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公歷)——孔子誕辰日 孔子誕辰日指紀念孔子誕辰的節(jié)日,為夏歷八月廿七或陽歷9月28日。全稱孔子誕辰紀念日。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為“至圣先師”,誕生于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歷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或周靈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依西歷為西元前552年10月 3日。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兩千五百六十周年紀念日。
簡介
孔子誕辰日指紀念孔子誕辰的節(jié)日,為夏歷八月廿七或陽歷9月28日。全稱孔子誕辰紀念日。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為“至圣先師”,誕生于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歷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蛑莒`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依西歷為西元前552年10月3日。
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兩千五百六十周年紀念日。
在孔子誕辰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大韓民國、日本等地都有紀念活動。在文廟舉行“祭孔典禮”是常見的正式紀念活動。美國的“教師節(jié)”正是孔子誕辰。
目前,有不少儒家弟子把孔子誕辰日稱為圣誕節(jié),但并沒有被法定化。在中國目前尚未被官方確立為法定節(jié)日(1985年開始將9月10日訂為教師節(jié))。臺灣,孔子誕辰日的陽歷日子(9月28日)為法定教師節(jié)。
在香港,孔子誕辰日不是法定假日或公眾假期,只有部份學校會放假,但于2006年10月,香港孔教學院表示與香港的一些宗教團體就孔子誕辰日的夏歷日子成為公眾假期達成共識。
孔子簡介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鬃邮俏覈糯鷤ゴ蟮乃枷爰液徒逃遥寮覍W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jù)有關(guān)記載,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zhèn)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鬃拥难孕兴枷胫饕d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爭論的史料
關(guān)于孔子誕辰的早期記載,見于《公羊傳》、《谷梁傳》和《史記》。
《公羊傳》
《公羊傳》:“(魯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公至自晉。 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br> 《谷梁傳》
《谷梁傳》:“"(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公至自晉。 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br> 《史記》
《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關(guān)于《公羊傳》的“十有一月,庚子”,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吩唬骸鞍醋鳌隆呤且???级攀稀堕L歷》,十月庚辰小,十一月己酉大,十一月無庚子,庚子乃十月二十一日也。齊召南說?!闭f明前人已經(jīng)認定《公羊傳》有誤了。
推論
關(guān)于《史記》的“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史記索隱》曰:“《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彼抉R貞試圖從三正的角度為調(diào)和二說。梁玉繩以之為大謬:“從來三正推法,只以后月屬前月,并無以前月屬后月。周正十一月第能為夏正九月,未聞倒而為夏正之正月者?!睔v史上,認同“襄公二十一年”的主要有賈逵、何休、劉恕、馬端臨、宋濂、崔述、錢大昕等,認同“襄公二十二年”的則有杜預、袁樞、鄭樵、朱熹、黃宗羲、閻若璩、梁玉繩、崔適等,可謂旗鼓相當。 宋濂專門寫了一篇《孔子生卒歲月辨》,曰:“《公羊》《谷梁》二氏傳經(jīng)之家也,傳經(jīng)之家當有講師以次相授,且去孔子時又為甚近,其言必有據(jù)依。司馬遷固良史,則后于《谷梁》《公羊》者也,吾則無征乎爾?!绷河窭K《史記志疑》則曰:“從《公》、《谷》者,《索隱》、《外紀》、《黃氏外紀》及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之類也。從《史》者杜注《左傳》、《拾遺記》、《續(xù)博物志》、《古史》、《大紀》、《路史》、朱子《論語序說》、《通鑒前編》、余姚黃氏宗羲《南雷文約》之類也。 孔子
