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yǎng)生新寵
民間有諺語說 “清明插柳,端午掛艾”,端午一過你會發(fā)現(xiàn)家家都懸艾條于門楣廳堂。艾不僅能用于民間的辟邪,還能用來艾灸——— 這是一種自然古樸、綠色無創(chuàng)的調理保健方法。
艾灸,是針灸大范圍中的一種,不過是靠點燃艾絨的熱力,而非針刺。在日本應用艾灸預防保健、延年益壽,是作為一年中的大事來辦的;艾灸在韓國更是深入人心,普通主婦都會用艾灸緩解一些身體的小問題。艾灸保健作用范圍廣,在民間至今還留有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民間諺語。
美容花去千萬金不如艾灸療一療
現(xiàn)代女性追求完美、獨立,但對自己容顏卻也是十分關愛。起了黑眼圈會用眼霜,有了眼袋會用眼膜敷,有了黃褐斑,于是,美容產(chǎn)品的款款套裝開始搶手。其實,想真正得到由內而外的護理,從根本上去解決要好得多。與其花費“重金”去買各式各樣的護膚品,還不如試試中醫(yī)的艾灸美容療法——灸療,這不但可以治標,還能治本。
現(xiàn)代女性臉上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都和她們的生活特點有密切聯(lián)系。愛貪涼,吃冷飲、涼水果,隨便節(jié)食又暴飲暴食,這都會使脾臟受到傷害,表現(xiàn)在臉上就是長出黃褐色的斑。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則會引起腎臟功能不好,從而可能導致眼袋、臉上長黑斑和面部水腫等情況。
針對這些最常見的問題,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的辦法,從身體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對證調理女性的身體體質,可以說是給女性朋友整個身體“做美容”。當然,美麗的成果也自然會明顯的體現(xiàn)在臉上。
一般臉上的每個穴位施灸3-4分鐘,身體上的每個穴位施灸5-6分鐘,一個治療下來大概1小時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堅持這樣做幾個療程,女性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皮膚紅潤光潔,身體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飽滿。這都是化學護膚品美容所達不到的效果。
巧用艾灸除眼袋
眼袋是女人的公敵,一旦形成便會永不離棄,而黑眼圈給女人的困擾,更是無法擺脫。眼睛周圍黑黑的一圈,讓人看起來疲倦,無精打采、感覺睡眠不足,精神不濟。
眼瞼是全身皮膚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毫米的厚,加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持續(xù)不斷的眨眼動作及長期曝露在輻射及陽光下,使它成為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眼眶四周的皮膚不但特別薄弱,皮下組織也特別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膚下血流的顏色容易呈現(xiàn)在眼皮上。肌膚的功能需要由血管運送氧氣和營養(yǎng)來帶動,但由于眼部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容易停滯,當血液流經(jīng)此處的大靜脈時,接近皮膚表層下方就會出現(xiàn)藍黑色的眼暈——黑眼圈。周圍血管回流不暢,造成淋巴代謝減緩,也會使得多余的水份及血液積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腫脹。
中醫(yī)認為:脾失健運、水濕潴留、濕滯胞瞼、肌膚浮腫。治療:健脾利濕、補中益氣,運化水液,濡養(yǎng)肌膚。
眼袋取穴:脾腧。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可憎強機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使陳新代謝的機能旺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造血功能。同時對腹痛,嘔吐,泄瀉,水腫,便血,水腫、氣虛乏力等有顯著療效。
眼袋取穴:足三里。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主治:對肌體具有強壯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體對營養(yǎng)成份的吸收,而增強免疫能力,同時對胃痛、嘔吐、腹脹、乳痛、便秘、水腫、虛癆有治療作用等。
眼袋取穴:三陰交。定位:內裸高點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主治:調整肌體的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另對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孕,失眠,遺精、陽痿有效。
使用方法和療程: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艾灸時間以15-30分鐘/次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艾灸療法幫你消除黑眼圈
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房事過度或產(chǎn)后失調,都會導致黑眼圈的形成。而滋陰補腎、清降虛火、補虛潤膚、化淤痛絡,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下面是灸療除黑眼圈的取穴方法:
1、水分:
定位:臍上1寸。
主治:可以幫助恢復腹部肌纖維的彈性,有利用于收腹去脂,同時可消除水腫和小便不利。
2、脾腧:
