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進場的信號
1 股價大幅下跌后,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的出現(xiàn)寬幅震蕩。
2 當股價處于底位時,如果多次出現(xiàn)大買單,而股價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上漲。
3 分時圖忽上忽下,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
4 委賣大于成交,大于委買,價格上漲。
5 近期每股成交股數(shù)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shù)
6 小盤股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100手的買盤,中盤股,300手。大盤股,500手
7 3--5個月內,換手累計達到200%
8 換手呈增加趨勢
9 原先成交極度萎靡,某天起,成交量逐步放大
10 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xiàn)逐漸放量
11 股價尾盤跳水,次日低開高走
12 在5分鐘走勢圖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連串的小陽線
13 股價低位盤整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十字線
14 遇利空打擊,股價反漲
15 大盤急跌它盤跌,大盤橫盤它微升
16 大盤反彈時,它強勁反彈,且成交量放大
17 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于大盤
18 股價比同類股的價格堅挺
19 日K線成縮量上升走勢
單峰密集是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密集峰形,它表明該股票的流通籌碼在某一特定價格區(qū)域充分集中。
(一)低位單峰密集:指成本分布在某個低價位區(qū)域形成高度密集的狀態(tài)。在低位密集峰的上方幾乎沒有籌碼分布。其技術特點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股價經(jīng)過一輪大的下跌而形成的低位密集狀態(tài)。
(2)股價經(jīng)過較長時間下跌整理而形成的低位密集狀態(tài)。
(3)低位密集峰上方幾乎沒有籌碼分布。
(4)低位密集的時間越長,行情爆發(fā)的可能性越大,力度越強。
低位單峰密集是由流通籌碼在低位實現(xiàn)了充分換手所形成的。隨著股票價格的不斷下跌,在高位被套的籌碼在絕望中割肉,最終在低位被多方承接和消化,最終形成了低位的單峰密集狀態(tài)。在低位密集峰的上方成本的消失,意味著空方力量的消失。
(二)高位單峰密集:指成本分布在某個高價位區(qū)域形成的高度密集的狀態(tài)。在高位的下方幾乎沒有籌碼分布。
高位單峰密集的技術要點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股價經(jīng)過一輪較大的上漲而形成的高位密集峰。
(2)股價在高位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橫盤整理而形成的密集峰。
(3)高位密集峰的下方幾乎沒有籌碼的分布。
(4)高位密集峰意味著主力在高位重新選擇了走勢的方向。后期走勢有兩種可能,一是高位換手充分,主力已經(jīng)獲利出局,行情即將反轉;二是主力在高位重新集結,將展開新一輪行情。
這就要求對高位趨勢的方向性進行有效判斷,如果股價跌破高位密集峰,則意味著行情反轉;如股價突破高位密集峰,則意味著新一輪行情的啟動。
多峰密集
多峰密集是指股票籌碼分布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價位區(qū)域,成本分布形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密集峰形。
在多峰密集中,上方的密集峰,稱為上密集峰;下方的密集峰,稱為下密集峰;中間的密集峰,稱為中密集峰;多峰之間的凹陷處稱為峰谷。
根據(jù)上下一峰形成的次序不同,可分為下跌多峰和上漲多峰。
(一)上漲多密集峰
上漲多密集峰是由低位單峰密集上漲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以上的單峰密集的狀態(tài)。在成本分布中表現(xiàn)出籌碼在多個價位成成交密集區(qū)域。
1、上漲下密集峰
上漲下密集峰通常為吸籌峰,是由股價經(jīng)過上一輪下跌所形成的低位單峰密集,在下密集峰處的投資者多為行情發(fā)動的進場者。隨著股價的上漲,低位籌碼不斷地在高位獲利了結,使得上漲下密集峰不斷縮小,這個過程也是籌碼轉換的過程。
對上漲多峰的研究要觀察上下峰的對比。如果上密集峰小于下密集峰,行情將繼續(xù)看漲,如果上密集峰增大,下密集峰減小,是籌碼上移的表現(xiàn),此時高位換手充分,主力出貨可能性很大。
2、上漲上密集峰
上漲上密集峰多為換手峰,是股價突破下密集峰形成上漲趨勢,經(jīng)過一段上漲后作震蕩整理形成的相對高位的成本分布狀態(tài)。
上漲上密集峰多為下密集峰處跟進的籌碼在高位不斷獲利回吐,繼續(xù)看漲者在此處不斷跟進,成交大量換手,形成上漲上密集峰。
需要注意的是:上密集峰的持倉者性質極為重要,如果上密集峰的主要持倉者為散戶,那么意味著上漲行情的結束。如果上密集峰的主要持倉者為主力,則意味著還有一輪新的行情在孕育之中。
當股價形成上密集峰后,又回落整理,此時的的上密集峰成為阻力峰。股價在震蕩上彈至上密集峰處將受阻力。這是因為此時上密集峰處累積了大量的套牢盤,當股價反彈至此處時會面臨解套的壓力。
3、上漲中密集峰
股價在上漲過程中低位密集峰和高位密集峰并沒有被消耗掉,又開始了一個更高的價位的密集峰。那么原來的上漲高密集峰此時即為上漲中密集峰。中密集峰有時有一個或者多個,是上漲成本分布形態(tài)的中繼表現(xiàn)。上漲中密集峰是上漲行情的延續(xù)的重要表現(xiàn)。在中密集峰中原低位密集峰的投資者因獲利回吐,完成了部分的成本換手,新的投資者積極承接低位的籌碼,所以形成中密集峰。
