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看到外國友人,不圍觀,不干擾,不尾隨,熱情大方,不卑不亢?!苯裉?,當您讀到這句話,是否會覺得有些奇怪和好笑。然而歷史鏡頭回放,在改革開放初期,這段話就收錄在當時的《小學生守則》中。
如今,這友善的提醒早已失去了必要性。改革開放的中國,讓“老外”不“外”。在我們的生活中,“老外”可能是您的同事、朋友、鄰居或者戀人,他們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中的尋常一員。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人更是大踏步地走出國門,游歷世界,自信地展示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符號,成為異鄉(xiāng)視野中的“老外”。
從“看老外”到成了“老外” ,這“看”與“成”之間的變化,耐人尋味。
幾十年前在馬路上看到“老外”,就像看到了外星人,現(xiàn)在出國有時感覺就像串門
“前年我們?nèi)シ姨m北極村游玩時,打扮成圣誕老人的工作人員在與我們合影時問我們是否來自中國,當?shù)弥覀儊碜陨虾?,‘圣誕老人’馬上用上海話招呼道:‘儂好?!且豢?,讓我們感覺很親切很溫暖?!?nbsp;談起這段經(jīng)歷,“老楊老張”仍然津津樂道。
楊鈞和張鷹是家住上?;春B返囊粚ν诵莘驄D,一位67歲,一位62歲,平時常以“老楊老張”的名頭出雙入對,過著恬淡平靜的退休生活。
5年前,這兩位普通的中國老人做了一件他們自認為平常、而在別人眼中卻非常有勇氣與了不起的事情:兩位不懂外語首次跨出國門的老人,沒有像一般老年人那樣參加旅行團,而是從一開始便決定“做自由人,優(yōu)哉游哉地享受歐洲的陽光”。他們用了83天時間自助游歷了意大利、法國、摩納哥、西班牙、葡萄牙等5個國家的十幾座城市,令人不禁聯(lián)想到電影《80天環(huán)游地球》中的情節(jié)。
那次難忘的歐洲自助之旅,使得他們對出境游上了“癮”:“原來年輕人能做到的,我們老年人也一樣可以做到?!被貒?,他們出版了游記《老爸老媽去旅行》,受到各年齡層次讀者的喜歡。因為這次旅行,因為這本書,他們也結(jié)交到了許多朋友,生活變得多彩而充實。
老楊告訴記者:“幾十年前,在馬路上看到個‘老外’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樣,他們的高鼻子藍眼睛金頭發(fā),穿著的花花綠綠的衣服,讓人感到稀奇,所以常常有‘老外’被圍觀。后來上海街頭的‘老外’越來越多,大家就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旅游也從一種奢望變成一種‘生活元素’,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F(xiàn)在流行講‘地球村’,我們各個國家的人,也就像是一個村的村民,你到我家來串串門,我到你家去瞧瞧,再平常不過了。”
對老楊老張這對夫婦來說,語言不通是他們當初出國旅游的最大困難。真到了國外,老兩口發(fā)現(xiàn)“其實也有不少老外會講點漢語,加上畫圖、手勢等,基本交流還是沒問題的”。
第一次去“新馬泰”,令遠親近鄰羨慕不已,托他捎帶的東西寫滿了整整3張A4紙
談起旅游,家住山東煙臺的李濱佐滔滔不絕:“第一次旅游是二十多年前帶兒子去北京,在天安門、長城照了幾張相片,回來鄰居們爭著搶著傳著看?!?/p>
1995年,國家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后來又推出黃金周,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天南海北地游玩對既有時間又有閑錢的李濱佐來說,已不再是奢望,“前年,兒子還出錢請我去了趟歐洲,這要是擱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p>
上海興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高宏久清晰地記得,當他1992年第一次帶旅行團去“新馬泰”旅游時,令遠親近鄰們羨慕不已,托他捎帶的“洋貨”寫滿整整3張A4紙:手表、化妝品、絲襪、小電器、咖啡……回來手里大包小包,像“跑單幫”一樣。
如今,這樣的情景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喜歡購物的上海人對泰國的燕窩、新加坡的鍍金胡姬花與馬來西亞的錫制品等特產(chǎn)了然于胸。近些年的游客,已經(jīng)不大選擇“新馬泰”套餐游,一些對泰國有興趣的游客,不少是只選個小島去度假休閑。
在國家旅游局發(fā)布的《已開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地區(qū))一覽表》中,我們可以看到2004年,是我國出境游發(fā)展最迅猛的一年,在這一年中,荷蘭、比利時、 盧森堡、 葡萄牙、 西班牙、 意大利、 奧地利等30多個國家成為出境游中的新面孔。截至今年8月底,已開放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近140個,中國游客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30年前,“入境旅游”還是個生僻詞匯,國家對招待外國人入境觀光的定義是———“人民外交”
