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夏朝始建于太康之世說

 昵稱191190 2010-07-17
周書燦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23)

摘  要:夏朝國家建立的標志是夏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研究中頗具關鍵性的重大課題。有關文獻和考古學資料表明,禹、啟所處的時代,大體上仍相當于部落聯(lián)盟制的崩潰階段,禹的涂山之會和啟的鈞臺之享性質頗為類似,都是遠古時期頗為普通的部落聯(lián)盟會議。學術界長期流行的以禹之涂山之盟和啟之鈞臺之享作為夏朝國家建立的標志的說法,并不符合先秦時期的歷史實際。與此同時,禹、啟時的政治中心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學的證實,從考古學和古都學的角度分析,二里頭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始建年代應為夏朝國家正式建立的標志,太康才是夏朝國家的真正建立者。長期以來,史學界以禹或啟作為夏朝國家的建立者,與夏代國家建立缺乏較為明確的考古學和歷史學年代界標,古代歷史學家缺乏部落、部落聯(lián)盟、國家等歷史概念,禹、啟在締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早期國家,肇造華夏文明過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有關。
關鍵詞:夏朝;建立;禹;啟;太康;二里頭文化;斟尋
作者簡介:周書燦(1967—),男,河南省新密人,歷史學博士,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史與歷史地理學研究。

夏、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頗具關鍵性的重要階段,在古人看來,三代國家政權鼎革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湯武革命”①的最直接的結果。公元前1600年,商湯興兵伐夏,鳴條之戰(zhàn),夏桀戰(zhàn)敗逃亡,隨著夏朝政權不復存在,“殷革夏命”②,開啟了夏、商之際的政權轉移和社會變遷的新的歷史篇章。公元前1046年,武王興兵伐商,牧野之戰(zhàn),商國滅亡,“鼎遷于周”③。許多學者認為,商、周之際的王朝更替,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劇變。夏、商之際與商、周之際所引發(fā)的兩次政權更替的標志性事件,史籍記載非常清楚,并不存在大的爭議。然而由于文獻材料的缺乏及夏代歷史自身的復雜性,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正式建立的標志,學術界卻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偟膩砜?,學術界關于該問題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禹和啟誰是夏朝的建立者,涂山之會抑或鈞臺之享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此問題雖然爭論已久,但由于兩種認識差距甚遠,很難統(tǒng)一,孰是孰非,未有定論。然而,由于此問題對于夏代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來講,都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這一學術難題略陳管見,以期求教于史學界的同仁和方家。


一、涂山之盟并非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標志

近年來,十院校《中國古代史》編寫組編寫,朱紹侯、張海鵬、齊濤先生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國古代史》教材有如是論述:“他們(按:指“夏、夷諸部眾多
                                      
