍字,以前者為準(zhǔn)。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這句話,帛書本為“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通行本為“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帛書本第一句通行本多“也”字,以前者為宜。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此句,帛書本為“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通行本為“恒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使夫知不敢”,通行本為“使夫智者不敢為也”,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三句為“弗為而已”,通行本為“為無為”,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四句比通行本多“矣”字,以有為是。


 ?。ㄋ模?br>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淵呵,似萬物之宗。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勘校】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這句,帛書本為“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通行本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又弗盈也”,通行本為“或不盈”,以前者為宜。

  淵呵,似萬物之宗。

  這一句,帛書本為“淵呵,似萬物之宗。”通行本為“淵兮,似萬物之宗。”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呵”字,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準(zhǔn)。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這句話,帛書本為“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通行本為“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銼”字,通行本為“挫”字,以前者為是。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此話,帛書本為“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通行本為“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呵”字,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為準(zhǔn)。


 ?。ㄎ澹?br>  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與?
  虛而不淈,動而愈出。
  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勘校】

  此段,在“天地之間”句前,所有版本均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統(tǒng)觀老子全書,此意非老子之意。老子說:“夫天道無親,恒予善人。”(八十一)天道對萬物是沒有親疏之分的,永遠(yuǎn)支持善良的人。老子又說:“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物無棄材,是謂襲明。”(二十七)因此圣人永遠(yuǎn)善于救助人,而沒有拋棄人,沒有拋棄萬物中有用的東西,這就叫高層次的聰明。由此可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為后人所加,應(yīng)刪去。

  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與?

  這句,帛書本為“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與?”通行本為“天地之間,其猷橐籥乎?”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與”字,通行本為“乎”字,以前者為宜。

  虛而不淈,動而愈出。

  這一句,帛書本為“虛而不淈,動而愈出。”通行本為“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淈”字,通行本為“屈”字,以前者為準(zhǔn)。

  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這句話,帛書本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通行本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聞”字,通行本為“言”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于”字,以有為宜。


 ?。?br>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勘校】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這句,帛書本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通行本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之”字,以有為宜。

  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這一句,帛書本為“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通行本為“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勤。”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堇”字,通行本為“勤”字,以前者為準(zhǔn)。


 ?。ㄆ撸?br>
  天長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勘?!?br>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這句,帛書本為“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通行本為“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宜。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一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通行本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退”字,通行本為“后”字,兩相比較,“退”是動詞,是能爭先而主動放棄、主動退后,而后者僅僅表明是處于什么位置。從老子五千言的全篇來看,以“退”字為準(zhǔn)。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這句,帛書本為“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通行本為“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帛書本第一句“不以其無私與”,通行本為“非以其無私邪”,以前者為準(zhǔn)。


 ?。ò耍?br>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勘校】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這句,帛書本為“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通行本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如”字,通行本為“若”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靜”字,通行本為“爭”字,以前者為宜。

  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

  這一句,帛書本為“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通行本為“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居”字,通行本為“處”字,以前者為準(zhǔn)。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這句話,帛書本為“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通行本為“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帛書本第三句為“予善天”,通行本為“與善仁”,“予”與“與”意近,而“天”與“仁”意去甚遠(yuǎn),“天”暗指道,而“仁”是仁愛。老子說:“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三十八)所以失去了道才講德,失去了德才講仁。因此,“天”符合老子本意,故以帛書本為準(zhǔn)。


 ?。ň牛?br>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勘?!?br>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這句,帛書本為“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通行本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若”字,通行本為“如”字,以前者為是。

  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通行本為“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帛書本第二句為“不可長葆也”,通行本為“不可長保”,以前者為準(zhǔn)。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這句話,帛書本為“金玉盈室,莫之守也。”通行本為“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帛書本第一句中的“盈室”,通行本為“滿堂”,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莫之守也”,通行本為“莫之能守”,以前者為是。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此句,帛書本為“貴富而驕,自遺咎也。”通行本為“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帛書本第二句為“自遺咎也”,通行本為“自遺其咎”,以前者為準(zhǔn)。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此一句,帛書本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通行本為“功遂身退,天之道。”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宜。


 ?。ㄊ?br>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修除玄鑒,能毋有疵乎?
  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戡?!?br>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

  這句,帛書本為“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通行本為“載營魄抱一,能不離乎?”帛書本第二句中的“毋”字,通行本為“不”字,以前者為準(zhǔn)。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這一句,帛書本為“摶氣至柔,能嬰兒乎?”通行本為“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摶”字,通行本為“專”字,以前者為宜。

  修除玄鑒,能毋有疵乎?

