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奔云始末 彭斌武 春秋晚期,吳王闔閭、伍子胥、孫武等吳國精英,率吳、唐、蔡三國聯(lián)軍向楚國大舉入侵,直逼楚國郢都城下,楚昭王被迫倉皇出逃,走云中、奔云城、投隨國,一路上兇險接踵而至,生命危如累卵。幸虧不甘國破家亡的楚國臣民,仍把昭王視作國家的象征,把復國強楚的希望寄托在昭王身上,因此,每當昭王遭兇遇險,大臣們都奮不顧身,以死相救,使之逢兇化吉,轉(zhuǎn)危為安。后與秦國結(jié)為軍事同盟,并肩戰(zhàn)斗,擊敗了吳軍,實現(xiàn)了還郢復國,重振雄風的愿望。 大夫舍身救昭王 吳國與楚國世代為仇。公元前570——前536年之間,吳楚兩國發(fā)生了六次戰(zhàn)爭,楚軍累占上風,吳軍被動挨打。公元前527年,楚良將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而背楚奔吳,幫公子光奪取了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不久又有齊人孫武投吳,獻兵法十三篇于吳王闔閭,吳王任用為將軍。從此,吳國大振,頻頻西擊強楚。公元前506年,吳與唐、蔡聯(lián)盟,大舉攻楚,五戰(zhàn)五勝,兵臨郢都。昭王見勢不妙,于冬月28日帶著他的妹妹季羋畀我,在部分臣僚、侍從的護衛(wèi)下倉皇逃離郢都。翌日,吳軍入郢,知昭王出走,便尋蹤追擊。昭王急渡睢河向西逃跑,剛與大夫鍼尹固上船,忽然吳軍前鋒已經(jīng)追來。眼看即將淪為敵俘的昭王,見馱運物資的大象在岸上,他急中生智,忙命鍼尹固在每頭大象的尾巴上綁縛一根火炬,面向吳軍,隨即點燃火炬,象群頓時豕突狼奔,直沖吳陣,吳軍大亂,避之不急,四處逃竄。昭王、鍼尹固及部分臣僚、侍從這才得以渡河。驚魂未定的昭王一行恐吳軍尾隨,又南渡長江入于云中(在今湖北省松滋、石首一帶)。一日,身心疲憊的昭王剛剛?cè)胨?,忽然竄出一伙強人,持戈使棒朝昭王襲來。幸虧被大夫王孫由于發(fā)現(xiàn)。強人持戈直剌昭王,王孫由于急忙以背擋戈,保護了昭王,自己卻血流如注,倒在血泊中。昭王一行則乘機逃遁,僥幸脫險。 昭王化險為夷,眾人進言說,此乃強人出沒之地,非君王棲息之所,建議昭王轉(zhuǎn)移安全地帶。經(jīng)過一番策劃,昭王決定向鄖城轉(zhuǎn)移。鄖城是古鄖子國都城,即今云夢楚王城內(nèi)城。楚國吞并鄖國后,在鄖國故地設鄖邑(轄今云夢、孝感、安陸、應城、漢川、京山等地),鄖邑治所設于鄖城。“鄖”與“云阝”、“云”古為通用字,因此“鄖城”又稱“云城”。那里既有高城深池御敵,又有殿宇樓館安身,是復楚圖強最理想之地。于是,眾人奉昭王日夜兼程,東進云城。 昭王一行經(jīng)歷了吳軍的追趕,強人的襲擊,己成驚弓之鳥。他們東進云城的途中,風聲鶴唳,一日數(shù)驚。由于心情緊張,加之連續(xù)趕路,他們己極度疲勞,尤其是昭王的妹妹季羋畀我更是疲憊不堪,腿腳疼痛,步履為艱。隨行的樂工鐘建是個能歌善琴的音樂人才,為人心地善良,見季羋畀我如此狼狽,惻隱之心油然而生,表示愿意背負季羋畀我趕路。昭王急于趕路,心急如焚,唯恐遲滯路途又生不測,便顧不得禮教的約束,向其妹頷首示意,讓鐘建背她趕路。季羋畀我無奈,只得從命。 不知過了多久,王孫由于在血泊中蘇醒過來,舉目四望,杳無一人。他推斷:如果昭王還活著,肯定投云城去了。因為他知道昭王西濟南渡只是為了擺脫尾隨的吳軍,真正的目的地是東進云城。于是忍著戈傷的劇痛,撐起虛弱的身體,步履蹣跚地奔向云夢古城。 