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換匯成本 = 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 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說明: 1.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后)=出口商品購進價格(含增值稅)+定額費用-出口退稅收入 2.定額費用:出口商品購進價格×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實際經(jīng)驗情況自行核定。定額費用一般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訊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 3.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出口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 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后) 外貿業(yè)務員必須透徹了解外貿價格的核算方式,嚴謹細致,實際上,在真實的外貿中,價格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什么質量和服務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報價,如何討價還價,才是外貿制勝之關鍵。外貿交易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遠洋運輸方式進行。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多,費用也相應地雜亂繁多。費用在與不同國家交易時還都不一樣,再考慮到國際貿易中間商,很可能從A國采購,運到B國港口,再賣到C國,這就更為麻煩,很難用普通貿易的方式去計算價格了。 具體說來,你的產(chǎn)品從出廠到通過集裝箱遠洋運輸交付到國外客戶指定的外國海港碼頭或某個地點,將可能產(chǎn)生下列幾種或全部費用: 1.產(chǎn)品的出廠價格。 2.申報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檢驗以及出具品質證明的費用,即商檢費。 3.申報中國海關出口的費用,即出口報關費。 4.租用集裝箱裝貨并運到中國海港碼頭的費用以及在中國碼頭產(chǎn)生的各項雜費 以上為貨物運至中國海港碼頭出口前的手續(xù)和費用。 5.用遠洋貨輪運至外國海港碼頭的運費,即海運費。 6.辦理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費。 以上為貨物運至外國碼頭的手續(xù)和費用。 7.集裝箱在外國海港碼頭卸貨及其他碼頭上收取的雜費。 8.申報外國海關進口的費用,即進口報關費,有時候還需要繳納進口關稅。 9.貨物從外國海港碼頭運至客戶指定地點的費用。 分析上述費用構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可以將海港碼頭作為劃分費用的基準點。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就是區(qū)分責任。比如,以中國碼頭為基準點的話,我們就承擔到第4點,負責完好地將貨物運到中國碼頭并商檢報關,其他事情由客戶自己負責,貨物如果在遠洋運輸中有損壞,客戶自己找海運公司和保險公司索賠。 如果以外國碼頭為基準點,則我們承擔到第6點,負責將貨物完好送抵外國碼頭。 絕大多數(shù)的企業(yè)就到此為止,只有少數(shù)是要求我們做第9點的,畢竟客戶作為本地人熟悉當?shù)厍闆r,操作7~9點比我們要方便,費用也劃算。