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際關系紛繁復雜,每個人的交往動機、要求和期望差別巨大,但仍然有共同的心理原則可言。心理學家從最一般的方面總結出了四條人際交往的心理原則,即交互原則、功利原則、自我價值保護原則和同步變化原則。 (一)交互原則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與相互支持。因此,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首先遵循交互原則。 古人言:“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比穗H交往中,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是相互的。 幾乎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接納和喜歡另外一個人;被別人接納和喜歡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也要 喜歡、承認和支持別人。 一般地,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才會喜歡他們;愿意接近我們的人,我們才愿意接近他們;疏遠厭惡我們的人,我們也會疏遠、厭惡他們。 為什么會存在這種交互原則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傾向,都要求人際關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適當性,并力圖根據(jù)這種適當性、合理性解釋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在這種本能傾向的作用下,當他人做出友好姿態(tài)以示接納和支持我們時,我們會覺得“應該"對別人報以相應的回答,進而產(chǎn)生一種心理壓力,迫使我們對他人也做出相應友好姿態(tài)。 否則,自己以某種觀念為基礎的心理平衡被破壞,我們就會感到不安。 (二)功利原則 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除了交互原則,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人際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則。 此處的功利包括金錢、財物、服務,更包含著情感尊重等。 換句話說,人們都希望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支持、關心、幫助感情依托等。 那些對自己來說是值得的,或是得大于失的人際關系,我們就傾向于建立和維持;無所得的人際交往、不值得的人際關系,我們就傾向于逃避、疏遠或終止,否則我們無法保持心理平衡。 (三)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大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每個人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一種防止 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傾向。 這種傾向反映在人際交往中,就形成了自我價值保護的原則。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充分注意這一點,正確理解他人。 (四)同步變化原則 越來越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會越來越喜歡他們;越來越不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會越來越討厭他們。 我們對別人的喜歡不僅僅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量,而且還決定于別人喜歡我們的水平的變化與性質。 這就是人際交往同步變化原則,也被稱為人際吸引水平增減原則。 用通俗、具體的語言來講,人際交往可以有八條一般的心理原則: (一)平等原則 交往中,彼此在人格上平等,互惠互利,因此要平等相待,不可盛氣凌人。 (二)誠信原則 “誠"是人際交往的根本,自古以來一向受到人們的崇尚。以誠待人,才會贏得別人的真誠相待。世故圓滑、爾虞我詐,永遠不會有真誠的朋友。 不要輕易做出許諾,一旦做出了,就應認真履行。倘若言而無信,不僅得不到真正的友誼,還可能眾叛親離。 (三)寬以待人原則 交往中,不可嚴以對人、寬以對已,這樣有悖公平,只會導致對方反感。只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方能贏得對方敬重。 (四)距離美原則 人際交往中,雙方要保持適度距離,不要過于親近。 人際關系本質上是人際心理關系,而每個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 衛(wèi)距離。過于親近會引起對方的不安全感,影響雙方關系。 (五)自尊自愛原則 人際交往中要自尊自愛,不要熱衷于接受他人的饋贈。 好朋友誠心誠意地相互贈送一些小禮物,利于聯(lián)絡感情增進友誼,是很正常的。 可對于交往不深的人的禮物,尤其是異性間的饋贈,最好謝絕,不可來者不拒,否則可能受制于人。 (六)虛心原則 要虛心聽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不要諱疾忌醫(yī)。 你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對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見解供其參考,不要遇事好為人師。 (七)大度原則 再好的朋友之間也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小誤會,這種情況下要設身處地,多替對方考慮。即使錯在對方,也不要不依不饒,應該大度地諒解對方,這樣才能有持久的友誼。 (八)戒驕戒躁原則 人際交往要戒驕戒躁。 即使你的身份地位發(fā)生了變化,高于對方,也不能擺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勢,對老朋友尤其忌諱。 熙桓心語:人際交往的策略總結:1,不把任何一種關系,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愛情這樣的親密關系中。2,和任何人相處,保持底線和邊界。3,做好自己的事,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4,你的主心骨是自己,別人的主心骨也只能是他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