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考試資料《心理學》——第四章 感覺和知覺 第四章 感覺和知覺 【考試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復習,了解感覺的概念及種類,正確理解感受野與特征偵察;熟悉知覺的概念與分類,能根據具體事例來正確區(qū)分空間知覺(形狀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大小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真動知覺、似動知覺)、錯覺(大小錯覺、方向錯覺、線條彎曲錯覺、線條長短錯覺)的種類;正確理解感受性和感覺閾限的概念及兩者的關系,觀察的概念及其品質;掌握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關系的定律,感覺適應、對比現(xiàn)象,知覺的基本特性及其運用;能聯(lián)系實際綜合分析與掌握良好觀察力的培養(yǎng)方法。 【大綱內容與重點】 第一節(jié)感覺與知覺的概述 一、感覺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人的認識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可分為若干階段。感覺屬于人的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 感覺是關于客觀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感覺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關于世界一切知識的最初源泉 (二)感覺的分類 劃分感覺種類可以依據不同的標準。 1.從刺激的來源分,感覺可分為外受感覺、內受感覺和本受感覺。外受感覺接受身體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個別屬性。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感覺等。內受感覺是人對機體內的刺激即身體內臟器官的不同狀態(tài)的反映。如饑餓覺、渴覺、內臟痛覺等。人身體外部的事物屬于客觀存在,人的機體對于人的意識來說也是客觀存在,因此人對自己機體這個客觀存在也有感覺。例如,人的腸胃收縮時,人對這種刺激也會產生相應的饑餓覺或內臟痛覺。本受感覺就是運動覺或動覺。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運動時肌肉的活動情況。本受感覺是對機體位置、運動狀態(tài)的反映。 2.從刺激的性質來分,感覺又可分為電磁的、機械的、熱的、化學的四大類。視覺是對電磁波(光波)的反映。聽覺是對機械振動(聲波)的反映。溫度覺是對熱(即溫度)的反映;味覺、嗅覺是對化學刺激的反映。如氣味、味道等。 (三)感受野與特征偵察 20世紀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電極技術研究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信息加工,發(fā)現(xiàn),當呈現(xiàn)某種特定刺激的同時,可記錄到感覺神經通路及大腦皮質各水平上單個神經細胞的放電現(xiàn)象。據此,可揭示該神經細胞所管轄的刺激區(qū)域。這個區(qū)域稱為該神經細胞的感受野,而每個神經細胞的感受野都具有偵察特定特征的功能,所以亦稱為特征偵察器。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作為視覺特征偵察器的大腦相應皮層細胞可分為三類:一是簡單細胞;二是復雜細胞;三是超復雜細胞。 二、知覺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覺 知覺是人對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綜合的、整體的直接反映。是個體選擇、組織并解釋感覺的過程。 客觀事物具有各種屬性并由各個部分組成。當它們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時,人對其各種屬性或各組成部分的認識,一般不是把單個屬性或某個部分孤立地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綜合起來,對事物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事實上,人首先通過感覺來反映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和人所處的某種活動狀態(tài)的信息。生活中,由于物體的個別屬性并不是脫離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因此,人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是作為事物的一個方面而與整個事物同時被反映的。如,一朵玫瑰花放在眼前,人們不僅看到花的顏色,還嗅到花香;不僅看到花瓣,還看到花蕊、花托。花的顏色、氣味及各部分在人腦中產生的是關于這朵玫瑰花的整體形象。這就是知覺。知覺和感覺一樣,都屬于感性認識階段,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而產生的。 知覺作為事物的綜合、整體反映,一方面是由于事物的各種屬性與各組成部分在客觀上就是相互聯(lián)系著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的知識、經驗。人的實踐使人認識到某些刺激是連帶發(fā)生、連帶運動變化或連帶消失的,因而就把這些連帶著的刺激組織起來,把無連帶關系的刺激區(qū)別開來。 (二)知覺的分類 、 知覺分類的標準有多種。根據知覺中占主導地位的分析器活動,可以把它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以及視聽知覺、觸摸知覺等。 根據知覺對象的空間、時間存在形式和運動的特性,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根據知覺是否與客觀事物符合,可以把它分為正確的知覺與錯覺。 1.空間知覺??臻g知覺是個體對物體空間特性即形狀、大小、距離、立體、方位等的知覺。它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知覺和方位知覺等。 (1)形狀知覺。形狀知覺是個體對物體各部分排列組合的反映。形狀知覺主要是靠視覺、觸覺和動覺的協(xié)同活動而實現(xiàn)的。 (2)深度知覺。深度知覺又稱距離知覺或立體知覺,是個體對同一物體的凹凸或對不同物體的遠近的反映。 (3)大小知覺。大小知覺是個體對物體的空間尺寸的反映。 (4)方位知覺。方位知覺是個體對自身或物體所處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方位知覺有上下、左右、前后三維。 2.時間知覺。時間知覺是個體對客觀現(xiàn)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時間知覺必須依賴一些媒介,即人總是通過某種衡量時間的媒介來反映時間的。 . 3.運動知覺。運動知覺是個體對物體在空間位移的反映。