但由于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客戶希望省點事直接在“自己家門口”收貨,因而要求我們全套包辦的情形比以前更多了。不過主流仍是做到第4點或到第6點為止。 依據(jù)“海港碼頭作為基準點”的原則,產(chǎn)生了國際貿易特有的計價方式和價格術語: 1.以出口地港口(Loading Port)為基準點:FOB(Free on Board)。 更準確地說,FOB計價方式的基準點是出口地港口貨輪的船舷。貨物運抵碼頭后,需吊裝至貨輪上,FOB即以吊鉤越過船舷為精確分界點。也就是說,吊鉤越過船舷之前的所有費用,就是FOB計價方式所包含的費用。所以FOB也譯作“船舷邊交貨價”。反過來相對于買方而方,這個價格就是在“國外港口”的交貨價,故根據(jù)英文“Off shore”又譯作“離岸價格”。 2.以目的地港口(Destination Port)為基準點:CNF和CIF。 CNF又稱為C&F,即成本(離岸價格)加上運費。同樣地,反過來相對于買方而言,這就是抵達目的地口岸后的價格,故稱為“到岸價”。CNF再增加一個保險費insurance就變成了CIF(cost, insurance, freight)。 前面說過,FOB、CNF、CIF價格除了貨值本身外,還包括商檢、報關、碼頭、保險等雜費。不難理解,既然要支付這此費用,自然也要辦理這些手續(xù)。所以,這些價格術語既是計價方式,又是買賣雙方責任和風險劃分的依據(jù)。 比如FOB條件下,賣方要負責出口商檢、報關,貨物越過出口港船舷之前有什么損壞都要承擔。貨物裝船后要及時通知買方以便買方辦理保險事宜;買方則需要租船訂艙并把船期等通知賣方——通常由買方的貨代來操作,所以“買方指定貨代”也成了FOB的代名詞。而在CNF/CIF條件下,賣方除FOB條件下所做事情外,還要相應承擔訂艙、保險等事宜,承擔貨物抵達目的港前的一切風險。買方就輕松多了,只等貨物完好抵達后,提貨并辦理進口手續(xù)即可。 為便于大家理解不同價格術語的“風險責任劃分”,教科書上常有這么個幽默案例: 出口港碼頭在吊裝貨物的時候,不慎吊鉤松脫導致貨物碰撞落海。碼頭固然有責任,但誰該背這個黑鍋去跟碼頭扯皮?答案取決于價格術語,以及貨物落海的剎那間是否已經(jīng)越船舷。如果是FOB,且已經(jīng)過舷,則買方自認倒霉;否則由賣方來買單。 價格術語相應地有特別的表達方式,格式為“貨幣單位+金額+術語+港口名稱”,如USD50 FOB Ningbo意思是“單價為50美金,在寧波港口交貨”;又如USD90 CIF Newyork,即“單價為90美金,紐約港口交貨,已辦理保險”。 表達式中,港口名稱很重要,而且應具體,如果FOB CHINA PORT(中國港口交貨)就不正確,因為中國地域廣闊,不同的港口交貨對于內陸運費差異很大。實際操作中也有泛指的,如CIF EMP(Europe main port,歐洲基本港)。歐洲基本港是外貿的術語,指歐洲幾個著名的大型港口如鹿特丹、漢堡等。因為從中國到這幾大港口運雜費差不多,為便于報價和客戶就近選擇,也有這樣表述價格的,即“歐洲基本港交貨,保險已辦理”。不過這樣究竟不是很精確,不主張隨意用。
如前所述,偶爾有要求我們“全包”的客戶。也相應產(chǎn)生了更多價格術語如DDP(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稅后交貨,即我們負責把貨物運到客戶所在地,并包辦客戶進口報關和繳納進口關稅)。但是,FOB、CNF、CIF仍然是最常用的術語,其他術語不過是加額外費用后的變形和延伸。 可以這樣理解,所謂FOB,就是貨值加上出口前費用。再加上遠洋運費就變成了CNF,再加上保險費就變成了CIF。CIF再加其他手續(xù)及相應費用,就變成了DDP等引申術語。不過這些引申術語在實際操作中應用尚少,這里不作贅述。 此外還有一個外貿的特別術語,傭金Commission。國際貿易商人中有不少是公開的掮客,替他的客戶采購產(chǎn)品并以明示或暗中約定的方式抽取傭金。