中密集峰是支撐峰,但中密集峰的支撐力沒有下密集峰強。
中密集峰是阻力峰,如果股價向下跌破中密集峰,又反彈到中密集處,此處為形成明顯的阻力位。
(二)上漲多峰峰谷
峰谷也是籌碼真空區(qū),即意味著在峰谷處沒有籌碼分布。股價在峰谷處也多表現(xiàn)為震蕩整理態(tài)勢。如果峰谷被填平,使相鄰的二個密集峰變成單峰。
幾種典型的莊家對倒行為
(1) 實時盤中成交量一直不活躍,突破出現(xiàn)大手成交。這種大手成交可能只有一筆或連續(xù)幾筆,但隨后成交又回到原先不活躍的狀態(tài)。這種突發(fā)性孤零零的大手成交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2) 當賣一到賣五掛單較小,大手成交雖然將它們全部掃清,但大手成交的量過大,有殺雞用牛刀之感,且股價并未出現(xiàn)較大的升幅。這種上漲狀態(tài)的大手成交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3) 當股價出現(xiàn)急跌,大手成交連續(xù)出現(xiàn),有排山倒海之感,往往是主力為洗盤故意制造恐怖氣氛。這種大手成交的放量下跌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4) 股價剛啟動上攻行情不久,漲幅不大,當日盤中以大手成交開盤且高開低走,跌幅較大。這是主力洗盤的對倒行為。
(5) 昨日成交并不活躍的股票,今日開盤中以大手成交開盤,是典型的主力對倒行為。
(6) 整日盤中是呈弱勢震蕩走勢,買賣盤各級掛單都小,尾盤時突然連續(xù)大手成交拉升。這是主力為明天做盤,是典型的主力對倒行為。
如何有效測算反彈理論高度和下跌低點理論價位
如何有效測算反彈理論高度
有一種簡單而神奇的公式,精算出大盤和個股的理論漲跌幅,且準確率奇高。
其實,這是應用江恩法則的1/2理論來測算后市的階段性反彈高度和下跌底部。用這種方法測算大盤和個股的漲跌幅,方法簡單實用。
⑴ 測算反彈的理論高度。
方法是用最高點減去最低點再除以2,然后再加上最低點,即為最后的反彈理論高度。
其計算公式可表述為:X(理論漲幅)= D(最低點或最低價)+[H(最高點或最高價)—D(最低點或最低價)]÷2。
如何測算下跌低點理論價位
其計算方法是用前期明顯高點減前期明顯反彈低點二次,負數(shù)為多少,就是它的理論跌幅的最低點或最低價。
用公式表示為:X(買入價)= H(前期高點)—低點—低點
實例:低點買入中國聯(lián)通(600050)
時間:2002年11月。
中國聯(lián)通2002年上市后,在2002年的11月5日有一個明顯的高點3.09元,后下跌到11月27日最低價為2.85元。這時反彈留下了一個低點。后來,該股在12月26日再度跌破2.85的低點,此時一個買進公式成立:用最高收盤3.09元減去前期低點2.85的余數(shù)再減一次2.85得數(shù)為負2.61元。那么,你就在2.61元處加上3分錢全線滿倉,實際聯(lián)通跌到2.62元后,于2003年1月7日拉出陽線,8日接近漲停后一路拉升至 5.36元,凈賺204.5%。
行情是這樣“煉”成的
一輪行情的發(fā)展都是由成本轉換開始的,又因成本轉換而結束。形象的說,其實成本轉換就是籌碼的移動,也就是持倉籌碼由一個價位向另一個價位移動的過程。也可以這樣理解:股份的變動也就是持倉籌碼數(shù)量的轉移。
一輪行情只要由三個階段構成:吸籌階段、拉升階段和派發(fā)階段。吸籌階段主要任務是在低位大量買入股票。吸籌是否充分,主力持倉的多少對其做盤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持倉量決定了其利潤量;籌碼越多,利潤實現(xiàn)量越大。
(2)持倉量決定了其控盤程度,主力吸收的籌碼越多,主力對股票的控制能力越強。
(3)在吸籌階段也常伴隨洗盤過程,迫使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地割肉出局,主力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
拉升階段的任務是使股價脫離主力吸籌成本區(qū),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但其大部分籌碼仍按兵不動地留在了吸籌區(qū),等待高位賣出。
在拉升過程中,部分股民紛紛追漲,同時部分股民獲利回吐。對于主力來說,如有大勢配合,主力只需點上一把火,拉升工作主要由股民自行完成的。其間,主力主要是利用控盤能力調控拉升節(jié)奏。
派發(fā)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賣出持倉籌碼,實現(xiàn)坐莊利潤。股價經(jīng)拉升脫離成本區(qū)達到主力的贏利區(qū)域,主力高位出貨的可能性不斷增大。隨著高位換手的充分,拉升前的低位籌碼被上移至高位。而當?shù)臀换I碼移動工作完成時,主力出貨工作也宣告完成,一輪下跌行情也隨之降臨。
在一輪行情的流程中要充分認清兩個概念:低位充分換手和高位充分換手。低位充分換手是吸籌充分的條件。高位充分換手是派發(fā)階段完成的標志。(所謂充分換手就是在一定的價格區(qū)域成交高度密集,使分散在各價位上的籌碼充分集中在一個主要的價格區(qū)域。)
總之,任何一輪行情都是由高位換手到低位換手,再由低位換手到高位換手;這種成本轉換的過程不僅是利潤實現(xiàn)的過程,也是割肉虧損的過程,從而形成了股票走勢的全部歷史。
成交量
淺談量能的變化
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我們有必要仔細研究,全面把握。