  這句話,帛書本為“修除玄鑒,能毋有疵乎?”通行本為“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帛書本第一句為“修除玄鑒”,通行本為“滌除玄覽”,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為“能毋有疵乎”,通行本為“能無疵乎”,以前者為宜。

  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此句,帛書本為“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通行本為“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帛書本第二句為“能毋以智乎”,通行本為“能無知乎”,以前者為準(zhǔn)。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

  此一句,帛書本為“天門啟闔,能為雌乎?”通行本為“天門開闔,能無雌乎?”帛書本第二句中的“為”字,通行本為“無”字,以前者為是。

  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知乎?

  此句話,帛書本為“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知乎?”通行本為“明白四達(dá),能無為乎?”帛書本第二句為“能毋以知乎”,通行本為“能無為乎”,以前者為宜。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這句,帛書本為“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通行本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也,是謂玄德。”帛書本與通行本相少一句“為而不恃”,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二、三句中的“弗”字,通行本為“不”字,以前者為準(zhǔn)。


 ?。ㄊ唬?br>  卅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
  埏埴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戡?!?br>
  卅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

  這句,帛書本為“卅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通行本為“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卅”字,通行本為“三十”,以前者為準(zhǔn)。

  埏埴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埏埴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通行本為“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以”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三句為“有埴器之用也”,通行本為“有器之用”,以前者為是。

  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

  這句話,帛書本為“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通行本為“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 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以為室”三字,此三字系衍文,故刪之。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宜。


 ?。ㄊ?br>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戡?!?br>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

  這句,帛書本為“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通行本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帛書本每句中的“使”字,通行本均為“令”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在抄寫中出現(xiàn)錯誤:一是后三句分別多個“之”字的衍字,故刪去。二是順序混亂,此句應(yīng)為:“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這一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通行本為“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帛書本與通行本比較,前者為三句而后者為兩句,以三句為宜。帛書本第一、二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多出“之治也”和“而”字,以前者為準(zhǔn)。


 ?。ㄊ?br>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戡?!?br>  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

  這句,帛書本為“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通行本為“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之”字,以有為宜。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這一句,帛書本為“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通行本為“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也”, 以有為宜。帛書本第五句比通行本少“吾”字,以前者為是。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這句話,帛書本為“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通行本為“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帛書本第一句中的“為”字,通行本為“以”字,帛書本比通行本多“于”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中的“托”字,通行本為“寄”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四句中的“女可以寄”,通行本為“若可托”,以前者為宜。


 ?。ㄊ模?br>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
  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
  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勘?!?br>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這句,帛書本為“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通行本為“視之不見名曰夷”。帛書本為兩句通行本為一句,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而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不”,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多“之”字;帛書本中的“微”字,通行本為“夷”字,“微”為小,“夷”為平,而看不見只能是小,以帛書本為準(zhǔn)。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這一句,帛書本為“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通行本為“聽之不聞名曰希”。帛書本為兩句通行本為一句,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而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不”,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多“之”字,以前者為是。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這句話,帛書本為“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通行本為“摶之不得名之曰微。”帛書本為兩句通行本為一句,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捪”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摶”字,“捪”是用手撫摸,“摶”是用手掌搓東西成球,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多“之”字;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夷”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微”字,“夷”為平,而“微”為小,以前者為宜。

  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

  此句,帛書本為“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通行本為“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至計”,通行本為“致詰”,以前者為是。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

  此一句,帛書本為“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通行本為“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帛書本比通行本多“一者”,二字承上啟下,不可缺少。帛書本第二句中的“攸”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皦”字,皦為白色,這與道不符,道不是白色而是淡灰色,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中為“其下不忽”,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其下不昧”,昧暗也,意思是沒有比這更暗的了,這不是事實(shí),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三句為“尋尋呵不可名也”,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繩繩不可名”,以前者為宜。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