可增強肌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使新陳代謝的機能旺盛,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加快和造血機能的提高。同時對腹脹、便血、哎吐、水腫等有效。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開1.5寸。
3、三陰交:
可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對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孕、遺精、陽痿等有效。
定位:在內踝上三寸,脛骨內側后緣。
4、腎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內分泌失調而造成的身體過于肥胖或過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溫或月經(jīng)不調。腰痛、遺尿,遺精,白帶,水腫、耳鳴等。
操作: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艾灸治療黃褐斑取穴方法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黃褐斑的發(fā)病原因為內分泌失調引起,大多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而決非僅是面部皮膚局部的病變引起。因此,只有內外結合、標本兼顧,才能使氣血充盛、臟腑功能正常、陰陽協(xié)調,只有這樣黃褐斑才會隨之消失。
艾灸治療黃褐斑取穴:
1、神闕穴:
主治:溫陽救逆、利水固脫。主治痢疾、繞臍腹痛、脫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風、水腫鼓脹、腸炎、產(chǎn)后尿潴留。
2、足三里: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主治:對肌體具有強壯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體對營養(yǎng)成份的吸收,而增強免疫能力,同時對胃痛、嘔吐、腹脹、乳痛、便秘、水腫、虛癆有治療作用等。
方法:用鮮姜切片,直徑2-3厘米,厚約0.2-0.3厘米,中間刺孔,吸去姜汁,再將其致于灸頭處,放在神厥穴及雙側足三里,灸后皮膚溫熱。
功效:1、培補腎元:健運脾胃、以防新生之淤,凈化血液、解決病痛及淤阻。2、培補陽氣,溫運血行,血行則淤化,清除積存已久的淤滯(褐斑)。
操作方法: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時間:20-30分鐘。10次為1療程。
走進艾灸 遠離暗瘡
西醫(yī)認為,暗瘡是由于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降低,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中醫(yī)則認為過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或肺經(jīng)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血熱蘊結,均能釀成痤瘡。
艾灸治療痤瘡取穴:
1、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當肘橫紋外端,與弘骨外上裸連線中點。
主治: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抗炎癥的作用,可治療喉嚨腫痛,齒痛,目赤痛,癮疹,熱病等癥。
2、合谷:
定位:虎口直上1寸
主治:頭痛、齒痛、耳聾、熱病等。
操作:使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艾灸豐胸
女性在13歲左右,由于卵巢的發(fā)育逐漸成熟,乳房漸漸也增大豐滿,但乳腺并不發(fā)達,這時的乳房只有堅韌的感覺,隨著月經(jīng)的來潮及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乳腺組織,乳液間結締組織和細胞增多,乳房也會漸漸發(fā)育成熟,并且豐滿、挺拔。而乳房下垂則成了女性衰老的重要標記,不但影響形態(tài)曲線美,也會給女性帶來很多生活上的不適。
乳房體現(xiàn)的是女性美的重要標志,西醫(yī)認為:由于內分泌失調,雌激素分泌降低而造成,中醫(yī)認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或脾胃陽虛,膚失濡養(yǎng)造成。
豐胸取穴:
1、關元
定位:臍下3寸。腹中線上。
主治:有強壯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強腹部肌纖維的彈性,更可調節(jié)女性內分泌平衡,治療月經(jīng)不調、遺尿,小便頻數(shù),尿閉,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孕等。
2、肝腧: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經(jīng)驗取穴:在隔腧穴直下的兩個棘突距離既是。
主治:皮膚色素沉積及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對肋痛,黃疸、目赤,背痛、目眩等。
3、鷹窗:
定位:前胸第三肋間,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肋脹痛、乳痛等。
操作:使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妙用艾灸抗衰老
年齡的增長,皮膚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25歲以后,皮膚的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漸漸發(fā)生變化,會出現(xiàn)魚尾紋,30歲以后,前額易出現(xiàn)細微的額紋,40歲以后面部的各種皺紋都漸漸明顯,鼻溝紋也會加深、擴張。
衰老性肌膚多屬荷爾蒙代謝障礙所引起,中醫(yī)認為是“陰血不足、膚失濡養(yǎng)、淤血阻絡,肌膚失容”。
灸療可滋陰養(yǎng)血、潤燥生津、疏通經(jīng)絡、濡肌除皺。