鄖公訓弟護難主 昭王一行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云夢古城,鄖邑的地方長官鄖公斗辛以君臣大禮迎接昭王,昭王一行頗為欣慰。不料風云突變,忽然鄖公斗辛的弟弟斗懷殺氣騰騰地要拿昭王問罪處死,說是要“報楚平王殺父之仇”。昭王一行大驚失色。 原來鄖公斗辛的父親斗成然輔佐楚平王即位有功,被封為令尹。但斗成然人品不端,依恃位顯權重,大肆敲詐勒索,后來又與神箭手養(yǎng)由基的后代沆瀣一氣。楚平王眼見危及他的統(tǒng)治地位,便于公元前528年9月殺了斗成然,滅了養(yǎng)氏家族。因斗成然是楚成王時的賢相斗子文的后代,平王為不忘斗氏家族祖上的恩德,便任命斗成然的長子斗辛為鄖邑大夫,亦稱鄖公。鄖公斗辛雖與昭王有殺父之仇,但仍以君臣大義無重,要像先祖令尹子文那樣忠君愛國,因此堅決制止弟弟斗懷犯上之舉。斗懷沖著鄖公斗辛說:“平王殺我父,我今殺其子,有何不可”?鄖公斗辛聲色俱厲地訓斥斗懷說:“國君殺罪臣乃是天意,死于天意能怪誰呢?”但斗懷仍不服氣,強嘴說:“王在國,則為君,今失國,則為仇,見仇不殺,枉為人也”!鄖公斗辛學識淵博,說話總是引經(jīng)據(jù)典,他引用《詩經(jīng)·丞民》篇的詩句來教訓斗懷:“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意思是說,一個德行高尚的人,應當是不欺負弱者,不懼怕強暴,不侮慢矜寡。并說乘人之危就是不仁,犯罪滅族就是不孝,犯上弒君就是不忠。鄖公斗辛還加重語氣說:“你如果一定要做不忠、不孝、不仁、不智的事,要犯弒君之罪,我就先殺了你,為國除害”!斗懷這才軟化了態(tài)度。 昭王見此情形,連忙向鄖公告辭,要到隨國(今湖北省隨州市)去避難。鄖公斗辛怕斗懷思想反復,魯莽從事,釀成大禍,因而不敢挽留昭王,但又怕昭王在路途遇到不測,便提出要與另一個弟弟斗巢一起護送昭王。昭王大喜過望,欣然同意。 鄖公斗辛不僅大事不糊涂,而且對小事見微知著,能從事物的苗頭中看到它的發(fā)展趨勢,能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抓住其本質(zhì)。吳入郢后,君臣按職務高低分別住進了楚王宮室。吳王闔閭的兒子子山住進了令尹府,闔閭的弟弟夫概王不服氣,要發(fā)兵攻打子山,子山害怕,只得退出,讓夫概王住進了令尹府,一場吳宮內(nèi)訌暫告平息。在奔隨的路上,鄖公斗辛將吳國高層的內(nèi)訌告訴了昭王,并對此作出了精當?shù)姆治龊皖A言。他說,不謙讓就會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遠征;吳國高層為小事而反目,必將滋生禍亂;禍亂必然撤軍,吳人不可能久留楚國。因此,他鼓勵昭王要樹立必勝的信心,不要被目前吳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不要因楚軍的失利而氣餒,一定要重振旗鼓,驅(qū)吳復楚,再展大國雄風。昭王敬重鄖公之德,自然深信鄖公之言。 隨君占卜退吳兵 昭王一行平安到達隨國。隨君以禮相待,讓昭王住在北宮。孰料昭王還未喘過氣來,吳軍就追趕來了。吳王派使臣向隨侯索要昭王,歷數(shù)楚王的罪行:周天子的子孫凡封在漢水流域的,都被楚國吞并了。周天子的子孫何罪之有?楚國罪大惡極,上天派我們來懲罰楚國,為周報仇。本是周天子封你們于隨,你們應報答周天子才對。你們必須盡快交出昭王,和我們一起聯(lián)合伐楚,那么漢水以北的土地就盡歸隨國所有。