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野外臺釣釣具的準備和識 在自然水域練過臺釣的釣友,可能遇到過這樣一些情況:不論怎樣改變調目和釣目,收獲和習慣的傳統(tǒng)的釣法比,都沒有多大的改變;明明定好了水深和漂位,釣著釣著,水位沒見上漲,卻看不見漂了;或者是好好地釣二目,剛剛上好餌又重新拋竿,只因稍稍偏離了原釣點,露出水面的漂尾便成了五、六目甚至七八目,按調四目、釣二目的理論,這時候你或許會覺得靈敏度差,其實這些都是因為釣具選擇同“正宗的”臺釣法不同造成的直接影響著垂釣的收獲。對于這些,筆者稱之為影響靈敏度的非調漂因素。 1、鉤的大小,形狀和鋒銳程度都會對上魚率產生影響。大鉤掛小餌固然能夠釣上魚,但小魚咬大鉤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反應在浮漂上,是點動的次數(shù)多,沒有明確的信號。鉤的大小還直接影響著調漂。比如,一顆伽瑪卡茲伊豆7號上黑鉤,在水中能把“白雪公主”2號臺釣漂拉下一目,而一顆伽瑪卡茲白狐8號、伊勢尼8號鉤能把同一支漂拉下四目。當我們用相當于一目浮力的餌和相當于一目浮力的小鉤垂釣時,如果底鉤落底、長腦線彎曲,釣二目會成為釣四目。若是換成上述大鉤,鉤二目就會成為釣七目了。綜上所述,我們在野外施行臺釣時,要視對象魚的大小用鉤,做到心中有數(shù)。野外臺釣用鉤,多半是大小兼顧。筆者常用的大小兼顧的鉤為丸乜9號左右、伊勢尼6左右、チヌ1-2號等。在淡水中釣小型魚為主,丸乜形的上鉤率較好,白狐、伊豆次之。鉤的鋒利程度對上魚率的影響更大:尖銳程度好的鉤,魚攝食后因鉤尖的黏性作用,使鉤子停留在魚口內的時間有所延長,浮漂的動作幅度和最佳提竿時間都有所增大,延長。提竿中魚率高了,一般地會認為釣組的靈敏度也高了。 2、線的軟硬也會影響上魚率。許多釣友認為,粗硬的釣線組裝的釣組靈敏度較高,其理由是線的剛性大,鉤動漂即動。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用粗硬的釣線固然有鉤動漂即動的效果,但這種動是魚拱食釣餌,還沒有把鉤餌吞入口內的動。硬腦線有阻礙魚把鉤吞入的不良作用,魚吞鉤必然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所以這種動是無效的動。細軟腦線組裝的釣組,魚能夠比較自然地攝餌,在吞進鉤餌之前漂動作較小,一旦漂有了合適的動作,魚多半已將鉤子吞進去了。細而軟的腦線能濾去漂的無效動作,漂動就有魚,從這個意義上說,靈敏度較高。 3、餌的選用和靈敏度的關系也很大。軟而小的餌易被魚吞入,故靈敏度顯得較高。筆者常用的餌通常只有一粒干小麥甚至半粒干小麥大,它們在水中的重力相當于一目或半目臺釣漂的浮力。用這種餌主要是釣鯽魚和其它小型雜魚,有時可以百發(fā)百中。在自然水域釣大魚,當然是應該用大些的餌。但因大餌的重力遠遠大于一目臺釣漂的浮力,所以就不能用臺釣的“調四目、釣二目”調漂法。用大餌大鉤的調漂法,將在后文中介紹。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大小的餌,雖然重量相同,但是,捏的松緊不同,在水下的重力也就不同,拉下漂尾的目數(shù)就有差別。捏的緊的餌體積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重力較大。我們在野外垂釣,魚兒比較稀少,以餌待魚的時間較長,所以要用粘黏性特別好的釣餌。為彌補誘魚能力的不足,必須配合使用小團的包餌或蘸餌。“正宗的”臺釣餌比較松散,只要餌一入水一直都在化散,特別是拉餌。調四目后若執(zhí)著于釣二目,肯定是“找不著北”。 要想練臺釣,最好有一只質量和漂型都好的立漂。當然,人是決定性的因素。野外臺釣完全可以用塑料風漂,但必須不漏水,滲水少,漂尾細而長。早些年,我有一次用普通塑料風漂臺釣,釣了一會兒就覺得水在變深。一再上調漂子的結果,是懸著的墜子沉到了水底。后來才知道,是風漂肚里進水了。后來改用源陽塑料風漂,雖然不漏水了,浮力還是經常發(fā)生變化:剛開始調的四目,幾個小時后再試,調目還不足二目了。這時浮漂本身材料吸水和釣線吸水共同造成的,因此我們在用塑料漂進行臺釣時,下竿二、三小時后就就要重新校正一次。尼龍釣線的吸水現(xiàn)象,視線和漂尾的粗細長短不同,而對調漂有不同的影響。比如水線長2米,線徑為0.4毫米,吸足水后重力增加約11毫克;線徑0.2毫米長2米的釣線,吸足水后僅增重約3毫克。線徑越細,吸收的水份越少,對漂影響越校如果臺釣漂直徑為0.8毫米,一目長為15毫米,一目的浮力約為7.5毫克,細線對它的影響不足半目,粗線對它的影響近1.5目。普通塑料風漂的直徑一般約1.5毫米,長15毫米,一目的浮力約為26.5毫克,0.2的線對它影響只有十分之一目,0.4的粗線對它的影響約為五分之二目,因此也就可以忽略不計。筆者設計制作過一種膠布棒臺釣分線器,入水10多分鐘后就會因吸水而使重力發(fā)生變化,對臺釣漂的影響可達一目以上,有使用此裝置的釣友要注意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