抗衰老取穴:肺腧。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皮膚細膩,咳嗽氣喘,潮熱,鼻塞盜汗,皮膚病。(增強表皮細胞的代謝能力)
抗衰老取穴:脾腧。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可憎強機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使陳新代謝的機能旺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造血功能。同時對腹痛,嘔吐,泄瀉,水腫,便血,水腫、氣虛乏力等有顯著療效。
抗衰老取穴:腎腧。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內分泌失調而造成的身體過于肥胖或過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溫或月經(jīng)不調。腰痛、遺尿,遺精,白帶,水腫、耳鳴等。
抗衰老取穴:三陰交。定位:內裸高點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經(jīng)驗取穴:沿內裸上橫三指,脛骨內側緣既是。
主治:調整肌體的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另對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孕,失眠,遺精、陽痿有效。
抗衰老取穴:曲池。定位:曲肘成直角,當肘橫紋外端,與弘骨外上裸連線中點。
主治: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抗炎癥的作用,可治療喉嚨腫痛,齒痛,目赤痛,癮疹,熱病等癥。
抗衰老取穴:合谷。定位:虎口直上1寸
主治:頭痛、齒痛、耳聾、熱病等。
操作方法:使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以上穴位,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讓艾灸幫肝臟“減肥”
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脂肪肝似乎成了城市“時髦病”。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細胞內過度沉積所引起的病癥,一般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酒精性脂肪肝與酗酒有關,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與肥胖或其他脂代謝異常有關。單純的脂肪肝多沒有明顯癥狀,但不加以防治,可進一步引起脂肪性肝炎,導致脂肪性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
灸法可以改善肝臟脂肪的浸潤程度,對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較好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輕、中度脂肪肝患者。
艾條懸灸法
主穴:肝俞(右,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章門(右,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中脘(臍上4寸)。
備用穴:三陰交(在足內踝上3寸)、關元(臍中下3寸)、腎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主穴均取,可酌加備用穴1~2個,肝俞、章門先用回旋灸法,至熱感明顯時改用溫和灸,艾條燃著端距皮膚2~3寸。每穴灸10分鐘左右,余穴用溫和灸,每穴3~5分鐘至局部皮膚潮紅。最初隔日1次,10次后改為每周2次,一般堅持3個月即可獲得明顯的效果。
灸療最常用的強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
灸法在我國古代就用于延壽健身,被稱為長壽健身術,《靈樞經(jīng)》記載:“灸則強食生肉。”指有增進食欲,促進人體正常發(fā)育之功。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幼時多病,及至中年開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燒”,93歲時仍“視聽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過百歲還能精力充沛,著書立說。
公元5世紀,這種長壽健身術東傳日本,在漢代醫(yī)學家和養(yǎng)生家的大力倡導下,逐步推廣,現(xiàn)已風行日本,受益者越來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條或其它灸料置于人體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預防疾病和健身養(yǎng)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夠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推遲衰老的到來。
現(xiàn)代科學證實:灸法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chǎn)生,提高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于多種疾病的康復。
比如,灸法不僅能夠降低肺氣腫病人氣道的阻力,使通氣量、肺活量增加,還可以糾正消化性潰瘍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亂狀態(tài),甚至對癌細胞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中醫(yī)學和自然科學工作者早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灸法跟藥物治病的原理雖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藥物的單向調節(jié)作用不同:灸療更容易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壓情況下,有升壓作用;相反在高血壓情況下,又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艾灸對心率,血糖、血小板數(shù)目等也具有類似的調整功能。