  此句話,帛書本為“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通行本為“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帛書本第三句中的“沕望”,通行本為“惚恍”,以前者為準(zhǔn)。

  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

  這句,帛書本為“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通行本為“迎而不見其首,隨而不見其后。”帛書本與通行本順序顛倒,以帛書本為是。

  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這一句,帛書本為“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通行本為“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帛書本第一句為“執(zhí)今之道”,通行本為“執(zhí)古之道”,宇宙是道的現(xiàn)實(shí)載體,因此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中的“以”,通行本為“能”,以前者為準(zhǔn)。


 ?。ㄊ澹?br>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dá),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
  猷呵其若畏四鄰。
  嚴(yán)呵其若客。
  渙呵其若凌釋。
  沌呵其若樸。
  曠呵其若谷。
  混呵其若濁。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勘?!?br>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dá),深不可識。

  這句,帛書本為“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dá),深不可識”。通行本為“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道”字,通行本為“士”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達(dá)”字,通行本為“通”字,以前者為是。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

  這一句,帛書本為“曰:豫呵其若冬涉水”。通行本為“豫焉若冬涉川”。帛書本比通行本多“曰”與“其”字,以有為宜。帛書本中的“呵”字與“水”字,通行本為“焉”字和“川”字,以前者為準(zhǔn)。

  猷呵其若畏四鄰。

  這句話,帛書本為“猷呵其若畏四鄰”。通行本為“猷兮若畏四鄰”。 帛書本中的“呵”字”,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為宜。

  嚴(yán)呵其若客。

  此句,帛書本為“嚴(yán)呵其若客”。通行本為“嚴(yán)兮其若容”。 帛書本中的“呵”字與“客”字,通行本為“兮”字和“容”字,以前者為是。

  渙呵其若凌釋。

  此一句,帛書本為“渙呵其若凌釋”。通行本為“渙兮若冰之將釋”。帛書本中的 “其呵”,通行本為“兮”,以前者為宜。帛書本中的“凌釋”,通行本為“冰之將釋”,以前者為準(zhǔn)。

  沌呵其若樸。

  此句話,帛書本為“沌呵其若樸”。通行本為“敦兮其若樸”。帛書本中的“沌呵”, 通行本為“敦兮”,以前者為宜。

  曠呵其若谷?;旌瞧淙魸?。

  這兩句,帛書本為“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谷。”通行本為“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帛書本中的“呵”字,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與通行本前后順序顛倒,以通行本順序為是,應(yīng)為:“曠呵其若谷?;旌瞧淙魸?。”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此句,帛書本為“濁而靜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通行本為“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孰能”二字,帛書本中的“而”字通行本為“以”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安以重之徐生”,通行本為“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以前者為準(zhǔn)。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此一句,帛書本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通行本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欲”字,以有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為“是以能敝而不成”,通行本為“故能敝不新成”,以前者為宜。


 ?。ㄊ?br>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
  夫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
  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勘?!?br>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

  這句,帛書本為“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通行本為“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帛書本第一、二、四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是。帛書本第三句中的“旁”字,通行本為“并”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四句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為是。

  夫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

  這一句,帛書本為“夫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通行本為“夫物云云,各復(fù)歸其根”。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于”字,以有為宜。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

  此句,帛書本為“歸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通行本為“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帛書本比通行本多“靜”字,以有為準(zhǔn)。

  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此一句,帛書本為“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通行本為“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帛書本一、二句比通行本少“曰”字而多“也”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不知常”后比通行本多“妄”字,以有為是。


  (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譽(yù)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
  猷呵,其貴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勘校】

  其次,親譽(yù)之。

  這句,帛書本為“其次,親譽(yù)之”。通行本為“其次,親而譽(yù)之”。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而”字,以無為準(zhǔn)。

  其下,侮之。

  這一句,帛書本為“其下,侮之”。通行本為“其次,侮之”。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下”字,通行本為“次”字,以前者為是。

  信不足,案有不信。

  這句話,帛書本為“信不足,案有不信”。通行本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焉”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而少“焉”字,以前者為宜。

