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 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踰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十二月。踰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shù)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后,妊不數(shù)矣。”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于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諱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太學(xué)生;母何氏。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橋并小港以東,居人環(huán)聚,盡周氏也。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貲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說村中語,見子弟甥侄無不愛。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棉;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壚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nèi)灑然。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 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人學(xué)。每陰風(fēng)細(xì)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與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xué)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釋] 1.踰: (yú) 2.貲: (zī) 3.姁: (xǔ) 4.妣: (bǐ) 5.蹙: (cù) 6.墩: (dūn) 7.纑: (lú) 8.棰: (chuí) 9.顰: (pín) 10.齟:(jǔ) 11.齬:(yǔ) [作者介紹]] 歸有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人稱震川先生。昆山(江蘇昆山)人。出生在一個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學(xué),9歲能作文,20歲時盡通五經(jīng)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歲時,鄉(xiāng)試中舉。但以后8次會試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遷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樂山),讀書講學(xué),遠(yuǎn)近從學(xué)者常達(dá)數(shù)百人。直到60歲時,才中進士。初任浙江長興縣令,因得罪豪門與上司,調(diào)任順德(河北邢臺)通判。后被大學(xué)士高拱推薦,任南京太仆寺丞,參與撰修《世宗實錄》,以勞成疾,卒于南京,歸有光對前后"七子"的盲目擬古傾向不滿,與當(dāng)時主張「文必西漢」的王世貞意見相左,世貞雖大憾,亦推重之。與王慎之、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于敘事。著有《三吳水利錄》、《馬政志》、《易圖論》、《震川文集》、《震川尺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