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有七情六欲,您知否您也有七智六藝,讓我們看看您的智慧與才藝,并使它發(fā)揚光大。 那天在可口可樂上課,才知道他們正在推廣一種叫“酷兒”(Qoo)的飲料—我絕無藉此幫人宣傳之意。因為“酷兒”是以小學生為銷售對象,除非您把這篇文章給了寶貝兒子、閨女欣賞了。“酷兒”,本來英文應(yīng)該是Cool,帥勁兒之意,用了“Qoo”,倒想起在國內(nèi)把‘Q’這個英文字典里的少數(shù)“名族”給用活了。真好。 EQ,書的全名為《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Daniel Goleman所寫(這里補充一下,九十年代的暢銷書籍,有許多都是心理學教授所著,表現(xiàn)出社會對行為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能滿足,有行為的動機、誘因、調(diào)整這些形而上的刺激做深層的了解)。我見過此公,是很有學問的樣子,以著作等身來形容,實不為過,到目前已經(jīng)有獨自或合著出版物45本以上,第一本書出版自1978年,寫的是“修身”方面,談如何做靜思冥想(Meditation),類似東方人所說的打坐,談的是“抗壓”,也就是如何以思考、身體狀態(tài)及心理分析來平衡自己;十年后他轉(zhuǎn)寫心理方面的書,以及與思考相關(guān)的心理類書籍,估計都“不賣”,但對做學問的態(tài)度,則是有口皆碑的。EI最早出現(xiàn)是1995年,名為Relaxation Mindfulness Emotional Intelligence,此后包括目前在撰寫中的就超出了20本以上,主題皆與EI有關(guān)(您一定奇怪,一個人哪有這么多的精力,寫這么多東西,其實當您成名后,就會有一群學者、學生受教于您,會幫您找資料、做研究、寫文章,舉凡大牌教授都是如此,而財力又不虞匱乏),包括EI與兒童,EI與為人處世,EI與管理等等的不一而足,而EQ的名詞也就走遍天下,Goleman還用西班牙文字寫了幾本EI的書,反應(yīng)比英文版的更好,當然翻成各國文字EI的書籍也不在少數(shù),EI變成了EQ,則是受了前述《時代》雜志的影響,其實EQ這本書很深,很難讀,也多少有些無聊,文字間不夠激情,以個人調(diào)查,真正看完EQ這本書的人不會超過5%,但卻有80%的朋友買了此書。最大的閱讀障礙還是對腦子的認識不足。 現(xiàn)在就給大家對腦的組織和功能來些鋪墊: 人腦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1. 腦干:這是所有的動物都有的組織,主要功能是對環(huán)境變化,如聲、光、溫 度、味道變化等等的敏感與立即反應(yīng),愈是低層動物反應(yīng)愈靈敏,如 兩棲爬蟲類動物。因為它們只有腦干,沒有像其他哺乳類動物的腦來 得復雜,一般而言,只有腦干的動物,其血液是綠色的。 2. 哺乳類腦:這就是您常養(yǎng)的寵物或牲畜的腦,他們在腦干之上多發(fā)展了一塊,這塊我們姑且就稱它為哺乳類腦,專司情感,這與我們上面談的EQ就有很大的關(guān)系了。簡單地說,動物進入此階段后血變紅了,有感情了,但是并無智慧。比如說,它們的語言與判斷能力都很低,但是靠情感和經(jīng)驗作定奪。從學習上來說,相對之下老鼠即是典型的經(jīng)驗學習,它比青蛙的學習就強多了,但是畢竟智慧豬,天才狗狗還是少數(shù),只見101忠狗,偶爾來只靈犬萊西,或智慧豬,就可以上奧斯卡了。當然哺乳類腦是架在腦干上的,還是具有行為(不是思考)反應(yīng)的功能。(各位,請讀本文里面的觀念和意識,不要讀技術(shù)面,比如說:腦不是“架”在腦干上的,對這些詞兒您不必認真,但是本文中的專有名詞則不假)。 3. 新腦層:在哺乳類腦的近前額區(qū)又發(fā)展了一塊與哺乳類動物絕對不同的地區(qū), 最明顯的就像是原始人或北京猿人,前額特大,而貓、狗、牛、羊等等的面部則是削尖到嘴的,其差別就在(非人的)哺乳類動物沒有了這塊“新腦層”就沒有前額,我們用幾個簡單的概圖來看。 新腦層,姑且稱之我們的智腦吧,就是人 類真正動腦,用腦,深思熟慮,絞盡腦汁 的場所。不過人有了智腦,但卻不一定會 使用,或者不刻意去使用,君不見,許多 人的經(jīng)驗判斷都靠著情感與經(jīng)驗,不像諸 葛亮,不像曹操,像張飛。是張飛的新腦 層不發(fā)達?非也,是張飛沒用上,司馬昭會 用,但其用腦,路人皆知,智慧就低了些, 張飛不會用,相對之下,貂嬋也不怎么會用新腦層,但是給人的印象,一個粗暴直 接,一個溫婉可喜,其差別不在智慧而是EQ了。前些日子看《康熙帝國》,真 佩服皇阿瑪和孝莊的EQ,相對而言,姚啟圣,大阿哥就差矣。 照Goleman的說法,人的思考是透過五官(視、觸、味、嗅、聽五覺)接受到 信息后,會將信息集中到腦子中的某一點(稱之為海馬回,這些專用名詞就不一 一列表了),海馬回有過濾和分析的功能,會把信息依“記憶”及習慣性決定往 后分或往前分送,往后送即是一般所謂的潛意識思考,或記憶力,或慣性思考, 不需要動腦筋,反應(yīng)速度較快。但是,是經(jīng)驗的,是感性的。往前送即是意識性 思考,要用腦,要找思路,反應(yīng)較鈍,(約鈍了三倍的時間,所以凡事要“三” 思而行),其思考品質(zhì)則較佳,是理性的。 EQ基本上就是我們在潛意識后腦中的行為,反應(yīng)質(zhì)量,提升EQ就是讓我們: 1)不必完全靠感性的沖動 2)凡事先思量再行動 3)使感性的思考品質(zhì)提升 4)可以透過培訓來改善我們的感性思考 5)擴大我們的感性思考意識空間與品質(zhì),并且自由發(fā)揮運用 近十年來,Goleman所發(fā)表的近20本書都在談EQ與教育、與管理上的理論及應(yīng)用,我們就不表了。