我的首次中國之行是在1978年夏天。當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時,我看見工人們盤腿坐在跑道之間的草地上。機場又小又臟,也沒有空調(diào)。載我去旅館的巴士行駛在坑坑洼洼的兩車道公路上,路上擠滿了自行車和馬車。
我在北京的旅行從參觀毛主席紀念堂開始。在城市四處游覽時,北京人都對我的著裝投來驚訝的目光。除了北京,我還去了東北。當我在大連一家旅館附近溜達時,引來好奇的人群駐足圍觀。我身邊總是跟著幾十個中國人,他們似乎被我的身高震懾住了。我穿短褲時,居然會有小孩子跑過來拔我的腿毛。
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期間,我又去了4次中國,交通已經(jīng)便捷許多。此時中國正經(jīng)歷迅速的現(xiàn)代化。除了新修建的樓房和公路,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也在增強。
2004年,我應邀到吉林大學教書,在那里的見聞令我驚訝。在吉林省長春市,現(xiàn)代的摩天大樓高聳入云,熱鬧的街區(qū)中麥當勞等國際著名連鎖店隨處可見。
我的學生穿著牛仔褲、T恤、運動鞋,斜挎大背包,他們的穿著與美國學生沒什么兩樣,其中許多人對美國相當了解。
長春的冬天非常寒冷,但長春人對我非常熱情。在長春5個月,我體會到了許多善意和好心。我從中國學生和同事那里學到的,要遠遠多于我教給他們的有關美國的知識。
這是一位名叫吉姆的美國人在家鄉(xiāng)報紙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沒有過多的修飾,卻實實在在地寫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許多的變化中,旅游的視角見微知著。
上海國旅美大外聯(lián)部經(jīng)理袁祖康從1978年開始從事入境旅游業(yè),那正是中國開放入境游的第一年,作為第一批從事入境游的專業(yè)人員,駐足當下回顧往昔,言談之間,他忍不住感嘆新中國入境旅游業(yè)驚人的發(fā)展速度與變化程度。
30多年前,那時的“入境旅游”還是個相當生僻的詞匯,國家對招待外國人入境觀光這種行為的定義是———“人民外交”,所以“導游”在當時其實是以“外事工作者”的標準來培訓和要求的。
剛開放入境游的時候,以美國為例,主要是靠包機運輸,一般每周三個包機,國內(nèi)最大的客機也就是容納200多人的波音707,所以游客需要承擔的費用很高,入境的人數(shù)很少。而如今,國內(nèi)幾乎所有的二三線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機場。僅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日均起降航班就達750架次左右,航線覆蓋90多個國際(地區(qū))城市、70多個國內(nèi)城市。
記者從上海市旅游部門了解到,上海最初只有國旅和中旅兩家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但目前已有近900家,導游從業(yè)人員兩萬余名,旅游線路五花八門,不管是出境游還是入境游,游客的選擇余地都非常大。
站在流光溢彩的上海街頭,聽年輕人討論最新的美國大片,英國人西蒙以為自己是站在倫敦的大道上
英國人西蒙說,他愛上中國是在中國旅游過程中培養(yǎng)出了感情?!爸袊拿朗常珿OOD!中國的風光,GOOD!中國的朋友,GOOD!”“GOOD”成了西蒙在中國最常用的詞匯。
“在我們以前的印象里,中國人都是細細的丹鳳眼。沒來中國之前,我唯一知道的就只有中國功夫,李小龍還有成龍,好像以前大部分外國人也都只知道這些?!?/p>
15年間,西蒙4次來到中國,在他看來變化最大的是在旅行環(huán)節(jié)中的行與住兩個方面。從最初悶熱的車廂、狹小的座位空間,到如今的航空座椅、外置行李艙的豪華空調(diào)旅游車,交通工具的舒適度大大提升;除了四通八達的空中航線,現(xiàn)在不少城市之間開通了鐵路動車,在中國內(nèi)陸的旅行也因此而舒適快捷了很多。
剛開始來中國的時候,西蒙感覺除了一線城市里有一兩家高級賓館外,一般地方的住宿條件都很差,特別是衛(wèi)生間的氣味令他“難忘”。而當他6年前第三次來到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旅游時,發(fā)現(xiàn)不僅五星級賓館林立,還有很多商務酒店、酒店式公寓、連鎖便捷酒店等各具優(yōu)勢和特色的旅游酒店可供選擇,服務也越來越規(guī)范。
從清晰的指示牌到干凈的公共空間,城市在細節(jié)中散發(fā)著文明的魅力,這樣的中國也讓西蒙覺得越來越親切:“現(xiàn)在中國年輕人會說英語的很多,不必擔心在路上迷路,老老少少都很熱情。”
