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姑娘伊姆加德與季羨林的“愛情悲劇”,成了新熱點。據(jù)報道,季老之子季承在即將出版的《我和父親季羨林》一書中,稱季羨林當年因愛國,不得不割舍了這段感情,為此,伊姆加德終身未婚。
不知季承為何爆出如此猛料,其中有三事未明:首先,愛國與愛情并無矛盾,為何愛國就不能愛情呢?第二,伊姆加德的單身與季老有多大關系?如果說那是忠誠于情感的標志的話,那么季老后來的婚姻豈不成了背叛?第三,古人云“為長者諱”,拿長輩的隱私到處宣揚,還公開披露伊姆加德的照片,似乎不妥。
有趣的是,對這段感情,香港電臺《講東講西》也有過報道,他們找到了仍健在的伊姆加德,可這位德國老太太反應愕然,她表示,對季老印象并不很深刻,反而對田得望的印象更深刻……
如此看來,是美麗的愛情故事,還是單相思,已經(jīng)成了一個問題?;蛘撸p方文化背景不同,誤解在所難免;當然,也不排除伊姆加德年久失憶。但無論如何,情感都是兩個人的事,與第三方又有什么關系呢?可總有人要拿它說事,并予以過度解讀,希望把它變成某種公共產(chǎn)品。
我們太習慣了這樣的話語方式:只要是崇高的,則必然無我,為突出某人的人格偉大,就一定要讓他不食人間煙火,甚至連他的七情六欲,也變成實現(xiàn)某種目標的工具。而和他搭戲的,又注定是世間的奇女子,一塵不染外,還會一往情深,為凸顯主人公的偉大,最終殉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也在所不惜。
于是,本應平庸的愛情“偉大”了,但不客氣地說,這種人為制造的“偉大”,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反人道。不僅虛偽,而且無聊。
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直到今天,仍會有人熱衷于這種噱頭?難道過去30年中,我們社會成長中的最大成果,不就是對個體價值的尊重嗎?難道季老一生,不是一直在強調(diào)人性的尊嚴嗎?然而,在商業(yè)面前,一切是如此脆弱,也許,我不該這樣聯(lián)想:有了猛料,就有了賣點,于是書籍熱賣效益倍增……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究竟是誰,制造了季羨林的“愛情悲劇”?也許是誤解,也許是時代,也許是文化,也許是商業(yè)……但可以肯定,不是尊重。 (蔡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