”梁氏又曰:“二十一處是已酉,二十二年是庚,當從《史記》為的。其徵有三:襄二十一年日食,必非生圣人之歲,一也?!豆?、《谷》皆口授,《公羊》著于漢景之刊,《谷梁》顯于漢宣之代,歷世既久,寧得無訛,二也。杜注哀十六年傳云‘仲尼至今七十三’?!段宕否T道傳》,道卒年七十三,時人皆謂與孔子同壽,則非七十四可知,三也。《困學紀聞》兩存其說,以為不可考。《索隱》深悼孔子生年莫定,致壽數(shù)不明,不然矣。若生月必當從谷梁在十月,以杜《長歷》推之,是年十一月無庚子,況三《傳》經(jīng)文于十月既書庚辰朔,則庚子在十月,倘作十一月,則一月只二十日,大不可通。且陸氏《公羊釋文》曰:‘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一本作“十一月”,又本無此句。’是知《公羊》傳寫訛異,非灼然可據(jù)者。至生日必庚子無疑,不但《公羊》書之,《南齊書》臧榮緒以宣尼生庚子日,陳《五經(jīng)》拜之,固確證也。綜而論之,年宜依《史記》,月宜用《谷梁》,日則庚子?!堵肥酚嗾摗范榘嗽仑テ呷湛鬃由忠段逍袝分^生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甲申時,斯不足辨耳?!币源藶榫€索,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爭論材料。 現(xiàn)在看來,梁玉繩孔子二十二年生的理由沒有一條是堅實的,當然也不只是他一人,其實東漢以降諸人,無論持哪一說,均沒有更多的理由。在沒有更多證據(jù)的時候,以《谷梁傳》為依據(jù)要合理一些。
《公羊》《谷梁》二傳均有魯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頻食的記載,《谷梁傳》楊士勛疏曰:“據(jù)今歷無有頻食之理,但古或有之?!爆F(xiàn)代天文學證明,頻食雖有,但魯襄公21年即公元前552年沒有,儒略歷該年8月20日在曲阜可以看到一次食分達到0.7的日偏食,這一天的紀日干支恰為庚戌,這就與《公羊傳》和《谷梁傳》中的“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記載吻合,至于《公羊》《谷梁》二傳所載該年十月庚辰朔日食無疑有誤了。
農(nóng)歷8月27的來源
概述
晉明帝太寧三年詔四時祀孔子。據(jù)說以后歷代加增,每年的祭孔活動大小有50多次。但以春秋兩次大祭為主,尤以秋祭為重。將每年的大祭定在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日,據(jù)說是出自出自孔氏家譜,國民政府曾據(jù)此定夏歷八月二十七日作為教師節(jié),后來又邀請歷法及考據(jù)專家把它換算為公歷9月28日,值得注意的換算成是9月28日采用的是格里歷。
可靠性分析
分析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是如何得來的及其可靠性:
如梁玉繩所述那樣,把《史記》的“魯襄公二十二年”和《谷梁傳》的“十月庚子日”拉到一起,就是“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再根據(jù)“三正說”把周正“十月”改為夏正“八月”,把日干“庚子”換算成數(shù)字紀日“二十七”,“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就出來了。
但是,《史記》僅記載“魯襄公二十二年”,無孔子生日的干支,而《谷梁傳》的“十月庚子日”是“魯襄公二十一年”,這樣把兩者給合起來,顯然不合理的。 從歷法發(fā)展來看,戰(zhàn)國以前是干支紀日,“二十七日”這種數(shù)字紀日不大可能是西漢前期的記載。
殷墟甲骨刻辭采用干支紀日。
徐錫臺先生說:“周原甲骨文中出‘既吉’,‘既魄’,‘既死’,說明在周文王時就已用月相補充殷的干支紀日方法”。而《尚書》及出土銅器銘文中大量使用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來描述月相輔助紀日。夏商周工程階段性成果傾向于“月相四分”,并歸納出西周時期置閏規(guī)律:1.西周歷法采用“朔”或“朏”為月首。認識朔以前,當以“朏”為月首。2.西周歷法的建正多為建子、建丑。3.西周歷法一般采用年終置閏。這說明當時的歷法水平還沒達到“四分歷”的程度。
《后漢書·律歷志》賈逵論歷曰:“以《太初歷》考漢元盡太初元年日食二十三事,其十七得朔,四得晦,二得二日。新歷七得朔,十四得晦,二得二日。以《太初歷》考太初元年盡更始二年二十四事,十得晦。以新歷十六得朔,七得二日,一得晦。以《太初歷》考建武元年盡永元元年二十三事,五得朔,十八得晦。以新歷十七得朔,三得晦,三得二日?!薄稘h書·五行志》:“凡漢著紀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薄逗鬂h書·律歷志》:“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統(tǒng)歷》,施行百有余年,歷稍后天,朔先于歷,朔或在晦,月或朔見?!?
從西周和兩漢歷法水平來看,春秋時期當不能準確預推朔日,但春秋所記載的“日有食之”均在朔日,春秋中的朔日能與日食相吻合的原因何在?我們推測,春秋時期只能大體按一個月29天有余,30天不足定出朔日來進行“告朔”,并隨時根據(jù)發(fā)生的日食來調(diào)整朔日,如《說文》所云“日蝕則朔,月蝕則望”?!洞呵铩分信c日食相關(guān)的“朔日”,并不是事前推算出來的,而是發(fā)生日食之后,把“日食”記載于日之“干支”之后,并書上“朔”,所以才有那么準確,也算是“事以系日”的內(nèi)容之一吧。
朔日不定,也就無法用數(shù)字紀日。數(shù)字紀日當在《歷術(shù)甲子篇》所記載的“四分歷”歷法出現(xiàn)之后。利用四分歷的“月朔旦甲子日法”才能比較準確地定出朔日及月的大小,此后數(shù)字紀日才流行開來。從存世文獻看,我國以數(shù)字紀日大概當從西漢后期才開始,至魏晉才日見通行起來。楚簡中尚是干支紀日,疏勒河漢簡中已有數(shù)字紀日,其年代一般認為是東漢,也有人認為“疏勒紀年簡上下時限為公元前98年至公元137年”,但也不會早于《谷梁》、《公羊》二傳??资霞易V的“八月二十七”不大可能是于西漢前期的記載,當是后人的追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