①《易?革》。
②《尚書?多士》。
③《左傳》宣公三年。
邦國君長或部落首領”)前來參加大會,對禹朝貢,行臣服禮,成為王朝統(tǒng)治下的諸侯。涂山之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由于該教材“使用范圍之廣和時間之長” ,所以有必要對該問題進行一番討論。
1、禹所處歷史階段是部落聯(lián)盟抑或是早期國家?
到目前為止,不論學術界是否贊同夏代之前還有一個虞代,但越來越多的學者確信,傳說中的虞、夏之際是中國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的關鍵性階段。《國語?周語下》曾對該階段的社會歷史有過如下記載:
“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汨九川,陂障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沈氣,火無災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侍旒沃?,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br>以上一段文字,顯然包含有大量后人增飾附會的內容,但在對以上材料進行科學分析之后,我們仍然能夠獲得有關于虞、夏之際社會歷史的若干真實可靠的信息。
首先,“伯禹”之“伯”是部落首長之稱。“崇伯鮌”、“伯禹”之稱另屢見于其它先秦時期的文獻。如《墨子?尚賢中》:“若昔者伯鮌,帝之元子,廢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尚書?堯典》:“伯禹作司空”?!冻o?天問》:“伯禹愎(按:當為“腹”之訛)鮌,夫何以變化?”此外,《國語?鄭語》中還有“伯夷”、“伯翳”等名稱。以前,韋昭為《國語?周語》作注時云:“伯,爵也?!鼻宕鷮W者孫星衍為《尚書?堯典》“伯禹作司空”作疏:“經(jīng)稱‘伯禹’者,蓋是時禹已襲鮌爵為伯矣。”在我們今天看來,將“崇伯鮌”、“伯禹”之“伯”釋為東周時期才逐漸固定的五等爵制中的一種,顯然與虞、夏之際的歷史實際大相徑庭。事實上,以上所舉“崇伯鮌”、“伯禹”及“伯夷”、“伯翳”之“伯”皆為部落首長的稱號?!墩f文?人部》:“伯,長也?!薄蹲髠鳌钒Ч辏骸安现T侯,則侯帥子男以見伯?!倍蓬A注:“伯,諸侯長”?!盾髯?王霸》:“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蓖跸戎t《集解》:“伯讀為霸,又如字為諸侯之長曰伯?!薄吨芏Y?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鄭司農注:“長諸侯為伯。”先秦文獻所載“崇伯鮌”、“伯禹”及“伯夷”、“伯翳”這些所謂的“諸侯之長”,實際上就是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若干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長。由此可知,鯀、禹應處同一歷史階段,即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
其次,伯禹與四岳“侯伯”之間建立的是一種部落聯(lián)盟關系。上文中“祚以天下”及“命以侯伯”顯然并非虞、夏之際歷史的真實寫照,但其反映的是以鮌、禹所在崇部落為基礎的部落間的聯(lián)合關系?!秶Z?周語下》:“此一王四伯……皆亡王之后也。”韋昭注:“一王,謂禹。四伯,謂四岳也,為四岳伯,故稱四伯?!薄渡袝?堯典》中屢屢提及四岳之事。《漢書?百官公卿表》云:“四岳謂四方諸侯。”虞、夏之際的所謂“四方諸侯”實際上就是數(shù)量眾多的遠近部落方伯首領。金景芳先生說:“咨四岳就是召集部落聯(lián)盟首長議事會?!?古代文獻所載大禹時最重大的活動即在于聯(lián)合各部落治理洪水,治水成功是其能夠“祚以天下”的主要原因。《史記?夏本紀》、《殷本紀》和《秦本紀》等稱益、后稷及商之始祖契、秦之始祖柏翳等四方侯伯均曾參與大禹的治水活動,在我們今天看來,此雖非皆為信史,但其足
以從側面透露出虞、夏之際部落聯(lián)盟制的若干真實的史影。
再次,大禹所處時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權力正逐步擴大。上文稱四岳“能為禹股肱心膂”,說明部落聯(lián)盟首領與四方侯伯之間已開始出現(xiàn)不平等的關系。大禹治水的成功,提高了集團首領的威望和地位,也促成了社會管理機構的完善?!蹲髠鳌钒Ч吣暧涊d:“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大禹曾經(jīng)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會天下諸侯,歷代學者均認為,該則記載應該具有一定的歷史依據(jù)和相對的真實可靠性。這里,“諸侯”、“國”亦皆非事實,夏曾佑先生論及:“夫古國能如是之多者,大抵一族即稱一國,一國之君,殆一族之長耳?!雹?禹能夠將這些大大小小的遠近部落在一個共同的地域內聯(lián)合在一起,正是部落聯(lián)盟首領地位提高和社會管理機構完善的反映。此外,《國語?魯語下》記載孔子的話:“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薄俄n非子?飾邪》有類似的記載:“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后至,而禹斬之?!薄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說:“禹殺相柳”?!渡胶=?jīng)?大荒北經(jīng)》又稱:“禹湮洪水,殺相繇?!币陨巷@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們根據(jù)前人口耳相傳有關大禹的資料整理而成,其中應該有若干可信的成份。按照以上記載,防風氏被殺是由于禹致群神而“后至”,而共工之臣相柳(即相繇)被殺則完全是禹與共工氏斗爭的結果。以上反映出禹所處階段,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制因素正在逐漸衰退,國家的因素開始增長。但由此稱大禹所處歷史階段已進入早期國家階段,則似仍顯證據(jù)不足,疑點甚多。
總之,根據(jù)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確知,大禹所處歷史階段仍是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只不過該階段部落聯(lián)盟制已處于衰退階段,但由此稱其已進入早期國家階段,則缺少可靠的文獻和考古學資料作為支持,難以成立。
2、涂山之會的性質及禹與萬國侯伯之間的關系
會盟在先秦時期是頗為常見的帶有政治、軍事色彩或具有外交、宗教、文化等內容的活動?!蹲髠鳌氛压哪晁e夏桀之有仍之會、商湯之景亳之命、周武王孟津之誓、周穆王涂山之會、晉文公踐土之盟等實際上就是從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會議發(fā)展演變而來的。王玉哲先生說,“穆有涂山之會”似乎是破徐以后,周人在淮水流域舉行的威服東南夷的盟會。②《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的性質,應該與周穆王的涂山之會性質頗為類似。只是“《左傳》中稱禹時有‘諸侯萬國’,乃是借后世的語言以名前代的組織罷了。”③所謂“萬國”,應泛指眾多的氏族部落。在古代文獻中,“萬”是表示數(shù)量極多的虛數(shù)。《左傳》閔公元年:“萬,盈數(shù)也?!薄妒酚?魏世家》:“萬,滿數(shù)也?!薄蹲髠鳌非f公十六年“就盈數(shù)焉”,孔穎達疏云:“數(shù)至十則小盈,至萬則大盈?!币虼?,所謂“萬國”,大不可拘泥?!蹲髠鳌钒Ч吣辍坝砗现T侯于涂山”之事,《史記》中未見記載,不知何故,但《淮南子?原道》中卻有更詳細的記載。《淮南子》中的記載,所出時代較晚,而且諸子書所舉古代史事,往往旨在發(fā)揮自己的政治主張,諸多史事往往經(jīng)過其加工改造,有的甚至是編造和附會的,此類例子,在諸子書中,舉不勝舉?!蹲髠鳌钒Ч吣陜H僅提到“執(zhí)玉帛者萬國”,而《淮南子?原道》則繼續(xù)發(fā)揮說,“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事實上,所謂“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均系后人的附會之辭,難以憑信,只有“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是轉襲了《左傳》哀公七年中的文字,應該說尚有一些真實可靠性。
如果從文字而論,“玉帛”應分別指玉石器和布帛之類的方物?!对?商頌?殷武》說
                                 
