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周,冒著高溫酷暑,來自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和領導們在并評估太原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實地踏勘了太原市諸多歷史文化遺存。在28日的評估會上,專家們除了形成專家組意見外,還結合各自幾天來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聞,談了各自的感受。
保護規(guī)劃貴在堅持,不能隨意改變 國家專家組組長 汪志明 與上次來太原看到的不一樣了,這次發(fā)現(xiàn)幾座古城的空間聯(lián)系更清楚了,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對于太原府城的保護,現(xiàn)在僅是搶救性的。對于重要的歷史建筑,不僅要保留外觀,而且內部布局也要保護;對于明太原縣城,可以完整保留原風貌特色。 我看到保護規(guī)劃很詳盡,但我要說的是,規(guī)劃貴在堅持,不能隨意改變?,F(xiàn)在具備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條件,只是第一步,更艱巨的任務還在以后。希望太原能后來居上。 太原可以效仿東京做法 清華大學教授 朱自煊 太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基礎非常好,首先是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脈絡清晰,基本沒有間斷,這很難得。其次是歷史文化遺存非常豐富,而且大多都是重量級的。另外,格局比較完整,歷史文化街區(qū)保存也還不錯。第三,保護好古城,讓城市永續(xù)發(fā)展的保護理念非常清楚,我每次來都能看到新的變化。太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堅決支持。 另外,太原可以效仿日本東京的"歷史文化散步道"的做法,就是一塊刻著地圖的鋅板,地圖上標出了每條路線沿途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名勝。這樣把散落的歷史文化遺存便串聯(lián)了起來。 太原,名不虛傳! 陜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韓 偉 我是帶著疑慮來太原的!我是學歷史考古的,從來都是把西安、洛陽、太原放在一個等量級上看待的。當接到通知要來太原參加評估工作時,我第一感覺是不相信太原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果真不是,于是就帶著滿腹疑慮來太原一探究竟。 紙上得來終覺淺,實地看過以后,的的確確感受到晉陽是不折不扣的亂世強藩、治世重鎮(zhèn)。太原已具備了非常齊全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的構成要素,比如歷史古跡、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qū)等等。 "雙城格局"是太原一大特色 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趙中樞 宋太原府城和明太原縣城的"雙城格局"是太原的一大特色。這幾天看下來,我感覺歷史文化街區(qū)的質量不錯,就是歷史風貌有所欠缺,所以保護起來要區(qū)別對待,比如明太原縣城土地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就可以做一些大的修復。而太原府城,做一些小的、十分細致的工作就會見到成效。 "雙城格局"給許多專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韓偉說,"一個現(xiàn)代化的城市里,同時存有宋、明兩個'城',在國內還是比較罕見的,而且很多保留了傳統(tǒng)格局和歷史風貌。" 大遺址保護應該有更大作為 中國文化研究院發(fā)展研究所所長 沈陽 太原歷史文化遺存類型多樣,而且具有鮮明特色:陪都文化。 2500多年的建城史,城市發(fā)展脈絡基本連續(xù),非常難得。我提幾個建議:一是大家要對地形對太原城市建設的限制有個充分的認識;二是這幾天看下來,發(fā)現(xiàn)很多遺存相對比較零散,雖然規(guī)劃中提到串聯(lián)整合,但如何落實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三是文化古跡周圍環(huán)境建設要掌握分寸;四是晉陽古城是太原的一塊寶地,是全國少有的東周時期的城,所以大遺址保護要有更大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