  猷呵,其貴言也。

  此話,帛書本為“猷呵,其貴言也”。通行本為“悠兮,其貴言也”。帛書本第一句為“猷呵”,通行本為“悠兮”,以前者為準(zhǔn)。

  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此句話,帛書本為“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通行本為“功成遂事,而百姓皆謂我自然”。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成功”,通行本為“功成”,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皆”字,以無為是。


  (十八)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智慧出,案有大偽。
  六親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勘?!?br>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這句,帛書本為“故大道廢,案有仁義。”通行本為“大道廢,有仁義。”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故”字,以有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為準(zhǔn)。

  智慧出,案有大偽。

  這一句,帛書本為“智慧出,案有大偽。”通行本為“智慧出,有大偽。”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為是。

  六親不和,案有孝慈。

  這句話,帛書本為“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通行本為“六親不和,有孝慈。”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為宜。

  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此句,帛書本為“邦家昏亂,案有貞臣。”通行本為“國家昏亂,有貞臣。”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邦”字,通行本為“國”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為是。


  (十九)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
  絕學(xué)無憂。

  【勘?!?br>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

  這句,帛書本為“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通行本為“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言也”,通行本為“者”,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之”字,以有為是。

  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

  這句話,帛書本為“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通行本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而”字,以有為準(zhǔn)。


  (二十)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
  善與惡,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臺。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
  累呵,如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我獨(dú)遺。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鬻人昭昭,我獨(dú)若昏呵。
  鬻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呵。
  忽呵,其若海。
  望呵,其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以鄙。
  我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勘?!?br>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

  這句,帛書本為“唯與訶,其相去幾何?”通行本為“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帛書本第一句為“唯與訶”,通行本為“唯之與阿”,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為是。
  善與惡,其相去何若?

  這一句,帛書本為“美與惡,其相去何若?”通行本為“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帛書本第一句為“美與惡”,通行本為“善之與惡”,“美”系“善”抄寫之誤,應(yīng)為“善與惡”。帛書本第二句為“其相去何若”,通行本為“相去若何”,以前者為準(zhǔn)。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這句話,帛書本為“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通行本為“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書本第二句為“亦不可以不畏人”,通行本為“不可不畏”,以前者為宜。

  望呵,其未央哉!

  此句,帛書本為“望呵,其未央哉!”通行本為“荒兮,其未央哉!”帛書本第一句為“望呵”,通行本為“荒兮”,以前者為準(zhǔn)。

  眾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臺。

  此一句,帛書本為“眾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臺。”通行本為“眾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臺。”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若饗于”,通行本為“如享”,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中的“而”字,通行本為“如”字,以前者為是。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

  此句話,帛書本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通行本為 “我獨(dú)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帛書本第一句為“我泊焉未兆”,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我獨(dú)泊兮,其未兆”,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為“若嬰兒未咳”,通行本為“如嬰兒之未孩”,以前者為宜。

  累呵,如無所歸。

  這句,帛書本為“累呵,如無所歸。”通行本為“儽儽兮,若無所歸。”帛書本第一句為“累呵”,通行本為“儽儽兮”,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如”字,通行本為“若”字,以前者為是。

  眾人皆有余,我獨(dú)遺。

  這一句,帛書本為“眾人皆有余,我獨(dú)遺。”通行本為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dú)若遺。” 帛書本第二句為“我獨(dú)遺”,通行本為“而我獨(dú)若遺”,以前者為準(zhǔn)。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這句話,帛書本為“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通行本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哉”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二句為“惷惷呵”,通行本為“沌沌兮”,以前者為宜。

  鬻人昭昭,我獨(dú)若昏呵。

  此句,帛書本為“鬻人昭昭,我獨(dú)若昏呵。”通行本為“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鬻”字,通行本為“俗”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若昏呵”,通行本為“昏昏”,以前者為是。

  鬻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呵。

  此一句,帛書本為“鬻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呵。”通行本為“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帛書本第一句中的“鬻”字,通行本為“俗”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呵”字,以有為準(zhǔn)。

