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中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作者:李玲芬 來源:本站 發(fā)布時間:2007-5-31 21:53:31 點擊數:1439 -------------------------------------------------------------------------------- 字號選擇〖 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 【摘 要】 目的 探討FDP、D-二聚體在臨床治療應用。 方法 FDP、D-二聚體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標記乳膠顆粒,與待測血漿混合。當血漿中FDP含量≥5μg/ml,D-D聚體含量≥5μg/ml時,標記的乳膠顆粒則發(fā)生凝集呈現陽性反應。 結果 DIC時,血漿FDP、D-二聚體明顯增 【摘 要】 目的 探討FDP、D-二聚體在臨床治療應用。 方法 FDP、D-二聚體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標記乳膠顆粒,與待測血漿混合。當血漿中FDP含量≥5μg/ml,D-D聚體含量≥5μg/ml時,標記的乳膠顆粒則發(fā)生凝集呈現陽性反應。 結果 DIC時,血漿FDP、D-二聚體明顯增高,呈陽性反應,要結合臨床表現警惕DIC前狀態(tài)的存在。D-D聚體在原發(fā)性纖溶時正常,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時顯著增高,是兩者鑒別的重要指標。 結論 FDP、D-二聚體對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血管內凝血,纖溶和血栓形成的標志物。 【關鍵詞】 血漿;FDP;D-二聚體;血栓性疾病 D-二聚體(D-D)的檢測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檢驗項目,是目前鑒別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纖溶以及監(jiān)測溶栓治療等方面頗有價值的重要指標[1] 。 1 D┐二聚體的形成 D-二聚體發(fā)生凝血時,凝血酶作用于纖維蛋白,使其轉變?yōu)榻宦摾w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降解交聯纖維蛋白形成,D-二聚體是通過r鏈相連的2個D片段的碎片連接起來,只有纖溶酶降解交聯纖維蛋白才能產生D-二聚體[2,3] 。有兩個途徑:(1)防止和清除血管內由于纖維蛋白沉著而引起的阻塞現象。在凝血酶作用下,纖維蛋白原先從α鏈上裂解出FPA,生成纖維蛋白Ⅰ;(2)從β鏈上裂解出FPB,生成纖維蛋白Ⅱ。纖維蛋白Ⅰ和纖維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聯的纖維蛋白,經ⅩⅢ因子作用后,形成交聯纖維蛋白[4] 。 2 D┐二聚體檢測方法 D-二聚體具有抗原性。血漿D-二聚體抗原主要有膠乳凝集試驗法,簡便快速是半定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法精確、定量,有很高的敏感性;膠體金免疫滲透試驗ELISA和GIA是用D-二聚體特異捕獲抗體;GIA法則結合上述兩法的優(yōu)點,簡便、快速,又能定量,單個或成批標本可隨時檢測,應用前景較好[5] 。 3 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3.1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診斷中的應用 DIC是由于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血液在微血管內凝固,形成彌漫性微血栓,從而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通過因F和KK內激活途徑激活了纖溶系統(tǒng)6,7] 。早期診斷顯得特別重要,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同時檢測,可使DIC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達100%[8] ,故被視為DIC診斷的首選分子標志物。 3.2 血栓疾病的診斷及溶栓療效的觀察 由于血管壁的損傷、血小板的激活、凝血機制的亢進及血流狀態(tài)的變化,使循環(huán)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在心臟或血管內形成異常凝塊,堵塞部分或全部血管腔,導致血栓栓塞[9] 。D-二聚體含量升高的檢出率為25%,在疾病的急性期升高幅度大,2周后有所下降,表明D-二聚體水平的波動與病程密切相關,能反映出纖溶酶的 活性,可以做為觀察溶栓療效的一個特異性指標。 3.3 用于肝炎病情的觀察 肝病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血管內皮的損傷激活了內源性凝血途徑,組織損傷或細胞破壞,使組織因子進入血循環(huán),直擋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徑,最終激活纖溶系統(tǒng)。在肝炎患者血漿中,大部分D-二聚體含量升高[10] 。急性肝炎輕度升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度升高;重度肝炎高度上升。因此D-二聚體含量的升高幅度與病情嚴重程度有著相關性。 3.4 血液病的臨床意義 血液病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含量約有40%明顯升高。ITP、血友病、過敏性紫癜、急性再障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漿中的D-二聚體含量均顯著升高,而且升高程度與出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1] 。這表明血液病患者體內存在著出血,也存在著纖溶的激活。D-二聚體的升高是由于出血部位的血管內有止血栓的形成,繼而激活纖溶系統(tǒng)的機體清除血管外血凝塊的一種病理變化。 3.5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合并肺部感染 慢支患者肺泡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損傷血栓形成,管腔纖維化閉塞。肺部感染時引起肺泡毛細血管充血,內皮細胞的損傷,激活了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使D-二聚體產生增加 [12] 。通過監(jiān)測血漿中D-二聚體的動態(tài)變化,有助于判斷炎癥的病理及病情變化,對判斷慢支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意義。 3.6 深靜脈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 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時,血漿D-二聚體含量檢測是DVT篩查的有效手段[13] ??勺鳛楸O(jiān)測溶栓藥物的療效判斷指標。 綜上所述,FDP、D-二聚體反映著繼發(fā)性纖溶的增強,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纖溶的理想指標,在臨床上已視為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的分子標志物。對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及預后判斷有一定指導意義。對降低患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是十分重要 [14] ??勺鳛楸O(jiān)測溶栓藥物的療效指標。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建中,蔣 棟,吳振如,等.三種血漿D-二聚體檢測方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7,20(3):169. ?。?] 璩 斌,王學峰,張利偉,等.缺血性中風患者抗凝與纖溶系統(tǒng)的變化[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7,12(3):154. [3] 張 濤.D-二聚體檢測在白血病和腦梗死中的意義[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14(2):90. ?。?] 劉淑云,侯祖強,孫 麗.400例腦血管疾病血中D-二聚體檢測[J].臨床檢驗雜志,1997,15(5):308-309. [5] 黃蘩嬙,劉 麗,楊 莉,等.一種新的纖溶活性測定法及在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14(2):83-85. [6] 陳慧芬,吳瑞庭,邵慧珍.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漿中測定的臨床意義[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14(3):182-183. [7] 王宵霞,王明山.四種血液病患者血漿D-二聚體測定[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14(2):122. [8] 朱宗昌,邊延濤.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D-二聚體檢測的意義[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7,12(3):166. [9] 黃尉國,王鴻利,張穎琪,等.血漿D-二聚體檢測及其臨床應用[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5,18(2):71-74. [10]王鴻利.廣泛開展血栓與止血的檢驗和應用[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5,18(2):69-70. [11]張師前,張友忠,徐 群,等.妊高征患者血漿D-二聚體的測定[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31(3):690-691. [12]李光輝,王志新,陳幸華.359例肺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1999,3(4):159. [13]張 燕,李卓江.糖尿病患者血漿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體檢測[J].臨床薈萃,2003,18(10):561. [14]劉澤英,劉 雙,肖 瑤,等.52例肺栓塞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的變化[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0,19(3):168. 【作者單位】 解放軍第252醫(yī)院檢驗科,河北保定071000 |
|
來自: 網樂春天 > 《常用醫(yī)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