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首先要讀懂詩歌,而讀懂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詩歌對語言的“變形”。
詩歌為什么會有語言的“變形”呢?因為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一首詩里面的詞語數量并不多,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既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又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 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省略句子成分、顛倒詞序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 而這些,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guī)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把握詞性的改變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要詳加分辨: 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得鮮活生動,呼之欲出,你不妨查找一些工具書,了解以上詩句詞性活用的奧妙。 注意詩詞的省略 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guī)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詩詞的省略與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種題目。 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yǎng)去補充完善。對于這首詩,你能夠補出作者省略的“三問”嗎?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這樣的省略使詩意更具跳躍性、含蓄性。 還原顛倒的語序 ■主語后置 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币饧础扒绱ǎㄇ缋实脑吧希h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像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賓語前置 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睂嵓础跋沆F濕云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fā)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fā),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里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 ■主、賓換位 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 還原顛倒的語序,是為了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詩歌中語序顛倒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贝拮o《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蹦隳馨l(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辨析其中蘊藏的“變形”規(guī)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