它是通過視覺、動覺、平衡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協(xié)同活動而實現(xiàn)的。運動知覺的產生依賴于許多主客觀條件。運動知覺包括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 (1)真動知覺。真動知覺是指物體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從—處向另一處作連續(xù)性位移而 引起的知覺,即真動知覺是對物體本身真正的空間位移和移動速度的知覺。人的運動知覺直接依賴于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運動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產生運動知覺。 (2)似動知覺。似動知覺又叫似動運動知覺。兩個靜態(tài)的物體,按一定時間依次呈現(xiàn),使人覺得是一個動態(tài)的物體,即同一個物體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這種現(xiàn)象叫做似動知覺。 4.錯覺。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錯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情況。在各種錯覺現(xiàn)象中,視錯覺表現(xiàn)得最明顯,其中幾何圖形錯覺研究得較多。明顯的幾何圖形錯覺有以下幾種:(1)大小錯覺(2)方向錯覺(3)線條彎曲錯覺(4)線段長短錯覺 除幾何圖形錯覺外,形重錯覺、方位錯覺表現(xiàn)得也較明顯。錯覺產生的原因有多種解釋,但迄今仍未有令人滿意的解釋。 第二節(jié)感覺和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 一、感覺的一般規(guī)律 感覺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是感受性變化。人的各種感覺器官都有其對適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稱為感受性。 (一)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感受性是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人的每一種感覺都有兩種感受性:絕對感受性和差別感受性。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覺閾限來度量的。感覺閾限又分絕對感覺閾限與差別感覺閾限。 1.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絕對感受性就是人對最小的客觀刺激量的感覺能力。刺激物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人們的感覺,太弱的刺激人們常常感覺不到。那種剛剛能感覺到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它是絕對感受性的客觀指標。絕對感覺閾限越大,即能夠引起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絕對閾限越小,即能夠引起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則感受性越大。即絕對感受性低意味著需要很強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覺,表現(xiàn)為該種感覺的絕對感覺閾限較高。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量上成反比關系,用公式表示為:E=I/R 在公式中,E代表絕對感受性,R代表絕對感覺閾限。 閾限的值并不是絕對不變的,而且人的各種感覺的絕對感覺閾限是不同的。不同個體的絕對感覺閾限也有差異,而且感覺閾限也會因機體健康狀況或機體生理狀況及一些其他心理因素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處于絕對感覺閾限以下的刺激,雖然未被人感覺到,但并不等于人的機體無反應,一般來說,絕對感覺閾限以下的閾下刺激也能引起一定的生理反應,只是這種生理反應沒有被人感覺到。 2.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是對兩個刺激量強度差別的感覺能力。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叫做差別感覺閾限。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亦成反比關系。差別感覺閾限越小,差別感受性越大;反之,差別感覺閾限越大,差別感受性越小。 1834年,德國生理學家兼物理學家韋伯曾系統(tǒng)地研究了觸覺的差別閾限。發(fā)現(xiàn)為了引起差別感覺,刺激的增量與原刺激量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即差別感覺閾限與原來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 K=△I/I 公式中,I代表原刺激量,△I代表此時的差別閾限,K代表常數。這個公式叫韋伯定律。 費希納在韋伯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定律。 3.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定律。19世紀60年代初,費希納根據等距量表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符合對數定律。 20世紀60年代初,斯蒂文斯又根據比例量表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符合冪定律。 這兩個定律各有其實驗依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因此這兩個定律都不是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普遍定律。 化而變化。 (二)感受性變化規(guī)律 1.適應。同一感受器內,由于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xù)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適應。人對刺激的感受性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適應周圍環(huán)境刺激的變化,機體的感受性需要調整。這種調整就是適應。適應現(xiàn)象發(fā)生在一切感覺領域內,如古語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人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是嗅覺的適應。 適應現(xiàn)象一般表現(xiàn)為感受性的降低;但視覺的暗適應是感受性提高。視覺適應可分為明適應和暗適應。暗適應是從亮處進入暗處或照明停止時,由看不清到逐漸看清物體輪廓的感受性變化。這一過程就是暗適應的過程。它是視覺感受性逐漸提高的過程。 