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音樂可以表現(xiàn)成長的辛酸軌跡? 一九八四年,當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英國倫敦的流行排行榜上出了一個特殊的演唱團體,名為Tears for Fears(懼之淚),雙主唱的兩位男歌手並沒有英俊瀟灑的外表,也缺乏高超的演唱技巧,那我為何會迷上他們呢? 或許我年過廿五歲之後,可以欣賞Enigma創(chuàng)作出諸如《Return to Innocence》那樣好的歌曲,可是有些難忘的感動,事過境遷之後再回頭看,反而顯得更為清晰明朗起來。 最早聽Tears for Fears的歌曲,我還是個對生活滿懷恐懼的小女孩,總是覺得自己唯唯諾諾,因此聽了《Shout》(吶喊)這首歌曲,雖然不明白歌詞到底在訴說什麼,卻 能夠明瞭演唱者想要爆發(fā)的衝動與痛苦。 《The Hurting》專輯是我第一張收藏的CD,不知有多少次,我承認了自己不曾犯下的錯誤,對這些人稱的罪過感到煩躁,卻只是為了讓身邊的人在懲罰自己時, 能夠得著以己度我的安心。 對於英文,特別是大不列顛那種捲著舌頭的腔調,就算是拿了字典查出所有的歌詞內 容,那些片斷破碎的段落,讓人仿佛是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喜歡這些歌詞之中的意境,有一種青少年時期濃 厚的壓抑情緒,比如寫出《Laid So Low (Tears Roll Down)》的Roland Orzabal,他的童年生活極度不愉快,將這樣的苦悶釋放在歌曲之中,就顯出一種真實的韻致,這樣的歌吸引了我,有趣的MV同樣很動人,也讓我在十幾年 中勉力收購他們的所有專輯。 虛妄與現(xiàn)實交織而成的無奈,在《Pale Shelter》這首歌裡面,特別能感受出來。 Curt Smith的歌唱功力雖然不如法裔的Roland Orzabal,但他脆弱的外表和纖細的五官,在表現(xiàn)這首歌詞中那股蒼白無力的情感上,特別能引起共鳴。 Tears for Fears最知名的成名曲,就是《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世人皆有江山夢)這樣的好歌。 已經(jīng)不記得是哪部諧謔 電影的主題曲,八O年代盛產(chǎn)叛逆型的歌手,卻普遍缺乏這樣有深度的歌詞,如果一個音樂欣賞者只能看見外在所顯露的,或是只能聽見音樂所表現(xiàn)的韻律,那麼, 這樣的歌是膚淺的,這樣的聆聽者也無法聽見樂聲之中最瀟灑的宣示。 《Mother's talk》(母親的話)是一首讓人心疼的歌。 Roland Orzabal曾經(jīng)透露,這首在當時備受批評的歌,是他在怎樣的心境下創(chuàng)作的,他和夥伴都不諱言,自己所擁有的童年回憶,尤其是他母親,特別感到沉重與不 堪。 或許只有類似的經(jīng)歷,能夠讓人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歌曲,並且讓聽者為之動容。 《Story behind Mothers Talk》是片斷的專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訪問內容:http://www./watch?v=YThXrE_4nJA Roland Orzabal述說著創(chuàng)作歷程,這個皮膚黝黑的少年,曾經(jīng)讓樂團同伴以為是印度人,他特別的長相,眼神之中的憤世嫉俗,顯示出一種強烈的魅力。 又好比另一首歌《Mad World》(瘋狂世界),那歌詞中的絕望與嘲弄,曾幾何時,我也似乎有著同樣的想法。 少年十五廿時看世界,眼前的大人們是不是都有些瘋狂呢? 逗趣的《Head over Heels》,從樂團所有成員參與演出的短片看來,也有那麼點戲耍的意味,雖然說的是單戀,卻將追逐與被追逐者之間的情愛表現(xiàn),表現(xiàn)得荒誕起來。 但誰又能說,年輕時談起戀愛,人不會有近似於猿猴的幼稚行徑? 要展現(xiàn)天生的好歌喉,就得像Roland Orzabal這樣獨唱,渾厚的歌聲,把《I believe》(我相信)之中的感情與虔敬都唱了出來。 以 己擬人是作詞譜曲者常用的手法,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知來判斷他人,以創(chuàng)作的型式,無論誰有罪,或者誰沒罪,不管誰心中有信仰,誰口裡徒託空話,在創(chuàng)作 者與表現(xiàn)者雙重的身份中,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Roland Orzabal和同伴曾經(jīng)拆夥,Curt Smith本是他最相熟的創(chuàng)作夥伴,卻有長達十年的創(chuàng)作空窗期。 但在這期間,Roland Orzabal仍舊出了新專輯,他將Celtic(居爾特人)的原素放入歌曲之中,創(chuàng)作了《Raoul And The Kings Of Spain》的同名專輯,歌曲豪放,氣勢驚人,搭配他的天生好嗓音,這是《Elemental》(元素)單飛時期最讓我喜歡的歌曲,MV在西班牙拍攝,場 景十分華麗。 歌手真的怕老。
![]() 人老了,嗓音也 會漸次低沉混濁,但是二OO四年Tears for Fears將老夥伴Curt Smith拉回舞臺之後,這個英倫樂團還是頗受歐陸人士的青睞。 難免地,受到好萊塢的影響,Roland Orzabal產(chǎn)生近似美式的唱腔和表演方式,但是他還保有狂放與傲慢的天性,無論是已經(jīng)發(fā)福的身材和老去的面孔,還是Curt Smith消失的嗓音,Tears for Fears的殞落,並非是曇花一現(xiàn),而是重新長出的枝椏。 去 年(二OO六年)他們在比利時Antwerp唱壓軸曲《Woman in Chains》,搭配了交響樂和合唱,依然展露出創(chuàng)作與求新求變的雄心,雖然年華已老,但是這樣精湛的表演,又怎能讓我輕易將廿年前的崇拜忘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