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長期使用。經(jīng)常施灸能對人體產(chǎn)生良性影響,使人青春常駐,延年益壽。下面是灸療最常用的強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
1.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認為青少年不宜灸,須年過三十方可選用。灸足三里能預防疾病,強筋壯骨。如《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記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具體方法是:經(jīng)常用艾炷或艾條灸兩側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20~30分鐘。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氣候炎熱,人體的陽氣易于調動,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陽逢陽長”的作用,對于體質虛弱,陽氣偏衰的人更為適宜。
2.氣海、關元:氣海位于臍下1.5寸,關元位于臍下3寸。二穴對泌尿、生殖系統(tǒng)以及人體免疫機能有重要的調整作用。關元穴內系元陽,為女子維系胞宮,男子儲藏精氣之所。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扁鵲心經(jīng)》曰:“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十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張介賓在《類經(jīng)圖翼》中說:“吾養(yǎng)生無他術,但不使元氣佐喜怒,使氣海常溫爾。”灸氣海、關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壯,或艾條灸30分鐘左右。
3.神闕:位于腹部臍中,有調理脾胃、祛寒壯陽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额惤?jīng)圖翼》說:“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醫(yī)學入門》說:“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具體方法是:以藥末填臍,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壯,藥末可選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4.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此穴對于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呼吸及心血管系統(tǒng)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陰扶陽之功?!肚Ы鸱健氛f:“膏肓俞無不治,主羸瘦虛損。”說明灸膏肓俞對于無病者可起到強身健骨的作用;對于體質虛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氣、促進身體健康的作用。具體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壯,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施灸過重,出現(xiàn)小水泡,可任其自愈;如水泡過大,可用經(jīng)消毒的細針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此外,過飽、過饑、酒后不宜立即施灸;外感或陰虛發(fā)熱,而脈象數(shù)疾者,須在癥狀解除后,才能施灸??傊镁姆ǚ乐渭膊?,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實踐證明,灸法用于長壽保健是簡便而又切實可行的,實為促進人們健康長壽的一種良方。
老年人如何采用灸療保健養(yǎng)生?
老年人由于陰氣日減,陽氣日衰,體內器官功能都會日趨衰退,這是導致老年人同時會患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平時進行有效的預防保健和調養(yǎng),很重要。那么如何及時、有效地補充陰氣,扶助陽氣運轉?
補陰扶陽不管是在對身體的調養(yǎng)中還是在對疾病的調治預防中,始終都處在主導地位。補充陰氣的辦法在于合理的飲食調養(yǎng),適當?shù)乃幬镅a充,充足的睡眠;扶助陽氣的最好辦法是艾灸。
人體內陰氣的生成離不開陽氣的運化,這就是陽生陰長,陰陽互補。如果人體缺乏足夠的陽氣,食物和營養(yǎng)也無法轉化為陰氣,如果能有效扶助陽氣,促進了陽生陰長,陰陽轉化,體內陰陽平衡,能有效地延緩體內器臟衰竭,達到了延年益壽、強身壯體的效果。老年人陽氣日衰,體力不支、形寒畏冷,用艾灸扶助茁壯陽氣,很有益處。哪怕是舊疾在身,灸療養(yǎng)生也能幫助老年人維持器官正常功能,截斷舊病病程,預防新病再生。
關元穴就是扶助陽氣、強壯身體的最佳灸法。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在任脈的交會點,是一個能強壯人體的要穴。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shù)、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脫證、虛勞羸瘦等癥。