明適應是從暗處到光亮處,特別是在強光下,我們的眼睛會感到外面的光線太強,不得不瞇起眼來以免受強光的照射,此時幾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稍過一會就能逐漸看清物體的感受性變化。明適應過程表現(xiàn)為對光越來越不敏感,感受性逐漸降低。 2.對比。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對比分同時對比與繼時對比兩種。 同時對比是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xiàn)象。視覺的同時對比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它是由光刺激在空間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視覺經驗,包括明暗對比與顏色對比兩種。如把明度相同的一個小方塊灰紙放在白紙的背景上,就顯得比放在黑紙的背景上要暗些。把一個灰色的小方塊放在綠色背景上,看起來小方塊顯得帶紅色;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塊放到紅色背景上,看起來小方塊顯得帶綠色。這就是色彩的同時對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xiàn)象叫繼時對比。如,看過放在一張白紙上的一個小黑方塊半分鐘后,再看一張灰紙,就會看到在這張灰紙上有一個和原先那個小黑方塊大小、形狀相同的淺灰色的影子。繼時對比在味覺中表現(xiàn)較明顯。如,吃了糖以后再接著吃橘子,就會覺得橘子酸;吃了苦的東西后,再喝白開水會覺得水也甜 . 3. 感受性的練習。 感受性可通過練習、訓練而提高。這種感受性提高現(xiàn)象在職業(yè)訓練中是常見的。如染色工人通過練習可從最初分辨幾種色調而發(fā)展到分辨40~60種色調;如商店里賣糖果的售貨員用手抓糖,其對糖的重量掂量比較準確。這是因為長期的職業(yè)工作訓練使他們的重量的差別感受性提高了。 二、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 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體現(xiàn)在知覺的四個基本特性之中,知覺的基本特性是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恒常性。 (一)知覺的選擇性 所謂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在進行知覺時,從紛繁復雜環(huán)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做知覺對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做知覺背景。當做知覺對象的事物或現(xiàn)象,常常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要對待的刺激,并將它們從知覺背景中優(yōu)先清楚地反映出來。作為知覺背景的各種刺激常常未被知覺或被模糊地知覺。 人的知覺選擇性是在實踐中產生并為人的實踐活動所需要的。例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時,課堂上存在多種莉激,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講述、演示的實驗清晰地反映出來,而把黑板、墻壁、講臺、教室內其他聲音等作為知覺的背景。知覺對象與背景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可以相互調換。如當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突然有一學生將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發(fā)出一個較響的聲音時,聲音就變成了學生知覺的對象,而教師的講述及演示實驗就成為了知覺的背景。 知覺選擇性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利用它可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在課堂教學中,有意使知覺對象和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意提高知覺對象的活動性等。再如在校園建設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強度等做法可突出教育內容。 (二)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覺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時,不僅能形成關于它的知覺形象,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事物加以理解或判斷,即從不同方面對它加以理解。知覺理解性主要受到個人的知識經驗、言語指導、實踐活動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人對事物正確、完整、深刻的知覺與人對該事物的理解程度有關。 人的知覺的理解性與人的已有知識經驗是密切相關的。它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前提的,具有相同知識經驗的人在知覺同一個對象時,對它的理解不同,知覺的結果也不同。例如,一張新產品設計圖紙,專業(yè)人員既能知覺到圖紙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又能理解整張圖紙的內容和意義;而沒有這方面專業(yè)知識的人員只能說出圖紙中的構成成分,不會理解圖紙的內容和意義。 語詞在知覺的理解性中起著重要作用。語詞可以喚起人們以往的知識、經驗,促進對知覺對象的理解;同時,言語的提示和知識經驗也可補充直接知覺經驗的不足或缺陷,使人對事物的知覺更迅速、更完整。 知覺的理解性對人的知覺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一方面要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當前知覺活動所產生的消極定勢作用。此外,知覺的理解性不僅可提高知覺的效應,而且還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轉為科學概念的重要條件。 (三)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是對事物整體的反映,故整體性是知覺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體或現(xiàn)象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來反映。它是人們把事物各部分屬性綜合起來,從而能夠整體地把握該事物。知覺的整體性是因為客觀事物本身的各種屬性和各個部分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個復合刺激物。事物的不同部分或屬性,在整體中所處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它們對整體性知覺的影響也就不同。