前方 右下腦:潛意識的情感
這“四塊論”中,各塊的品質(zhì)用今日時髦的說法就成了: 右下:EQ(Emotional Quotient)
左上:IQ(Intelligence Quotient)
左下:是紀律,是規(guī)范,是管理,還沒人管它成什么“Q”,如果真要叫, 就要叫“DQ”(Discipline Quotient—我自創(chuàng)的,您只管聽聽)。 一下子,世界就冒出了這許多只“Q”。 全腦的應(yīng)用事實上是頗具價值的,它并不是要我們都要如何的拿高Q,而是 教我們?nèi)绾闻袛嗤庠诘默F(xiàn)象,來靈活應(yīng)用我們的腦組織與思維模式,換句話說, 鍛煉我們的思維,可以隨著外在的現(xiàn)象而全方位的調(diào)整思維模式,在管理上及 人格素質(zhì)上。很有意思,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后咱們可以深聊。 Hermann的理論,在遠東并沒有被大家充分了解,倒是在九八年左右,有一位日 本醫(yī)生寫了一本書叫“腦內(nèi)革命”,由醫(yī)學的眼光看左右腦,尤其是右腦(右上, 右下)中的情緒因子,作者說當我們快樂或憂愁的時候,腦子都會有一些分泌物 產(chǎn)生,稱之為腦內(nèi)嗎啡,快樂的嗎啡是健康的,會幫助身體,悲傷哀愁的則對人 體有殺傷力,是黑色的,體內(nèi)積存過多的黑色嗎啡,極可能造成腫瘤基因,這本 書淺顯易懂,而且直接影響健康,自然地也變成人手一冊的必讀書,由于書中也 提到創(chuàng)意的右腦與情緒,因此CQ一詞不脛而走,在IQ,EQ之后,又要讓人比 一比自己的Creativity Quotient。 無論如何,IQ,EQ,CQ的各種量表,便大行其道,每個人對此都有些興奮或測 試自己如何如何。至于該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多Q,倒是不見得特別重視,總認為 父母給了大腦,老天給了智慧,自己也用了這么多年了,天生我才,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姑且湊合用吧!其實這些都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連我們的IQ都可 以有大大的改善,絕非天生。有關(guān)IQ部分,我們以后也會與大家分享一些基本 內(nèi)容與常見的正、誤觀念。 在CQ出現(xiàn)沒多久,書架上又出現(xiàn)了一個名詞叫“AQ”(Adversity Quotient),中文稱之為逆境商數(shù),是指人在逆境中,能否泰然處之的能力與品質(zhì),能否保持積極性思考的反應(yīng)與品質(zhì),當然內(nèi)容與量表又是長篇大牘,結(jié)論是“大凡圣人先賢、領(lǐng)袖、成功人士,一定要AQ高,經(jīng)得起挫折等等(如果您能看本文讀到此處,也顯示在此拙文之下,您也有了高EQ與AQ了,謝謝您)。不過我們還得提醒您得注意自己的HQ(Health Quotient),也就是您的健康商數(shù),當然成功的人,如果其他的Q都是180而唯獨沒有HQ,則都是空,因此書上又介紹了一堆如何增進HQ的道理與方法。個人覺得,由于現(xiàn)代人的危機感,造成了世面上這么多的Q。趕明兒個,可能又不知多了只什么“Q”出來。我們且不妨把所有的Q給個集合名詞叫MQ(Multiple Quotient,或MI Multiple Intelligence)?!?/span>MI》不是我創(chuàng)造的,而是哈佛的另外一位教授Howard Gardner在1993年所寫的一本書名。同樣的此書一出,震動“腦”林,Gardner曾經(jīng)在1983年寫了一本書叫“Frame of Mind”,還有一些有關(guān)創(chuàng)意的書,在“腦界”已是大名鼎鼎。我個人對他本人較為欣賞與敬佩,有一回在研討會上,我恰好坐在他身旁,有幾次請益的機會,比較像讀書人(他在遠東的學生不少),不像Goleman寫很多的書(也是教育心理學家),有使命感。提到EQ在遠東很“賣”,他有些不知是“吃味”還是“不屑”的反應(yīng)。 Gardner認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不能只以IQ來評定, 他說:- 智能不是單元的 - 智能不可能用紙筆來測試的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他認為人類的智能至少有七種“Q”之多,包括: 1.