  忽呵,其若海。

  此句話,帛書本為“忽呵,其若海。”通行本為“澹兮,其若海。”帛書本第一句為“忽呵”,通行本為“澹兮”,以前者為是。

  望呵,其若無所止。

  這句,帛書本為“望呵,其若無所止。”通行本為“飂兮,若無止。”帛書本第一句為“望呵”,通行本為“飂兮”,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為“其若無所止”,通行本為“若無止”,以前者為宜。

  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以鄙。

  這一句,帛書本為“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以鄙。”通行本為“眾人皆有以,而我獨(dú)頑似鄙。”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而”,以無為準(zhǔn)。

  我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這句話,帛書本為“我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通行本為“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欲”字,以有為是。


 ?。ǘ唬?br>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物,唯望唯忽。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勘?!?br>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這句,帛書本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通行本為“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唯”字,通行本為“惟”字,以前者為宜。

  道之物,唯望唯忽。

  這一句,帛書本為“道之物,唯望唯忽。”通行本為“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為”字,以無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為“唯望唯忽”,通行本為“惟恍惟惚”,以前者為是。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

  這句話,帛書本為“忽呵望呵,中有象呵。”通行本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以帛書本為宜。

  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此句,帛書本為“望呵忽呵,中有物呵。”通行本為“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以帛書本為準(zhǔn)。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此一句,帛書本為“幽呵冥呵,中有情呵。”通行本為“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帛書本為是。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此句話,帛書本為“其情甚真,其中有信。”通行本為“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情”字,通行本為“精”字,以前者為準(zhǔn)。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這句,帛書本為“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通行本為“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帛書本第三句為“以順眾父”,通行本為“以閱眾甫”,以前者為宜。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這一句,帛書本為“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通行本為“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帛書本第一句中的“父之然”,通行本為“甫之狀哉”,以前者為是。


 ?。ǘ?br>
  炊者不立,自是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勘校】

  炊者不立,自是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這句,帛書本為“炊者不立,自是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通行本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帛書本為五句,通行本為六句,后者多出“跨者不行”,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一句中的“炊”字,通行本為“企”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二、三句為“自是不章,自見者不明”,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帛書本第二句“自是不章”系誤抄所致,應(yīng)為“自是者不章,自見者不明”。

  其在道,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這一句,帛書本為“其在道,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通行本為“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也”,以無為是。帛書本第四句中的“欲者弗居”,通行本為“道者不處”,以前者為宜。


  (二十三)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是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勘?!?br>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這句,帛書本為“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通行本為“曲則全,枉則直,漥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帛書本第二句中的“正”字,通行本為“直”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中的“洼”字,通行本為“漥”字,以前者為是。

  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

  這一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通行本為“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執(zhí)”字,通行本為“抱”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以為天下牧”,通行本為“為天下式”,以前者為準(zhǔn)。

  不自是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

  這句話,帛書本為“不自是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通行本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帛書本前兩句與通行本順序相反,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四句中的“弗矜故能長”,通行本為“不自矜故長”,帛書本的“弗”系抄寫之誤,應(yīng)為“不自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此句,帛書本為“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通行本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天下”二字,以無為宜。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此一句,帛書本為“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通行本為“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則“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二句為“幾語才”,通行本為“豈虛言哉”,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少“而”字,以無為準(zhǔn)。


 ?。ǘ模?br>
  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勘校】

  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這句,帛書本為“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通行本為“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故”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三句中的“暴”字,通行本為“驟”字,以前者為準(zhǔn)。

  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

  這一句,帛書本為“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通行本為“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帛書本第一句為“孰為此?”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孰為此者?天地”,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而弗”,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尚不”,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又”字,通行本為“而”字,以前者為宜。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這句話,帛書本為“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通行本為“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帛書本第一句為“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帛書本的“而”字是抄寫之誤,應(yīng)為“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此句話,帛書本為“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通行本為“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德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帛書本一、二句為“同于德者,道亦德之”,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德之”,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的“同于失者,道亦失之”,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以前者為準(zhǔn)。


  (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勘?!?br>
  寂呵寥呵,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