強的、關鍵性的部分對知覺的整體性起決定作用。 (四)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然相對不變。視知覺恒常性有顏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形狀恒常性等。 1.顏色恒常性。顏色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照明條件下,人的顏色知覺映像仍然相對穩(wěn)定。即盡管物體照明的顏色改變了,我們仍舊把它知覺為原先的顏色。例如,不論在黃光照射下還是藍光照射下,我們總是會把一面國旗知覺為紅色的。 2.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是指對物體大小的知覺映像,不因距離遠近的不同而改變。例如,一個人從我們面前走向遠處,盡管他在我們的視網膜上的投射大小有很大變化,但是看到的大小并沒有明顯改變。當距離逐漸增加時,我們沒有把原物看得越來越小。這就是大小恒常性。 3.亮度恒常性。亮度恒常性是指物體的照明度雖改變,但人仍傾向于對它的表面亮度知覺不變。例如,白墻在陽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的;而煤塊在陽光和月色下,它都是黑的。 4.形狀恒常性。形狀恒常性是指人觀察物體的角度雖發(fā)生變化,但仍傾向于把它知覺為同一形狀。如,平視桌面上的一本書與斜視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書,在視網膜上成像的形狀雖有不同,但人對書的形狀知覺卻仍然保持不變。 知覺恒常性不僅表現(xiàn)在視知覺上,還表現(xiàn)在其他知覺中,如方位知覺恒常性、聲音聽覺恒常性等。知覺恒常性對于人的生活具有實際意義。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況下,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反映它們,從而使人能在客觀環(huán)境中正確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觀察 一、什么是觀察 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過程實質上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反復感知的過程。為使觀察更細致、更全面,在觀察過程中要自始至終伴隨著思維和言語的活動,觀察后還要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所以觀察又叫“思維的知覺”。 觀察是人的各種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特別是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教育活動都不可缺少。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具有特殊意義。 二、觀察的品質 人的觀察存在著顯著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觀察能力上。觀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事物細節(jié)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覺能力。人的觀察力不僅發(fā)展水平不同,觀察的類型特點也不同。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觀察品質有: 1.觀察的目的性。觀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組織知覺活動達到預期觀察目的的品質。觀察的目的性使觀察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與選擇性。觀察的目的性不僅表現(xiàn)為知覺始終圍繞著總的觀察目的的展開,還表現(xiàn)為觀察進行過程中總的觀察目的的分解與具體化。觀察目的越明確、具體,觀察就越迅速,觀察的效果也就越好。 2.觀察的客觀性。觀察的客觀性是指善于實事求是地去知覺事物的品質。觀察是對客觀事物的有意知覺。尊重客觀事實,科學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觀察的基本特性。要做到客觀地觀察事物與現(xiàn)象,必須自覺排除各種主觀因素的干擾,特別是某些定勢的消極影響。 3.觀察的精細性。觀察的精細性是指在觀察中善于區(qū)分出事物細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質。與觀察精細性相對立的不良觀察品質,是觀察時的馬虎大意、粗枝大葉。精細知覺事物,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有價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觀察的效應。應指出觀察的精細性與把握事物的全貌是不矛盾的。一個觀察力較強的人,既能善于觀察事物的全貌,又能覺察到事物的細微特征。 4.觀察的敏銳性。觀察的敏銳性是指善于迅速發(fā)現(xiàn)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質。一個具備觀察敏銳性的人,能夠在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東西,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重要特征。觀察敏銳性與精細性是從事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質。 三、觀察力的培養(yǎng) 觀察力是學生學習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學生觀察力的提高,表現(xiàn)為觀察類型特征的改善與優(yōu)良觀察品質的養(yǎng)成。對于擅長精細把握事物細微處或局部的分析型學生,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與技能;對于擅長把握事物全貌而對細微、局部易忽略的綜合型學生,應努力培養(yǎng)他們精細分析事物的能力與技能。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人手:.①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②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③具備觀察事物或現(xiàn)象的必要知識;④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⑤學會做觀察記錄;⑥觀察后的歸納、總結;⑦培養(yǎng)觀察興趣與優(yōu)良的性格特征,如學習的堅韌性、獨立性等;⑧教會他們自覺養(yǎng)成觀察習慣。 【考試評價目標】 一、選擇題: 1.皮膚感覺屬于 ( ) A.外受感覺 B.本受感覺 C內受感覺 D.感受性 2.饑餓覺屬于 ( ) A.外受感覺 B.本受感覺 C內受感覺 D.感受性 3.