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內(nèi)經(jīng)》中解釋了什么是魂和魄:《黃帝內(nèi)經(jīng)·命根養(yǎng)生篇》:(翻譯了)伯高太師問岐伯曰:養(yǎng)生之道,可以告訴我嗎?
岐伯曰:人活天地之間,不能于天地同壽者,是因為不知道上下焦之間的經(jīng)絡(luò)。上焦給人以長生之命,下焦給人以長生之根。上下焦賜人以命根是父母給的。合父母之精以生人身,則“精”即是人的命根?;昶遣赜诰褐校昃褪蔷寒?dāng)中的炁體炁,魄是液體炁;炁體炁趨生,液體炁趨死。炁體炁和液體炁都是神炁。人人都有神,神存內(nèi)則生,神外游則死。炁體炁最善游,這是因為心不靜。就像廣成子說的:“抱神以靜”者,這正是意念守心同靜也。
伯高曰:精液不是水嗎?精液射出去,心也不靜,是不是于陰莖起搏有關(guān)?
岐伯曰:精液之中有炁體炁和液體炁,炁體炁往上走,液體炁往下走,精液是上下走的;精液一動心就動。如何讓精液不動呢,問題就在于心要靜!
伯高曰:我的心非常靜,可是情欲搖動怎么辦?
岐伯曰:炁體炁和液體炁互相影響,無炁體炁則液體炁不安寧,無液體炁炁體炁不安寧。心靜而欲動者是因為精液干凅了,就是沒有炁體炁了,怎么辦呢?只好將精液炁化,調(diào)入心臟以安心,這樣精液不動,情欲安寧心就不想淫欲了!
這就是說魂和魄是精液的不同存在的形式:炁體炁為魂,液體炁為魄,魂和魄都稱為神炁。那么肝藏魂和肺藏魄就可以理解了!
好的精液化成炁體炁,稱為神明之炁。神明之炁進入心臟的冠狀竇,進入心室和心房推動心臟的跳動!即,所謂“心藏神”。
腎藏精:腎臟正常的情況下,輸尿管從膀胱臂中吸收精液到腎臟,維持腎臟的工作。稱為“腎藏精”。
精液有六條經(jīng)脈進入大腦,維持大腦的工作,精液不足大腦工作不正常!
人的精神活動是依靠精液的!
人的記憶力是精液上沒上頭上去,來決定的!
有了以上的論述以下的文章就不難解決了!
“人的神志活動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憂、恐),神、魂、意、魄、志及喜、怒、思、憂、驚等精神意識活動都依靠五臟的功能調(diào)節(jié),但主導(dǎo)于心。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心藏神,在志為喜,喜則炁和志達,可見“喜”是對外界信息的良性反應(yīng),有利于“心主血”,但喜樂過甚則傷神,喜樂者神憚而不藏。
肺藏魄,在志為憂,人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為魄之靈,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種精神活動。年老時肺炁虛衰,語言善誤,這從病理上闡明了肺與魄的關(guān)系。
肝藏魂,在志為怒,魂乃神之變,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魂的精神活動包括謀慮,故又有肝主謀慮之說。怒是情緒激動時的一種精神變化,是不良刺激;怒傷肝,常致血液上逆,炁機升泄。
脾藏意,在志為思。意,是意識;思,是思考。正常的思考有賴脾的健運,思考過度或所思不遂則能導(dǎo)致情緒抑郁,飲食不思等,即所謂“思慮傷脾”。
腎藏志,在志為恐??峙c驚相似,驚為不知受驚,恐為自知而怯。驚則炁亂,恐則炁下,驚恐傷腎,炁機紊亂。
五臟與五神:
心藏神:《類經(jīng)·臟象類》“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神炁為德,如光明爽朗,聰慧靈通之類皆是也。”“是以心正則萬神俱正,心邪則萬神俱邪”。
肺藏魄:《類經(jīng)·臟象類》:“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肺者,炁之本,魄之處也”。《靈樞·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肺藏炁,炁舍魄”。
肝藏魂:魂,《靈樞·本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魄”;“肝藏血,血舍魂”?!额惤?jīng)·臟象類 “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類經(jīng)·臟象類》“魄對魂而言,則魂為陽而魄為陰”。
脾藏意:《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脾藏營,營含意”?!额惤?jīng)·臟象類》“謂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腎藏志:《靈樞·本神》“意之所存謂之志”.“腎藏精,精舍志”?!额惤?jīng)·臟象類》“意已決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五臟與五志:
《類經(jīng)·臟象類》:“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合言之,則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屬,惟心所統(tǒng),是為吾身之全神也”?!端貑?#183;陰陽應(yīng)象大論》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心志為喜:“喜則炁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喜傷心”。
肝志為怒:“忿怒傷肝”。
脾志為思:“思傷脾”。
肺志為憂:“悲則炁消”。
腎志為恐:“恐傷腎”“恐則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