  這句,帛書本為“寂呵寥呵,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通行本為“寂兮寥兮,獨(dú)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帛書本比通行本少句“周行而不殆”,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兩個“呵”字,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而”字,以有為是。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這一句,帛書本為“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通行本為“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未”字,通行本為“不”字,以前者為宜。

  吾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這句話,帛書本為“吾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通行本為“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吾”字,以有為宜。帛書本第四句中的“返”字,通行本為“反”字,以前者為準(zhǔn)。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此句,帛書本為“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通行本為“域中有四大,而王其居一焉。”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國”字,通行本為“域”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其”字,以無為是。


 ?。ǘ?br>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其輜重。
  唯有環(huán)觀,燕處則昭若。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勘?!?br>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其輜重。

  這句,帛書本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通行本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君子”,通行本為“圣人”,聯(lián)系前后文字,以“圣人”為宜。帛書本第四句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為準(zhǔn)。

  唯有環(huán)觀,燕處則昭若。

  這一句,帛書本為“唯有環(huán)觀,燕處則昭若。”通行本為“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帛書本第一句為“唯有環(huán)觀”,通行本為“雖有榮觀”,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則昭若”,通行本為“超然”,以前者為宜。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

  這句話,帛書本為“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通行本為“奈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天下。”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若”字,通行本為“奈”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于”字,以前者為是。


 ?。ǘ撸?br>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
  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
  善閉者無關(guān)鑰而不可啟也。
  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襲明。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是謂妙要。

  【勘?!?br>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

  這句,帛書本為“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通行本為“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帛書本兩句比通行本均多“者”字,以有為宜。

  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

  這一句,帛書本為“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通行本為“善數(shù)不用籌策。”帛書本比通行本多“者”字,以有為是。

  善閉者無關(guān)鑰而不可啟也。

  這句話,帛書本為“善閉者無關(guān)鑰而不可啟也。”通行本為“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帛書本比通行本多“者”字,帛書本的“鑰”字而通行本為“楗”字,帛書本的“啟也”而通行本為“開”,以前者為準(zhǔn)。

  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此句,帛書本為“善結(jié)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通行本為“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帛書本的“纆”字而通行本為“繩”字,以“繩”字為準(zhǔn)。帛書本比通行本多“者”字和“也”字,以前者為是。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襲明。

  此一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襲明。”通行本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恒”字,通行本為“常”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而”字,通行本為“故”字,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三句為“物無棄材”,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以前者為準(zhǔn)。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此句話,帛書本為“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通行本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者”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不”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少“者”字,以無為準(zhǔn)。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是謂妙要。

  這句,帛書本為“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是謂妙要。”通行本為“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乎”字,以有為是。帛書本第四句中的“妙要”,通行本為“要妙”,以前者為準(zhǔn)。


 ?。ǘ耍?br>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恒德不離,復(fù)歸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復(fù)歸于無極。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勘?!?br>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這句,帛書本為“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通行本為“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谷。”帛書本第三句中的“溪”字,通行本為“谷”,以前者為宜。

  為天下溪,恒德不離,復(fù)歸嬰兒。

  這一句,帛書本為“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fù)歸嬰兒。”通行本為“為天下谷,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溪”字,通行本為“谷”,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三句為“恒德不離。恒德不離”,通行本為“常德不離”,應(yīng)為“恒德不離”。帛書本原第四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少“于”字,以無為是。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這句話,帛書本為“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通行本為“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榮”字而通行本為“白”字,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辱”字而通行本為“黑”字,帛書本第三句中的“谷”字而通行本為“式”字,以前者為準(zhǔn)。

  為天下谷,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

  此一句,帛書本為“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通行本為“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谷”字,通行本為“式”,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三句為“恒德乃足。恒德乃足”,通行本為“常德不忒”,應(yīng)為“恒德乃足”。帛書本原第四句中的“樸”,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無極”,以前者為是。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此一句,帛書本為“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通行本為“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帛書本第一句中的“白”字而通行本為“榮”字,帛書本第二句中的“黑”字而通行本為“辱”字,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式”字而通行本為“谷”字,以前者為準(zhǔn)。

