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臨泣穴 Zú lín qì(GB41)
此穴位為人體
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洞蟪伞罚喝槟[痛,足臨泣。 《圖翼》:主治胸滿氣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痹痛無常。 《金鑒》:中風手足舉動難,麻痛發(fā)熱,筋拘攣,頭風腫痛連腮項,眼赤而疼合頭眩。
〖取穴方法〗位于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四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
〖主治疾病〗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疬,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痹痛不仁,足跗腫痛。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癥等。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痹證;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配丘墟、解溪、昆侖,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痛。
配風池、太陽、外關,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配乳根、肩井,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
〖附注〗膽經輸穴;
八脈交會穴--通帶脈穴。
足臨泣穴 俞穴,屬木,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現將各穴的適應癥簡述于下。
間谷穴:這是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的一個新穴,位于手陽明大腸經之三間與合谷兩穴連線之中點。它的適應癥是,凡三間、合谷兩穴的適應癥均是其適應癥。尤其對頸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療效甚為突出?,F將《針灸聚英》關于三間、合谷兩穴的主治范圍摘引如下:
三間: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jié)M,腸鳴洞泄,寒熱癥,唇口干,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等17種病癥。
合谷:主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fā)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癥,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血翳,頭痛,下齒齲,耳聾,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片單乳蛾等22種病癥。
間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兩穴之病癥,是因為其穴在兩穴連線之中點,其敏感度較兩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桿、圓珠筆頭去按壓該點,即會感酸脹,用同樣的方法去按壓合谷其酸脹度就會感到差一些,三間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氣快,療效速,似乎無需爭議的。
中渚,位于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線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關節(jié)間后方凹陷處。其主治,《針灸聚英》謂:“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醫(yī)宗金鑒》謂:“四肢麻木,戰(zhàn)振,蜷攣無力,肘臂連肩紅腫疼痛,手背癰毒。”
后溪,位于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線上,第五掌骨小頭后方尺側,手小指外側本節(jié)后陷中。其主治,《針灸聚英》謂:“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頭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拘急,癡疥。”《醫(yī)宗金鑒》謂:“手足拘攣,手足顫搖不能握,中風卒然昏仆,不能言語,癲癇不省人事,瘈疭抽掣,頭痛及暴發(fā)火眼,熱淚常流,行痹,腿膝腰背歷節(jié)周身疼痛,項強,傷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齒腮齦及咽喉腫疼,手足麻痹,破傷受風,寢汗。”
以上三個穴位均在手掌背側部,且系手三陽經的循行線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癥,合而用之更有協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兩穴同用,或與足三針之一兩穴同用,對于頸、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療效甚為理想。筆者在治療上列部位的痛癥腫脹,或頭痛、牙痛、偏頭痛、脅肋痛(肋間神經痛、膽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針、足三針,往往有拔針而愈的效果。
這三個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虛為度。
下面談談足三針。
足三針:足臨泣、內庭、太沖今就三個穴的各自適應癥分述如下,
足臨泣,位于足少陽膽經的循行線上,在第四、五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其主治,《針灸資生經》謂:“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瘺,善嚙頰,天牖中腫,淫濼,(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顱痛,灑淅振寒,心痛,周痹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發(fā),婦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滿,乳癰。”
《醫(yī)宗金鑒》臨泣穴,主治歌:“中風手足舉動難,麻痛發(fā)熱筋拘攣,頭風腫痛連腮項,眼赤而痛合頭眩,齒痛耳聾咽腫癥,游風瘙癢筋牽纏,腿痛脅脹肋肢痛,針入臨泣病可痊。”
內庭,位于足陽明胃經的循行線上,第二、第三蹠趾關節(jié)前當足次趾外間凹陷中。其主治,《針灸聚英》謂:“四肢厥逆,腹脹滿,數欠,惡聞人聲,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齒齲,瘧不思食,腦皮膚痛,鼻衄不止,傷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其中并沒有關于治療頸肩腰腿痛等內容。但筆者在臨癥中單刺內庭治療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別是前側),足面的腫痛、足趾痛麻等癥效果特別突出。
