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河北唐山學(xué)者王開儒再次向故宮、向?qū)W術(shù)權(quán)威提出質(zhì)疑。他認為,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經(jīng)其證據(jù)為明代贗品,而寧波天一閣明朝豐坊摹刻神龍《蘭亭序》,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寶”。 王開儒多年從事文物研究工作,曾發(fā)表多篇關(guān)于故宮館藏《清明上河圖》的研究成果,論證現(xiàn)存《清明上河圖》遭偽纂,從而引起中國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注。 在他的“炎黃軒”里,王開儒向記者披露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說,被譽為“中華第一書”的《蘭亭序》是晉永和九年(公元三百五十三年)暮春,王羲之、謝安等四十一人雅集會稽(今紹興)之蘭亭,飲酒賦詩,暢敘幽情,王羲之乘興為此詩集作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次日王羲之發(fā)現(xiàn)寫的很好,只是有幾個字不滿意,于是他再重寫,可是數(shù)幅都不如那幅,于是他涂改了幾字,留下此傳誦千古的《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 后來,唐太宗李世民則把《蘭亭序》真跡據(jù)為已有,他死后竟將真跡殉入昭陵。其后《蘭亭序》只能以宮廷摹本流傳后世。而在一千多年臨摹比較中,馮承素摹神龍?zhí)m亭帖被世人所公認,下真跡一等。 然而,他對馮承素摹《蘭亭序》與寧波豐坊刻《蘭亭序》兩帖逐字比對之后,發(fā)現(xiàn)被郭沫若、啟功、徐邦達等大家譽為“天下第一書”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馮承素摹《蘭亭序》有疑。 王開儒認為,馮承素摹本與寧波天一閣存明豐坊刻本同出一源,豐坊刻其字跡更勝馮摹本一籌,且上有唐太宗“貞觀”、中宗“神龍”、玄宗“開元”;宋太宗“淳化”、徽宗“政和”、高宗“紹興”六位帝王璽、押佐證。這是世間所有本子都沒有的。其上還有唐褚遂良(印)、宋米芾(印)、元郭天錫(跋)、趙孟頫(印)、明豐坊刻石、清翁方綱(跋豐刻石)五朝大家鑒評。 王開儒說,《蘭亭序》由唐宮入宋宮,宋理宗傳駙馬楊鎮(zhèn),元朝時楊家又賣給郭天錫,明朝入豐坊萬卷樓,豐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1562年萬卷樓大火致原帖絕于人間,唯此石刻天一閣收藏至今。所謂的馮承素摹本在明以前的收藏史上并無記載,而最有可能的是明代人所作。豐坊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書法家,三十二歲中進士,后因案被貶,以藏書、書法聞名當世。王開儒在寧波天一閣仔細研究豐坊的兩個蘭亭石刻后,提出是豐坊依據(jù)當時存在的不同摹本,制造了一個新的摹本,后稱為馮承素所摹,而作為傳世書法精品流傳下來。而現(xiàn)存寧波天一閣的豐坊刻《蘭亭序》,則勝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馮承素摹本九倍,它是世間最好的《蘭亭序》,實乃國之重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