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出車》譯注
|
題解:出征獫狁,告捷勞還。后采以入樂,用以慰勞凱旋將士的樂歌。 |
原 文 |
譯 文 |
注 釋 |
我出我車, 于彼牧矣1。 自天子所, 謂我來矣。 召彼仆夫, 謂之載矣。 王事多難, 維其棘矣2。
我出我車, 于彼郊矣。 設此旐矣3, 建彼旄矣4。
彼旟旐斯5, 胡不旆旆6? 憂心悄悄7, 仆夫況瘁8。
王命南仲, 往城于方。 出車彭彭9, 旂旐央央10。 天子命我, 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11, 玁狁于襄12。
昔我往矣, 黍稷方華13。 今我來思14, 雨雪載途15。 王事多難, 不遑啟居16。 豈不懷歸? 畏此簡書17。
喓喓草蟲18, 趯趯阜螽19。 未見君子20, 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 我心則降21。 赫赫南仲, 薄伐西戎22。
春日遲遲, 卉木萋萋23。 倉庚喈喈24, 采蘩祁祁25。 執(zhí)訊獲丑26, 薄言還歸27。 赫赫南仲, 玁狁于夷28。 |
兵車派遣完畢, 待命在那牧地。 出自天子所居, 讓我來到此地。 召集駕車武士, 為我駕車前驅。 國家多事多難, 戰(zhàn)事十萬火急。
兵車派遣完畢, 集合誓師外郊。 插下龜蛇大旗, 樹立干旄大纛。
鷹旗龜旗交錯, 何不招展揮搖? 心憂能否殲敵, 士兵行軍辛勞。
周王傳令南仲, 前往朔方筑城。 兵車戰(zhàn)馬眾多, 旗幟鮮明繽紛。 周王傳令給我, 前往朔方筑城。 威儀不凡南仲, 掃蕩玁狁獲勝。
先前我去之時, 麥苗青青夏初。 今日凱旋歸來, 大雪落滿路途。 國家多災多難, 閑居那有功夫。 難道我不想家? 恐有緊急軍書。
草蟲咕咕鳴叫, 蚱蜢蹦蹦跳跳。 沒見想念的人, 內心憂思縈繞。 見到想念的人, 心中郁悶全消。 威風凜凜南仲, 將那西戎打跑。
春日緩行天宇, 花木豐茂蔥郁。 黃鸝唧唧歌唱, 女子采蒿群聚。 押著俘虜審訊, 高高興興回去。 威風凜凜南仲, 玁狁全被驅除。 |
·1.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2.棘:急。
·3.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 ·4.建:豎立。旄(máo):旗竿上裝飾牦牛尾的旗子。
·5.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幟。 ·6.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 ·7.悄悄:心情沉重的樣子。 ·8.況瘁:辛苦憔悴。
·9.彭彭:形容車馬眾多。 ·10.旂(qí):繪交龍圖案的旗幟,帶鈴。央央:鮮明的樣子。
·11.赫赫:威儀顯赫的樣子。 ·12.襄:即"攘",平息。掃除。
·13.方:正值。華:開花,詩中指黍稷抽穗。 ·14.思:語助詞。 ·15.雨雪:下雪。涂:即"途"。
·16.遑:空閑。啟居:安坐休息。
·17.簡書:周王傳令出征的文書。
·18.喓(yāo)喓:昆蟲的叫聲。 ·19.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樣子。阜螽(zhōnɡ):蚱蜢。 ·20.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21.我:作者設想的在家之人。降:安寧。
·22.薄:借為"搏",打擊。西戎: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
·23.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24.喈(jiē)喈:鳥叫聲。 ·25.蘩:白蒿。祁祁:眾多的樣子。 ·26.執(zhí)訊:捉住審訊。獲丑:俘虜。 ·27.薄:急。還:通"旋",凱旋。
·28.玁狁(xiǎnyǔn):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夷:掃平。 |
【賞析】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而戰(zhàn)爭也就很自然地成為詩人們歌詠的對象?!冻鲕嚒芬辉?,正是通過對周宣王初年討伐玁狁勝利的歌詠,滿腔熱情地頌揚了統(tǒng)帥南仲的英明和赫赫戰(zhàn)功,表現(xiàn)了中興君臣對建功立業(yè)的自信心。
和正面描寫戰(zhàn)爭的詩篇所不同的是,《出車》的作者在材料的選擇上,緊緊抓住了戰(zhàn)前準備和凱旋而歸這兩個關鍵性的典型場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場歷時較長、空間地點的轉換較為頻繁的戰(zhàn)爭濃縮在一首短短的詩里。
詩的前三章描寫戰(zhàn)前準備的情況,在細部刻畫上均采用了畫面的描繪與心理暗示相疊加的技法。第一章說“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以“出車”、“到牧”、“傳令”、“集合”四個在時空上逼近,時間上極具連貫性的動作,烘托出一個戰(zhàn)前緊急動員的氛圍。末二句又以“多難”和“棘”二詞暗示出主帥和士卒們心理上的凝重和壓抑。第二章則以蒼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寫軍行至“郊”的凜然氣勢。末了又以“悄悄”、“況瘁”寫在開赴前線的急行軍中士兵們焦急緊張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再敘軍容之盛。在正確地部署了戰(zhàn)斗的同時,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對贏得這場戰(zhàn)爭的自信。
這里所采用的描寫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師、野外行軍之壯觀,又有細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動,做到了整體與細節(jié)、客觀與主觀的巧妙組合。
詩的后三章跨越了詩歌在敘事空間上的先天不足,略過戰(zhàn)爭的具體過程,直接描寫凱旋歸來的情景。在這一部分里詩人避實就虛,頗具戲劇性地運用了類似現(xiàn)代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讀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從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中拉向“黍稷方華”的初出征時,進而通過今昔對比(“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所產生的時空錯位,和從“雨雪載涂”走到“春日遲遲”的漫長歸途,引導著讀者用想像去填補對戰(zhàn)事的漫長與艱苦之認識。家中之人從“未見君子”之“憂心忡忡”到“既見”之喜悅安心的轉變,更是施展想像,從另一側面寫出了人們對戰(zhàn)事的關注與飽受其苦的心態(tài)。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對凱旋而歸的由衷高興和對主帥的贊美。從表面看,這種避實就虛的寫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滲透了參戰(zhàn)者從憂到喜的深刻而細微的心理變化,而使得這些看似“閑筆”的場景描寫成為詩中人物心靈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寫更感人、更細膩。
此外,詩人顯然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詩,語言上有質樸自然之氣,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趙逵夫 韓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