太沖,位于足厥陰肝經的循行線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間隙中,當大趾本節(jié)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輕按有動脈應指。其主治,《針灸聚英》謂:“主心痛脈弦,走黃,瘟疫,肩腫吻傷,虛勞浮腫,腰引少腹痛,兩丸騫縮,溏泄,遺尿,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大便難,便血,小便淋,小腸疝氣痛,潰疝,小便不利,嘔血嘔逆,發(fā)寒,嗌干善渴,肘腫,內踝前痛,淫濼,(月行)酸,腋下馬刀,瘍漏唇腫,女子漏下不止,小兒卒疝” 等多種病癥,大致有7種與本文有關。太沖對大小腿內側的疼痛麻痹、足腫筋攣,腰卒然疼痛等痛癥單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縱觀以上手三針、足三針的6個穴位,除內庭一穴沒有關于頸肩腰腿病的直接記述以外,其他5個穴位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記述。
據筆者體驗,內庭的主治病證,不僅僅是上述那么多,其對大、小腿前側,足面、足趾、足心、內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腫脹,拘急麻痹療效比較突出,比古醫(yī)籍列述的主治病證效果更為理想。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內庭的主治病證,在針灸學教材中未見記述;而《簡明中醫(yī)辭典》(1988年3月,人民衛(wèi)生版)足陽明胃經條目下有 “……頸腫……經脈所過處痛”的記述,雖未能明言病癥,但也有所提及,筆者將關于內庭穴的膚淺體會寫出來,供同道驗證,這對于用手三針、足三針治療頸肩腰痛等疑難痛癥,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手三針、足三針的適應癥
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其一定適應癥范圍,手三針、足三針也是這樣。
頸肩腰腿痛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有的也查不出發(fā)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進的檢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沒有病。筆者認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適,即是身體發(fā)生了疾病。中醫(yī)是辨證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筆者的體會,手三針、足三針對90%以上的頸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療效,對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頭痛、牙痛的療效尤為突出。不過有一小部分的頸肩腰腿痛用手三針、足三針治療效果卻并不確切,這里所說的療效確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確切,不等于沒有療效。比如服止痛藥,痛了就吃,藥力散去又痛,能說止痛藥無效?可以說止痛藥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針、足三針對頸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應當說這也是療效。
四、手三針、足三針治療頸肩腰痛的作用機理
手三針、足三針的作用是通過經絡傳感的了解其作用機理首先應了解手足三針的6個穴位所在經脈之循行路線。手、足三針的6個穴,手三針位于手的三條陽經線上,足三針只有太沖位于足厥陰經線上,其他兩個穴位均位于足之陽經線上。手三陽經的走向是從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頸→頭面,與足之三陽經相接續(xù)。足之三陽從頭到足,陽明行于前,少陽行于側,太陽行于后。足三陰從足到腹,手三陰從胸到手,這樣循環(huán)無端,息息相通,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調節(jié)身體各部組織器官的通路,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于手三針、足三針,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經脈循行線路見圖。
作者曾作過一個統計:手足三陽經共218個穴,可以用來治療頸肩腰痛的就有130個;手足三陰經共91個穴,可以用來治療頸肩腰腿的就有46個:督脈28 個,可治以上病癥者有20個,任脈沒有穴可治上述病癥。全身合計大約有196個穴可以治療頸肩腰腿的疼痛麻痹。若再加上奇穴、天應穴、耳穴等,真是難以計數,這么多的穴位,臨床使用起來真是夠夏雜的了。
筆者在臨證時凡見到上述諸癥狀,不論其發(fā)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針、足三針進行治療,一般的不加配穴。當然,就用這6個穴位的適應證,可能不如196個穴位之廣泛;但就筆者的經驗來講,上述范圍的病癥絕大多數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歷來的針灸大家,無不強調針刺手法的重要性。即使辨證準確,選穴得當,而針刺手法不合疾病的法度,也難收到預期的療效。針刺手法,是一個高難度的技巧問題,不是光憑書本上講的,或者他人口說的什么手法就能輕易掌握的。一個針灸醫(yī)生要想掌握住古代針灸大家所陳述的那么多的靈活多變的針刺手法,并達到嫻熟自如的境地,必須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細心體會,潛心領悟才行。真是談何容易!針刺手法可見得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技巧問題。據歷來的針灸書籍所介紹的手法甚多,一般的臨床針灸醫(yī)生很難掌握住其運用技巧。手三針、足三針雖然也講究手法,但是卻很簡單,只要是針灸醫(yī)生或略知道一點針灸的人都可以很快地學會并能運用于臨床。
五、手三針、足三針具有以下特點
1、取穴少。手三針、足三針取穴數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針。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只取1~3個穴即可,手三針足三針同用者極少極少。
2、進針快。進針的速度快如閃電,一般不超過l秒。
3、手法快。針如閃電一樣進入穴內,手法要如疾風飛箭一徉。從進針到手法完成約幾秒種。
4、得氣快。手法快的特殊效應就是得氣快,手法到時立即得氣,酸麻重脹應針而至。
5、收效快。入針即效,快者幾秒鐘慢者10余秒鐘,就會感到疼痛有所減輕。
6、針刺時間短。針刺時間的長短,是與療效的有與無、好與差有關。收效顯著,即可出針,針感差沒效果時間就可稍長一點。筆者在運用手三針、足三針時從入針到出針多在1分鐘左右,2~3分鐘者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