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成歡之戰(zhàn),清光緒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中日兩國軍隊在朝鮮進行的第一次陸戰(zhàn)。 是年五月初三(6月6日),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zhèn)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400人進入朝鮮,駐扎忠清道牙山縣。日本政府也向朝鮮大舉增兵,搶占仁川、漢城等軍事重鎮(zhèn),決心與中國開戰(zhàn)。六月二十二日,清軍援兵陸續(xù)趕赴牙山。二十三日,就在日本挑起豐島海戰(zhàn)的同一天,日軍少將大島義昌(1850-1926)指揮日本陸軍混成旅團向駐守牙山的清軍進犯。葉志超、聶士成因牙山無險可守,遂移師牙山東部的成歡和公州。成歡驛位于朝鮮忠清道平澤縣東南,是漢城通往天安、全州的南北咽喉要地,丘陵環(huán)繞,安城川河水兩岸沼澤密布,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公州位于成歡之南,背山面江,亦是兵家攻守要地。聶士成部2000余人赴成歡后立即構筑工事,分左、右兩翼展開。左翼部署在成歡西北約2公里的牛歇里高地,集中了主要炮火及兵力,以阻擊日軍由成歡趨牙山的道路。右翼在月峰山一帶,兵力較為薄弱。葉志超率1000余人退守公州,作為后援。二十六日,日軍抵達成歡前沿素沙場。大島義昌了解清軍軍事部署后,于二十七日五更指揮日軍乘黑夜重點進攻清軍右翼。日軍前衛(wèi)部隊涉過沼澤,越過安城川上的橋梁安城渡時,突然遭到于光?、周憲章等四名武備學堂學生率領的數(shù)十名清軍的伏擊,死傷多人。由于黑夜迷失道路,又不知清軍虛實,驚慌后退。很快,日軍發(fā)現(xiàn)清軍兵少無援,再次猛攻。數(shù)十名清軍以寡敵眾,與敵人激戰(zhàn)一個多小時,于光?等壯烈犧牲,余眾被迫撤回。拂曉,日軍攻占了牛歇里陣地前沿佳龍里,逼近清軍主陣地。6時30分左右,雙方步兵在陣地前展開激戰(zhàn),炮兵亦猛烈對射。大島義昌親自指揮日軍炮火猛轟清軍右翼兩個堡壘,清軍士兵奮起還擊。陣地前炮彈飛馳,爆炸聲震耳欲聾。聶士成身先士卒,在槍林彈雨中往來策應,鼓舞士兵,指揮戰(zhàn)斗。由于清軍右翼陣地火力薄弱,不久一號堡壘被攻占。聶士成急調左翼數(shù)百人支援,日軍則傾全部火力攔截,援軍受阻。6時50分許,右翼二號堡壘亦被攻陷。不久,左翼陣地又告失守。清軍被壓縮在成歡驛街道附近,四面受敵,聶士成不得已率眾撤退,成歡遂被日軍攻占。二十八日,聶在率部退奔公州的途中,路遇北撤的葉志超部。葉認為成歡失陷,公州亦不可守,遂決定牙山清軍北奔平壤。為避免與日軍相遇,葉、聶率軍繞經漢城東部,于七月下旬與左寶貴、衛(wèi)汝貴等駐守平壤的清軍主力會合。牙山之戰(zhàn)是中日陸軍的首次交鋒,清軍投入3000多人,日軍4000多人,雙方傷亡相差不多,但清軍輜重損失較多,且牙山失守,因此,牙山之戰(zhàn)是清軍的一次失敗。但葉志超卻戰(zhàn)敗夸勝,假報戰(zhàn)功,竟受到清政府的獎賞。牙山戰(zhàn)役后,中日雙方于七月初一同時宣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全面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