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二十多年來我們走過的歷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其實都曾擁有過一次、二次、三次――乃至更多次的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一、猴票的故事 猴票,新中國一張生肖郵票的簡稱。發(fā)行于1980年,面值8分,發(fā)行量500萬張左右。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只黑不溜秋的猴子,無論是設(shè)計還是制作,都大有改進之處。不過,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今天這只猴子,已是價值連城,大名運揚。 在猴票身上,我是有故事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一天鄰居來找我,他說幫我個忙如何?我問什么事?他說你幫忙買點郵票吧。我那時正在學文章,常給報刊報稿。我說好啊,反正我投稿也用得著,鄰居笑了,從他那天天背著的黃挎包里掏出一疊郵票來,說,都給你,共是十版。 我嚇了一跳,這一版郵票80張,每張8分,十版就是64元。知道我當時每月工資多少嗎?我剛參加工作還在學徒,一個月連頭帶尾才23元錢埃這十版郵票要是都買下來的話,可是我三個月工資的總和呀!你讓我在這三個月里拿什么來吃飯?我于是婉轉(zhuǎn)然而卻堅決地回絕了鄰居。 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猜出這十版是什么郵票了,這是十版猴票。我誠實地說,后來的歲月里,每當我想起這一幕時,我都會暗自抽自己的嘴巴。 當然猴票走到今天的天價位置上,有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就我個人而言,這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實是對我的一種折磨。今天,它已經(jīng)每張2000元了,品相好些的全版,更是以18萬元的標價陳列?! ∏敢凰?,猴票走到今天18萬元的天價上,大約正好用了18年。18年是漫長了些,但18年成就個百萬富翁絕對是個很短的時間。不要嘲笑我,其實你也一樣,18年前就是沒有鄰居向你推銷猴票,你也完全可以在郵局買到相同版數(shù)的郵票??蛇z憾的是,你也像我一樣,拒絕了一次文革后可以最輕松地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二、國庫券的傳說 經(jīng)歷過20世紀80年代的人們,想必都對國庫券不會陌生,也對當時國庫券的發(fā)行方式記憶深刻。當時國庫券發(fā)行是需要動員的,是需要單位鄰導帶頭認購的。這里,想說一下楊百萬的無錫按摩經(jīng)歷。楊百萬,在90年代初是滬、深股市的“名人”,某種程度上,因他上了華爾街金融業(yè)“老板圈子”的大報,還是個世界級的新聞人物。 “楊”――美國《金融時報》和其它海外報紙這樣稱呼他,“楊”過去是上海某工廠的倉庫管理員,曾因“增收節(jié)支”30尤元被樹為“先進個人”。然而他也有“受窩囊氣”的時候,他管理的倉庫失竊,他被列為懷疑對象。雖然最后他請一幫小兄弟抓住了竊賊,但他因此事而產(chǎn)生的失望和傷心卻難以消除,他憤然辭職了。辭職后,他開始“侄買”國庫券,提著皮箱單人匹馬走南闖北,深入安徽農(nóng)村。先是自己收購,后來建立網(wǎng)點,雇人擴大規(guī)模,利用地區(qū)差和時間差來賺取國庫券的差價,月收達幾萬元之多。據(jù)說某一個月,經(jīng)他手流入上海的國庫券就高達1000萬元。我們保守地推算,以他一百元只賺取一元計,他此月可有十萬元之巨的收益。而當時人們出讓國庫券又幾乎全是七折八折乃至折扣更多的。 “黃牛”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群專鉆經(jīng)濟生活空子的人,但換個思路的話,他們又何嘗不是在發(fā)現(xiàn)廣州按摩市場的不合理因素?還是說國庫券吧,當時政府只管發(fā)行,不管買賣,是楊百萬之類的“黃牛最早看到了其中的不合理,并通過他們的行動,推動了國庫券的買賣,促進了流通,使之最終合法化。我們當時不去做“黃牛”可能是個正確的選擇,但我們因此又失去個和楊百萬并駕齊驅(qū)的機會,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三、紀念幣的機會 名稱發(fā)行日期面值參考價 國慶35周年84、101元280元 西藏85、091元650元 新疆85、102元150元 六運會87、110.3元270元 寧夏88、091元580元 人民銀行88、121元950元 以上這份紀念幣參考價目表為1997年6月1日前的流通紀念幣價位,今天已不具參考價值。但由于我們這篇文章談的是如何抓住機會成為百萬富翁的話題,所以價目表就又有了說明問題的作用。 滬上郵幣卡市場上有著不小名氣的馬鴻寶先生,知道我在醞釀這方面的文章,特地對我指出,在紀念幣這方面,也是存在著產(chǎn)生百萬富翁的機會的。我半信半疑,后來在馬老師處取了一些資料,不料只是粗粗一翻,就使我大吃一驚,馬老師所言果然不虛。 整個八十年代,我們的工資水平都不高,不過每個家庭多少又都有些節(jié)余。當時有個“萬元戶”的說法,認為家有萬元以上存在款就是達到了小康的標準。后來這個說法又有發(fā)展,說是“萬元戶”的真正含義是年收入要在萬元以上。這個說法的演變,表明有萬元以上存款的家庭在不斷增多,同時也證明紀念幣這個機會,我們曾經(jīng)確實是伸手可及。要是那時投資一萬元在流通紀念幣上的話,你可能用不著十年,就完全可以擁有百萬身家。 寧夏和人民銀行兩枚紀念幣都發(fā)行于1988年,還記得那一年嗎?那是個大搶購的年月,我們搶彩電、冰箱、洗衣機,也搶毛巾、肥皂和草紙,當時報紙上曾有報道說某家人家因怕漲價而想方法囤積煤球,以至把家中的擱樓壓塌。時光流逝,今天我們會嘆息、遺憾、后悔以及自嘲自己的可笑,為什么那時我們什么都搶,就是不搶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呢? 四、認購證的招手 問今天的股民,1992年的上海股市上發(fā)生的最引人注目、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是什么時,他們會略加回憶后異口同聲回答你――發(fā)行股票認購證。 股票認購證推出前反映并不熱烈,當時說明這種認購證帶有募捐的性質(zhì),在發(fā)行結(jié)束后要拿多余的錢款去扶助殘疾人事業(yè)。認購證的定價應(yīng)該說也是較高的,每張30元,那時大多數(shù)人的工資都四百元以上,要是運氣不好中不到獎的話,損失就會不少。 最重要的,是那時人們對股票的認識處于幼稚階段,又加深市1991年的幾次暴跌,更加重了上海人的觀望心理。這一切對股票的誤解和陌生,就奠定了92年上海大連按摩股票認購證中獎率畸高的基礎(chǔ),就因此而產(chǎn)生了一個個股市神話。1992年股票認購證的發(fā)行是催生百代百萬富翁的一次群眾運動。由于于它的立竿見影性,因此,它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產(chǎn)生的悔恨就更深刻、更強烈。我不只一次地聽人說是他們與股票認購證擦肩而過的故事。就連經(jīng)手出售認購證的銀行職員們,在認購證剛發(fā)行時,也多以異樣的目光來看待求購者。 在1993年發(fā)表于《上海證券報》的一篇文章中,我把股票認購證的出現(xiàn)視為上海開埠以來百年一現(xiàn)的...... 《福建之窗》 -- 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花錢買安全會成為時尚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