①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第40頁,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② 王玉哲:《中國上古史綱》,第153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③ 金景芳:《〈周禮?大司徒〉、〈禮記?王制〉封國之制平議》,《先秦史論文集》,《人文雜志》增刊,1982年。
商王成湯時期,國力鼎盛,“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薄多嵐{》:“享,獻也?!北M管《殷武》并非商代尤其是成湯時期歷史的真實寫照,但其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還是有價值的?!逗霞?6976正:“貞, 玨于壴。一?!薄皦浴奔垂闹笮巫郑嵔芟橄壬詾?,古顧城當在范縣城東龍山莊一帶,“此地可能就是卜辭中的鼓地。”① 許慎《說文》:“二玉相合為一玨?!倍巫ⅲ骸半p玉為玨?!蓖ㄗx該條卜辭,意為商王向鼓族征求玉石?!耙笮鎷D好墓出土的I式玉戈和II式玉戈的形制的玉器,在三星堆兩個祭祀坑中有大量發(fā)現(xiàn),相反,在中原地區(qū)這種形制的玉戈僅在殷墟婦好墓中見到?!雹诤翢o疑問,這些玉戈很有可能是作為方國諸侯的貢納品而進入殷都,后又作為隨葬品出現(xiàn)在婦好墓中。西周時期,文獻中亦有“肅慎氏貢楛矢石砮”③及“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④的記載。以上材料說明,殷商、西周時期,玉石器是方國獻納給商、周王朝的重要貢品之一。布帛作為貢品,最典型的莫過于《兮甲盤》中的記載:“淮夷舊我  晦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安遣疾?,積是粟米之征?!雹萦纱丝梢姡笊?、西周時期諸侯方伯的確曾將玉帛作為方物獻納給商、周王朝。如果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考察,不難確知,殷商、西周時期這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應該從夏代或者更早繼承而來的,既然如此,我們說《左傳》哀公七年及《淮南子?原道》“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必然所出有自,絕非空穴來風。
《國語?魯語下》稱:“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yè)。”至遲于西周時期,諸侯方伯已與周王朝之間自然形成了貢納義務,但直到西周乃至春秋時期,諸侯方伯與周王朝之間的貢納關系仍頗為原始,而且這些原始的貢納往往不帶有經(jīng)濟上的意義。如春秋時期楚人追述周初史事時講到:“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雹拗钡酱呵飼r期,齊桓公興兵伐楚,管仲問罪楚人的原因之一即所謂“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⑦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些所謂的貢納義務,頗為原始,且并不甚嚴格。這種情形,在民族史中有跡可尋。明代四川土司“歲輸貢賦,示以羈縻。……雖受天朝爵號,實自王其地?!雹噙@些土司和中央王朝之間的經(jīng)濟關系既具有所謂的貢納關系,同時也往往具有交換的意義。中央王朝往往采用厚給財物的辦法,使其內服。土司每次向朝廷貢納方物,往往可以得到若干回賜,有的回賜還頗為豐盈。如“洪武十二年,珉德貢香楠木,詔賜衣鈔。十六年,珉德來朝,獻馬十八匹,賜衣一襲,米二十石,鈔三十錠?!雹?“(明)正德十年,致仕宣慰彭世麒獻大木三十,次者二百,親督運至京。子明輔所進如之。賜敕褒諭,賞進奏人鈔千貫。”⑩殷商、西周時期,諸侯方伯與商、周王朝之間的貢納關系的情形應大致與此類似。由此可以想見,禹與參與會盟的眾多諸侯方伯之間的所謂貢納關系則應該較此更為松弛。截至今天,從目前所掌握的考古學材料透視禹與萬國諸侯方伯之間的關系,應該仍是個頗為棘手的難題。二里頭文化的核心類型——二里頭類型是以夏族為主體的夏王國的文化遺存,目前已基本不存在大的