有一次,當他站在流光溢彩的上海街頭,聽著周圍一群打扮時髦的年輕人在討論剛上映的美國大片時,那一刻,他說,他恍惚間以為自己是站在倫敦的大道上。
去年夏天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候,西蒙帶著妻子一同坐在“水立方”里吶喊加油,先進的比賽場館、熱情好客的中國面孔,讓西蒙在一瞬間想起15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時的情景,不禁由衷地感嘆:“中國真是個偉大的國家,她的發(fā)展速度快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p>
從前的旅游好像趕集和“插紅旗”,而現(xiàn)在對很多人來說旅游已經(jīng)成了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去年夏天,自費去南非游玩的上海焦點廣告公司董事長徐麗在好望角,居然碰到了她在安徽的高中同學,兩人興奮地擁抱,異國他鄉(xiāng)的偶遇自然別樣親切。當然,這種喜悅已不再是改革開放之初,在國外碰到“黃皮膚黑頭發(fā)”中國人時的那種惺惺相惜,更多的則是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驚喜和愉悅。
隨著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人們的旅游心態(tài)和觀念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出國不再僅僅是走過場般的看新鮮,人們的旅游目的日益多樣和細化。有人是為了感受國外的歷史文化,有人是為了體驗當?shù)氐娘L土人情享用異國美食,有的是專門去“泡”博物館、美術館以怡情養(yǎng)性,有的是沖著一部經(jīng)典大片的場景去體驗與主人公一樣的心境,有人是為了參加某個時尚秀捕捉最新潮流元素,還有人則是為了拜訪老友或是為了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心理學講師曲玉萍是一位旅游愛好者,自費游歷過美國、法國、愛爾蘭、希臘、越南、柬埔寨、毛里求斯等許多國家,由于精通英文,幾乎全是自助行。她告訴記者,以前在歐洲旅行,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人,而近年來這種誤讀少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也越來越被外國人所重視?!拔易⒁獾皆S多地方特別提供漢語服務,比如巴黎的名牌店、意大利的OUTLETS;而蘇格蘭我以前去,禮品店里是沒有能講漢語的,今年夏天再去,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中國人店員了。另外美國VAIL的滑雪場,我前年去的時候教練還都是說英文的,結(jié)果今年他們就提供能說中文的教練了?!?/p>
上海錦江旅游公司副總經(jīng)理王芳不無感慨地說:“以前人們出國旅游,帶點‘插紅旗’的意思,每到一個景點,匆忙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每天都像趕集湊熱鬧一樣。但現(xiàn)在,旅游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p>
近年來,急行軍式的出境普及游已漸漸退潮,精致的深度游則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在王芳看來,這種變化,折射出的是人們旅游觀念的轉(zhuǎn)變和生活情趣的提升。復旦大學歷史系旅游學系教授顧曉鳴認為,近年來中國發(fā)展的步伐較快,在旅途中,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與國外一些城市的距離感在漸漸消失,各種文明在不斷交融,這的確令人欣慰。當然也要反對國內(nèi)一些地方一味“克隆”外國的景點,濫用外國的洋名,因為一種更高層次的融合應該表現(xiàn)在:既能在一座城市中享受置身世界的便捷時尚之感,又能欣賞到本土的真正文化內(nèi)涵,這樣,“串門”才顯得更有意義。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發(fā)展達到了相當迅猛的程度。中國公民出境從2001年的1213萬人次增長到2006年的3400萬人次,5年內(nèi)增長了2.8倍。
作為中國消費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上海出境旅游市場一直很“火”:1990年上海市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就達數(shù)萬人次,此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08年,通過旅行社組團出發(fā)的上海出境游客達到73.8萬人次,出境旅游人數(shù)比例居全國前列。
“藍眼睛、高鼻梁”走進來,“黑頭發(fā)、黃皮膚”走出去,從當年的“看老外”,到如今在世界各地成了“老外”,這種感受真好!