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因此,市場分歧促成成交。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fā)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后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放量一般發(fā)生在市場趨勢發(fā)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后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后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于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tài),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chǎn)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量不規(guī)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fā)利好或大盤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沒了后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犯盲人摸象的錯誤。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再談成交量
市場往往認為成交量是不會騙人的,成交量的大小與股價的漲跌成正比關系,這種量價配合的觀點有時是正確的,但在許多情況下是片面的,甚至完全是錯誤的。事實上成交量也會騙人,往往是主力設置陷阱的最佳辦法,它對那些多少了解一些量價分析,但又似懂非懂的人一騙就上鉤,許多人往往深受其害,在實戰(zhàn)中我總結出以下經(jīng)驗:
1、成交量的變化關鍵在于趨勢。趨勢是金,所謂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只是相對某一段時期而言的,具體的內容則需要看其當時的盤面狀態(tài)、以及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真正確定未來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在股價走勢中,量的變化有許多情況,最難判斷的是一個界限,多少算放量,多少算縮量,實際上并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guī)律,也沒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絕對數(shù)據(jù)。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勢”,即放量的趨勢和縮量的趨勢,這種趨勢的把握來自于對前期走勢的整體判斷以及當時的市場變化狀態(tài),還有很難說明白的市場心理變化。在用成交手數(shù)作為成交量研判的主要依據(jù)時,也可輔助使用成交金額與換手率進行研判,從而更好地把握量的 “勢”。這里重點談談溫和放量與突放巨量的運用。
溫和放量,指成交量在持續(xù)低迷之后,突然出現(xiàn)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xù)溫和放量形態(tài),也稱作“量堆”。個股出現(xiàn)底部的“量堆”現(xiàn)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xiàn)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之上升,縮量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
突放巨量,一般來說在上漲過程中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后市繼續(xù)上漲將十分困難,即“先見天量,后見天價”;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股價繼續(xù)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反彈的可能就在眼前了,即“市場在恐懼中見底”。
2、上升途中縮量上攻天天漲,下跌途中縮量陰跌天天跌。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股價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價漲量增,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股價將繼續(xù)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股價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xù)上行。實際情況其實不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典型的現(xiàn)象是上漲初期需要價量配合,上漲一段后則不同了,主力控盤個股的股價往往越是上漲成交量反而萎縮了,直到再次放量上漲或高位放量滯脹時反而預示著要出貨了。上漲過程不放量表明沒有人賣股票,而盤面又能保持和諧的走勢,說明持有者一致看好后市走勢,股價的上漲根本沒有拋盤,因為大部分籌碼已被主力鎖定了,在沒有拋壓的情況下,股價的上漲并不需要成交量的。
股價在下跌過程中不放量是正?,F(xiàn)象,一是沒有接盤因此拋不出去,二是惜售情節(jié)較高沒有人肯割肉。因此縮量下跌的股票,要看速率,快速縮量才好,否則可能會綿綿陰跌無止期。實戰(zhàn)中往往出現(xiàn)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xiàn)象,只有在出現(xiàn)恐慌性拋盤之后,再次放量才會有所企穩(wěn)。其實放量下跌說明拋盤大的同時接盤也大,反而是好事,尤其是在下跌的末期,顯示出有人開始搶反彈。由于弱勢反彈主要靠市場的惜售心理所支撐的,止跌反彈的初期往往會出現(xiàn)在恐懼中單針見底,因此需要放量,但之后的上攻反而會呈現(xiàn)縮量反彈天天漲的現(xiàn)象,這時不必理會某些市場人士喋喋不休的放量論調,因為弱勢反彈中一旦再度放量,就說明籌碼已松動了,預示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