                                    
① 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第88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② 陳德安:《三星堆遺址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第2期。
③《國語?魯語下》。
④《太平御覽》卷八五《皇王部》、《北堂書鈔》卷三十一引《竹書紀年》。
⑤ 陳連慶:《〈禹貢〉研究》,《夏史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
⑥《左傳》昭公十二年。
⑦《左傳》僖公四年。
⑧《明史》卷三百十一《四川土司列傳》。
⑨《明史》卷三百十一《四川土司列傳》。
⑩《明史》卷三百十《湖廣土司列傳》。
爭議。目前學術界普遍贊同二里頭文化的年代范圍應是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①,其時
代應晚于禹所處的時代??脊艑W家認為,“二里頭文化諸類型是文化和政治的共同體,即同屬夏王國。但是地方類型與核心類型的政治關系,到底緊密到何種程度,我們無從探究?!雹趦H僅以“執(zhí)玉帛者萬國”而斷言,這些前來參加盟會的諸侯方伯已“成為王朝統(tǒng)治下的諸侯”③,則難免顯得主觀武斷,有可能與歷史實際相差甚遠。

二、鈞臺之享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標志嗎?

以前,學術界不少學者反對夏代國家的建立從禹開始,但更多的學者則傾向于夏代國家的建立始于禹之子啟,這是目前學術界的一種主流認識。尤其近年來有的學者對《左傳》昭公四年“夏啟有鈞臺之享”中的“鈞臺”、“享”等概念重新進行解釋,并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鈞臺之享確立了夏啟的“共主”地位,奠定了夏王朝家天下的政治基礎,同時也是我國文明時代開端的重要標志④。然而,該種認識是否符合歷史實際,還有必要進行嚴格的推敲。
應該強調的,上文將“鈞臺之享”解釋為由啟主持的一次方國盟會,大體不誤。但該文將“鈞臺”釋為我國文明歷史初期祭天的臺壇,因居住均天之神而得名,將“享”解釋為獻祭,將“鈞臺之享”解釋為夏代初年夏啟主持舉行的一次重大祭天活動,參與助祭的是各國的方國首領,則由于缺乏極為可靠的文獻和考古學資料作為支持,推斷多于考證,想象成分極大。有關資料表明,先秦時期的“臺”是一種重要的建筑形式。陳智勇先生曾列舉先秦時期的臺大體具有眾多的社會功能,如作為統(tǒng)治者的游樂場所,作為宴饗的場所,作為朝見與聽訟的地點,作為觀氛的最佳地點,存錢財之處,囚禁之所以及招攬人才的好地方⑤,甚是。然有關資料表明,“臺”與祭祀天地山川并不相涉。
先秦時期,祭祀天地山川的場所,古代文獻中則分別有“坎”、“壇”、“墠”等不同名稱。《禮記?祭法》說:“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四坎壇,祭四方也。”又說:“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大夫立三廟二壇……士二廟一壇?!薄抖Y記》成書年代較晚,其所舉以上舊制未必能準確反映先秦時期尤其是周代以前的歷史實際,但“殷因于夏禮……周因于殷禮”⑥,夏、商、周三代禮制在很多方面是一脈相承的,既有繼承,也有損益,因此,《禮記?祭法》中的材料多少能夠反映出先秦時期祭祀制度的若干歷史實際。我國先民對天地萬物的崇拜起源很早。有關考古學資料表明,中國史前時代晚期,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等地均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祭壇。河南杞縣裴村店鄉(xiāng)鹿臺崗中崗地上曾發(fā)現(xiàn)若干屬于龍山時代的祭壇遺跡。有的學者以為,I號遺跡是祭祀天地的神廟遺存,II號遺跡則是專門祭祀太