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古往今來不少名家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
要領:
灸此穴,一定要掌握火候,灸的時間要長,持續(xù)地溫灸,能達到熱量內透的效果。
每次灸的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每周灸兩次即可。
艾灸治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由一種非特異性感染而導致的前列腺炎性改變,臨床上,前列腺炎被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前列腺炎多為寒濕瘀阻,氣滯血瘀,敗精阻滯所致,屬中醫(yī)之“精濁”、“勞淋”范疇。艾灸療法治療前列腺炎療效較好,無痛苦,也易于操作。
穴位:中極、會陰穴。
方法:
先仰臥或坐位取中極穴,用艾條懸灸20~30分鐘后,再俯臥屈膝(膝胸位),使會陰部充分暴露,以此穴為中點,用艾條懸灸,由尾骨尖開始,越過肛門,經(jīng)會陰沿陰囊后中線至其盡處,來回灸20~3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灼熱能耐受為度,每天一次,嚴重者每天2~3次,10天為一療程,中間休息2~3天,再做下一療程,連續(xù)2~4個療程。
作用機理:
中極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線上,當臍下4寸處,乃任脈與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又系膀胱募穴;會陰穴,在會陰部,當陰囊與肛門連線中點處。兩穴均有補腎培元、清熱利濕功能。加上艾(灸)火的熱力(溫熱刺激),共奏補腎通淋、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瘀、消腫散結作用,能緩解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引起的疼痛,減輕癥狀,直到癥狀逐漸減輕、消失。
巧用灸療治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于工作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癥,常有習慣性便秘腸道炎癥恢復期,手術后排便困難,產(chǎn)后排便困難或藥物引起的便秘,本疾病因病機,主要因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過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干難解,本癥從偏虛,偏實兩方面敘述。
實性便秘多因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腸積熱,或熱病后余熱留戀,或肺熱移于大腸,耗傷津液,導致腸道燥熱,大便干結,或憂思過度,久坐少動,肺氣不降,大腸氣機郁滯,通降失調,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便秘。
虛性便秘多由病后產(chǎn)后氣血兩傷末復,或年邁體弱氣虛則大腸傳運無力,血虛則津虧腸失滋潤而成的便秘。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便秘是一種癥狀,引起原因較多,主要分結腸便秘和直腸便秘兩種,前者系食物殘渣在結腸中運行遲緩而引起便秘,后者則指食物殘渣在直腸滯留過久,故也稱排便困難。本病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排便間隔常超過兩天,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或無力排出,或排出不暢,左下腹常有脹滿或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
灸法——
選穴:虛性;天樞、大腸俞、氣海、足三里
實性:天樞、支溝、大腸俞
穴位簡釋:天樞穴大腸之募穴,能疏通大腸腑氣,使津生而便通,大腸俞內應大腸,為大腸之背俞穴,主津司傳導,氣海培元固本、補氣疏理腹中氣機,足三里調理腸胃、寬腸運便,支溝可清大腸實熱而通便。天樞、大腸俞為俞募配合,療效增強,不論虛實皆可使用。
用法:
1、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2、隔姜灸;艾柱如花生大,每穴5—7壯,每日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3、直接灸,艾柱如麥粒大,每穴7壯,每日一次,30次為一個療程
調理護養(yǎng):
1、患者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香蕉、紅薯等。
2、日久便秘者或年邁體弱者,可經(jīng)常飲用蜂蜜并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直接灸法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證,是常見的頸椎及其軟骨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中醫(yī)認為因過度勞累,一個姿勢時間過久,頸筋脈不和,氣血運行失暢,阻滯于筋脈絡道而成,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因頸椎部間盤退行變性后,椎體間松動,椎體緣產(chǎn)生骨贅或椎間盤破裂,髓核脫出壓迫神經(jīng)根、脊髓或椎動脈而引起的各種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頸項疼痛或酸脹不適,僵硬轉動不利,疼痛常向一側或兩側肩部、上肢、放射;或有上肢麻木、發(fā)涼、屈展不利頭暈耳鳴等。
直接灸法是用精制之藥絨(細艾絨加肉桂麝香等藥物),做成麥粒,黃豆大小圓錐形之藥炷,直立放在穴位上,通過燃燒之溫熱刺激,激發(fā)人體內之自然潛能,發(fā)揮良性調節(jié),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因其操作方便,療效卓著,無毒副作用,病人樂于接受為特點。每日一次每次十分鐘,還可在家自灸。
