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中國人現(xiàn)在和日本的關于“釣魚島”的斗爭很激烈,事實上,韓國的民族主義思潮遠比日本嚴重,領土糾紛更嚴重,“收復間島”是現(xiàn)在韓 長期關注中韓歷史問題的韓國官方通訊社20日報道稱,韓國建設交通部下屬機構國土地里研究院20日表示,自今年3月起委托明知大學國際韓國學研究所搜集四百多張海外國家的古代地圖,進行分析得出了上述結論。 在此次研究中針對16~19世紀制作的海外國家古代地圖中顯示的韓國形態(tài)、國境及地名等進行了集中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了東海、間島、郁陵島、獨島、大韓海峽等標注。 研究所方面表示,分析發(fā)現(xiàn),自19世紀初期至1910年,間島被標注為韓國領土。盡管每張地圖中顯示的國境線有所差異,但是其中有一百多張地圖一致將間島地區(qū)標注為韓國領土。 參與研究的明知大學教授李敦洙表示,喪失國家主權后的1909年,日本和清朝簽署了《間島協(xié)議》,而在此之后出版的地圖全部將間島標注為中國領土。 據D'Anville于1735年制作的北韓全圖顯示,獨島和郁陵島分別被標注為千山島和板陵島(音)。之后又分別叫作Dagelet(郁陵島)、Argonaute(假想之島)、Liancourt Rocks(獨島)、郁陵島、于山島等。直至19世紀初期,也并沒有使用日式名稱。而自1827年由俄羅斯人克魯辛斯特恩(Krusenstern)出版的太平洋海圖集開始,出現(xiàn)了竹島和松島等日式名稱。即使是西方古代地圖,也只有在19世紀以后發(fā)行的地圖中才能找到日式名稱。 大韓海峽方面,直至17~18世紀一直將其統(tǒng)一標注為大韓海峽,而自1874年日本發(fā)行的北韓地圖中用對馬海峽標注以來,部分地圖開始以對馬海峽進行標注而延續(xù)使用到現(xiàn)在。 韓國首爾市議會亦曾在2005年過提出過一項決議案,要求韓國政府向中國索回位于中國東北吉林省延邊地區(qū)的間島,建議政府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2005年8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訪問韓國的時候,也曾經要求韓國政府承諾不提及間島問題,對于韓國議員的決議案和媒體的報導感到憂慮。 間島原名“墾島”(因大批朝鮮移民越界墾殖而名),是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qū)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清政府與朝鮮政府曾多次勘定國界,確定該地為中國領土。至清朝末年,日本覬覦該地區(qū),制造“間島事件”,聲稱中朝國界未清、間島歸屬未定,又以保護朝鮮墾民為由,入侵中國延邊;將間島范圍從十里、寬一里左右,擴大到“海蘭河以南、圖們江以北,寬約二三百里,長約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國延吉、江清、和龍、琿春四縣地區(qū),妄圖一舉侵吞這些地方。 1909年9月4日,中國與日本雙方代表在北京簽訂《中韓界務條款》,即《間島協(xié)約》。條約內容共有七點,最主要為完全承認間島為中國領土,以圖們江為國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為基點,以石乙水為分界線在圖們江以北開墾的土地上,仍然允許韓民居住;居住該地的的韓民須服從中國法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