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即是溝通的表達,包括口語、文字、非口語(如手勢、形體語言) 2.邏輯/數(shù)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為正確察覺、視覺世界的能力 4.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將情感化為聲音智能的具體表達 5.身體-運動知覺智能(Bod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就像李寧、伏明霞那種在體能競技場上的智能 6.動態(tài)/人際關(guān)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係個人的外在智能與人際智能,也就是人際EQ 7.認知的個人內(nèi)在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為常識,原動力,比喻的能力,也包括一般智慧的統(tǒng)合管理能力,又區(qū)分為二類: — 區(qū)分快樂和痛苦的感受而做適當?shù)膽?yīng)變。 — 允許個人察覺復雜和高度分化的情緒,并作出反應(yīng)。 這七個智能就是Gardner著名的多元智能論,簡稱MI,偉大吧!因此如果我把一個圓分成具有七個角的表達圖,您的七個智能的分數(shù),指標結(jié)合起來會成什么樣(Profile)?您的Profile與愛人相比,其差異又會如何?有趣,剛接觸Gardner的多智能論(在Frames of Mind就提出了),覺得真是大發(fā)現(xiàn),后來再仔細推敲,又覺得一點也不新穎,終于被我悟出這七智根本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道統(tǒng),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有一套“六藝”,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六項才能,即是: 禮:EQ, Interpersonal 樂:Musical Intelligence 射:Sport Bod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御: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書: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數(shù):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思考到此,才體會出先人圣賢的偉大,只是我們一昧崇洋,反倒不認識自己在禮儀方面的“腦”堅“智”利了。中國人過去一直未曾重視,也是近代中國人想要超英趕美的一項智能,即是空間智能,這項技能小到辦公桌的擺設(shè),室內(nèi)裝修,大到舞臺設(shè)計,建筑設(shè)計,城市規(guī)劃,像是貝聿銘之流的藝術(shù)。如果每個城市都有一些像阿拉上海新天地的規(guī)劃,咱們中國人的空間智能就向上前進了。 在其他技能上,咱們中國人既不輸人,也不輸陣。另外在多元才智上,還有一位大師要跟大家交流的,即是天才大師達芬奇,這位被譽為上一個千禧年中最具有創(chuàng)意人物,他曾把CQ也給了七種技能(他稱為七大原則)也供大家參考,就是: 好奇 包容 實證 儀態(tài) 感受 關(guān)連 全腦思考 此深得我心。 要如何培養(yǎng)我們的MQ,或者MI,倒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不只我們自己在任何時間都得要終生學習(Life Learning),更得從小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著手,放眼世界諸國,從九六年到九八年都是一片“教育年”,即以教育改革作為政府施政重點,我國也要推廣IT教育(聽說二年內(nèi)達要到平均每八個孩子一部PC),這都是好的,但是否要七智平衡呢?考試制度考的是IQ,其他的Q呢?我們參考先進國家的傳統(tǒng)“五育”平衡: 智育(IQ) 體育(SQ/BQ) 群育(EQ/TQ) 美育(MQ/SQ) 到今日強調(diào)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新(Creative & Innovation,CQ),或許這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的使命和挑戰(zhàn)吧! 寫到這里,突然發(fā)現(xiàn)我還得來兩只“Q”,那就是Family Q,家和萬事興嘛,再來,少不了Happy Q啰。祝福大家永遠 Happ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