否則將受連累。 吳王風風火火地索要昭王,隨君遮遮掩掩地庇護昭王,說昭王不在城里。吳王不耐煩了,要率軍入城搜索。昭王的哥哥叫子期,長相酷似昭王,他派家臣爐金與隨君交涉,說子期愿冒充昭王,讓隨君把這個“昭王”交給吳王。隨君想了想說:“不忙,讓我占卜后再作決定”。自周文王演《周易》后,占卜成了人們生活的行動指南,一事當前,先必卜卦問兇吉,然后依卦象定行止。隨君焚香占卜,卦象呈兇。隨君便拒絕交出“昭王”。隨君鄭重地對吳國使臣說:“隨是偏僻小國,與楚山水相連,兩國世代友好為盟。隨國的存在,確實多虧了楚國的保全。如果在楚國危難時我們背叛楚國,那就是不講信義。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交。我們不講信義,今后怎么事奉你們吳國呢?吳楚兩國為仇不是昭王一人的問題,如果吳國能把整個楚國安定下來,隨敢不聽命于吳?”吳王覺得隨君言之有理,便撤軍解圍而去。 吳軍入郢,楚人不知昭王生死,人心大亂,對驅(qū)吳復楚極為不利。昭王的叔父子西為了安定楚國人心,假設楚王的車馬,張揚昭王的衣飾,并在交通要道設置警衛(wèi),又在脾泄(今湖北江陵附近)設置楚王行宮,制造昭王還在郢都附近活動的假象。子西舉起“昭王”的這面旗幟,安定了楚國人心,激勵了驅(qū)吳復楚的斗志。后子西得知昭王在隨的西南山林(今湖北省隨州大洪山)收集殘部,操練兵馬,便立即奔隨,與昭王共謀復國大計。 包胥絕食哭秦廷 當初,楚平王聽信費無疾的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兄長伍尚,伍子胥立志要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對十分要好的朋友申包胥說:“我不滅亡楚國誓不為人”!申包胥說:“你能顛覆楚國,我就一定能復興楚國;我不復興楚國就死不瞑目”!二人發(fā)誓宣愿以后,分道揚鑣。 吳軍破郢后,申包胥避難于夷陵,不知昭王的生死下落,深感救國無門,后聞伍子胥掘平王之墓,鞭平王之尸,更加痛心疾首。于是遣人致書伍子胥,譴責說:掘墓鞭尸,實為太過,物極必反,子宜速歸。伍子胥回話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已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申包胥拍案而起,憤然說:伍員滅楚意決,我當實踐復楚之約,豈能坐以待斃!他想昭王乃秦女所生,是秦哀公的外甥,何不向強秦借兵救楚?于是即日啟程晝夜西行,雙腳磨起了血泡,便撕下衣裳,裹足而行。 來到秦國,申包胥以“楚昭王特使”的名義求見秦哀公。秦哀公接見了這位“特使”。申包胥說:“吳國是肥豬大蛇,不停地侵蝕中原上國,楚國的君王被迫躲進了深山老林,特地派我來求救。我們的大王對我說:‘吳王貪得無厭,如果楚國被吳國滅亡,吳國就成了秦國的鄰國,吳國必然要侵犯秦國,秦國的安全就會受到嚴重威脅。秦國應趁現(xiàn)在吳國尚未完全平定楚國之際,出兵占領一部分楚國的領土,如果楚被吳滅,這部分領土就是秦國的了;如果秦國出兵打敗了吳國,恢復了楚國,楚國將永世不忘秦恩,世世代代事奉秦國’”。秦哀公世故老到,深知這些都是外交辭令,不足為信。他不想介入?yún)浅_突,一心只作壁上觀。但他沒有一口回絕,而是婉言推脫。他叫申包胥先到國賓館去休息,等他考慮好了再作答復。申包胥不肯從命,說:“我們大王還在深山老林中流浪,我怎敢去國賓館休息呢?”說罷,嚎啕大哭。開始,人們以為他裝模作樣,便不加理會。