                                
① 仇士華、蔡蓮珍、冼自強、簿官成:《有關所謂“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測定的初步報告》,《考古》1983年第10期。
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97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③ 十院?!吨袊糯贰肪帉懡M編寫,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中國古代史》新版(上冊),第31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④ 張懷通:《夏啟“鈞臺之享”解》,《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⑤ 陳智勇:《先秦社會文化叢論》,第127—130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⑥《論語?為政》。
陽神的祭壇,而H75則是用掘坎挖坑形式專門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①。遼寧喀左東山咀紅山文化遺址坐落在一山梁正中緩平突起的臺地上,長60、寬40米。中央為方形基址,東西兩翼有對稱的石墻基,墻基外有大面積石面,南面前端為圓形基址。方基東西11?8米,南北寬
9?5米,中間有大片紅燒土面。圓形基址直徑2?5米,外以石片圍圈,圈內鋪以礫石地面。出土有大型人坐像,小型孕婦像以及玉器②。有的學者以為“這是一處紅山文化先民若干部落共同使用的祭祀天地、祖先、山川等多種神祗的地方。”③這些眾多祭祀遺跡的出現(xiàn)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將《左傳》昭公四年“夏啟有鈞臺之享”中的“鈞臺”釋為祭天的場所, 缺乏直接的證據(jù),理由并不充分。既然 “鈞臺”并非祭天的場所,那么“夏啟有鈞臺之享”自然也并非“夏代初年夏啟主持舉行的一次重大祭天活動”,至于說“參與助祭的是各國的方國首領”,則更有牽強附會之嫌。
事實上,《左傳》昭公四年所載“夏啟有鈞臺之享”就是一次由夏啟召集的普通的部落聯(lián)盟會議,其性質和《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的性質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至于“鈞臺之享”的享,和前文所舉《詩?商頌?殷武》“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享”意義相同,按照《鄭箋》的說法,“享,獻也?!睕]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夏啟有鈞臺之享”的“享”為“獻祭”之意。既然如此,稱“鈞臺之享確立了夏啟的‘共主’地位,奠定了夏王朝家天下的政治基礎,同時也是我國文明時代開端的重要標志”的說法,就大有繼續(xù)商討之必要。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夏啟時仍處于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夏代國家并未建立。事實上,夏啟建立夏代國家的另一重大疑難則是夏啟時的政治中心尚未得到證實。盡管以前文獻中屢屢有禹都陽城及禹都陽翟的記載,而且不少考古學家將河南登封告成鎮(zhèn)發(fā)掘的龍山時代中晚期的王城崗城址和“禹都陽城”相聯(lián)系,甚至稱王城崗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探索夏王朝統(tǒng)治中心區(qū)域的文化,可算是一次大的突破④,也有學者將包含龍山文化早、中、晚三期遺存,并以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為主的禹州瓦店遺址與鈞臺、陽翟相聯(lián)系⑤,但就目前學術界所掌握的材料看,這些遺址尤其是瓦店遺址尚缺乏作為文明時代國家政治中心所必備的若干基礎設施,如宮殿區(qū)、宗廟、手工作坊遺址和必要的防御設施等,其顯然不能作為啟已建立國家政權的直接證據(jù)。此外,從文獻和考古學材料可以獲悉,禹、啟所在部落的活動區(qū)域僅僅局限于河南潁水上游的登封、禹州一帶,這和《逸周書?度邑》中論及的“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及《國語?周語上》所說“伊、洛竭而夏亡”的夏代國土中心的地理范圍并不一致。這一變化正是禹、啟以來部落戰(zhàn)爭不斷擴大的結果?!赌?非攻下》和《戰(zhàn)國策?魏策一》等均記載有禹征三苗之事,《莊子?人間世》和《呂氏春秋?召類》等文獻另載有禹攻有扈之事,古本《竹書紀年》載有啟殺益⑥及“啟征西河”⑦,此外《史記?夏本紀》記載,啟和有扈氏的戰(zhàn)爭還在持續(xù)。恩格斯在談到伊洛魁人十五世紀所結成的永世聯(lián)盟時說:
                                    
