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人:四川省郫縣犀浦實驗學校 康念菊
整理、評點:四川省郫縣教委教研室 戴 偉
【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我們班蘭天同學畫的一幅畫。(實物投影儀展示畫面,學生觀察)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出畫面內(nèi)容。
男生答:畫面上有一條馬路,旁邊有很多花草樹木。
師:說得不錯。哪位同學還能說得再細致具體一些呢?
女生答:畫面上有一條彎曲的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樹。
師:說得太好了。你喜歡這些行道樹嗎?
女生答:喜歡。
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嗎?
全班答:喜歡。
師: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聪矚g呢?是喜歡蘭天同學畫得好呢,還是喜歡行道樹本身?(學生笑,有人說“都喜歡。”)好,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為我們描繪的行道樹(師板書課題),看看我們所喜歡的行道樹是怎樣的一種樹。
二、朗讀練習,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讀完后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學生讀完課文后,馬上就有人舉手發(fā)言)
生:本文給我們介紹了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生:本文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行道樹的自述。
師:好!兩位同學分別從文章主題和寫作手法來談,很不錯。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學生自由朗讀,并在書中圈點勾畫,很快,又有學生舉手)
生:我最喜歡第3自然段,因為這段告訴了我們行道樹的痛苦是它自己選擇的。
師:你能把這段讀給我們聽一聽嗎?
生 朗讀第3自然段,讀完之后全班鼓掌。
師:讀得真好,同學們的掌聲是給你最高的評價。(全班同學再次鼓掌)我們再請一些同學來談一談,讀一讀。
生:我最喜歡第2自然段。它告訴了我們行道樹生長的環(huán)境。我喜歡其他樹生長的環(huán)境,更喜歡行道樹的生長環(huán)境,它懂得奉獻。
師:說得太好了。你把這段也讀一下吧。
生 朗讀第2自然段。
師:她讀得如何?哪位同學來評價一下?
生:她讀得沒節(jié)奏,沒感情,聲音小。
師(笑):哦,是這樣的嗎?你給我們讀一讀吧。
生 朗讀第2自然段,讀后,學生鼓掌。
師:讀得好!朗讀不光要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還要有感情,語調(diào)抑揚。下邊的同學可得多注意朗讀要求,向他學習啊。請同學們繼續(xù)談。
生:我喜歡最后一句。行道樹告訴我們它是憂愁而快樂的樹。
師:你讀來聽一聽。
生讀。全班掌聲鼓勵。
生:我喜歡第5自然段。行道樹告訴我們它最自豪的時刻是清晨。
生 朗讀第5自然段。同學鼓掌。師環(huán)視教室,無人舉手,便再次強調(diào)朗讀的要求,然后要學生再齊聲朗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師:下面我們要進入攻堅階段,對內(nèi)容進行具體探究。大家還是按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學生分小組學習,老師行間指導,約5分鐘后)
師:現(xiàn)在請各組把你們“合作探究,互問互答”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我們集體探究。
生:我們的問題在第3自然段。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師:這個問題提得太有價值,太有深度了,我們得好好探究一番。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談?wù)勀銈儗@個問題的探究?
生:就是說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生(補充):因為神圣的事業(yè)是要付出代價的,從事這種事業(yè)需要犧牲。
師:在課文中能找出描寫痛苦的詞語嗎?
生紛紛答:能。“抖不落的煙塵”“夜晚苦熬”“憂愁”“墮落”。
生:給市民帶來快樂。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加點的詞語系板書部分,下同)
師:剛才有同學說了“神圣的事業(yè)是要付出代價的,從事這種事業(yè)需要犧牲”,行道樹的這份深沉與痛苦就是一種犧牲,這種犧牲是什么精神的體現(xiàn)?
生紛紛答:“以苦為樂”,“奉獻精神”
生:“好人”“偉大的人”。
生(補充):“大寫的人”“奉獻者”。
師:答得太好了。是的,這些人叫奉獻者,行道樹象征了這種奉獻者。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請同學們下去搜集一下,寫在素材本上。現(xiàn)在請同學們繼續(xù)提問題。
生:第2自然段中說“這無疑是一種墮落”。“墮落”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墮落”在這里指它們遠離了森林,遠離了它們的伙伴,是行道樹的主觀感受。
生:我覺得這里的“墮落”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墮落”不同,它是行道樹同森林里的伙伴相比較說的,好像是一種幽默的說法。
(師肯定。學生繼續(xù)就“合作探究,互問互答”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集體探究)
生:我們組認為第4自然段有兩句話不好理解。“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既然是“別人都不迎接”,為什么“我們”去了?
生:這是假設(shè)。
師:只是假設(shè)?能不能結(jié)合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來思考。
生:因為別人都不去,“我們”就去了。“我們”去是命運安排的,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奉獻精神。
師:回答得有道理。要理解課文中的疑難問題,一定要結(jié)合課文,看看前后是怎么說的。這就叫“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同學們繼續(xù)提問題吧。
生:我們的問題在最后一個自然段,為什么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和“快樂”好像有點矛盾。
師:大家認為這兩個詞矛盾嗎?
生齊答:不矛盾。
師:為什么?談?wù)劺碛砂?。?
生:不矛盾。因為“憂愁”是說它有抖不落的煙塵,人們不重視它,“快樂”說的是它能給人們帶來清新的空氣。
生:“憂愁”是為城市空氣污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快樂”是因為“我們”能“在春天勤生綠葉”,“在夏日獻出綠陰”,為城市制造清新。
師(指著板書):對,“憂愁”是它奮斗的痛苦,“快樂”是它奮斗的結(jié)果。文章正是通過行道樹內(nèi)心世界的獨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這時鈴聲響了)
師:今天我們就探究到這兒。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我們下來繼續(xù)探究交流。下課。
附板書:
行 道 樹
張曉風
【評點】
《行道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改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的罹绽蠋煹倪@堂課,是我們實驗區(qū)初一語文的一堂研究課,它給我們參加實驗的老師很好的啟發(fā),對我們?nèi)绾芜M行課改試教提供了較好的范例。其主要特點有:
1. 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開始時用該班學生的一幅畫引入,讓學生說出畫的內(nèi)容,這種方法很好。因為這張畫是他們熟悉的同學畫的,他們感到親切,產(chǎn)生了學習的沖動和興趣,這樣一開始就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帶著一種輕松自如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為教學的開展做好了第一步。
2. 通過朗讀讓學生整體感悟。
過去一些老師的語文課,喜歡逐段串講,然后歸納中心,并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一條規(guī)律。其實,語文教學中應(yīng)當重視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對課文進行逐段串講,只是就課講課,是把一篇整體的美文大卸八塊,搞得支離破碎,破壞了文本原有的美,使學生學來感到枯燥厭煩,這正是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體現(xiàn),也正是過去我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灌輸知識的狀況。這些都是我們當前所進行的語文課改必須摒棄的??道蠋煹倪@堂課,就是對過去的所謂的“規(guī)律”的反動,它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的理念,突出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進而感知美、體味美。
3. 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道蠋煹倪@堂課,不論是在整體感悟還是在局部探討上,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都體現(xiàn)了他們的積極思維。按四人小組所進行的“合作探究,互問互答”,學生的積極發(fā)問和答問,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無不在不經(jīng)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帶給我們的享樂──語文不再是無趣的了,課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學有了它獨特的神韻了。
4. 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這堂課的朗讀訓練和對課文的研討,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整堂課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對問題的探究,都考慮到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法指導上。書應(yīng)該怎么讀,對不理解的問題應(yīng)該如何探究,教師都隨時作了適當?shù)狞c撥。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過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