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蓮花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啟發(fā)出來,則?;酃麍鬅o量! 佛陀在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分智慧,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 學佛必須要遵守佛陀教育我們的三個原則: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動的宗旨,用來教誡我們的心不做壞事;行為不發(fā)生差錯,心就有定力,精神就會統(tǒng)一;如此就可產(chǎn)生智慧。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chǎn)生。人常為外境所影響,即是定力不夠,學佛即是要定。“定”用現(xiàn)代語講,就是莊敬自強。 有智慧的人,所帶走的是覺悟了之后的有情。 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征。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于舍得。 同樣一個“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舍,能“舍”也就有“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xiàn)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chǎn)生智慧。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以消除煩惱就是慧。 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與手背。其實兩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無法拿東西,若反過掌來用手心,則雙手萬能。 善是利益,惡是損害。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做好事并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抱著“盡本份”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善字的意思是適度、剛剛好。不偏不倚、不極端、愛得不會太過份,也不會產(chǎn)生怨恨心;在人與人之間沒有不平等的分別心;對自己所愛的人,能以智慧斷除占有的感情,對自己不愛的人或不投緣的人,能盡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對待人。(信息來源:《靜思語》) 現(xiàn)在的城市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噪音,好像無論你躲到哪里,令人厭煩的噪音都會咬著你不放。不管你是走在大街上,或是在商店逛,還是在公交車上,那些流行歌曲、重金屬音樂,以及各類廣告,不依不饒地往你的耳朵里鉆!回到家中,關(guān)上門窗,應(yīng)該安靜了吧?可是不知哪一家又在裝潢,沖擊轉(zhuǎn)聲、砸墻聲、釘錘聲……,又來敲擊你的耳膜,讓你無處躲無處避!好容易到了晚上,想享受一下安寧,又不知哪家酒店有喜宴,或是某家生個胖兒子,或是哪家有人去世,那些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炸得你心驚肉跳! 修行人最喜安靜,可是現(xiàn)代城市中的修行人身處在無處躲避的嘈雜之中,應(yīng)該如何將修行與生活融合呢? 末學是專修凈土的,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但是初學時,因為不能將佛號融入生活的節(jié)奏,生出甚多煩惱。有時候處在噪音的包圍之中,不念佛還不覺得煩,越念越煩。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只要將念佛的節(jié)奏與自己行動的節(jié)奏或周邊那些噪音的節(jié)奏融為一體,就不再覺得煩躁,反而越念越歡喜。 在走路的時候,隨著步子的節(jié)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在蹬自行車的時候,隨著腳蹬的節(jié)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在靜坐的時候,隨著“砰咚—砰咚”的心跳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當周邊有無法忽略的音樂時,就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快就快念,慢就慢念。 在公交車上,隨著車子的顛簸,車窗“嘩—啦啦”的響聲,可以跟著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當聽到不斷的鞭炮聲時,就快快念佛給那些不知是生還是死的人們,愿佛力加被,佛光攝取,使他們善根發(fā)現(xiàn),厭離生死,走上離苦得樂的正確修行道路。 當我熟練地將佛號融入生活的節(jié)奏后,感到世上的一切是那么地和諧,那么地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