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wèi)》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注釋] 1.精衛(wèi):古代神話中所記載的一種鳥。相傳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東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為鳥,名叫精衛(wèi),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 海。 2.顧炎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愛國志士。 [評析] 顧炎武從二十七起開始編篡兩部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這首詩是顧炎武在36歲時根據(jù)《山海經(jīng)》關于精衛(wèi)鳥的故事寫成的。相傳,精衛(wèi)鳥是炎帝的女兒,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靈魂變成了一只精衛(wèi)鳥,鍥而不舍不知疲倦地從高山采集石子和樹枝銜在嘴里丟向東海。顧炎武把自己比喻為精衛(wèi)鳥,決心以精衛(wèi)鳥填海的精神,實現(xiàn)自己抗清復明和編寫巨著的大業(yè)。精衛(wèi)詩表達了他堅持氣節(jié),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在歷經(jīng)三十年后,巨著終于完成。顧炎武為了探索經(jīng)國濟民之道,跋山涉水,調(diào)查研究,作了大量筆錄,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作者介紹] 顧炎武(1613--1682) 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初名絳,字寧人,曾自署蔣山傭。江蘇昆山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末,曾參加“復社”反宦官權(quán)貴斗爭。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國,又參加昆山、嘉定一帶人民抗清起義。失敗后,十謁明陵,遍游華北。所至訪問風俗,搜集史料,尤致力邊防及西北地理研究。墾荒種地,糾合同道,不忘興復。晚歲卜居華陰,卒于曲沃。學問博洽,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nóng)以及經(jīng)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均有研究。晚年治經(jīng)側(cè)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對后來考據(jù)學中吳派、皖派均有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