后來他越哭越傷心,聲淚俱下,訴說吳軍的暴行,楚人的亡國恨,喪家仇;申述秦不救楚,就會步楚的后塵;楚國的今天是秦國的明天等理由。秦王宮中人深受感動,端來了茶湯勸他喝,送來了飯菜請他吃,他都一一謝絕了。他說:“不能救國,活著可恥;不能保家,活著有愧;該死之人,不必吃喝!”他七天七夜茶水未沾,粒米不進,哭成淚人。申包胥的拳拳愛國之心,殷殷忠君之情,終于感動了秦哀公。秦哀公召見群臣和“楚昭王特使”申包胥。他以詩言志,高聲朗誦秦風《無衣》(見《詩經(jīng)·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同行”。意思是說:誰說沒有衣裳,我與你們穿同樣的戰(zhàn)袍,同樣的襯衫,同樣的裙子;王師即將出兵征戰(zhàn),磨好我們的刀槍戈矛;與你們同仇敵愾,協(xié)力同心,齊步向前。 申包胥聽了高興異常,知道秦哀公要發(fā)兵擊吳救楚了。他對秦哀公感恩不絕,一連磕了九次頭,以表重謝。公元前505年6月,秦派大夫子蒲、子虎率戰(zhàn)車500乘,計37500人,援楚伐吳。7月,秦楚聯(lián)軍大破吳軍于稷、沂(今河南省桐柏縣境內(nèi)),子期、子蒲又消滅了唐國。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王見吳軍大敗,認為機不可失,連忙領兵回吳國自立為王。吳王闔閭見后院起火,無心戀戰(zhàn),只想脫身,急忙領兵回國鎮(zhèn)壓概夫王。從而解了楚國之危。 昭王還郢賞功臣 公元前505年9月,昭王在經(jīng)歷了10個月的顛沛流離以后,終于還郢返國。在近一年的時間內(nèi),楚國臣民在驅(qū)吳復楚的斗爭中,涌現(xiàn)了許多忠臣義士。他們俠肝義膽,令人敬佩;耿耿忠心,為人稱道。昭王對斯人斯事更是刻骨銘心。因此他還郢都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獎賞功臣。昭王的功勞簿上,第一名是鄖公斗辛,接著是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等人。最后一名是在云城要殺昭王“以報平王殺父之仇”的斗懷。昭王提名要賞斗懷,遭到群臣的反對。子西說“斗懷曾經(jīng)要殺君王,是亂臣賊子,不能獎賞”。群臣多有附議。但昭王力排眾議,堅持要獎斗懷。原來斗懷在云城受了鄖公的訓斥后,思想認識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后在驅(qū)吳復楚的活動中立了功勞。加上祖上有功德于楚,因此,昭王說“大德滅小怨,道也。”意思是說斗氏家族對我有大恩,就應該忘記其小怨,這才是正理。這樣一來云城斗氏家族就有三人立功受獎賞了。 昭王給申包胥授獎時,申包胥固辭不受。他說:“我到秦國借兵是為了國家和君王,不是為了我自己?,F(xiàn)在吳軍已被擊退,君王已經(jīng)還都,我已如愿以償,另外還要什么獎賞呢?眾所周知,令尹斗成然居功自傲、貪得無厭而被誅,難道還要我步其后塵嗎?”申包胥以言拒絕,以行逃避了昭王的獎賞。 昭王的妹妹季羋畀我,年方二八,絕代佳人。昭王要給季羋畀我嫁人。季羋畀我說,圣賢有言:“‘男女授受不親’,可是我在逃難途中被鐘建背負過,我將終身不嫁。”昭王理解其意,將季羋畀我嫁給鐘建為妻,封鐘建為樂尹——主管音樂的大夫。昭王為二人擇黃道吉日,喜結(jié)良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