  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復(fù)歸于無極。

  此兩句,帛書本為“為天下式,恒德不貣。恒德不貣,復(fù)歸于無極。”通行本為“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式”字,通行本為“谷”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三句為“恒德不貣。恒德不貣”,通行本為“常德乃足”,應(yīng)為“恒德不貣”。帛書本原第四句中的“無極”,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樸”,以前者為是。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這一句,帛書本為“樸散則為器,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通行本為“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之”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夫”字,通行本為“故”字,以前者為準(zhǔn)。


 ?。ǘ牛?br>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陪或墮。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勘?!?br>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這句,帛書本為“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通行本為“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弗”字,通行本為“不”,以前者為宜。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通行本為“天下神器,不可為也。”帛書本第一句為“夫天下神器也”,通行本為“天下神器”,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為“非可為者也”,通行本為“不可為也”,以前者為是。

  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陪或墮。

  此句,帛書本為“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陪或墮。”通行本為“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挫或隳。”帛書本第一句比帛書本少“故”字,以無為是。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噓”字,通行本為“歔”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四句為“或陪或墮”,通行本為“或挫或隳”,以前者為準(zhǔn)。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此一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通行本為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帛書本第二、三句為“去大,去奢”, 通行本為“去奢,去泰”,以前者為是。


 ?。ㄈ?br>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勘?!?br>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

  這句,帛書本為“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通行本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者”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于”字,以有為宜。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這一句,帛書本為“師之所居,楚棘生之。”通行本為“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居”字,通行本為“處”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中的“之”字,通行本為“焉”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比通行本少“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以無為準(zhǔn)。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

  這句話,帛書本為“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通行本為“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帛書本第一句為“善者果而已矣”, 通行本為“善有果而已”, 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為“毋以取強(qiáng)焉”,通行本為“不敢以取強(qiáng)”,以前者為準(zhǔn)。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

  此句,帛書本為“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通行本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勿得已,是而勿強(qiáng)。”帛書本與通行本比較,順序不同,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兩個“毋”字系抄寫之誤,應(yīng)為“勿”。帛書本第四句比通行本多“居”字,以有為是。此句應(yīng)為:“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此一句,帛書本為“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通行本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帛書本第一句中的“而”字,通行本為“則”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之”字,以有為準(zhǔn)。


 ?。ㄈ唬?br>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勘?!?br>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這句,帛書本為“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通行本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佳”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準(zhǔn)。

  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

  這一句,帛書本為“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通行本為“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帛書本第二句為“故有裕者弗居”,通行本為“故有道者不處”,以前者為是。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這句話,帛書本為“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襲為上。”通行本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帛書本中的“兵者不祥之器也”一句為后人所加故刪之,而“铦襲為上”應(yīng)為下一句的內(nèi)容,應(yīng)為:“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此句,帛書本為“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通行本為“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將上句帛書本中的“铦襲為上”移至此句首,這樣上下之句意方能連貫起來。帛書本第二句為“勿美也”,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勝而不美”,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為“若美之”,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而美之者”,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四句比通行本對應(yīng)的多“也”字,以有為準(zhǔn)。此句應(yīng)為:“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此一句,帛書本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通行本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者”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則”字,以無為準(zhǔn)。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

  此句話,帛書本為“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通行本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帛書本第一句為“是以吉事上左”,通行本為“吉事尚左”,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喪事上右”,通行本為“兇事尚右”,以前者為是。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這句,帛書本為“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通行本為“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是以”二字,以有為宜。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居之也”,通行本為“處之”,以前者為準(zhǔn)。

  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這一句,帛書本為“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通行本為“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之”字,以無為宜。帛書本第二句中的“立”字,通行本為“泣”,以前者為是。


 ?。ㄈ?br>
  道恒無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與江海也。

  【勘?!?br>
  道恒無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這句,帛書本為“道恒無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通行本為“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恒”字,通行本為“常”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唯”字,通行本為“雖”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為“而天下弗敢臣”,通行本為“天下莫能臣也”,以前者為是。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這一句,帛書本為“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通行本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帛書本第二句中的“俞”字,通行本為“降”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焉”字,以有為準(zhǔn)。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這句話,帛書本為“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通行本為“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帛書本第四句中的“所”字,通行本為“可”字,以前者為準(zhǔn)。