動覺屬于 ( ) A.外受感覺 &本受感覺 C內受感覺 D.感受性 4.從明亮處到黑暗處視覺感受性提高的過程是 ( ) A.絕對感受性 &明適應 C暗適應 D.對比 5.吃糖后接著吃桔子會覺得桔子酸,是感覺中的 ( ) A.適應 &同時對比 C繼時對比 D.差別感受性 6.視覺屬于 ( ) A.外受感覺 B.本受感覺 C內受感覺 D.感受性 7.內臟痛覺屬于 ( ) A.外受感覺 B.本受感覺 C內受感覺 D.感受性 8·一條直線的中部被遮蓋住了,看起來其兩端就不再像直線了,這屬于 ( ) A.大小錯覺 B.方向錯覺 C線條彎曲錯覺 D.線段長短錯覺 9.沒有適應現(xiàn)象的感覺是 ( ) 久嗅覺 13-皮膚溫度覺 C觸壓覺 D.痛覺 lO·人感到某個刺激的存在或刺激變化的強度或強度變化所需要的量的臨界值是 ( ) A.感覺 B.感受性 c感覺閾限 D.心理量 11.剛剛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是 ( ) A.絕對感受性 B差別感受性 C差別感覺閾限D.絕對感覺閾限 12.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是 ( ) A.絕對感覺閾限B差別感受性 C差別感覺閾限D.差別感覺能力 13.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續(xù)作用下所發(fā)生的感受性的變化現(xiàn)象是 (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相互作用D.聯(lián)覺 14.看見一株玫瑰花并能認識它,這時的心理活動是 ( ) A色覺 B.知覺 C感覺 D.統(tǒng)覺 15.個體對物體空間特性的知覺是 ( ) A.形狀知覺 B.距離知覺 C方位知覺 D.空間知覺 16.人對物體的空間關系和對空間所處位置的知覺是 ( ) A.方位知覺 B-形狀知覺 C距離知覺 D.大小知覺 17.物體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處作連續(xù)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覺是( ) A.似動知覺 B.動景知覺 C.真動知覺 D.自主知覺 18.電影、霓虹燈活動廣告等是按照( )原理制作而成的。 A時間知覺 &真動知覺 C似動知覺 D.錯覺 19.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整體反映的知覺 特征是 ( ) A.知覺整體性 B.知覺選擇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20.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以處理并作出解釋或判斷的組織加工過 程是 ( ) A.知覺整體性 B知覺選擇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21.在一定的范圍內,人不隨知覺條件的變化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wěn)定的映象 不變,這是 ( ) A.知覺整體性 &知覺選擇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22.看同樣一個人,由于距離遠近不同在視網膜上視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們總 認為他并沒有什么變化,這是 ( ) A.知覺整體性 B.知覺選擇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23.用紅筆劃出書中重點是利用了知覺的( )特性。 A.整體性 R選擇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參考答案: lI A 2.C 3.B 4.C 5.C 6.A 7.C 8.B 9.D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A 17.C 18.C 19.A 20.C 21.D 22.D 23.B 二、填空題: 1.____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關于世界一切知識的最初源泉。 2.從承受的角度來分,感覺可分為____感覺,內受感覺、____感覺。 3.“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感覺中的____現(xiàn)象。 4.知覺可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____知覺。 5.空間知覺可分為____、____知覺。 6.____是知覺的基本特征。 7.感受性通常是用____來度量。 8.絕對感覺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量上成____關系。 參考答案: 1.感覺2.外受;本受3.適應4.運動5.形狀;大??;深度;方位6. 整體性7.感覺閾限8.反比 三,名詞解釋 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人的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3.感覺閾限:是指持續(xù)一定的時間并剛剛能引起某種感覺的刺激量,它是對感受性的度量。 4.知覺的恒常性:是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象仍然相對不變。 5.知覺的選擇性:是指在進行知覺時,從紛繁復雜環(huán)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對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背景。 6.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覺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時,不僅能形成關于它的知覺形象,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事物加以解釋或判斷,即從不同方面對它加以理解。 7.知覺的整體性:它是指把物體或現(xiàn)象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來反映。它是知覺對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是知覺的基本特征。 8.觀察:是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9.觀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事物細節(jié)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覺能力。 10.外受感覺:即接受身體外部的刺激,對外界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11.內受感覺:是人對機體內的刺激即身體內臟器官的不同狀態(tài)的反映。 12.