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小吃:道口燒雞的做法及配料(圖) 道口燒雞歷史悠久,以風味獨特馳名中外,著名的條符離集燒雞和德州燒雞的技術,均源于河南安陽的道口鎮(zhèn)。創(chuàng)始人叫張炳。
張炳原來在道口鎮(zhèn)大集街開了個小燒雞店,因制作不得法,生意蕭條。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宮御膳房當過御廚的老朋友來訪,他身懷絕技。兩人久別重逢,對飲暢談。張炳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訴他一個秘方:“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八料就是陳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種佐料;老湯就是煮雞的陳湯。每煮一鍋雞,必須加上頭鍋的老湯,如此沿襲,越老越好。張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雞果然香。從此,營業(yè)興旺,張炳把他的燒雞店定名為“義興張”。
“義興張”的牌子打出以后,張炳反復實踐,在選雞、宰殺、撐型、烹煮、用湯、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經(jīng)驗。他選雞嚴格,要選兩年以內(nèi)的嫩雞,以保證雞肉質(zhì)量。挑來的雞,要留一段候宰時間,讓雞消除緊張狀態(tài),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有利于殺雞時充分放血,也不影響雞的顏色。
圖片由“中國店網(wǎng)”提供
配料、烹煮是最關鍵的工序。將炸好的雞放在鍋里,對上老湯,配好佐料,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燒雞的造型更是獨具匠心,雞體開剖后,用一段高粱稈把雞撐開,形成兩頭尖尖的半圓形,別致美觀。“義興張”開業(yè)已近三百年了,張炳的燒雞技術歷代相傳,始終保持獨特的風味,其色、香、味、爛被稱為“四絕”。
清嘉慶年間,一次嘉慶皇帝巡路過道口,忽聞奇香而振奮,問左右人道:“何物發(fā)出此香?”左右答道:“燒雞”。隨從將燒雞獻上,嘉慶嘗后大喜說道:“色、香、味三絕”。從此以后,道口燒雞成了清廷的貢品。張炳的世代子孫,繼承和發(fā)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藝,使“義興店”燒雞一直保持著他的獨特風味。從七十年代以來,各國駐華使節(jié)和國外來賓吃了“道口燒雞”,無不交口稱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贊比亞總統(tǒng)卡翁達、丹麥首相等貴賓,品嘗道口燒雞后都贊嘆不已。
道口燒雞具有五味佳、酥香軟爛、咸淡適口、肥而不膩的特點。食用不需要刀切,用手一抖,骨肉即自行分離,無論涼熱、食之均余香滿口。它的造型美觀完整,色澤淺紅而帶嫩黃,肉質(zhì)軟爛,味美鮮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變,冬季存放時間更長。
道口燒雞的做法:
原料:
肥雛雞…………1只 砂仁……………15克
草果……………30克 肉桂……………90克
蜂蜜水…………適量 良姜……………90克
陳皮……………30克 丁香…………3.5克
白芷……………90克 豆寇……………15克
硝………………15克 精鹽…………3000克
制作方法:
選料:須用生長半年以上、兩年之內(nèi)的嫩雛雞和肥母雞,重量在1~1.25千克的健康無病之雞,病、死、殘之雞一律不用。
宰剖:將活雞宰殺,放凈血,趁雞體未涼時即入58~60℃的熱水中浸燙,煺凈雞毛,技術熟練者每分鐘可煺凈1只雞。然后洗凈雞體斬去雞爪,在雞頸上方割口以切斷食管、氣管,在雞臀部開7~8厘米口子,取出內(nèi)臟,拉出氣管、食管沖洗干凈。
整型:先用利刃將雞肋骨、椎骨中間處切斷、按折,選一段高梁稈,放雞腹內(nèi),撐開雞身;再在雞下腹脯尖處割一小圓洞,將雞腿交叉插入洞內(nèi);兩翅交叉插入腔內(nèi),使整雞成兩頭尖的半圓形,洗凈后懸掛,晾干表皮水分。 油炸:把晾好的白條雞均勻地涂上蜂蜜水(水和蜂蜜的比例為6∶4),然后入150~160℃的熱油鍋內(nèi)翻炸約半分鐘,炸至柿紅色即可。
鹵煮:將雞按大小順序擺于鍋內(nèi),加上煮雞老湯,對入鹽水,放入藥料袋,上用竹箅壓住雞身,使湯浸到最上層雞身的一半,先用大火將湯煮沸,加入約12克硝,改小火燜煮約3~5小時(時間依季節(jié)、雞齡而定),即可出鍋。
撈雞:撈雞時先備好專用工具,手、眼配合好,一只手用叉子夾住雞頸,另一只手用雙筷端住雞腹內(nèi)秫秸,迅速離鍋放好,以保持雞型完整。
道口燒雞做法關鍵:
1.宰殺煺毛,手法快捷,確保其潔凈光亮。
2.鹵制時,從開鍋算起大約要煮4小時左右,而鹵制時所用的湯以后可繼續(xù)使用,稱做老鹵。道口燒圣誕雞的老鹵越久越好,越久越香!
成品特點:
雞身呈淺紅色,雞皮不破不裂,雞肉完整,雞味鮮美,肥而不膩。此道口燒雞市場上供不應求,特別是一些旅游客多的地方,銷量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