  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與江海也。

  此句,帛書本為“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與江海也。”通行本為“譬道之在天下,猷川谷之于江海。”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與”字,通行本為“于”字,以前者為是。


 ?。ㄈ?br>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
  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③,死不亡者壽也。

  【勘校】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這句,帛書本為“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通行本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帛書本與通行本比較,每句末均多“也”字,以有為是。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通行本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帛書本兩句比通行本均多“也”字,以有為宜。

  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

  這句話,帛書本為“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通行本為“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帛書本與通行本比較,兩句末均多“也”字,以有為是。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壽也。

  此句,帛書本為“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通行本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帛書本兩句比通行本均多“也”字,以有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忘”字,通行本為“亡”字,以“亡”字為準(zhǔn)。


 ?。ㄈ模?br>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勘?!?br>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這句,帛書本為“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通行本為“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帛書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大”字,帛書本為“呵”字而通行本為“兮”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也”字,以有為是。帛書本第三句為“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以前者為準(zhǔn)。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

  這一句,帛書本為“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通行本為“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帛書本第一句為“萬物歸焉而弗為主”,通行本為“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為“則恒無欲也”,通行本為“常無欲”,以前者為是。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

  這句話,帛書本為“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通行本為“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于大。”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弗”字,通行本為“不”,以前者為宜。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此句,帛書本為“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通行本為“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帛書本比通行本多“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句,以有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以其不為大也”,通行本對應(yīng)的為“以其終不為大”,以前者為是。帛書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少“其”字,以無為準(zhǔn)。


 ?。ㄈ澹?br>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
  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勘?!?br>
  樂與餌,過格止。

  這句,帛書本為“樂與餌,過格止。”通行本為“樂與餌,過客止。”帛書本第二句中的“格”字,通行本為“客”字,以前者為宜。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

  這一句,帛書本為“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通行本為“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帛書本第一句為“故道之出言也”,通行本為“道之出口”,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曰淡呵其無味也”,通行本為“淡乎其無味”,以前者為是。

  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這句話,帛書本為“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通行本為“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帛書本每句末比通行本均多“也”字,以有為準(zhǔn)。帛書本第三句中的“可”字,通行本為“足”字,以前者為宜。


 ?。ㄈ?br>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
  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
  將欲去之,必古與之。
  將欲奪之,必古予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強(qiáng)。
  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勘校】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

  這句,帛書本為“將欲拾之,必古張之。”通行本為“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帛書本第一句中的“拾”字,通行本為“歙”字,以前者為準(zhǔn)。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古”字,通行本為“固”字,以前者為是。

  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

  這一句,帛書本為“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通行本為 “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帛書本第二句中的“古”字,通行本為“固”字,以前者為準(zhǔn)。

  將欲去之,必古與之。

  這句話,帛書本為“將欲去之,必古與之。”通行本為“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帛書本第一句中的“去”字,通行本為“廢”字,以前者為宜。帛書本第二句為“必古與之”,通行本為“必固興之”,以前者為是。

  將欲奪之,必古予之。

  此句,帛書本為“將欲奪之,必古予之。”通行本為“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帛書本第二句為“必古予之”,通行本為“必固與之”,以前者為準(zhǔn)。

  柔弱勝強(qiáng)。

  此一句,帛書本為“柔弱勝強(qiáng)。”通行本為“柔弱勝剛強(qiáng)。”帛書本比通行本少“剛”字,以無為宜。

  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句話,帛書本為“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通行本為“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帛書本第二句中的“邦”字,通行本為“國之”,以前者為準(zhǔ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原创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在线精品视频| 六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 中文字幕区自拍偷拍区| 91人妻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拍盗摄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黄色| 欧美综合色婷婷欧美激情|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播放| 最好看的人妻中文字幕|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内射污污内射亚洲|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午夜美女| 欧美一级日韩中文字幕| 九九热九九热九九热九九热| 欧美日本道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国产精品香蕉免费手机视频| 国语对白刺激高潮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剧情在线播放| 亚洲专区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一区中文字幕| 最近的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尤物天堂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午夜福利|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最新的黄色录像在线|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保健 | 日韩人妻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原创中文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