① 匡瑜、張國碩:《鹿臺崗遺址自然崇拜遺跡的初步研究》,《華夏考古》1994年第3期。
② 郭大順、張克舉:《遼寧喀左縣東山咀紅山文化建筑群體發(fā)掘簡報》,《文物》1984年第11期。
③ 張乃仁、田廣林、王惠德:《遼海奇觀——遼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天津人民出版社,第17頁,1989年。
④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登封王城崗與陽城》,第321頁—322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禹州市瓦店龍山文化遺址1997年的發(fā)掘》,《考古》2000年第2期。
⑥《晉書?束皙傳》引《紀年》:“益干啟位,啟殺之?!薄妒吠?遺古》引《汲冢書》云:“益為啟所誅?!薄妒吠?雜說上》引《竹書紀年》:“后啟殺益。”啟和益的關系,《孟子?萬章上》和《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等記載不同,此略而不論。
⑦《北堂書鈔?帝王部》引《紀年》。
“這種聯(lián)盟一經(jīng)意識到它所具有的力量,便立即具有了進攻的性質,在1675年前后,當它達到了強盛的頂峰的時候,便征服了它四周的土地?!雹儆怼r的社會狀況和恩格斯所論伊洛魁人十五世紀時的社會狀況應頗為接近。禹、啟以來頻繁的部落戰(zhàn)爭必然帶來打破氏族制度,導致聯(lián)結氏族的血緣紐帶松弛,同時也由此奠定夏朝政治地理的基礎,加速了夏代早期國家建立的步伐。

三、二里頭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始建年代為夏代早期國家建立的開端,太康是夏朝國家建立者
   