本受感覺:就是運動覺或動覺,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運動時肌肉的活動情況。 四、簡答題: 1.知覺的選擇性及影響因素是什么?在教學中如何利用? 答:(1)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進行知覺時,從紛繁復雜環(huán)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對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背景。 (2)知覺的選擇性受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首先是刺激物的強度。一般強度大的事物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其次,事物的活動性?;顒踊蜃兓氖挛锶菀壮蔀槿说闹X對象。第三,新異刺激容易被人選擇出來予以反映。最后,知覺的選擇性也受一些主觀條件的制約。與人的需要、目的、興趣有關的事物,容易被人優(yōu)先選擇出來予以反映。人的知識、經驗、情緒也影響知覺的選擇性。 (3)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遵循知覺的特性,例如:有意使知覺對象和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意提高知覺對象的活動性等等。 2.知覺的理解性及影響因素是什么?在教學中如何利用? 答:(1)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覺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時,不僅能形成關于它的知覺形象,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對事物加以解釋或判斷,即從不同方面對它加以理解。 (2)人的知覺的理解性與人的已有知識經驗有密切的關系。知識經驗不同,對知覺對象的理解程度也同,知識經驗不同,對知覺對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對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精確。人的已有知識、經驗參與知覺,可促進對事物的理解。知識經驗參與知覺不僅提高知覺的質量,還能提高知覺的速度。 (3)知覺的理解性對人的知覺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一方面要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進知覺的理解性,提高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當前的知覺活動所產生的消極作用。此外,知覺的理解性不僅可提高知覺的效果,還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轉為科學概念的重要條件。 3.知覺的整體性及影響因素是什么7在教學中如何利用7 答:(1)知覺的整體性是指把物體或現(xiàn)象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來反映。它是知覺對事物整體的反映,是知覺的基本特征。 (2)在形成對客觀事物整體性知覺時,客觀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強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對象中強的部分決定知覺整體性的特點,而弱的部分被掩蓋,加強學生清晰反映事物整體的能力。 (3)在教學中,由于知覺的整體性和物體組成部分的強和弱有關,因此,我們應防止事物弱的部分被掩蓋,加強學生清晰反映事物整體的能力。 4.什么是觀察?觀察的品質有哪些? 答: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的品質有: (1)觀察的目的性,它是指善于組織知覺活動達到預期觀察目的品質。 (2)觀察的客觀性,它是指善于實事求是地去知覺事物的品質。 (3)觀察的精細性,它是指在觀察中善于區(qū)分出事物細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質。 (4)觀察的敏銳性,它是指善于迅速發(fā)現(xiàn)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質。 5.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答:觀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事物細節(jié)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覺能力。觀察力是學生學習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學生觀察力的提高,表現(xiàn)為觀察類型特征的改善與優(yōu)良觀察品質的養(yǎng)成。對于擅長精細把握事物細微處或局部的分析型學生,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與技能;對于擅長把握事物全貌而對細微、局部容易忽略的綜合型學生,應努力培養(yǎng)他們精細分析事物的能力與技能。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 (2)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 (3)具備觀察事物或現(xiàn)象的必要知識; (4)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 (5)學會做觀察記錄; (6)觀察后的歸納、總結。 (7)教師還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與優(yōu)良的性格特征。 (8)教會學生自覺養(yǎng)成觀察習慣。 6.舉例說明什么是感覺對比現(xiàn)象。 答:對比是同一感受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現(xiàn)象。對比分同時對比與繼時對比兩種。 同時對比是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而產生的對比現(xiàn)象。視覺的同時對比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如把明度相同的一個小方塊灰紙放在白紙的背景上,就顯得比放在黑紙的背景上要暗些,這就是色彩的同時對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xiàn)象繼時對比,如看過放在一張白紙上的一個小黑方塊半分鐘后,再看一張灰紙,就會看到在這張灰紙上有一個和原先那個黑方塊大小、形狀相同的淺灰色的影子。繼時對比在味覺中表現(xiàn)較明顯。如吃了糖以后再接著吃橘子,就會覺得橘子酸:吃了苦的東西后,再喝白開水覺得水也甜。 五、論述題:如何根據知覺基本特征.促進教育、教學效果。 答:《大綱》第四章中知覺的四個基本規(guī)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