現(xiàn)舉例說明。
劉某,女,26歲,頸部酸陳,頭痛頭暈,失眠,左手麻木二年多,頭暈重時伴惡心,嘔吐急躁易怒,痛苦面容,精神疲倦,舌質紅苔白,脈沉澀。查體左肩部有一條梭狀物,推之能活動,壓痛明顯。
CT示第3——5椎后緣骨質增生,生理彎曲變直。
治療用直接灸法,穴位取百會,大椎,頸3-4-5椎之間,左肩部條梭狀物之上施灸,每日一次每穴七壯灸治十日后,頭暈頭痛失眠減輕,一個月后諸癥消失而愈。隨訪二年未復發(fā)。
百會穴是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之會穴,治頭痛、眩暈失眠多夢之特效穴,大椎為六陽之會,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以及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壓痛點直接施灸,能使局部血脈暢通,循環(huán)改善,組織水腫痙攣得到緩解,故而療效顯著。
艾灸療法治陽痿最有效的方法
中醫(yī)認為,陽痿的病機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命門火衰:恣情縱欲,或少年時手淫過頻,損傷腎氣,命門火衰,宗筋失養(yǎng);或驚恐,傷腎,思慮太過,暴怒悲悔等情緒大起大落,耗損腎精,宗筋失養(yǎng)而成陽痿。即《類證治裁》所說:“傷于內則不起,故陽之痿,多由色欲瀉精,斫喪太過,或思慮傷神,或恐懼傷腎”,從而導致陽痿。二是濕熱下注:酗酒傷身,或飲食過于厚味,脾胃受傷,運化失常,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濁下注,宗筋馳縱而發(fā)陽痿,但此類陽痿較少見,如張景岳曾說:“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艾灸治療在東方早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jīng)被用于治療疾病,實踐證明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它也引起西方的一些人們的極大的興趣,把它開始作為一種極有潛質的治療方法加以研究,用于治療包括從背部疼痛到情緒抑郁的各種疾病。英國還把針灸療法列入了它的醫(yī)療保障體系。按照一些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的觀點,陽痿或其它勃起功能障礙可以加入到針灸治療的行列中。
這里推薦一種艾灸療法:先點燃一支檀香,把艾絨搓成像筷子大小,約三厘米長,在檀香上引燃,置于需要灸的穴位上(火頭離皮膚約四毫米,這樣就不會煬傷皮膚),當感到灼熱難當后移開。此法操作簡單方便,不操作皮膚,無感染危險。
所需要灸的穴位如下:
(一)命門火衰
主證: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面色蒼白,形寒肢冷,頭暈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軟,舌淡苔白,脈沉細,若兼心脾損傷者,則有心悸膽怯,失眠等證。
治法:取任脈、足少陰經(jīng)穴為主。針用補法,并用灸法,以補腎壯陽。
處方:命門 關元 腎俞 太溪
方義:命門火衰,腎陽不足之陽痿,取命門、腎俞、太溪補腎壯陽;關元為足三陰與任脈之會穴,補之能壯人身之元氣,培元固本壯陽;心俞、神門、三陰交補益心脾。
(二)濕熱下注
主證:陰莖萎弱不能勃起,兼見口基或渴,小便熱赤,下肢竣困,苔黃膩,脈濡數(shù)。
治法:取任脈、足太陰經(jīng)穴為主……
處方:中極 三陰交 陰陵泉 足三里。
方義:濕熱下注所致陽痿,病由脾被濕困,郁久化熱,故取三陰交、陰陵泉,健脾利濕;中極清下焦之濕熱;足三里以助脾利濕。
灸療治感冒的具體操作和取穴方法
當感冒出現(xiàn)頭痛、怕冷、無汗、噴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癥狀,及早治療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如果用艾條灸療法進行自我保健,也能獲得很好的療效。
灸療治感冒的具體操作和取穴方法如下:
1.風池穴:從耳后骨突下緣向后摸,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就是風池穴,左右各一個;
2.風府穴:取穴時,順著我們的后腦勺往下會摸到凹陷,這就是風府穴;
3.合谷穴: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虎口”;
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屈膝后,從膝蓋下緣外側的小凹陷處,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
點燃艾條后,懸于穴位之上,艾火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每穴灸20分鐘,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項:風池、風府兩穴都有頭發(fā)覆蓋,采用灸療,應將艾條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撥開頭發(fā);艾灸治療風寒感冒應越早越好,若出現(xiàn)高熱、咽疼、流黃涕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腹部塑型的穴位定位
1、關元:
定位:臍下3寸。腹中線上。
主治:有強壯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強腹部肌纖維的彈性,更可調節(jié)女性內分泌平衡,治療月經(jīng)不調、遺尿,小便頻數(shù),尿閉,月經(jīng)不調,帶下不孕等。
2、大腸腧:
定位:距后中線第四腰椎旁開1。5寸。
主治: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彈性,治療便秘、腹脹、腹瀉等。
3、中腕:
定位:臍上4寸。
主治:增強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治療胃痛,嘔吐,吞酸,腹脹等。