夏朝國家建立的最直接證據(jù),從文獻資料中尋找似乎顯得頗為困難,但隨著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面展開與研究的深入,從可以確定的夏代都城的考古資料中尋繹夏代國家正式建立的標志,條件似乎已經(jīng)具備。從考古學上講,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這在當前的學術界已基本達成了共識。二里頭文化的核心類型二里頭類型的分布,以洛陽盆地為中心,東面包括鄭州地區(qū),北面到達沁水沿岸,西北部包括晉南黃河北岸一帶,西抵三門峽地區(qū)(陜縣七里鋪、西崖村),南到南陽地區(qū)(方城八里橋),約東西200多公里,南北300多公里。②這和《逸周書?度邑》中論及的“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及《國語?周語上》所說“伊、洛竭而夏亡”的夏代國土中心的地理范圍大體一致。偃師二里頭遺址擁有宗廟宮殿基址,隨葬珍貴銅器、玉器和漆器的大、中型墓葬,大量精美陶禮器,若干用于祭祀活動的特殊場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文化檔次。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中現(xiàn)知規(guī)模最大、級別最高、內涵最豐富的惟一具有都城性質的中心遺址③。許多考古學現(xiàn)象表明,二里頭文化已經(jīng)進入文明社會,存在著國家。就目前的考古學材料表明,二里頭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的一號、二號宮殿基址④皆始建于二里頭文化三期,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大型宮殿基址。值得注意的,二里頭文化早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使用年代的下限不晚于二里頭文化早二期,建造年代的的上限可能早到二里頭文化一期⑤。因此,筆者以為夏代國家建立的年代應該同二里頭文化早期的大型建筑基址的建造年代,即二里頭文化一期的上限基本吻合。
前面所引學術界普遍贊同二里頭文化的年代范圍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大約存在四百年。目前,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都城遺址就是文獻中所載的夏代都城斟尋⑥?!端?jīng)?巨洋水注》等書引《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尋,弈亦居之,桀又居之。”所以,考古學家說:“二里頭遺址應是夏王太康至桀時期的王都斟尋,因此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90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90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④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74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二里頭二號宮殿遺址》,《考古》1983年第3期。
⑤ 杜金鵬:《二里頭早期大型建筑基址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中國文物報》1993年2月28日。
⑥ 張國碩:《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第28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一期文化最早應是太康時期的夏文化?!雹訇P于夏代存在的年代,學術界基本贊同古本《竹書紀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②的說法。《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引《紀年》曰:“禹立四十五年”。啟在位年數(shù),《竹書紀年》中有不同的說法,《真誥》卷一五注引《竹書》云:啟“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歲”,《路史?后紀》卷一三上注引《紀年》:“啟二十九年,年九十八”。很顯然,啟在位“二十九年”、“三十九年”及“年七十八”、“年九十八”顯系古代文獻流傳過程中文字訛誤所致,由于缺乏更為可靠的佐證材料,只好兩存其說,略而不論。根據(jù)前面的分析,禹、啟均尚處于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其年代數(shù)應為七十四年到八十四年之間,如果剔除這個年數(shù),則自太康至夏桀的年數(shù)大約為四百年。由此不難作出以下推論,二里頭遺址大型城址開始建造的年代即公元前1900年為夏代早期國家建立的開端,太康才是夏朝國家的建立者。二里頭文化的年代范圍與太康至桀的年代數(shù)基本一致,似絕非偶然的巧合。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曾經(jīng)指出:“各種類型的龍山文化都不能稱為夏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朝以前的一種原始文化,它與階級社會的夏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存在著質的不同……但是兩者間存在著直接的承授關系,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應該說,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的主要來源之一?!雹坂u先生又說:“灌器中夏器雞彝的確認,對于考古學上夏文化的論定,自然是有重要意義的。二里頭文化既然以盛行雞彝為其最突出的特征,則其文化性質為夏文化,應該不會有什么疑問了?!雹芙裉炜磥?,鄒先生的論述,毫無疑問,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更為接近夏代的歷史實際。
據(jù)文獻記載,太康建立夏朝以后,夏與東夷之間曾發(fā)生過激烈的斗爭,斗爭歷經(jīng)三代約幾十年,《左傳》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等均有詳細記載,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前引《竹書紀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所謂無王,實際上即指的這一段歷史?!堵肥?后紀》卷一三上注引《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尋。乃失邦?!备鶕?jù)前面的分析,太康所失去的“國”或“邦”毫無疑問就是其建立的夏代早期國家。以上材料表明,夏代早期國家建立后,政權并不穩(wěn)定,歷經(jīng)三代,至少康中興,夏朝國家才真正得到了鞏固。盡管我們不同意有的學者依據(jù)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的故事稱夏代“社會性質還應劃入原始社會”⑤,但其所論由此可以窺見夏代的原始公社制“正處在逐漸崩潰之中”,“還保留著原始氏族社會基本的民主權利”⑥,則可以說還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jù),較為可信的。
還應該進行解釋的,古代文獻中為何以禹或啟為夏代國家的建立者,以涂山之盟或鈞臺之享作為夏代國家政權正式建立的標志,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兩點,應該值得充分注意。首先,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早期國家的夏是在崇部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其經(jīng)歷了較為漫長的過渡時期。它不像商朝、西周王朝的建立,在歷史學和考古學上有著較為明確的年代界標。古代學者缺乏歷史觀念,往往將禹、啟時的部落、部落聯(lián)盟和太康以后的國家等概念混為一談,從而使這一重大歷史問題變得復雜化。其次,在夏代以后人們的記憶中,禹和啟都是在締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早期國家,肇造華夏文明過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尤其是大禹治水、禹征三苗、涂山之會等重大歷史事件由于具有一定的真實可靠性,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再加上更多被后人加以附會的“禹畫九州”等傳說,使得本來作
                                          