明示傭金的叫做明傭,做法是在價格中以縮寫C加上數(shù)字顯示傭金比例,例如CNF NEW YORK C3 USD9.00/CTN 意即9美金/箱,紐約港口交貨,不含保險,價格中包含3%的傭金。這樣一來,中間商就可以憑此價格向最終買家索取3%的傭金。如果是暗傭,則不在價格中顯示,而是交易結束后由出口商按照約定另行支付。 國際貿易中一般采用美金(簡寫為USD)作為結算貨幣,價格自然也應該是美金價格,那么,一個出廠價格為117人民幣含稅價的產(chǎn)品,是如何折算成美金FOB和CIF價的呢?顯然,計算不同價格術語條件下的出口人民幣總成本,再按照人民幣與美金的兌換比例(匯率)折算成美金,加上你的預期利潤,就是美金價格了。 出口人民幣總成本,除了上面提到的1~9費用以外,還必須考慮到外貿的特別點:退稅。 按照目前的國家規(guī)定,根據(jù)產(chǎn)品的不同,退稅率可占應退稅額的5%~17%不等??紤]到多數(shù)傳統(tǒng)產(chǎn)品國際貿易的利潤率也不過10%以內,退稅能帶來的成本抵扣實在太重要了。很多時候為了競爭,商品出口價格都很低,退稅反倒變成了利潤的來源(當然,這種說法并不嚴謹,只是業(yè)務員便于理解的算法。而從財務角度上看,抵扣了退稅的成本才是真正的出口成本)。 讓我們以“出廠價格為117元人民幣含稅價的產(chǎn)品”來實際核算一下。 所謂“退稅”,主要指的退“增值稅”。當我們以117元含稅價從國內采購貨源時,117元價格就包括了生產(chǎn)廠家代繳的增值稅17無(假設該商品的增值稅率為17%),同時,國內供貨廠家會開具相應的增值稅發(fā)票,發(fā)票上注明了銷售價格100元,以及稅金17元。那么,當我們把這個商品出口以后,稅務局會按照規(guī)定的退稅率——這里假設該商品的退稅率為13%,以購進成本100元為基數(shù)折算退稅款退返給我們,也就是13元。 這樣一來,從業(yè)務員的角度上看,實際上我們的購貨成本就不是117元,而只有117-13=104元。換句話說,117元買進的東西,104元賣出去,仍可平本。我們就以這個104元作為保本價來計算,假設客戶打算購買某產(chǎn)品1000單位并運往荷蘭鹿特丹碼頭,假設人民幣與美金匯率為1︰8,相關費用構成為: 1.出口1000單位產(chǎn)品,這時抵扣退稅后的保本價(俗稱稅后價)為104000元人民幣,折合USD13000.00 2.商檢、報關、集裝箱裝貨、碼頭雜費(local charge)共計2000元人民幣,折合USD250.00 3.海運費1500美元 4.保險費250元人民幣,折合USD31.25 則保本價簡易算法為: FOB=出口成本+雜費=USD13000+USD250=USD13250 均攤到單價即為USD13.25/個 CNF=FOB+海運費=USD13250+USD1500=USD14750 均攤到單價為USD14.75/個 CIF=CNF+保險費=USD14750+USD31.25=USD14781.25 均攤到單價即USD14.78/個 以上是外貿公司出口退稅和計價方法的簡易理解。 對于自己生產(chǎn)自己出口的工廠來說,退稅的方法略有不同,因為產(chǎn)品是自己的,沒必要自己給自己開增值稅發(fā)票,為便于操作,國家規(guī)定了自營進出口工廠退稅的“免抵扣”制度,即針對工廠的免銷項稅、抵進項稅和退進項稅。 銷項稅,指100元產(chǎn)品如果賣給國內公司的話應繳納的17元增值稅,因為是自己直接出口,這一項就免了。進項稅指工廠在采購原料和人工等支出方面已經(jīng)繳納的增值稅,按規(guī)定可在銷項稅中扣除的,現(xiàn)在因為銷項稅免了,無從扣減,于是就從其他非出口業(yè)務中的銷項稅中抵扣。如果還是沒有銷項稅可扣的,稅務局直接退返。 假設進項稅平攤到單個產(chǎn)品上是8元,無從扣減,則工廠出口實際成本就是100元-8元=92元。其他FOB、CNF和CIF算法同上。 工廠的計價,通??捎蓵媴f(xié)助核算,而對于外貿公司的業(yè)務員或個人代理/掛靠外貿而言,更多時候需要自己去計算。