操作:使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腰肌減肥取穴
對女性來說,16-46歲之間有三次明顯的體型變化,其中變化最劇烈的是38歲前后,這時肌肉開始下垂,腰間的脂肪贅肉增加,小肚腩突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肌肉老化、荷爾蒙平衡遭到破壞以及疲勞等等。
腰肌減肥取穴:
1、天樞
定位:臍旁開2寸
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月經(jīng)不調等。
2、太乙:
定位:上腹部距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增強腰部肌纖維的彈性,對斷裂彈力纖維有修復和再生能力,同時可治療胃痛、嘔吐等。
3、帶脈:
定位:臍旁開直線與腋下垂線相交點。
主治:婦女內分泌不平橫而導致的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帶下及過度肥胖。
4、腎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內分泌失調而造成的身體過于肥胖或過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溫或月經(jīng)不調。腰痛、遺尿,遺精,白帶,水腫、耳鳴等。
操作:使用艾灸儀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腰腎梅花火龍灸法
古人云:“人之有腎,如樹有根”,腎就是人體生命能量的蓄電池,人類之所以衰老生病,根本原因在于腎氣虛弱。所以,保腎養(yǎng)腎就是在保養(yǎng)自己的生命。
現(xiàn)代人多因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guī)律,加之不良習性、焦慮煩躁等消耗腎水,加之久坐不動,容易造成腰骶部筋骨肌肉勞損,引發(fā)腰部疼痛、酸沉、不靈活、下肢無力等亞健康癥狀。生命的原動力在于腎,“精、氣、神”是人的三寶,男人精氣神不足會出現(xiàn)渾身乏力、腰膝酸軟、耳嗚頭暈、尿頻尿急、前列腺炎、性功能減退、遺精陽萎等癥狀。
腰腎梅花火龍灸能滋養(yǎng)五行的真水,強身壯腰,通經(jīng)絡,活氣血,松筋活骨,消除腰肌疲勞,還能消除腰部一系列亞健康問題。
梅花火龍灸的灸法:
神闕穴(肚臍):調整五臟六腑陰陽平衡,月經(jīng)不調等癥。
中脘穴(肚上4寸):調整腸胃、消化系統(tǒng)疾患、改善面黃、無光澤、暗瘡等癥。
關元穴(臍下3寸)調整生殖器官疾患,改善月經(jīng)不調,白帶異常,小腹墜脹等癥。
大椎穴:涼血、解毒、改善血粘稠、血中毒素含量,暗瘡,毛孔粗大,頸痛,肩頸僵硬等癥。
命門穴:提升人體正氣,改善氣血虛癥。
腰陽關穴(腰陽關穴腰陽關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調整腸胃功能,月經(jīng)不調,改善腎虛,怕冷、手腳冰涼,腰膝酸軟等癥。
使用:單獨一個穴位15-20分鐘。
艾灸泡腳 療效可觀
方法及療效:睡前泡腳(飯后一小時)以溫水40-50℃,涼了不斷加溫,時間以20-30分鐘(待全身溫熱發(fā)汗為止)
艾草加薑: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木或淤血。
艾草加鹽:適用于上焦有火,經(jīng)常眼紅、牙痛、咽喉腫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叫腿腫脹者。
艾草加花椒: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泡腳后按摩腳底5分種,再磕腳10分鐘(磕腳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翹起,雙腳互相磕打)。
注:發(fā)燒、高血壓、糖尿病、急性傳染病患者應避免筋骨酸痛。
艾草全株30g、老公須30g、蔥根60g、煎湯20分種,熏洗或浸泡,能幫助消除意外傷痛。
艾葉30g、花椒30g、地膚子、白鮮皮各15g,水煎熏洗,能治療皮膚搔癢。
行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行灸時須注意病人保持舒適體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動時,艾灰脫落或艾柱傾倒而發(fā)生燙傷或燒壞衣被。
二、使用艾條灸,一定要注意燃點的距離。太近則易燙傷,太遠則療效不佳;應隨時詢問病人溫熱感,并觀察局部潮紅程度。行艾柱灸更應認真守護和觀察,以免發(fā)生燙傷。
三、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無需處理,如遇有較大水泡,應先消毒后用無菌針頭刺破,涂上龍膽紫或金萬紅軟膏即可。
四、艾條灸畢,應將剩余的艾條套入玻璃試管或將將其浸入水中徹底熄滅,這樣能防止再燃。
五、如有絨灰脫落床上,應清掃干凈,以免復燃燒壞被褥。
六、艾灸畢應為病人蓋好衣被,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七、凡顏面、五官區(qū)域、大血管、粘膜處及熱癥;或陰虛發(fā)熱、邪熱內熾等癥,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并有發(fā)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八、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九、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潔,必要時要貼敷料,每天換藥1次,直至結痂為止。在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凈,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
十、灸后如發(fā)覺身體不適,如身熱感、頭昏、煩躁等,可適當活動身體,飲少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癥狀能迅速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