股價的漲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該股籌碼的分布狀況以及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的:動用的資金量越大、籌碼越集中,走勢便較為穩(wěn)定,不易受大盤所左右;動用的資金量越小、籌碼分散在大多數(shù)散戶手中,股價走勢漲難跌易,難有大的作為,如何估算主力持倉數(shù)量呢?筆者的經(jīng)驗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求和平均來判斷
三招精確計算莊家持倉量
1、筆者通過實戰(zhàn)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tǒng)計進行測算,公式一如下: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后將若干天進行累加,筆者經(jīng)驗至少換手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不厭其煩的統(tǒng)計分析,經(jīng)過筆者長時間實證統(tǒng)計,準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于10%。
2、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筆者的經(jīng)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并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因此,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3或總成交量×1/4,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或1/4,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量。
3、個股在低位出現(xiàn)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準為階段漲幅小于50%,最好為小于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后于“量”的個股。筆者的經(jīng)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shù),每經(jīng)過倍數(shù)階段如2、3、4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fā)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公式三: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zhàn)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shù)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于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主力一旦對冷門股持續(xù)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主力手中的持倉量。<BR><BR> 最后,為了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后得出的就是主力的持倉數(shù)量。
三招精確計算莊家持倉量
個人認為股票非高等數(shù)學或計算機語言就能描述計算供求買賣的籌碼的,那就安慰一下吧.
{公式一 }
底部周期:=LLVBARS(HIGH,200);
AA:=VOL/((HIGH-LOW)*2-ABS(CLOSE-OPEN));
主動買盤:=IF(CLOSE>OPEN,AA*(HIGH-LOW),IF(CLOSE<OPEN,AA*((HIGH-OPEN)+(CLOSE-LOW)),VOL/2));
主動賣盤:=IF(CLOSE>OPEN,0-AA*((HIGH-CLOSE)+(OPEN-LOW)),IF(CLOSE<OPEN,0-AA*(HIGH-LOW),0-VOL/2));
當日主力買入量:=(底部周期*(主動買盤*1/2+主動賣盤*1/10)/2)/底部周期;
總買入量:=SUM(當日主力買入量,200)*0.9;
換手率:=總買入量*100/CAPITAL;
{公式二如下:}
主力買入量:=主動買盤>65;
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力買入量{(忽略散戶 的買入量)};
莊家持倉量:SUM(持倉量,144)*1/4;
{公式三:} ==================================== (自已建立指數(shù))
階段:=SUM(VOL,底部周期);
換手:=階段*100/CAPITAL;
某段換手率:=CLOSE<(LLV(VOL,89)*1.4) AND 換手>0.4;
大盤階段:=SUM(INDEXV,底部周期);
大盤換手率:=大盤階段*100/大盤CAPITAL;
公式三:=CAPITAL*(某段換手率-大盤換手率)/3;
精確主力持倉量:(總買入量+莊家持倉量+公式三)/3;
=CAPITAL*(某段換手率-大盤換手率)/3;
精確主力持倉量:(總買入量+莊家持倉量+公式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