① 鄭杰祥:《新石器文化與夏代文明》,第514頁,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②《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引?!妒酚?夏本紀》集解、《史記?夏本紀》索隱、《通鑒外紀》卷二等引《紀年》所載夏代自禹至桀年代數(shù)一致。
③ 鄒衡:《關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79年第3期。
④ 鄒衡:《關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79年第3期。
⑤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第148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⑥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第148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伯禹”更有了“帝禹”、“禹王”等名稱,而“芒芒禹跡”的存在,以及假托大禹之名的《禹刑》、《禹貢》千百年來被后人信以為真,所以漢代杰出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撰著《史記?夏本紀》時,將這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事跡濃墨重彩地描下了重重的一筆,從此更多的歷史學家將夏代國家的建立者從太康前移至其祖輩大禹,或由于破壞禪讓制,開啟家天下局面的父輩啟,夏代國家的存在年代也由此向前推延。
最后,應該強調的,近年來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一直是歷史學和考古學界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的一個世界性重大課題。近日具有5000年歷史的良渚古城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將極大地推動中國文明史研究進程和考古學發(fā)展。《光明日報》2007年12月1日所刊登顧學松《良渚文化重大發(fā)現(xiàn)——五千年古城遺址杭州出土,其意義可與發(fā)現(xiàn)殷墟比肩》的報道指出,莫角山遺址占地30余萬平方米,系人工堆筑,曾發(fā)現(xiàn)大型的夯筑基址和大型柱洞遺跡?!翱脊艑W家推測如此大型的建筑肯定不是一般等級的,應是一大型宮殿遺址?!狈瓷侥乖崛?2號墓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玉琮、雕琢神人獸面像的玉鉞,“這都是王權的象征?!眹牢拿鹘淌谡J為:“從附近密布的135處各類遺址等種種證據(jù)推斷,占地29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遺址,應該是一個王城遺址,或者說是一個國都?!庇捎谀壳矮@得的材料僅僅是“勘探和試掘的初步結果”,良渚城址的總的面貌尚未清楚,輕易地下這些結論,顯然為時尚早。報道指出,“從城墻底部出土的陶片判斷,良渚古城使用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其建筑年代還有待于進一步考古工作后判斷”。與其類似的,以高超的琢玉工藝和精美絕倫的各種玉器以及由幾種顏色的土構筑而成的祭壇和巨型建筑為代表的發(fā)達的原始宗教聞名遐爾的良渚文化,無論是文化的發(fā)展,還是社會的進步方面在當時都是名列前茅的。然而,良渚文化之后分布于長江下游地區(qū)的馬橋文化遺址或墓葬中,則不見或少見玉器,尤其是未見琮、璧、冠形飾等表示擁有者身份的“禮玉”。此外,馬橋文化有小件銅器,而良渚文化卻沒有一點使用銅器的跡象。凡此表明,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兩種文化之間并非單線‘繼承’和‘發(fā)展’關系,而是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斷層’”①。更為值得注意的,良渚文化退出歷史舞臺后,新出現(xiàn)以相當數(shù)量印紋硬陶為特色的馬橋文化,總體面貌呈現(xiàn)出今不如昔的感覺。與此同時,中原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卻沿著原來的發(fā)展道路,在廣泛吸收周圍地區(qū)一些文化因素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砦期演變?yōu)槎镱^文化。二里頭文化中,起源于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鬶、盉、觚等陶制酒器和玉琮、穿孔玉鉞、玉戚、玉柄形飾以及正面正視為特征的獸面紋飾的流行,這些“都具有黃河下游山東龍山文化或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特點”②。如果按照目前考古學家較為普遍的觀點,良渚文化已初現(xiàn)文明的曙光,其所處的歷史階段大體相當于“夏代王朝國家建立前數(shù)百年之久‘萬國林立’的邦國時代”③。但良渚文明的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中國文明時代的到來與第一個早期國家夏朝的建立最終還是選擇了黃河流域。文獻和考古學資料充分證明,二里頭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始建年代應為夏朝國家正式建立的標志,太康才是夏朝國家的真正建立者。
(基金項目: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早期四土經(jīng)營與民族整合》。批準號:07BZS008。)


                                 
① 王?。骸豆?000年前后我國大范圍文化變遷原因探討》,《考古》2004年第4期。
② 王巍:《商文化玉器淵源探索》,《考古》1989年第9期。
③ 任式楠:《中國史前城址考察》,《考古》1998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高清在线| 欧美成人久久久免费播放|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高潮视频| 午夜亚洲少妇福利诱惑| 亚洲中文在线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电| 午夜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1024你懂的在线视频| 丝袜破了有美女肉体免费观看| 日韩色婷婷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99亚洲小姐精品综合| 超碰在线播放国产精品|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青青| 高清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国性生活视频| 青青草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痴汉 | 国产精品成人又粗又长又爽| 欧美夫妻性生活一区二区| 91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a|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情色欧美| 日韩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爱爱视频视频|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 人体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 成人精品亚洲欧美日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九九热视频网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一区内射污污内射亚洲| 久草视频这里只是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不卡| 91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高清不卡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