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全球紊亂
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院長鄒驥在接受《世界新聞報》采訪時說,這種情形給人的表面印象是“全球不僅沒變暖,還變冷了”,然而人們要從科學上區(qū)分天氣和氣候這兩個概念。“天氣更多的是指短期的氣溫、濕度、降水等表征。”鄒驥說,此外,天氣還表現(xiàn)在某個特定地區(qū);而氣候從時間上講更長,地域范圍更廣。 全球變暖指在一年中,地球表面溫度的平均值,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極值,例如冬天最暖和的日子持續(xù)的時間以及分布的地區(qū);夏天最熱值持續(xù)的時間和分布的地區(qū)。因此,北京今年甚至以后的兩三年內都可能很冷,但如果將這段時間放入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段來觀測就會發(fā)現(xiàn),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的冬天整體還是呈變暖趨勢。 鄒驥說,全球氣候變暖有一個重要表現(xiàn),那就是極端天氣出現(xiàn)的頻率會增加。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每年發(fā)生的次數明顯上升。對于極端天氣的定義,氣象學家有明確的標準。“全球變暖之后,大氣中的能量分布紊亂,出現(xiàn)變化,造成極端天氣的頻率增加。”鄒驥說,全球變暖是累計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數據來觀察氣候變化的。 兩大措施應對極端天氣 鄒驥認為,應對極端天氣和全球變暖的措施分為兩類。一類叫減緩措施,即減少溫室效應。這種措施見效較慢,響應周期較長??梢宰鲞@樣一個試驗,在一個月,甚至一年內,全球都停止排放溫室氣體,這時地球的表面溫度不會隨之下降,因為從大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到海洋的交換;從大氣濃度的變化到溫度的變化,這樣一個響應周期非常復雜和漫長。最后要使溫度下降,短則需要幾年、十幾年,長則需要幾十年。 “第二大類措施稱之為‘適應’。”鄒驥說,所謂“適應”,指的是短期內采取某些方法來適應極端天氣事件或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初中國南方在強大的冰凍災害來臨時,電網當時不具有適應能力,那么今后的電網設計中就必須增加鋼架強度和電纜強度。此外,還有道路的維護。這次北京大雪后,噴灑融雪劑就是適應措施。 鄒驥還說,大雪之后,北京和天津地區(qū)緊急宣布中小學生放假一天,這看起來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卻非常重要。它減少了很多可能的、不必要的傷害和出行事故??傊?,從政府管理到科學的早期預警,從風險的脆弱性評估到適應措施的投資和保險制度的發(fā)展等,全都屬于綜合應對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