為簡化操作,行業(yè)內通常會采用一個相對簡單的拍片公式,直接從國內采購進來的人民幣換算出美金價,叫做“換匯成本速算法”。注意,這個“換匯成本速算法”僅適用于貿易公司或個人。公式為: 保本報價 = 工廠收購價÷保本換匯成本 保本換匯成本 = 匯率 ×(1+退稅率) 這個公式的目的是算出“保本”情況下,應該報多少美金價格。顯然,這個價格就是我們討價還價的底線,超過部分才是我們的利潤。 本來,假設目前匯率為1︰8,即8元人民幣可以換到1美元。也就是說,從國外客戶那里收取1美元,我們就可以換到8元人民幣。假如不考慮退稅就簡單多了,直接用此匯率在人民幣價格和美金價格間折算即可。但因為有出口退稅的存在,實際上我們出口1美元的貨物,得到的不止8元人民幣:假如我們從工廠購進產(chǎn)品的不含稅價格是8元,原價賣出去,而退稅率是13%,則可得退稅8×13%=1.04,也就是說,在出口1美元的貨物,我們得到了8+1.04=9.04元人民幣。 為便于計算的考慮,我們不妨將其理解為,當我們用9.04元人民幣去換1美元的時候,我們不虧不賺。這樣一來就簡單多了,比如從工廠收購100元人民幣的東西該賣多少美元?100÷9.04=11.06美元。11.06美元就是保本線,而據(jù)以折算得9.04就是所謂的保本換匯率成本。 這個公式的好處在于,多數(shù)外貿商主要經(jīng)營同一類產(chǎn)品,而同類產(chǎn)品的退稅率都一樣,也比較穩(wěn)定。因此保本換匯成本也大致相當,這樣就不用每次都計算復雜的退稅了,直接用保本換匯成本來折算即可。但要注意,公式只是理論上的簡化操作,實務中別忘了在實際工廠收購價的基礎上加上各項運雜費。 運雜費不起眼,但稍不留心就會超出預算,影響你最終的實際利潤。 舉例: 出口健身椅1000只,出口價:每只17.3美元CIF紐約,CIF總價17300美元,其中運費2160美元,保險費112美元。進價每只人民幣117元,共計人民幣117000元(含增值稅),費用定額率10%,出口退稅率9%。當時銀行的美元買入價為8.28元。 健身椅的換匯成本=【¥117000+(¥117000)×10%-〔¥117000÷(1+17%)×9%〕】÷【US$17300-US$2160-US$112】=¥119700÷US$15028=¥7.965 出口健身椅1000只贏利額=(US$15028×¥8.28)- ¥119700=¥4731.84 出口報價通常使用FOB,CFR,CIF這三種報價.對外報價時,應該按如下步驟進行: 明確價格構成,確定成本,費用和利潤的計算依據(jù),然后將各部分合理匯總,以下用實例說明FOB的對外報價核算。 計算實例: 吉信貿易公司收到英國一公司求購6000雙牛粒面革腰高6英寸軍靴(一個40英尺貨柜)的詢盤,經(jīng)了解每雙軍靴的進貨成本為人民幣90元(含增值稅17%)進貨總價: 90X6000=540,000元,出口包裝費每雙3元,國內運雜費共計12000元,出口商檢費350元,報關費150元,港雜費900元,其它費用共計1500元,吉信公司的銀行貸款的年利率為8%,預計墊款兩個月,銀行手續(xù)費為0.5%(按成交價計),出口軍靴的退稅率為14%,海運費:深圳到利物浦,一個 試報每雙軍靴的FOB,CFR,CIF價格. FOB: 成本+國內費用+預期利潤 CFR: 成本+國內費用+預期利潤+出口運費 CIF: 成本+國內費用+預期利潤+出口運費+出口保險費 一. 核算成本 實際成本(稅后成本)= 進貨成本含稅價 - 退稅金額 注: 退稅金額 =【進貨成本含稅價 ÷ (1+增值稅率) 】X 退稅率 = 90 - {【90 ÷(1+17%)】X 14% } = ¥79.2308元/雙 二. 核算費用 1. 國內費用=包裝費+(運雜費+商檢費+報關費+港雜費+其他費用) +進貨總價X貸款利率÷12 X貸款月份 = (3 X 6,000) +(12,000+350+150+900+1500)+( 540,000 X 8%÷12 X 2 ) = 18,000+14900+7200 = ¥40100元 單位貨物所攤費用 = 40100元÷6000雙 =¥ 6.6833元/雙 2. 出口運費=$3800÷6000 X 匯率8.25 =¥5.2247元/雙 3. 客戶傭金 = 報價X 3% 4. 銀行手續(xù)費 = 報價X0.5% 5. 出口保險費=報價X 110% X 0.85% 核算利潤(利潤=報價 X 10%) 關于FOBC3報價的核算:
FOBC3報價=實際成本+國內費用+客戶傭金+銀行手續(xù)費+預期利潤 =79.2308+6.6833+(FOBC3報價X 3%)+(FOBC3報價X 0.5%)+(FOBC3報價X 10%) =85.914+[FOBC3報價X(3%+0.5%+10%)] = [ 85.914 +(FOBC3報價X 0.135)] 可以算出FOBC3報價 = 99.3227元折合12.04美元/雙 2004年六月,某出口公司出口陶瓷制餐具,進貨成本150元/套(含17%增值稅,退稅率9%) 20尺貨柜(按25個立方米計)需發(fā)生的local費用有: 運雜費900元,商檢及報關費200元,港雜費700元,公司業(yè)務費1300元,其它費用950元,深圳到紐約20英尺貨柜包箱費率2250美元.利潤為報價的10%,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1:8.27.貨物外箱體積為0.4M*0.35M* 現(xiàn)在需要我們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按客戶還價,核算我方盈虧情況. 2.保持5%利潤的還價情況 3.保持8%利潤的國內采購價調整情況. 請計算: 還價采用逆算法, 1. 按照客戶還價,算出我方是否能得到利潤: 外箱體積: 報價數(shù)量:20尺柜包裝件數(shù)(按25CBM計算)=25÷0.0532=470箱(每箱裝一套) 銷售收入=$22 X 8.27 =¥181.94元 退稅金額=進貨成本÷(1+增值稅率) X退稅率=150-150÷(1÷17%) X 9% =11.5385 實際成本(不含稅價)= 150 -11.5385=138.4615元 國內費用總額=運雜費900元+商檢報關費200元+港雜費700元+業(yè)務費用1300元+其它費用950元=¥4050元 每套餐具國內費用為:4050÷470 =¥8.617元/套 每套餐具海運費為:$2250美元÷470 X 8.27 =¥39.5901 元/套 銷售利潤 = 銷售收入-實際成本-國內費用-海運費 = 181.94-138.4615-8.617-39.5901 =﹣4.7268元/套 利潤呈負數(shù),為﹣4.7268元/套,虧損率為4.7286÷181.94=2.60% 2. 按照我方利潤保持5%還價情況 CFR價=實際成本+國內費用+海運費+利潤=138.4615+8.617+39.5901+(報價X 5%) 將等式兩邊移項得: CFR價 —(報價X 5%)= 138.4615 +8.617+39.5901 CFR價 X ( 1-5%)=186.6686 CFR價=186.6686÷(1-5%) CFR價=196.4933元/套 196.4933元÷8.27=23.7598美元/套 我方保持5%的利潤,每套可還價23.7598美元/套 3. 按我方保持8%的利潤率,進行國內采購價的調整計算 實際成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海運費-國內費用 =($22 X 8.27)-($22 X 8.27 X8%) -39.5901-8.617 =181.94-4.5552-48.2071 =119.1777元/套 進貨成本=實際成本 X(1+增值稅率)÷(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119.1777 X(1+17%)÷( 1+17% - 9%) =139.4379÷1.08=129.1092元/套 所以說,供應商要在原來價基礎上降價20.9元才可以成交。 |
|
來自: 迎風撒尿 > 《業(yè)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